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寒古詩作業
① 寒食古詩的筆記
寒食-韓翃(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暮春的長安城裡漫天舞著楊花,寒食節東風吹斜了宮中的柳樹。黃昏開始宮里頌賜新蠟燭,率先升起在皇庭貴族的宮里。
注釋
1、寒食:清明前一日謂之寒食,即禁煙節,漢制此日宮中鑽新火燃燭以散予貴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舊俗每於寒食折柳插門。
3、蠟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4、五侯:漢成帝時,封他的舅舅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他們被人們稱為五侯。
5、斜:音「霞」。
簡析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春城」指春天裡的都城長安。「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無處不」,用雙重否定構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御柳」是指御苑裡的柳樹。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皇帝還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恩寵。所以 人在無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隨東風飄拂的「御柳」。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作者簡介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② 有關食物的古詩
有關抄食物的古詩有:
1、煮豆持襲作羹,漉菽以為汁。——《七步詩》三國·魏 · 曹植
白話譯文:煮豆來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
2、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望洞庭》唐 · 劉禹錫
白話譯文:遙望洞庭,山青水綠,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著白光的洞庭湖裡,就像白銀盤里的一隻青螺。
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漁歌子》唐 · 張志和
白話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4、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蜂》唐· 羅隱
白話譯文:蜜蜂啊,你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5、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憫農二首》唐· 李紳
白話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③ 關於美食的古詩
關於美食的詩句:
1、充腸皆美食
唐
白居易
《松齋自題
時為翰林學士。》
2、與內君美食復甘眠
唐
白居易
《偶容吟》
3、葯物扶持美食眠
宋
陸游
《歸三山入秋益涼欣然有賦》
4、或對飲美食
宋
孔平仲
《代小子廣孫寄翁翁》
5、踩壞美食
宋
郭印
《病目》
6、美食身非稼
宋
李昉
《侍郎吟思愈清逸才無敵唱彌高而和彌寡我已竭》
7、美食為我餐
宋
邵雍
《歡喜吟》
8、美食無使饜
宋
邵雍
《偶書》
9、美食不中飽人吃
宋
釋師觀
《偈頌七十六首》
10、至今美食鮮衣者
宋
喻良能
《菲飲泉和韻》
11、美食大官饌
明
劉仁本
《蕨萁行(閩清縣飢,不報,民采蕨萁為食而多》
④ 關於珍惜食物的古詩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唐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專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屬餐.
1、君子以儉德辟難.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⑤ 關於飲食與健康的古詩有那些
1、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無為無不為、平和無欲、惜精愛氣
2、孟子: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譯文「修養內心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慾望更好的了。一個人如果慾望很少,那麼內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一個人如果慾望很多,那麼即使有保存的部分,也是很少的。
3、朱熹:
飽食當肉,不淫當齋。緩步當車,無災是福。
大飢不大食,大渴不大飲。多精神為福,少嗜欲為貴
服葯十朝,不如獨宿一宵; 節食已去病,寡慾已延年。
4《解人頤》達識集:唐子畏題《列仙傳》
佛祖無奇,但作陰功不作孽;神仙有法,只生歡喜不生愁。無葯可延卿相壽,求醫也是徒然。
有錢難買子孫賢,積玉總為無用。
5歲夜詠懷 劉禹錫
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幾多?
以閑為自在,將壽補蹉跎。春色無情故,幽居亦見過。
6羅狀元醒世歌名洪先,明
富貴從來未許求,幾人騎鶴上揚州!
與其十事九如夢,不若三平兩滿休.
能自得時還自樂,到無心處便無憂.
黃金不是千年業,紅日能催兩鬢霜.
身後碑銘空自好,眼前傀儡為誰忙
有有無無且耐煩,勞勞碌碌幾時閑?
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
古古今今多變故,貧貧富富有循環.
將將就就隨時過,苦苦甜甜命一般.
7羅洪先
日月兩輪懸,乾坤幾萬年;華屋量人斗,嬌妻度客船;
錢財身外物,兒女眼前冤;世人誰不染,脫卻是神仙」。三界跳是跳不出的,寵辱皆忘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塵世紛紛一筆勾,林泉深處任憂游。
蓋間茅屋牽蘿卜,開個柴門對水流。
得隙間眠真可樂,吃些淡飯可忘憂,
眼前多少英雄漢,為甚由來不回頭?
8無事且從閑處樂,有書時向靜中觀——·清·方薰 有閑常同書做伴,無事且與動為鄰;
9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詞動苦後甜。--岳美中(1900-1982),中醫學專家
10尋常衣食隨時度,分外資財莫妄求。
11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12心寬不知愁,老伴長得丑。
是非少開口,笑看狗斗狗。
飯後百步走,小孫常逗逗,睡前甩甩手。
首先,古人養生特別強調養心為主,節食為輔,概括為「清心寡慾」。老子有「無為而無不為」、「平和無欲」及「惜精愛氣」的主張,孟子有「養心莫善於寡慾」的感慨,朱熹則從另一角度詮釋了「清心寡慾」的妙處:「飽食當肉,不淫當齋,緩步當車,無災是福,大飢不大食,大渴不大飲。多精神為富,少嗜欲為貴,服葯十朝,不如獨宿一宵,節食以去病,寡慾以延年。」
其次,古人還強調要樂觀豁達,尋訪山水。彭祖有「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回樂意莫生嗔」的輕松;劉向有「佛祖無奇,但作陰功不作孽;神仙有法,只生歡喜不生愁」的頓悟;相比之下,劉禹錫就略勝一籌,他「空閑為自在,將壽補蹉跎」,「無事且從閑處樂,有書時間靜中觀」,「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後甜」,其豁達開朗、淡泊名利之情溢於言表。
再者,古人養生尤其強調要淡於名利,保持平常心。羅隱在這方面的體會就更多一些,「能自得時還自樂,到無心處便無憂」———知足常樂;「與其十事九如意,未若三平兩滿休」——順其自然;「身後碑銘空自在,眼前傀儡為誰忙;黃金不是千年葉,紅日能銷兩鬢霜」——莫為功名利祿所累。
重陽時節,秋風送爽.站在新世紀的頂峰,回望五千年歷史,風雲人物歷歷在目;縱觀九萬里河山,鶴翔龜靜栩栩如生.從秦始皇派徐富去海外覓仙方,到漢武帝令道士密宮練靈丹;從則天伍後千方保容顏,到慈熹佛爺百計養真氣,帝王將相無不尋思長生不老,金城千載.而在民間,君不見壽比南山的對聯貼在農家的堂屋,松鶴延年的壁畫掛卧室;君不見南極仙翁拄杖行來,西村小兒爬峨眉去采靈芝.....
⑥ 《食寒》這首古詩是怎樣的
寒食
[韓翃(讀:hóng)]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玉柳斜。
日暮漢東傳蠟燭,輕版煙散入五侯家。
【詩文權解釋】春天的長安城中,熱鬧繁華,處處飛花,寒食節東風吹拂著御柳.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五侯的家中.
這首詩善於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詩人用輕靈、活潑的筆觸揭示了「只許皇家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黑暗朝政,影射了唐代肅宗、代宗以來宦官專權的腐敗。全詩構思精妙,委婉含蓄。
⑦ 關於珍惜糧食的古詩
1、《憫農·其一》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釋義: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2、《憫農·其二》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6、《題農父廬舍》
唐代:丘為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閑。
溝塍流水處,耒耜平蕪間。
薄暮飯牛罷,歸來還閉關。
釋義:春風是什麼時候到來的呢?已經吹綠了湖泊上面的山峰。
湖泊上面的春意既然早來,種田的人民整天都閑不下來。
農民拿著耒耜在田間勞作,修溝引水鏟除雜草躬耕不綴,
傍晚時分農民將牛喂飽後,回到家裡把門關上睡覺去了。
⑧ 寒食 古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版—唐·韓翃《寒權食》
譯文:春天,長安城處處飄飛著落花;寒食節,東風把御園柳枝斜。黃昏時,宮中傳出御賜的燭火,輕煙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⑨ 古詩寒食
原文:抄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襲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
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注釋:
1、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
3、漢宮:這里指唐朝皇官。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得到燃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4、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後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韓翃,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
⑩ 關於美食的詩句古詩
關於美食的來詩句古詩自
1、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北宋文學家蘇軾
白話譯文:長江環抱城郭,深知江魚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覺陣陣筍香。
2、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豬肉頌》北宋文學家蘇軾
白話譯文:把鍋子洗得乾乾凈凈,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
3、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惠州一絕》北宋文學家蘇軾
白話譯文: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4、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其二》唐代詩人杜甫
白話譯文:用活鮮鯽魚烹煮的銀色魚肉絲,用碧水澗傍的香芹熬成的香羹。
5、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游山西村》宋代詩人陸游
白話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餚非常豐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