描寫閑暇時光的古詩詞
㈠ 古詩《春日偶成》的意思
一、《春日偶成》的譯文
雲兒淡,風兒輕,時近春日中午,傍著花,隨著柳,我向河岸漫步。這愜意的春遊呀,人們並不了解,將會說我忙裡偷閑,強學少年童。
二、《春日偶成》的原文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三、《春日偶成》的作者
宋 程顥
(1)描寫閑暇時光的古詩詞擴展閱讀
一、《春日偶成》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描寫春天郊遊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寫理趣的詩,作者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為一體。開頭兩句寫雲淡風輕、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鬱勃生機;第三句是詩意的轉折和推進,第四句更進一步說明自己並非學少年偷閑春遊,它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哲理,以及對自然及宇宙的認識。
全詩色澤協調,情景交融,表現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養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務實功夫,也表現了一種閑適恬靜的意境。詩歌風格平易自然,語言淺近通俗。全詩寫出了詩人懷念少年時在故鄉時的事情,表達了詩人心中對少年時代以及對故鄉黃陂的懷念。
二、作者介紹
程顥(1032-1085),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生於湖北黃陂。嘉祐進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監察御史里行。反對王安石新政。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程顥曾和其弟程頤學於周敦頤,世稱「二程」,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
㈡ 形容閑暇的詩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李涉
勸君更盡一杯酒,贏得浮生半日版閑。——鄭少微權
共知寒食明朝過,且赴僧窗半日閑。——蘇軾
相與偷將半日閑,共把塵襟洗。——郭應祥
無如梅作經年別,且就僧分半日閑。——陸游
㈢ 秋日時光的詩詞
((秋詞)) [劉禹錫來] 自古逢秋悲源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4、《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6、《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㈣ 描寫愜意悠閑的詩句
《終南別業》
【唐代】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水窮雲起,在他看來正如人生境界的起落。身處絕境時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即使現在不下雨也沒關系,總有一天會下雨。
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卻能把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形象和自然的安逸美好表現出來。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這才是隱居的真諦。
(4)描寫閑暇時光的古詩詞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此詩的著眼點在於抒發對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的嚮往。開篇二句,由「中歲好道」「晚家南山」點明詩人隱居奉佛的人生歸宿和思想皈依。「中歲頗好道」,作者強調自己中年以後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一個「頗」字,點明其崇佛的虔誠心態。
「晚」字,意蘊豐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對現實隱居生活的描繪;如果是後者,則是對自己晚景的構想。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山林的生活自在無比,興致來臨之際,每每獨往山中信步閑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詩人自己能心領神會。
「每」,表明「興來獨往」非常頻繁,不是偶然為之。「獨」,並非沒有同調之人,事實上,詩人隱居之際不乏同調之人與其往來唱和,如張諲、裴迪等,此處當指詩人興致一來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個灑脫的隱者形象便展現到了讀者面前。
從字面意義上看,隱隱約約帶有些落寞,但誰又能說這種情致不是件快樂的事呢?「勝事空自知」,亦然,一個「空」字,也許帶有幾分無奈與孤獨,但詩人是陶醉於這種山林情趣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