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宵削霄
A. 乞巧這首古詩裡面的霄字是什麼意思
宵:雲霄和天河,指天空。
B. 乞巧這首古詩裡面的霄字是什麼意思
指青天。
《乞巧》是唐朝詩人林傑的詩,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內留下想像的空間,容表達了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
詞句注釋
①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③幾萬條:比喻多。
白話譯文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C. 《乞巧》古詩中的碧霄是指什麼
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D. 有蓮字和霄字的古詩
描寫蓮的詩句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芙蕖》晉·陸雲 綠房含青實,金條懸白璆。俯仰隨風傾,煒曄照清流。
《采菱詩》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與,淡水望碧蓮。紫菱亦可采,試以緩愁年。參差萬葉下,泛漾百流前。高采溢通壑,香氣麗廣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蓮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因持薦君子,願襲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蕭衍 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采蓮曲二首》梁·簡文帝(蕭綱)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風起湖難度,蓮多摘未稀。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常聞蕖可愛,采擷欲為裙。葉滑不留綖,心忙無假薰。千春誰與樂,唯有妾隨君。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春宵
作者:蘇軾 (宋代)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作者:張孝祥
(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里綉旗紅。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 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沖霄志氣在心胸,君子安然守困窮 。
E. 乞巧古詩中宵和霄的意思
「宵」是「夜晚」的意思。「霄」是「天空」的意思。
F. 元霄節的古詩
最著名的應屬[南宋]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內,星如雨。寶馬雕容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G. 乞巧古詩後兩句的意思
詩兩首
乞巧
南寧市園湖路小學 張永紅
(一)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乞、巧、霄、渡」四個生字,理解多義詞「乞巧」、生詞「今宵」、「碧霄」詞義;辨析「宵」與「霄」;積累課外詞語如「乞求、乞丐、乞食、乞討、乞憐、乞援;元宵、夜宵兒(消夜);通宵、雲霄、九霄」等詞。
2.理解詩意,感受唐代「乞巧」這一民間習俗的盛況,體會人們對幸福美好的渴求和期盼。
3.有感情朗讀和背誦詩句。
(二)學習時間
40分鍾(生字書寫練習、鞏固認知與課外詞語積累、詩句背誦練習在後10分鍾)
(三)教學准備(略)
(四)教學流程設計
課前十分鍾「中國節日大競猜」活動設計:
1. 讀詩句競猜:「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學生根據畫面人物活動猜出相關節日及流傳的相關民間故事【青年恆景在仙人的幫助下,利用茱萸、菊花酒和寶劍殺死瘟魔】,說說民俗及意義【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
2. 人物活動圖片競猜:「端午」 (讓學生根據畫面人物活動猜出相關節日及流傳的相關民間故事【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和民俗及意義。(【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chānɡ蒲】)相機出示下列古詩:
看龍舟,看龍舟,兩堤dī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zhào起中流。
棹如飛,棹如飛,水中萬鼓起潛qián螭chī。
最是玉蓮堂上好,躍來奪錦看吳兒。
——宋 黃公紹《瀟湘神端午競渡棹歌》十首錄三
3.星空圖片競猜: 「七夕」(讓學生根據畫面上牛郎織女星猜猜節日及相關民間傳說,說說民俗。)
(1)相機出示《牛郎織女》故事連環畫:簡介故事梗概。
(2)民間傳說的牛郎織女的故事版本很多,但最終都是夫妻兩地分離,母子被拆散的悲慘結局。你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受?在《七夕賦》中,我們能感受那種家庭不得團圓,夫婦兩地相思的悲憐。相機出示詩句: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xiān纖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機抒shū。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mò脈不得語。
(3)出示古時「乞巧節」女兒們乞巧連環圖簡介民俗: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還在明月下,用五綵線傳九孔針,乞求上天能讓自己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如果線穿過了針孔,就能得巧。由此形成了「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女兒節」。這樣的民間節日,在唐朝和宋朝時期最為盛行。
30分鍾教學活動設計:
1. 引入新課
簡介林傑:唐朝有一個詩人叫林傑,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通書法和棋藝。他以描寫乞巧節上的盛況為內容的一首詩至今還被人們吟誦和回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因為這首詩主要是描寫乞巧節上的情景,所以編者用「乞巧」這個節日名稱給它做詩題。
2.揭示課題,學習生字「乞巧」,理解詞義,積累詞語。
我們一起來寫一寫這兩個字。(板書「乞」和「巧」)
相機指導:
(1)「乞」字下面的「乙」就像一個跪著的人,正向上面的卧人乞討。「乞」是「氣」字少一筆,向人乞討,氣都不敢出。你能根據這個字理,猜猜可以用「乞」字組哪些詞?
(學生回答,教師可適當提示詞義引發積累)
(出示詞語「乞求、乞丐、乞食、乞討、乞憐、乞援」)一起讀一讀。
(2)「巧」字是左右結構,要寫得左窄右寬。
齊讀詩題。
從剛才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乞巧」是古代的一個節日的名稱。「巧」在字典里還有指「(手、口)靈巧」的意思。聯系「乞」的字義,「乞巧」還可以怎麼理解呢?
3.初讀詩句,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
唐代的乞巧節是怎樣的一番情景?人們在七巧節上做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林傑的詩句。
(出示詩句,生字注音)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注意讀准字音,讀清楚節奏。
(學生自讀;指名兩個學生讀,正音;全班讀,評點七言詩節奏把握)
4.辨析「宵」與「霄」,理解「今宵」與「碧霄」詞義,積累課外詞語。
詩中出現了兩個讀音相同的字,拿起筆畫一畫,怎麼區別它們的?
【預設:學生在字形上加以辨析】
教師講述引導字義區別:中國的漢字很有意思,偏旁部首往往和字義有關系。「宵」本義指「夜晚」。夜晚人們都要回家休息睡覺,所以用與房屋相關的「寶蓋頭」來表示意思。「雨字頭」的「霄」,表示空中水氣、雲氣,後來引申為天空的意思。這兩個字比較容易混淆,有一句順口溜可以幫助大家記憶:「肖加寶蓋熬通宵,雨落肖頭是雲霄」。我們來讀讀分別含有這兩個字的一些詞語。
(出示詞語:今宵、元宵、夜宵兒(消夜);碧霄、九霄、雲霄)
「今宵」就是( )?(指名回答)
「碧霄」又是什麼意思?(指名回答,可聯系詩句)今年的8月6日就是七夕,在這樣的夜晚,碧霄又是怎樣的呢?(指名回答)想不想看看這樣的天空?(出示圖片)
5.感知詩意,捕捉詩景。
在這樣的美麗夜空下,在一年一度的乞巧節,人們在做什麼?我們一起和林傑去看一看。(齊讀全詩)
一年一度的七夕之夜,人們在做什麼?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自讀思考,同桌交流。)
(指名學生回答,交流。引導重點:抓住「看」【想】和「家家」「盡」,引導學生了解七夕盛況。)
(板書:看碧霄,【想】鵲橋相會;望秋月,穿盡紅絲)
(相機理解文中「乞巧」詞義。)
(在感悟描述中相機朗讀詩句。)
小結:每到七夕之夜,人們總要仰望星空,暢想鵲橋仙人相會;家家的女兒們望秋月乞巧,穿盡了數不清的紅絲。同學們,眼隨心動,心中有你看到的景,朗讀時,眼中就會有了物。讓我們成為這景中一人,去看碧霄,鵲橋相會;去望秋月,穿盡紅絲。
學生齊讀。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朗讀時,注意眼神表意。
6.由景入境,感悟詩情。
(1)正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才使得一年一度的七夕是那樣的浪漫,令人遐想。再讀讀第一、二行詩句,想一想七夕之夜,仰望星空,彷彿看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人們,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會想些什麼呢?(指名回答,並相機讓學生朗讀原相關詩句,表情達意。)
【預設①:感慨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團圓相聚,為他們高興,又為他們惋惜相聚的時光短暫】
【預設②:祝福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團圓相聚,期盼幸福永恆】
【預設③:祈禱自己能有幸福美滿的生活】
遙遙相對的牛郎織女星,令人感慨萬分的愛情故事,無一不牽動著人們善良的心,讓人每年此時都仰望星空,表達自己深深的祝福和誠摯的祈禱。讓我們讀出我們的感慨,讀出我們的祝福。
(齊讀詩句)
(2)人們不僅祝福天上夫妻相會,家家的女孩都在虔誠地乞巧,又是為了什麼?(指名回答)
女孩們穿盡紅絲幾萬條,僅僅是為了乞求一雙靈巧的手嗎?讓我們聽聽這首民間流傳的《乞巧歌》。(出示歌詞,教師吟誦,學生據提示繼續回答)
我們這兒也有很多女孩兒,你想乞求什麼?(女學生自由發言)
男孩們想幫女孩們乞求些什麼?(知名幾個男生回答)
乞巧的家家女孩們僅僅是穿盡了數不清的紅絲線嗎?(指名回答:誠摯的心願)
這一個「盡」又讓你體會到什麼?(指名回答:虔誠的祈求)
是啊,穿盡的是紅絲線,但虔誠乞求的是靈巧的雙手,是真誠的心願,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我們和她們一起真心地乞巧,共同乞求吧。
(配樂齊讀全詩,著重指導後兩句。)
(練習背誦)
7.拓展閱讀(機動):
設計一串引語,引出相關詩句,提升情感。
《七夕》
(後唐)楊璞(pú)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七夕詞(唐)崔顥(hòo)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唐)權德輿(yú)今日雲駢(pián)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唐人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月試看看。
H. 關於元霄節的古詩詞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回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答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註:珍品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I. 七夕今宵看碧霄是那一首古詩
出自唐代林復傑的《乞巧》
七夕制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