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鑒賞課外

古詩鑒賞課外

發布時間: 2021-01-16 02:19:59

1. 初中八年級課外古詩鑒賞及答案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初中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詩詞鑒賞可以充分考查學生的文學鑒賞功底和語言能力。八年級下冊古詩詞閱讀量大,課內講讀10首(分布在五、六單元),課外誦讀10首(見「附錄」)。在階段性考試中,我們通過對各大題的分析,發現多數學生在古詩詞鑒賞題上失分較多。在期末復習之際,本人特就如何對古詩詞進行鑒賞作一些思路上的梳理,並對本冊中的部分名篇、名句作一些賞析,以期對同學們的復習有一定的幫助。
一、明確考點
1.辨識常識。即記憶和了解一些涉及作者、朝代、作品體裁和文化常識等的內容。
2.理解詩意。這是從思想內容角度考查理解能力,包括詩詞字詞句的理解,內容的歸納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等。
3.感知形象。要求考生通過形象思維,藉助聯想和想像,感知詩詞中的景物、形象,體會作品的意境、情境,領悟作者的情感。
4.品味語言。主要包括詞語的錘煉、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領悟、修辭的效果和詩的節奏韻律等。
5.分析技巧。主要指對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典故運用、巧妙構思等進行分析評價。
二、復習指要
(一)鑒賞字詞
1.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注意動詞所具有的特殊的表意功能。如「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聚」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表現出洶涌澎湃的情態。又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見」字就生動地描繪出了作者在東籬下採菊時的悠閑。山景自然地展現在詩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無意所「見」,傳達出詩人超然於塵雜之外,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恬適之情。
2.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副詞。如:「巴山楚水凄涼地。」 一個「凄涼」,寫盡了詩人無限辛酸的感情。
3.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1)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如「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節奏短促,既增強了韻律感,又逼真地傳達出詩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
(2)表顏色的詞: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如:「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從視覺角度看,紅白映襯,色彩鮮明。「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句中富有色彩的詞語,渲染了陰沉昏暗的雨前景象,烘託了詩人凄惻愁慘的心情。
(3)數詞:在古典詩詞中,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常常使用數詞,一般情況下都不是確數。
(二)品鑒思想情感
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有:
第一類:憂國傷時。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離亂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第二類:建功報國。如: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 ;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 ;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第三類:思鄉懷人。如: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思鄉;閨中懷人。
第四類:生活雜感。如: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 ;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仕途失意的苦悶;告慰平生的喜悅。
(三)賞析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兩種方式。
2.結構形式: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借代、誇張、互文、雙關、襯托、對比、對仗、反語、反復等。
4.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徵、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
(四)重視書面表達
在進行詩歌鑒賞時,應注意書面表達。書面表達的基本要求是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例清晰、邏輯合理。表述嚴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密性,無論是前後的照應,還是起、承、轉、合等環節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後抵牾。條理清晰,是結構方面的要求。一般來說,採用一、二、三、四(也可用阿拉伯數字帶上括弧)或者首先、其次等標志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邏輯合理,指的是見解能夠自圓其說。
三、重點示例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說說本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說說你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的理解:
(答案: 1、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2、本意: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
哲理1: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哲理2: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展。即新陳代謝、推陳出新等)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說說本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說說你對「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一句的理解。
3.試賞析這首詩。
(答案:1.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2.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以方便,取得勝利的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
3.這首詠史弔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後二句議論:赤壁大戰,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為精巧,點染用功。)
(三)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說說本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惶恐」和「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說說有哪兩層含義?
3.試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些賞析。
(答案:1.這首詩慨嘆抗元事業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
2.含義之一:「惶恐灘」、「零丁洋」指兩個地名;含義之二:惶恐憂慮的心情和孤苦伶仃的感覺,寫出了形勢的險要和境況的危急。
3.自古以來人活在世上誰能不死?留得這顆赤誠的心光照史冊。這兩句以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出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已經成為愛國志士激勵民族氣節的警句名言。)
(四)飲酒 (陶源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一句怎麼理解?
2.「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一句怎麼理解?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一句是什麼描寫?有何深刻意義?
4.陶淵明是個怎樣的人?他的思想在當時有什麼積極的意義和消極的意義?
(答案:1.意思是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感覺不到車馬的喧鬧聲,請問你是怎麼能夠這樣呢?這是由於精神超脫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2.在東邊的籬笆下,詩人在采擷菊花,正在專心致志悠閑地采,偶一抬頭,無意看見了悠遠的南山。此句刻畫了詩人悠閑自得的形象。
3.景物描寫。鳥倦了,也知還家,人,更不應奔波於世俗官場,而應回歸優美寧靜的大自然,做到真正的返樸歸真。
4.陶淵明是個棄官歸隱,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渴望自由的淡泊,獨善其身的人。積極的一面:在當時來說是對黑暗官場的一種反叛。消極的一面:但要改造社會,要清除污穢,不能單靠歸隱與獨善其身,應該兼濟天下,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從這點上說,他的退隱思想也有消極的一面。)
(五)行路難(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自掛雲帆濟滄海。
1.詩歌的最後一句表達怎樣的志向?
2.詩中借用歷史故事有什麼作用?
3.本詩是如何體現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
(答案:1.意思是: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現了他堅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
2.詩中借用歷史故事的作用是:借用呂尚垂釣的碧溪,伊尹夢舟日邊的典故,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大的功業。
3.①巧用歷史故事;②誇張的描寫,形象的比喻;③跳躍式的結構。總之,全詩基調是昂揚激越的,是樂觀向上的。)
(六)本冊中其它重點詩句的鑒賞
1.「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福。)
2.「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用極簡潔的語言傳達出了詞人對歷代受苦受難民眾的深切同情。從歷史的變革中,以興亡的對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慘命運提示出來,既是歷史的概括,也是現實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內容。)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人以梨花盛開比擬雪壓枝頭,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寫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移情於物,對新生命進行熱烈的贊美,表達出詩人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追求。)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以理性的議論展現友情和別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恆的,也是無所不在的。這兩句已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誼的不朽名句。)
6.「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人借春蠶的執著精神,寄託了對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這兩句來表達人們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7.「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議論而不離寫景,使抽象的哲理有了具體生動的感受。「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層」的獨特感受,反映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8.「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在個人身處逆境的時候,把個人困苦丟在一邊,設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出現,思想境界得到升華,表現了憂國憂民的情操,充分體現了其詩歌的「人民性」。)

2. 初二課外古詩詞鑒賞的題目~

初中課外古詩賞析練習題
閱讀下列各首古詩, 然後回答問題。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注釋】①墨梅:水墨畫的梅花。②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
1、詩中的梅花有哪些特點?
2、詩人借墨梅要表達怎樣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

二、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師董庭蘭。②黃雲:烏雲。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陽黯淡無光。 1、「千里」,有人寫作「十里」,你認為用那個字更好?為什麼?
2、詩的後兩句表達了對友人怎樣的情誼?這兩句與王維送別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格調有什麼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壯闊,可以著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氣氛,又與詩的後兩句情調相諧。2、表達了對友人的勸慰和贊美之情,鼓勵朋友樂觀豪邁,積極進取。這兩句詩氣勢雄壯,胸襟開闊,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是壯偉之音。)

三、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釋】①這首詩寫於作者貶謫嶺南逃歸途中。
1、詩歌前兩句里的「斷」和「復」反映詩人怎樣的貶謫生活?
2、按常理說後兩句似乎寫作「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更恰當,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樣的心理?
(答案1、作者貶居嶺外,思念親人,又長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精神極為痛苦。2、因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卻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於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這種抒寫,更顯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注釋】①物態:景物的樣子,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歷來為人稱道,請從修辭和表達效果上品味這個煉字。
2、詩中哪兩個字說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為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喜愛與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願望?
(答案:1、這個「弄」字,用擬人的手法,化靜為動,將萬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靜景寫活了,給景物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給客人留下了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彷彿是要讓客人自己意識到——如此美景,留下來是值得的!2、輕陰,入雲深處亦沾衣
五、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釋】①泥融:指凍泥融化,又軟又濕。
1、詩的前兩句選用了哪些意象描畫了春天的景象? 2、後兩句中的「泥融」、「沙暖」呼應了前面哪兩個字?一「飛」一「睡」有著怎 樣不同的情態? (答案:1、「遲日」、「江山」、「春風」、「「花草」。2、呼應「遲日」,這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六、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注釋】①漁者:捕魚的人。②但:只。③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
1、這首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2、聯系《岳陽樓記》的名句,說說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對比,岸上人來人往,只想著鱸魚的美味,船上漁民風里來浪里去:通過兩幅畫面的對比,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表達了對「江上往來人」的規勸。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這是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一個寫照。
七、送友游吳越
杜荀鶴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有園多種桔,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
【注釋】①吳越,指今蘇杭一帶。
1、這首詩表現了吳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橋邊火」,請賞析「火」這個字的妙味。
(答案:1、江南水鄉,風光秀美,物產豐饒,市鎮繁榮,民風淳樸。2、「火」字,既可使人想像夜市繁榮、熱鬧的景象,而「火」與橋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詩情畫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注釋】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縣。②掩映:時隱時現。
1、「千枝」「萬枝」與後面哪個詞呼應?「枝」字的重復有什麼表達效果? 2、「江橋掩映暮帆遲」,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請展開聯想和想像,作具體的描繪(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過「枝」字的重復,不僅寫出了楓葉之繁茂,而且表現了思婦望君的急切心情。2、極目遠眺,但見江橋掩映於楓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見那人乘船歸來。)
九、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註解】 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詩歌還用了哪些詞來描繪梨花?寫「柳深青」有什麼目的? 2、看著雪白的梨花,詩人為什麼會產生「惆悵」的心情?(請用原詩回答),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淡白、清明,是為了襯托梨花的潔白以及繁盛。2、「人生看得幾清明」, 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
(一)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兩首詩里「遠行人」、「一人」分別指誰?
2、詩的後兩句都是詩人的想像,這從哪兩個詞語上看得出來? 3、「抱膝燈前影伴身」,這句描繪了詩人怎樣的形象?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都是指詩人自己。2、想得、遙知。3、詩人抱著膝蓋,對著孤燈,形影相弔一直坐到深夜,表達了孤獨凄苦和對家人的深切思念。)

3. 十首高中課外古詩詞及鑒賞

1、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鑒賞: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令特點,描繪江上的秋色,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風勁吹,水面則起波浪,盪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的小舟傳來橫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緒。江水江花、西風橫笛,這些特有時令的特定景物,就構成了一幅色彩濃烈的「江上秋意圖」,具有鮮明的特色。

2、蠶婦

宋代: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鑒賞:這是一首言簡意賅的諷喻詩,詩人借養蠶婦女的所見所感,把養蠶人衣不蔽體,不養蠶人卻穿著滿身綢緞加以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遭到剝削掠奪的不合理現象。詩中反映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悲苦,表達了詩人對養蠶農婦的同情,對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的憤恨,以及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控訴和鞭撻。

3、東欄梨花

宋代: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鑒賞:《東欄梨花》是一首感傷的詩,詩人因為梨花盛開而感嘆時光的流逝。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盪的風骨。

4、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鑒賞: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頭遠望,只見浮雲落日映照著這座古城,一種滄桑之感湧上心頭。這里所說的「一片傷心」,即是指這種情緒而言。浮雲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畫;而「一片傷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縱有丹青妙手,也難以描繪。黃叔燦《唐詩箋注》說:「『畫不成』三字,是『傷心』二字這神。」正因為畫不成,故見「傷心」之深;也正因為傷心如此,所以誰也難以傳神地畫出這種心聲。結尾兩句,感慨深沉。高蟾預感到唐王朝危機四伏,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末日。他為此感到苦惱,而又無能為力。

5、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鑒賞:這是一首即景抒情詩。詩的大意說:春回大地,面對著春天的景色,引起我無限春愁,這春愁無涯無際,難以排遣,勉強觀望山景,仍然難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驚心動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淚下。四百萬同胞都為此傷心萬分,同聲大哭,因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讓了台灣。

6、絕句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鑒賞:前兩句一從視覺、一從嗅覺的角度來描寫詩人居處的清幽境界。「竹」和「詩」,一為自然之物,一為社會之物,二者本無從比較,但詩人用一個「瘦」字把二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詩具有清瘦的風格。「瘦」字用得生新,為全詩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圍。而「入夢香」則將現實與夢境聯系起來,梅花夜間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噴出清香,已不同凡響,而這香氣還伴著詩人進入夢鄉,則香氣之濃郁、之悠長可以想見。將竹與梅這樣的自然物象與詩與夢這樣的人為之物煉在一句之中,這就構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兩句字面上完全沒有「月」,但透過竹影和梅香,我們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後兩句中,詩人便將「月」和盤托出。可憐者,可愛也。當詩人信步庭院時,月光與竹影、梅香是那樣的和諧;而回到西廂房時,這月光卻不能「下西廂」,這多麼地令人遺憾!詩中透露出一股月與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遺憾或幽怨的情緒。詩人遺憾或幽怨的是什麼?也許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懷;也許是君臣阻隔,上下無法溝通;也許什麼都不是,只是詩人置身此時此景之中的一種朦朦朧朧的感受而已。

7、春行即興

唐代: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鑒賞:李漁《窺詞管見》有雲:「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非借物遣懷,即將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詩和詞在表現手法上是一致的。這首詩雖然還不能說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寫景,句句含情,卻是比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詩中雖然寫的是綠草、芳樹、山泉、鳥語,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卻構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種孤寂、凄涼、愁苦、嘆惋的感情,這些景色都是為襯托詩人凄涼的心境服務的,它充分顯示了詩人對時代的深沉嘆惋。

8、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代: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鑒賞:這是詩人是在送陳秀才回沙上掃墓有感而發所作的詩。清明時分,春雨飛飛,詩人和陳秀才一行人風塵僕僕的趕回沙上祭祖,滿身的泥土塵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亂,詩人感慨以這樣行色匆匆的方式回鄉祭祖,那是讓人感受到似乎有那麼一些悲哀。

9、夕陽樓

唐代: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鑒賞:這首詩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藝術的手法來詮釋心中的愁緒和感慨,讀起來沉鬱真摯,依稀在人們面前展開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樓獨立、孤鴻飛翔的畫面。李商隱用他生動的筆墨,既寫出了夕陽樓的真實風景,也盡情傾訴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10、春晚

宋代:左緯

池上柳依依,柳邊人掩扉。

蝶隨花片落,燕拂水紋飛。

試數交遊看,方驚笑語稀。

一年春又盡,倚杖對斜暉。

鑒賞:這首詩前四句選用依依的楊柳、飛舞的蝴蝶、飄落的花瓣、掠水的燕子等景物,描繪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圖。後四句,詩人由晚春之景聯想到人生,惆悵不已。第三聯,不僅寫出了詩人篤重友情,要與朋友一起欣賞這美景,而且以「笑語」反襯「驚」,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心靈震動之強烈。最後一聯,詩人感慨生命的短促。晚春是一季之終結,斜暉是一日之終止,倚杖於晚霞中的老人心中充滿了寂寥哀傷之情。結尾含蓄蘊藉,餘味無窮。

4. 課外古詩詞鑒賞的選擇題,給多一點古詞的選擇題,至少10首詞,配答案

古詩鑒賞水平測試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選出對《登高》鑒賞錯誤一項:
A.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現。
B.頷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補充,直接抒發了作者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
C.頸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
D.尾聯又從白發日多,因病斷酒,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這樣,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2. 選出對《念奴嬌·赤壁懷古》鑒賞錯誤一項:
A.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涌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起筆凌雲健舉,包舉有力。將浩盪江流與千古人事並收筆下。
B."亂石"以下五句是寫江水騰涌的壯觀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動詞用得形象生動。"江山如畫"是寫景的總括之句。"一時多少豪傑"則又由景物過渡到人事。
C.從起句的"千古風流人物"到"一時多少豪傑"再到"遙想公瑾當年",視線不斷收束,最後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寫周瑜卻不寫其大智大勇,只寫其儒雅風流的氣度。
D.結尾句,蘇軾難以從悲哀中超脫,遂發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

3.選出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鑒賞錯誤一項:
A.上闋懷念孫權、劉義隆,表現對英雄業績的嚮往。下闋借譴責劉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張;代廉頗的故事,抒發對南宋王朝的憤懣。
B.這首詞通過懷念古人和回憶親自經歷,表達了作者對國事的關心和憂慮,對出師北伐收復中原的主張和見解以及宿志難伸的憤慨。 C.在寫作方法上的特點是運用典故來托古喻今,抒情言志。每個典故的運用都有明確的目的。上半闋提供成功的範例,贊孫權重在創業,頌劉裕重在北伐。
D.這首詞又從登臨角度寫望中所見所想的景物,使詞的意境高遠。
寫景結合用典,更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弔古傷今、借古諷今的思想感情。
4.選出對李清照《聲聲慢》鑒賞錯誤一項:
A.從「尋尋覓覓」開始,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於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菊花凋零滿地,早已無花可摘了。以哀景來寫哀情,何等荒敗,何等凄涼。
C.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 D.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彷彿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西江月 黃陵廟(又題阻風三峰下)·張孝祥①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
註:①張孝祥:南宋初詞人。這首詞,因船行洞庭湖畔黃陵廟下為風浪所阻而作。作者與友人信中提到:「某離長沙且十日,尚在黃陵廟下,波臣風伯亦善戲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擬:準定。
5.下列對詞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點明行船的季節,描寫洞庭湖上風浪未起時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觀想像色彩,「鱗鱗細浪」實際指滾滾波濤。
C.五、六句寫明日風向一轉便可順風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麼關系呢?
D.七、八句寫作者期盼到岳陽樓上聽水下傳來的《霓裳》曲。
丑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易安體①·辛棄疾
千峰雲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閑暇。卻怪白鷗,覷著人慾下未下。舊盟都在②。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注釋】①易安體:易安詞「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時人稱之「易安體」。②舊盟:指「鷗盟」,與鷗鳥為友。
6.對這首詞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風景怎生圖畫」寫出了詞人對雨後山中清新明麗景色的由衷贊
美。
B.上片「只消」兩句,透露出詞人摒除塵世煩擾、惟求閑散安寧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賣酒」照應上片,於灑脫中流露出孤獨寂寞的無奈。 D.結尾作者假託與白鷗對話,詼諧含蓄地表達出自己歸隱山間的意願。

7.對李清照《如夢令》一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貌岸然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實際指的是消不盡的傷感和煩悶情緒。
B.「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瘦」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這首詞從一般敘述,轉入到一問一答,然後是設問和慨嘆,層層拓展,深入。
D.作者採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卧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8.對這首元曲文句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釃酒臨江,橫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橫槊船頭,灑酒於江,表示憑吊。
B.「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指孫權赤壁一戰藉助東風取得了勝利。 C.「便成名八陣圖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陣圖」的詩句說明諸葛亮的功績。
D.最後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國中的英雄:劉備、孫權及曹操。
9.關於這首元曲,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作者以設問開卷,分層次地敘述了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最後以概述作結,全篇有分有總,首尾相應。 B.作者用「驚起」二字生動而又形象地描繪出諸葛亮從南陽隱居到報效劉備而出世的這一轉變。
C.作者通過對三國英雄人物的描寫和比較,表達了自己追慕古賢,意欲建功立業的宏圖偉願。
D.這首元曲,風格雄健、高昂,大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遺風,而又沒有「人生如夢」的悲傷感嘆。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0-11題
望洞庭·劉禹錫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末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盤里一青螺。
題君山·雍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註: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對這兩首詩的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 A.劉詩中「兩相和」的「和」用字工穩,形象地勾畫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畫面。
B.劉詩中「潭面無風」句和雍詩中「煙波不動」句,都貼切地描繪了月光下湖面風平浪靜、山影凝重,朦朧而又靜謐的景象。
C.雍詩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為是凝視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給人感覺湖水的顏色沒有君山倒影的顏色濃重。
D.雍詩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們是古代傳說中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後化作湘水神,遨遊於洞庭之上。
11.關於這兩首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劉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 ,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栽地再現於紙上。
B.雍詩從君山的倒影起筆,點出了湖山的色彩,繼之又將神話傳說融於景物描寫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C.兩首詩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銀輝下的山比成銀盤中的青螺,一首將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兩首詩都將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寫得高曠起俗,使人讀後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那種「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感覺。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2-13題
題李凝幽居·賈島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12.對這首詩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題李凝幽居」著的「題」是「寫」,「幽居」的意思是僻靜的居處。 B.「閑居」句中「少鄰並」的意思是說李凝自小就有鄰居挨著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傳說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詞即來源於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歸隱的約定,「不負言」表示不違背諾言。
13.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第一聯用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了李凝居處的環境,並暗示出他隱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門」句以響襯靜,與名句「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 C.中間兩聯重在敘事和寫景,首尾兩聯都明確寫出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D.全詩所寫之事雖然不大,感情亦無跌宕,但由於注重煉字,故讀來回味無窮。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14.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句從水中月影寫起,描寫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與「江清月近人」這句詩異曲同工。
B.第三句寫白鷺屈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上,意境安謐、和平。
C.二、四兩句分寫了江風吹打桅桿,大魚躍出水面的「動」,與一、三兩句的「靜」對比鮮明。
D.全詩通過寫夜泊時的所見所聞,透露出詩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嚮往。

15.這首詩的四句分別寫了月、燈、鷺、魚四景,四景又組成了一個統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與這種寫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門徑俯清溪,茅檐古木齊。紅塵飄不到,時有水禽啼。 C.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D.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6.對下面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言訪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末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17.對下面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蟬·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註:垂綏:綏:應是rui字,指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
A.首句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含有象徵意義。古代常以「冠纓」指代
貴宦,詩人將「貴」與「清」統一在「垂綏飲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寫蟬聲之遠傳。「流響」狀蟬聲長鳴不已,悅耳動聽。一個「出」字,使人感受到蟬場的響度與力度。
C.三四句蘊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表達出對高尚品格的熱情贊美。
D.這首詩,事、景、情、議融為一體,顯示出詩人寓情於景的藝術才能。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8-19題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18.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鳥鳴這些動態的描寫,來反襯出泰山月夜無人聲的幽寂。
B.第四句中詩人用「時」來修飾「鳴」。從聽覺上給人動靜的對比,起了更生動的烘托作用。
C.全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遠的泰山月夜圖,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D.全詩語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卻細致地表現出自然界光色和音響的變化。

19.詩人將靜與動巧妙地統一在本詩中,共同構成動人的意境,頗有藝術辯證法。下列唐人詩句中沒有運用動靜相襯手法的一項是 A.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許渾《夜歸丁卯橋村舍》) B.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李白《秋浦歌》) C.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劉禹錫《途中早發》) D.鶴鳴楚山靜,露白秋江曉。(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
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 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古人有「密雨如散絲」的詩句。
20.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既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B.二、三兩聯描寫船帆被細雨打濕而變重,鳥翅因沾雨而無法輕巧地飛翔,天朦朦朧朧看不清通海處,遠處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
C.尾聯中將沾襟的別淚與散絲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送別之情,情與景巧妙地結合了起來。
D.全詩第一句直接點明「微雨」,而後面主要是通過對船帆、鳥羽、天際、大樹的描繪來烘托蒙蒙細雨,更增強了詩的形象性和表達力。

3
.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態度的把握。「水晶宮里奏《霓裳》,准擬岳陽樓上」兩句,上句說今日境況,表達對現實的樂觀;下句寫來日所在,表達對前途的信念。D項將這兩句的意思相雜糅,既與句意不合又與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軒其人,何等灑脫不羈?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氣勢磅礴,心之所系,為國家興亡。
對景暢飲,興致太高,不勝酒力,故有「午醉」。醒來是何等瀟灑的看景,這何來孤獨寂寞?
7.D是曲折,宛約的抒情方法 8.D(與C矛盾) 9.C(是評價古人)
10.B。(劉:想像、設喻,唱出山的高曠超俗之美。 雍:比較,色彩濃重的山水畫。這是襯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殼的發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觀的,寫景沒有那麼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12.B(自小錯) 13.C(不十分明確—末必) 14.C(江風吹打桅桿理解有誤) 15.C(一句一景)
16:C(閑適恬淡理解錯誤) 17.D(托物寓意,詠物抒情議論) 18.A(「山空」靜態) 19.B(都是動) 20.C

5. 課外古詩詞鑒賞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釋】:
①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
②瑟瑟:碧綠色。
③憐:愛。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⑥鋪:(pū)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人。元和年間,曾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貶江州司馬,後移忠州刺史。穆宗時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晚年以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分司東都。

【譯文】:
一道殘陽鋪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彎新月彷彿一張精巧的弓。

【賞析】:
●這首寫景詩約作於唐長慶二年(822)。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經襄陽、漢口,於十月一日抵抗,此詩當作於赴杭的江行途中。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被迫遠離朝廷後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松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後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一時一物的吟詠,在一笑一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內心深處的情思。

●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象「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呵呵,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多麼象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這真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弓也似的一彎新月,想起此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多麼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令人嘆絕。由描繪暮江,到贊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於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口吟成,格調清新,自然可喜,讀後給人以美的享受。

6. 十首高中課外古詩詞及鑒賞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雨後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絕句
吳濤
遊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釀。
任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十日寒。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春日登樓懷歸①
寇準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舊業遙清渭②,沉思忽自驚。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
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http://wenku..com/link?url=4QvOyk5O4X--_0iNw2uBUr2xlmrhUNdkWeMIi
滿意請收納

7. 課外十首古詩以及賞析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懷澠池寄子瞻兄》蘇轍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游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轍原詩的基調是懷舊,因為他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的主簿(由於考中進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軾隨父同往京城應試,又經過這里,有訪僧留題之事。所以在詩里寫道:「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他覺得,這些經歷真是充滿了偶然。如果說與澠池沒有緣份,為何總是與它發生關聯?如果說與澠池有緣份,為何又無法駐足時間稍長些?這就是蘇轍詩中的感慨。而由這些感慨,蘇軾更進一步對人生發表了一段議論。這就是詩的前四句。在蘇軾看來,不僅具體的生活行無定蹤,整個人生也充滿了不可知,就像鴻雁在飛行過程中,偶一駐足雪上,留下印跡,而鴻飛雪化,一切又都不復存在。那麼,在冥冥中到底有沒有一種力量在支配著這種行為呢?如果說,人生是由無數個坐標點所組成的,那麼,這些坐標點有沒有規律可循?青年蘇軾對人生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和感喟。但是,人生有著不可知性,並不意味著人生是肓目的;過去的東西雖已消逝,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騎著蹇驢,在艱難崎嶇的山路上顛簸的經歷來說,豈不就是一種歷練,一種經驗,一種人生的財富?所以,人生雖然無常,但不應該放棄努力;事物雖多具有偶然性,但不應該放棄對必然性的尋求。事實上,若不經過一番艱難困苦,又怎能考取進士,實現抱負呢?這就是蘇軾:既深究人生底蘊,又充滿樂觀向上,他的整個人生觀在此得到了縮微的展示。 這首詩的理趣主要體現在前四句上,「雪泥鴻爪」也作為一個成語被後世廣泛傳誦。但從寫作手法上來看,也頗有特色。紀昀曾評道:「前四句單行入律,唐人舊格;而意境恣逸,則東坡之本色。」所謂「唐人舊格」,大致上指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作為七律,三、四兩句本該對仗,此卻一意直下,不作講求。蘇軾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對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說,本身也帶有承接關系,所以是「單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僅字面上飄逸,行文中有氣勢,而且內涵豐富,耐人尋味,不求工而自工。這正是蘇軾的「本色」。(網上鑒賞)
蘇少年得志,和弟弟兩人同中進士,可謂光耀門楣,後來卻一生坎坷,愛妻早逝,在新舊兩黨之爭中一直遭受排擠,無法施展抱負,他的人生就像鴻雁一樣,或到南方或到北方,來來去去,腳爪踏在雪泥上,無非偶然留下印記,而這印跡又怎會被鴻雁記得,何況印記很快就會消失,不免產生了悲觀之情,而後四句 表面是應和弟弟的懷舊之詞,實際卻是希望弟弟能珍惜現在,開拓未來,整首詩可謂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的一聲悲嘆,有一些道家色彩,不同於往日慷慨意氣的豪放派的詞作 (原創)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