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攀高枝的詩詞
Ⅰ 求助:有關於寫李商隱家事之悲.懷才不遇的詩..最好有賞析...謝謝!!!
賈生①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②。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③。
[注釋]
①賈生:賈誼,西漢著名的政論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許多重要政治主張,但卻遭讒被貶,一生抑鬱不得志。
②宣室:漢未央宮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貶之臣。賈誼被貶後,漢文帝曾將他召還,問事於宣室。才調:才華氣格。
③可憐:可惜,可嘆。蒼生:百姓。問鬼神: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文帝接見賈誼,「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諷刺詩。詩的前兩句,是欲抑故揚,漢文帝名為求賢,而無求賢之實。後兩句以「不問蒼生問鬼神」的事實,鞭撻文帝不重視人才,感嘆賈誼滿腹才學卻不被重用,只是為了滿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詩顯然寄寓著作者不能施展抱負的哀嘆,感慨深沉。
翻譯:
漢未央宮前殿的正室皇上尋求每個臣子中有賢德的人,
賈誼的才華氣格更是無人能比.
可惜到了半夜前面的坐墊空了出來,
文帝不問天下蒼生而去問鬼神之事.
商隱: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這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寫於唐文宗開成三年(838),時詩人年二十六。安定城即涇州(今甘肅涇川),當時是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治所。三年前,李商隱仕途受阻,遠道投王茂元幕,還被王茂元招為女婿,而在當時的牛李黨爭中,王茂元屬李黨。據說李商隱就是因為這一原因,在應博學宏辭科試時受當權的牛黨排擠。這首詩就是在應試落選後重回涇州時所作。詩中主要抒寫了詩人自己建功立業的志趣、懷才不遇的苦悶和無端受讒的憤慨。它是晚唐時期年輕士子在朋黨爭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實寫照。
首聯扣題,寫登樓所見。頷聯以古人自況。賈誼為漢文帝獻《治安策》,條陳時勢,中有「痛哭」「長太息」之語;王粲遠道避亂荊州,投依劉表,作《登樓賦》;兩人都有懷才不遇之痛。詩人化用杜甫「去國哀王粲,傷時哭賈生」的成句,寫得更具體更動感情。上句一個"虛"字,既是對賈誼獻策未售、英才埋沒的惋惜,又是對自己報國無門的慨嘆。下句則借王粲十七歲時遠游荊州、十五年間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終於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前途的隱憂。頸聯由憂時感事、自嘆不遇轉而申述志趣,其中用了春秋時范蠡輔越王勾踐滅吳後「乘扁舟,浮於江湖」的典故。「永憶」是「堅持地嚮往著」的意思。這一聯所表現的積極入世的態度,深得宋代王安石的激賞,以為「雖老杜無以過也」。但是,詩人這種要功名不要祿位的衷情,在朋黨傾軋的環境下卻屢遭歪曲,於是詩人憤憤不平地唱出了尾聯。尾聯運用《莊子.秋水》中所寫的鴟鷹嘴含腐鼠忌鵷雛搶奪而鵷雛不屑一顧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譏諷。表明自己應試博學宏辭,不是為了區區祿位。遠道投幕,婚於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飛黃騰達。對於那些利祿熏心的權貴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無端造謠中傷,則表現了極大的憤怒。
全詩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四個典故,都能貼合自己的身份、處境與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聯系、構思縝密。如頷聯所用的賈誼、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齡同自己相仿,都是奮發有為的青年時期;二是經歷遭遇同自己相仿,都在「虛垂涕」、「更遠游」之痛;三是與頸、尾聯結構緊湊,頸聯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闡明「垂涕」「遠游」的目的,尾聯鴟鷹忌鳳凰之曲則速寫他人對「垂涕」「遠游」動機的歪曲。另外,此詩用典手法也多有變化,賈誼、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確深沉;范蠡曲是隱用,好在有意無意之間;出於《莊子》的典是活用,好在靈巧而流轉。正由於能通過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樓》才成為李商隱七律代表作之一。
我能想起來的就只有這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