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吟古詩新唱
Ⅰ 贊美母親偉大的詩句
贊美母愛的詩句如下:
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回誰言寸草心,答報得三春暉。出自唐代孟郊的《遊子吟》。
釋義: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3、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出自清代蔣士銓的《歲暮到家 / 歲末到家》。
釋義: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遊子及時歸來。縫制寒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里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一樣。看見兒子瘦了母親心疼,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會忍心訴說漂泊在外所受的風塵。
Ⅱ 誰有音樂教案和課件《靜夜思》或者《遊子吟》,或者其它古詩新唱的教案和課件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品味古詩詞清雅古樸的風韻,寧靜深遠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通過班級音樂會,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創造意識、合作意識,豐富音樂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夠用自然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並准確掌握切分音符的演唱。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用自然連貫的聲音演唱
難點:演唱出古詩詞歌曲清雅古樸的風韻和切分音符的把握
三、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老師帶領學生自由古詩詞的分享,進而教師總結其實我們的古詩詞經常和音樂融合在一起,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古詩詞音樂的世界,體會古詩詞音樂的意境美。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感受情境
教師播放《靜夜思》的演唱視頻,並提出聆聽要求:注意聆聽歌曲的情緒,聽完以後說說歌曲中的感情。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感受歌曲中營造的清雅古樸的風韻和詩人遠在異地的思鄉之情。
(三)探究學習
1、教師范唱,感知音樂要素
教師自彈自唱,聽之前提問學生歌曲是通過哪些音樂要素、形式表現歌曲中的思念之情的。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四四拍的節奏以及合唱的演唱形式。
2、發聲練習(模仿風吹過的聲音)
3、學唱旋律聲部
在學生的「教學」後教師再通過鋼琴、歌詞的加入表現歌曲。唱的過程中提示學生由於古詩詞營造的典雅氣氛,需要注意歌曲的連貫、速度。
(四)拓展延伸
1、將學生按照興趣分成朗誦組、演唱組、樂器組,學生自主練習,通過課件播放音樂會舞台背景。
2、各興趣小組分別表演,小組之間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
(五)小結作業
教師提問學生「這節課學到了什麼?」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本節體會到了詩歌和音樂的完美融合,引導學生發現身邊還有哪些歌曲是用的古詩詞為歌曲。
Ⅲ 幫我把以下的歌連起來串燒:古詩新唱清明,相思,江南,闋農,遊子吟。
這五首搭配起來並不合適。
如果你同意多給我加分的話,我幫你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