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衛國戍邊詩詞

衛國戍邊詩詞

發布時間: 2021-01-13 16:00:20

『壹』 關於黃河的詩句賞析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雲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雲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慣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雲」等等),這里相當於「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戍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徵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備。
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戍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雲:「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戍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貳』 請給下面幾首古詩的資料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雲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雲間」它是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慣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雲」等等),這里相當於「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戍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徵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備。
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戍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折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雲:「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以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戍邊責任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芙蓉樓送辛漸①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②。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③。

[注釋]
①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唐晉王李恭為潤州刺史時改為芙蓉樓,遺址在今江蘇鎮江西北角。辛漸:作者友人。
②平明:黎明。楚山:指鎮江一帶的山。
③冰心:比喻自己心地瑩潔。

[賞析]
這是王昌齡貶為江寧(今南京市)丞後寫的送別詩。它含蓄地反映了詩人遭受打擊的憤懣和孤寂心情。詩一開始就描繪寒雨入吳,客路孤寂的氛圍,然後一筆宕開,寫臨別致意,請辛漸問候家鄉親友,詩人借玉壺冰心自喻,表白自己堅守操守的信念。詩寫得十分含蓄深沉,寫送別而不言別,著重表現詩人的高潔,藉以表達被貶的幽怨。
從軍行

作者:楊炯

烽火照西京2,心中自不平3。
牙璋辭鳳闕4,鐵騎繞龍城5。
雪暗凋旗畫6,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7,不作一書生。

1.《從軍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以軍旅戰爭之事為題材。
2.蜂火: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從邊境到內地,沿途高築烽火台,有敵情就在台上點火示警,根據敵情之緩急,逐級增加烽火的炬數。照西京:是說報警的烽火已經照達西京(長安),表明敵情嚴重。
3.不平:難以平靜。
4.牙璋:調兵的符牒。兩塊合成,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嵌合處呈齒狀,故名。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鳳闕:漢武帝所建的建章宮上有銅鳳,故稱鳳闕。後來常用作帝王宮闕的泛稱。
5.鐵騎:精銳的騎兵,指唐軍。繞:圍。龍城:漢時匈奴大會祭天之處,故址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東側。這里泛指敵方要塞。
6.「雪暗」句:大雪彌漫,落滿軍旗,使旗幟上的圖案暗淡失色。凋:原意是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艷的色彩。
7.百夫長:泛指下級武官。此指贛江。

五言律詩是唐詩的主體,其形式與格律在初唐時已經完成。五律的一切規律和創作方法,可以通用到其他詩體,為此,這里我們再講一首五律,順便補充講一點關於律詩的基礎知識。

楊炯是華陰縣(今陝西華陰)人。高宗顯慶六年(公元六六一年),被舉為神童,送入朝廷,授校書郎,才只十一歲。永隆二年(公元六八一年),為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他也和王勃一樣,自以為有才,對人態度傲慢,武則天當政時,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三年任滿,改任盈川縣令(今四川筠連縣),卒於任所。後人稱他為楊盈川,他的詩文存於今者,稱《楊盈川集》。

這首詩,先要講題目。「從軍行」本來不是詩題,而是一個樂府曲調的名詞。遠在西漢時代,漢武帝喜愛音樂歌曲,建置了一個中央音樂院,名為「樂府」。他聚集了著名的音樂家和詩人,收集全國各地民歌,制定許多新的歌曲,頒布天下,供公私演奏。這種歌曲,稱為「樂府歌曲」。配合這種歌曲的唱詞,稱為「樂府歌辭」①,或稱「樂府詩」。在中、晚唐的時候,又稱「歌詩」。從形式來講,它們有五言的,有七言的,也有三、五、七言混合的,一般都是歌行體詩,採用律詩體的很少。從作用來講,它們是給伶人歌伎唱的。詩與樂府詩的區別,不在於形式,而在於能唱不能唱、或譜曲不譜曲。

這里,必須補充一下,在漢代以前,所謂「詩」,就是指能唱的曲詞。一部《詩經》,三百零五首詩,都是可以唱的。到了秦漢時期,古詩已失去了曲譜,這個「詩」字漸漸成為文學形式的名詞。在東漢時期,譜曲歌唱的稱為「樂府歌辭」,《詩經》式的四言詩,稱為「詩」。當時新流行韻五、七言詩,稱為「五言」或「七言」。可以想見,「詩」是四言詩的傳統名詞,五、七言詩還不算是詩。剛才我說,能唱的稱為「樂府歌辭」或「樂府詩」,不能唱的稱為「詩」,這是魏晉以後的文學概念。

《從軍行》是漢魏流傳下來的樂府歌曲。漢魏詩人作「從軍行」,是樂府曲辭。但是到了唐代,《從軍行》古曲已經不存在了,楊炯作這篇《從軍行》,只是用古樂府曲調名為題目,而這首五言律詩,事實上是不能配合樂曲歌唱的。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詩題稱為「樂府古題」。它並不表示這首詩的曲調,而是表明這首詩的內容。因為每一個古代樂府曲調,都有一個規定的內容。例如《孤兒行》是描寫孤兒生活的,《從軍行》是反映從軍的辛苦的。楊炯做了這首五言律詩,用了這個樂府古題,但詩的內容已不同於漢魏時代的《從軍行》,可知初唐詩人用樂府古題作為詩題,大多已失去了古義。這一種體式的詩,很難分類,可以列入「樂府詩」一類,也可以列入「五言律詩」一類。

這首詩的寫作方法也是一般的,只要先讀第一聯和第四聯,整首詩的內容都清楚了。第一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意思是說,邊境上有敵人來犯,警報已傳遞到長安,使我心中起伏不平。為什麼心中起伏不平呢?因為自己只是一個書生,沒有能力為國家御敵。於是第四聯接下去說:「我寧可做一個小軍官,也比做一個書生有用些。」周武王的兵制,以百人為一隊,隊長稱「百夫長」。後世就用以表示下級軍官。

第二聯說:領了兵符,辭別京城,率領驍勇的騎兵去圍攻蕃人的京城。牙璋即牙牌,是皇帝調發軍隊用的符牌。鳳闕,指京城,不是一般的城市,與城闕不同,漢朝時,大將軍衛青遠征匈奴,直搗龍城。這龍城是匈奴首領所在的地方,也是主力軍所在的地方。匈奴是游牧民族,龍城並不固定在一個地方,唐人詩中常用龍城,意思只是說敵人的巢穴。

第三聯是形容在西域與敵人戰斗的情景。圍困了敵人之後,便發動殲滅戰,其時大雪紛飛,使軍旗上的彩畫都凋殘了,大風在四面八方雜著鼓聲呼嘯著。這時,正是百夫長為國效命的時候,一個書生能比得上他嗎?

此詩第二、三聯只是修飾部分,對詩意並無增加。這正是律詩初形成時的風格,藝術手法還沒有發展到高度。

關於此詩的主題思想,有兩種看法:唐汝詢在《唐詩解》中以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輕文,只有武官得寵,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詩以發泄牢騷。吳昌祺在《刪訂唐詩解》中以為作者看到敵人逼近西京,奮其不平之氣,拜命赴邊,觸雪犯風,以消滅敵人,建功立業,不象書生那樣無用。前者以為這是一首諷刺詩,後者以為這是一首愛國主義的述志詩。這樣,從第二聯以下,二人的體會都不同了。我以為吳昌祺的理解比較可取,因為第一聯已說明作者心中的不平是為了「烽火照西京」,如果說他是為了武人顯赫而心有不平,這一句就不應該緊接在「烽火」句下了。

五、七言八句律詩,一共四個韻腳,在第二、四、六、八句尾。例如《野望》這首詩,「依」,「暉」、「歸」、「薇」,是韻。「依」字是第一個韻,稱為「起韻」。起韻一定,以後就得跟著用同韻的字。但《杜少府》的第一句「城闕輔三秦」,這個「秦」字已經是韻腳了。這首詩有五個韻:「秦」、「津」、「人」、「鄰」、「巾」。現在,《從軍行》第一句「京」字也是韻,這首詩也有五個韻。在這里,我們注意到律詩的兩種協韻法。

律詩一般都用平聲韻。這就意味著每首律詩第二、四、六、八句的末尾必須是平聲字。於是,第一、三、五、七句的末尾相應地必須用仄聲字。《野望》第一句「東皋薄暮望」,這個「望」字是仄聲字,不必協韻,故這首詩的起韻是第二句的「依」字。但律詩第一句末尾也可以用平聲字,例如《杜少府》和《從軍行》。這第一個平聲句尾必須與第二句的起韻協韻。因此,這樣的詩,就有了五個韻腳。但律詩的正格是用四個韻。第一句尾的韻稱為引韻,不算入正韻。

關於律詩第一句的格律,有兩句歌訣:「平起仄收」和「仄起平收」。起是指第一句第二字,收是指第一句第五字(七言律詩則指第七字)。「東皋薄暮望」,「皋」是平聲,「望」是仄聲,這是平起仄收。「烽火照西京」,「火」是仄聲,「京」是平聲,這是仄起平收。這兩種句法的聲調不一樣,影響到以下七句的聲調全不一樣。平起仄收的律詩聲調高亢雄壯,仄起平收的律詩聲調較為低沉柔婉。唐人律詩以平起仄收為正格,仄起平收為變格。

學習或欣賞唐詩,要在具有四聲平仄的基礎知識上注意其對偶,和聲和協韻。這是唐詩語言的三種藝術手法。對偶表現詩的文字美,和聲、協韻表現詩的音樂美。關於對偶與協韻,我們已經談到過一些。現在要講一講和聲,唐人也稱為調聲。

劉勰在《文心雕龍·聲律篇》中說:「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上句是和聲的定義,下句是協韻的定義。異音相從就是說平仄相從。平聲字要和仄聲字配搭。無論在一句或一聯中,平仄聲字必須有適當的配搭。從陳隋到初唐,詩人們已摸索到平仄配搭的規律。現在把《從軍行》全詩的平仄標出來,就易於體會平仄聲對詩句音調美的關系。
烽火照西京 平仄仄平平
心中自不平 平平仄仄平
牙璋辭鳳闕 平平平仄仄
鐵騎繞龍城 仄仄仄平平
雪暗凋旗面 仄仄平平仄
風多雜鼓聲 平平仄仄平
寧為百夫長 平平仄平仄
勝作一書生 仄仄仄平平

我國漢族人民的語言或文字,通常用兩字組成一個語詞,成為一個語文音節。在每一句五言詩中,第二字、第四字,最要注意和聲結構(七言詩還要注意第六字的和聲)。這首詩除第七句外,每句的語法結構都是兩個語詞(名詞)加一個動詞或副詞。例如:
烽火——照——西京
鐵騎——繞——龍城

而第七句則是:
寧為——百夫長
但是在吟誦的時候,這三句都會讀成:
烽火——照西——京
鐵騎——繞龍——城
寧為——百夫——長

這里就可以看到第二字和第四字的重要,語法結構和音節結構出現了矛盾。許多人朗誦古詩,只會按照語法結構讀。所以讀不出詩的音節美來。看了《從軍行》的平仄表,你可以發現,在第一句之中,第二字如果是仄聲,第四字一定要用平聲。在一聯之中,上句第二字如果用仄聲,下句第二字必須用平聲。第四字也同樣。這就叫「異音相從」。第二聯上句,即全詩第二句,應當仍和第一句異音,而與第二句音調相同。接下去,第三聯上句應當和第二聯下句音調相同,而和第二聯上句異音。第四聯也是同樣,上句和第三聯下句音調相同,而和上句異音。異音相從的方法,唐代人稱為「粘綴」。該用平聲字的地方,你用了仄聲字,該用仄聲字的地方,體用了平聲字,這就犯了「失粘」的聲病。

如果你有多讀五言詩的經驗,你會發現五言詩的句法總是二字帶三字,即所謂「上二下三」上二字是一個音節,下三字是一個半音節。可以是一二組合,例如「照西京」,也可以是二一組合,例如「白日晚」,也可以是一個三字名詞,例如「維摩詰」。這種三字組合的名詞絕對不能用在句子前面,造成上三下二的句式,就不可吟誦了②。

以上講的是五言律詩的和聲原則。這個原則也適用於七言律詩,不過七言律詩還要講究每句第六字的和聲。相傳有兩句歌訣,可以幫助記憶:

「一三五不拘,二四六分明。」

這是說:律詩的每句,第一、三、五字,可以不拘平仄,自由運用,但第二、四、六字必須按照和聲規律用平聲或仄聲字。這是指七律而言,對於五律,則應當說:「一、三不拘,二、四分明。」一、三、五雖然不拘,但平仄二字,聲調畢竟有區別,熟悉律詩聲調的人,在這些地方,還應當選用一個聲音較美的字。

一九七八年一月十二日

① 這個「辭」字,魏晉以後,省作「詞」。但唐宋以後,「詞」字又多了些意義,在寫作文學論文時,最好保留古寫法,以示區別。本書在必要的時候,仍用「辭」字。
② 盛唐以後,出現了拗句,便突破了這個規律,有上三下二的五言句式。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4.渭城: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ì):濕。

7.客舍:旅店。

8.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叄』 與黃河有關的詩句(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黃河遠上白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肆』 幾首唐代的古詩(單個字的意思+全部詩的意思)

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解釋:
1.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
2.雪山:祁連山脈。
3.孤城:當是青海地區的一座城。一說孤城即玉門關。
4.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5.樓蘭: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一帶。西漢時,樓蘭國與匈奴聯合,屢次遮殺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計刺殺樓蘭王,"遂持王首還詣闕,公卿、將軍議者,咸嘉其功"(《漢書·傅介子傳》)。此以樓蘭泛指西北地區的敵人。
《唐詩別裁》:"作豪語亦可,然作歸期無日看倍有意味。"《唐賢清雅集》:"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唐人絕句精華》:"又換一意,寫思歸之情而曰'不破樓蘭終不還',用一'終'字而使人讀之凄然。蓋'終不還'者,終不得還也。連上句金甲著穿觀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為思破敵立功而歸,則非詩人之本意矣。"

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解釋:
①龍城:或解釋為匈奴祭天之處,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或解釋為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記。李將軍傳》說:「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後一解較合理。
②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麼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慣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徵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伍』 表現憂國憂民之痛的傷春詩歌

唐代詩人杜甫被譽為「詩聖」,為什麼如此稱呼他呢?這與他生活的背景有著莫大的關系。

都說李白的詩歌里有大半個盛唐,他的錦綉之作中,是長安的繁華,是牡丹的嬌艷,也是三峽的遼闊,以及蜀道的蒼涼。

而杜甫不同,他的眼裡曾經有大唐之盛,也有國破之殤,還有石壕吏的殘酷,以及秋風吹我屋上茅的悲傷。

見證了繁華與沒落,於是杜甫的詩歌里,多了幾許感時傷懷的情節。

《傷春》之作,就是在國破之時,杜甫對春嘆息,感傷朝廷之亂。

代宗廣德年間二年(公元764年),吐蕃人的鐵騎踏入長安,生靈塗炭,代宗逃往陝州,杜甫的心中萬分悲痛,長安城昔日的盛景不再,他嘆息落淚。

詩聖杜甫

讓杜甫想不到的是,相隔了很久,朝代已經更替,北宋的建炎年間,一位叫陳與義的詩人逃難至湖南邵陽,想到「上都」城中,金兵的狼煙已經燒遍市井街巷,心中悲憤不已,遂寫道:

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孤臣霜發三千丈,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稍喜長沙向延閣,疲兵敢犯犬羊鋒。

人類的情感總是殊途同歸的,在國破之時,都會在今昔對比中,敘述盛世的繁華,對比如今的頹敗。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古往今來在國破家亡之時,詩人們的情感卻更加沉鬱,亂世的詩歌中,有情感最深處的宣洩。

陳與義的《傷春》實則是借用杜甫的老題目,穿上了自己的新「衣服」,「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前四句,詩歌概括了戰爭的千鈞一發,首聯直擊朝廷的無能,沒有一個良策可以阻止敵人。

如此亂局,生靈塗炭,陳與義憤而書寫道,「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春的濃艷景色,已經不能阻擋那漫天的愁思,霜發在國破之時,更添白頭。

春天本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而杜甫、陳與義卻一反常態,在春天裡感懷傷時。

杜甫目睹城破時的蒼涼,把自己所見所聞都細細的訴於筆端。《義門讀書記》中這樣評價,「言春光雖日濃,天下兵方滿,故可傷也」。

我國最早的詩人屈原,浪漫且感情深炙,是第一位把愛國書寫進詩句的人。在《九歌·國殤》中,他「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人類的情感,總會在某個時刻重合,屈原、杜甫、陳與義等等,也許他們的思想都是相通的,國破之殤,愛國情懷,於時空對撞,唱出淡淡的哀愁。

二、盛世與亂世,愛國主義詩歌,所表達的情緒千差萬別
烈寧曾經說過:「愛國主義是

『陸』 笛簫在古詩詞中十分多見,詩人往往借它們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笛聲,是一種悲涼凄切、清遠悠揚的音樂,在萬籟俱靜的黃昏,在暗霜凝聚的深夜,在夕暉余照的古城,在秋風瑟瑟的邊塞,永恆地回響著一支支清曠悠遠的笛聲,訴說著人生中的迷離風景和風景中深重低沉的嗚咽.飄泊顛躓的遊子聞笛傷懷,歸心似箭;戍守邊關的將士聞笛興感,思家念親;宦海沉浮的遷客聞笛嗟怨,自傷自悼.……凡此種種,千姿百態,多姿多彩,真可謂「玉笛橫吹,離情萬種」.
(一)遊子思鄉,歸心似箭.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借滿城飄盪、無處不在的笛聲傳萬千遊子飄泊天涯、思念故園的殷殷情懷.「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一個春風駘盪的夜晚,萬家燈火漸漸熄滅,白天的喧囂熱鬧也已平靜下來,忽然傳來一陣嘹亮悅耳的笛聲,這凄清婉轉的曲調隨風飛揚,飄飄灑灑,鋪天蓋地,籠罩整個洛城.這時,有一個遠離家鄉的遊子還沒入睡,他倚窗獨立,舉頭望明月,張耳聞笛聲,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不是歡快明朗的《歡樂頌》,而是飽含離愁別緒的《折楊柳》曲.本來,古人離別就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楊柳依依,暗含戀戀難舍的心情.現在,在這樣一個春風沉醉的晚上,以這樣一種飄泊不定的身份,聽這樣一支哀怨痛楚的曲子,誰能不起思鄉之情呢?夜深人靜,春風吹拂,笛聲飛揚,溢滿洛城,一個「飛」字,一個「滿」字,很容易引發人們的聯想,似乎萬千遊子也耳聽笛音,心盛鄉思,隨風飛揚,魂歸故里,這是怎樣一種急不可待,歸心似箭的情思啊,非有飽受離別之苦者不能體會.
(二)徵人思鄉,嗟怨連連.王之渙千古名篇《涼州詞》借羌管悠悠,抒萬千感慨.「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怨」字是勾聯全篇,統攝全詩的關目.羌笛之怨實乃戍邊將士之怨,具體分析,其怨有三:一怨環境之苦,處境之孤.一、二句以遠川高山反襯「一片孤城」,特別是萬仞高山,百匝千遭,把邊關孤城圍堵得嚴嚴實實,可見將士們駐守荒寒,倍感孤危;二怨春風不度,楊柳不青.如此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留給將士們的不是萬紫千紅,鳥語花香,而是天荒地老,滿目凄涼;三怨皇恩浩盪,不度邊關.「春風」又可隱喻皇恩,玉門關以西是一片荒寒絕域,王維有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尚且不見,更別說皇恩普照了.幾乎可以說,這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城,住著一批冷落見棄的將士.他們與孤城高山為伴,與寂寞凄涼為友,長年累月,忍怨負重.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不過,詩中「何須」二字又讓我們心神一震,當邊防將士在鄉愁難襟時,也能意識到衛國戍邊的重大責任.何須怨,即不須怨,怨也無用之意,戰士們不怨是因為他們意識到有比「怨」更重要的責任.這三個字展示了將士們哀怨之餘胸襟曠達的一面.在艱難困苦中始終能為國家大義著想,這正是將士們最可寶貴的地方.
邊塞詩人李益的《從軍北征》更是將戍邊將士的荒寒苦怨、思家念親之情渲染得格外悲壯動人.「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橫笛遍吹,聲情哀怨,意涉離別,思鄉之情暗含其中.著一「遍」字,更點明這時傳來的不是孤孤單單、稀稀拉拉的獨奏,而是此吹彼和、響徹夜空的合鳴,從而把讀者帶進一個悲中見壯的境界.吹奏的曲目《行路難》又照應首句的環境描寫,大雪紛飛,寒風凜冽,行軍之艱難困苦可想而知,這也是橫笛哀怨的內容之一.結尾兩句「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更是典型的「望鄉」特寫.皓月當空,白沙茫茫,幾十萬徵人聞笛感懷,回首望月.這是一個多麼宏闊壯觀、凄清深遠的場面啊,詩人以大誇張、大手筆寫出了行軍將士無人不有、無處不在、充盈天地的濃厚鄉情.這種大規模、高密度的鄉思離愁全是橫笛遍吹引發出來的.詩人就是這樣通過「橫笛遍吹」將荒寒苦怨與望月懷鄉巧妙地統一起來,使得詩歌感情表達怨而不哀,悲而能壯.李益的橫笛聲聲,簡直達到了驚天動地,感物應心的境界.

『柒』 為一幅畫配兩句古詩,畫面為葡萄,畫上題有豐碩二字,最好詩歌能表現出辛勤勞作、豐收等,寓意較好的。

涼州詞目錄
涼州詞(音頻)
【簡析]
[欣賞]
[軼事] 1
[軼事]
涼爽的狀態字(汪涵)
[注意事項]
[欣賞]
邊塞]
涼州詞章及

[評論] />賞析】
【邊塞】的
涼州詞章及

[評論]
[欣賞]

/> [編輯本段]涼州詞(音頻)
「唐王之渙(688-742)黃河,孤城萬仞山。
羌笛我們為什麼要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又名]
「亞軍」
[翻譯]
遠方的黃河像絲帶一般,似乎已漂流到天空,
在高山腳下的一個寂寞的城市,坐落在那裡。
為什麼竹笛演奏的「折楊柳」的第一個凄婉的曲調想家了,
春風也吹不到玉門關。
【注意事項】
1個字涼州:也被稱為「涼州歌」。流行的一首歌的歌詞的時候(「涼州詞」)。涼州詞在唐代樂府常見的歌名前沿軍事生活寫的東西。
2,兩個原題,這其中,卷七19國Maoqian樂府詩集「,」現代抒情詩「包含涼州歌」,引「音樂花園」雲:「涼州」宮調,開元西涼政府都督郭知識帶入。「涼州,唐龍游路涼州的規則姑臧縣(今武威縣)。
3,「遠」和「直」。
黃遠:遠方的黃河源。
5,孤立的城市:是指單獨的城堡的前沿。
6,任:古代長度單位,相當於爬上了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四川附近的強。竹笛強儀器是一個跨吹的樂隊。
8,楊柳:「折楊柳」的歌。古詩詞經常柳宇告別的情況下。 「詩·小雅·採薇:」昔者吾往矣,楊柳依依音樂學院古交跨音樂「,」折楊柳枝「,歌詞說:」推出捉鞭,反拗楊柳枝。卸載吹長笛,擔心殺Strider的孩子。「
9:劃線。後兩個是為什麼吹折楊柳羌笛這個悲傷的曲調是不胖,怨楊柳,春風來晚了,你??知道,春風不到玉門關外!
10,玉門關:漢武帝家,如此命名是因為西方輸入玉的方式。置換在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關閉地址東移以來的安西雙塔堡
的具體說明:這首詩描寫的邊境涼州雄偉壯闊,荒涼和寂寞的視線。從黃河激流遠,好像與白雲一起,通過獨自站立在山上,它是孤獨的喬冷寂。為什麼吹竹笛,悲哀的歌聲柳拖延,原來玉門關沿春風,吹不抱怨春天! [編輯本段]淺析
「涼州詞」涼州歌的歌詞,不是詩的標題,唐流行的曲調名。到專用於唐玄宗開元隴右節度使郭之韻收集一組西洋音樂成績。統治交給交房翻譯成中國的樂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會命名為曲調的名字在這些成績。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的旋律,填寫新詞,這么多的唐代詩人寫涼州詞。
王之渙詩的前沿士兵懷孕的懷舊之情。不失庄書面荒涼的慷慨,同情,誇大委屈戍卒可能無法回家,但沒有半點沮喪郁悶的心情,充分展示了博大的胸懷的詩人。在白雲
第一句「黃河遠在」抓住,可俯瞰特徵描繪了一個動人的畫面:在廣袤的高原,從遙遠的西部,黃河奔騰看著,彷彿流量白雲的普通。次句「孤城萬仞山寫塞在孤城一座孤城,周圍環繞著山川,坐落在邊塞巍然屹立。這兩個句子,描述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及的冷清局面勾勒出城市的地理狀況的防禦,突出了他的士兵的前沿,後描繪一個典型的環境守衛的心理。
竹笛的聲音,我聽到在這樣的環境中,發生的曲調到被吹折楊柳「,這不能不引起戍卒悲傷。古人有臨別禮物柳的習俗。 「柳」與「留」諧音,圖片禮品劉說。音樂學院的音樂「古交十字架」折柳樹葉,歌詞所說:推出捉鞭,反拗楊柳枝。卸載吹長笛擔心殺行客孩子。 「提到在歌曲行人臨楊柳。柳離別的風,在唐代是非常受歡迎的。所以,柳樹,和離別有著密切的聯系。現在,當駐軍他的士兵們聽到羌笛演奏與荒涼的折楊柳」曲調,這不可避免地會觸動離愁別恨。因此,詩人說:心胸開闊的音故障排除羌笛為什麼總是打折楊柳,悲傷的曲調?原本要知道,玉門關的春風,怎麼能有柳折疊!說「我們為什麼要抱怨,是不是沒有責怪,也不是說服戍卒不要抱怨,但他說的指責是沒有用的。的話來說,」為什麼我們應該抱怨如此詩情畫意更節省,更深刻的內涵。
3個42,沈明陽信包含的意義,具有諷刺意味的??「恩澤詩的話不延伸到邊疆,所謂的金斯蓋特遠在萬里。」 (楊沉詩「)中國古代詩歌一直是興發」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相信讀者這樣理解是不是一個壞主意,它不能是肯定的,有意向。具體說明:由於春風不到玉門關外,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怪」,它也有什麼用呢?
編輯本段]【賞析】

位於河西走廊涼州(今甘肅武威)。這首詩描寫黃河中上游的廣袤和荒涼的景象。這首詩的境界,心情悲慘凄涼的開放式氣象沉偉。 「黃河遠在白雲間」一間俯瞰黃河,就像其源從白雲。怨楊柳「羌笛西洋樂器竹笛播放聲音哀怨的」折楊柳「的一種手段。
第一句話設想奇特的上游希望。李白的」將進酒「黃河水的天空,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視覺相反的方向,重點也各不相同。智強調的勢頭和王石強調的起源的崇高。天高地寬,所以有山有水的大量背景,形成一座孤城隻影響單一,兀然獨立翻山越嶺,黃河,那塊絲綢與藍天,白雲,孤城,組山結。這是一個前沿潑墨寫意圖畫。詩人一個城市,一個城市,一對萬仞,突出孤獨的感覺:如一葉扁舟漂浮在翰海,如一朵白雲在天空和地球溺水根據它單獨和無助的感覺守衛隔離。他們推出了一個「怪」的主題是:這個偏遠而荒涼的邊境,春風不光顧,並在這里苦熬多年,人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園。如此之深,無奈很放心音的不滿,「為什麼要抱怨說,曲折的技術,聳聳肩,仔細想想,」折楊柳「的歌曲也並沒有幫助消化的不滿,所以要後悔做呢?詩人沒有說,它涉及同一主題的另一首詩暮光之城的不滿的話:「漢武帝今日已經採取了拒絕和親歸去來。 「但皇帝是沒有良好的反感,所以他們輕輕地怨恨」春天裡「算了吧。唐成盛吳儀評價:」到處聘用的痛苦,妙在含蓄,不暴露的。「唐寅的三昧集便條」:「像以及涼州險惡。長笛「楊柳歌」天然泉水尚未為什麼怪幾乎柳樹嗎?供認邊境嚴寒,陽光和措施字灣委員會,黑暗扭曲的思維。 「
根據中國的薛用弱」集易積「,它是這樣的:開元年間,王之渙,高適,王昌齡到酒店喝酒的情況下,梨園演員大合唱房子的燈紅酒綠,三是私人會議的演員唱各的詩篇情況詩意的名字競爭。所唱的三首詩的結果,朱玲中最漂亮的一個女人唱黃河遠上白雲。音頻感到非常自豪,這是著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這件事可能就不會有真正的,但音頻「涼州詞」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詩歌從下往上抓住第一句(旅遊)(游),由近及遠,可俯瞰黃河,描繪出「黃河遠白雲間」移動圖片:洶涌的海浪滔滔黃河其實像絲帶蜿蜒入雲中飛了起來特別的感覺。寫真正的冥想的飛躍氣象開放。另一位著名詩人「的黃河流成的海」,可視角度和相反的,它是一個自頂向下觀看;李白的「」黃色的河水的天空「,還寫了一個等待的和,看到上游,但視線運動還遠及近,一句。「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刻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風格,表現的動態美。相反,「白雲黃河遠,河水流量的方向,其悠久的歷史的休閑遠遠儀態,旨在突出表現的靜美。同時邊疆的荒野,壯麗的景色,是永恆的句子是值得的。
一句「孤城萬仞山塞孤立的城市,一個在這首詩中,」圖片報「的主要部分的主要圖像。」黃河遠在白雲間「其雄心勃勃的大背景下,」萬仞山「它是關閉的背景。四川高山對比的利益,看到城市地勢險要,孤兒危機的形勢下,「A」是唐代傳統的話,往往與「孤」(以下簡稱「Gufan的」「孤雲」等),這里相當於「A」字挖掘多層「瘦」的意思。這樣的漠北孤城,當然,是不是定居點,但前沿的堡壘,並在同一表明讀者詩王正福。「孤城」作為一個古典詩意的詞彙,具有特定的含義。從人,往往是憂郁的聯系在了一起,如「奎政府孤城落日斜,每一個按照北斗望京華(杜甫「秋心悅」),「所以遠遠望去,韓肖關,孤城落日邊」(王維擔心發送魏壞的事「),並依此類推。第二句第一個引進」隔離城市「的形象,准備接下來的兩個,進一步刻畫王正福心理。
詩寫山掛著廣泛的荒涼,軸承孤守著危機的情況。第三句突然一轉,引入羌笛聲。羌笛演奏是「折楊柳」曲調,這不能不引起王正福悲傷。句子部樂府「橫吹歌辭了職。折楊柳歌辭任推出捉鞭,折柳樹葉。胎面花紋塊長笛,不開心殺行客兒「的詩意。柳離別的精神氣質,唐高度。」楊柳「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因此,人們不僅滿足了柳的事業,不要擔心,甚至可以聽到笛聲將觸發柳「離恨。 「羌笛」句不說「聞柳說:」怨楊柳,尤妙的的語言。這樣就避免了直接使用電路板的曲調名是活的,可能會導致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 ,春風不度玉門關外,楊柳是不是綠色的,遠離的人,你要折柳寄情,這更尷尬柳告別。利維這樣的心情來聽這首歌的人,似乎長笛傾訴的委屈也怨楊柳強,頭腦,減輕那句「我們為什麼要抱怨」的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尋味的。第三句問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語言轉出的,春天的最後一句是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了。思考有關的短語」通行證「,在詩歌和征費。」後漢書。班超傳「雲:」敢不敢望到酒泉郡,我希望學生入玉門關。 「所以,最後一句是寫邊地苦寒,含蓄無限的思鄉之情的分離。如??果這首涼州詞」唐(張譙喝荒老戰士「),一些邊塞後比較,你會發現,雖然寫的詩極前沿的不滿可能不回家,而是寫悲慘凄涼,沒有心情,性能下降薩詩人博大的胸懷,不思進取。寫悲傷的怨氣,但也傷心庄,荒涼,大方的,我們為什麼要抱怨不僅體現在其藝術手法和委婉的話,精緻,也可以看到前邊防官兵的懷舊南京也知道衛國戍邊主要的責任,正因為如此自我的思想,紓緩。也許正是因為「涼州詞」心情悲傷,而不會失去其強大的,因此成為唐寅的典型代表。
[編輯本段] [軼事] 1
謝晉傳說中的明代機智敏捷,擺脫了困境。
只奧德賽謝晉,但他的自我維持之前,經常咆哮,令人反感。永樂皇帝明成祖他的摺扇上的題詞,他寫的王之渙涼州字的第一,但這個天才突然不小心,寫的第一句「之間的」泄漏。
永樂皇帝發現,不說什麼,只是告訴他寫背誦。謝晉一看,明白了,但非常蔡傑,從容地讀入長期和短期的一句話:「黃河遠/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為什麼要抱怨/ Willow Springs的風/玉門關。 「足夠的反映謝晉智力的。
他的題詞為慈禧太後(另一位傳奇人物)
[編輯本段]軼事] 2
傳說中的清朝,紀曉嵐機智敏捷,擺脫了困境。
大宅門是紅的人,乾隆時,學習。應對靈活的乾隆皇帝像他這樣的。一旦他的摺扇上的題詞,他寫下了第一王之渙涼州詞,但這個天才突然不小心,「之間」漏??寫的第一句話。
乾隆皇帝發現,不說什麼,只是告訴他寫的背誦。紀曉嵐接過來一看,明白但蔡傑,從容地讀入一個長短句:「黃河遠/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為什麼要抱怨/ Willow Springs的風/不渡玉門關。足以反映紀曉嵐情報。
點評:
漢涼州詞王之渙的涼州詞曠達,豪縱戲謔的背後,同樣著名的作品,給它一個疲倦的士兵。
[編輯本段]涼州詞(汪涵)
唐汪涵
葡萄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自古有幾個人奮起反擊?
[編輯本段] [注意事項]
1「涼州詞」:唐代樂府歌曲名稱,唱涼州的邊疆生活在附近的歌詞。漢寫的「涼州詞」兩慷慨悲壯,廣為流傳。明代李時珍推壓力量為唐代七絕第一涼州詞「。
2。夜光杯:精美雕刻的白玉杯。
3。戰場:平坦的,開放的沙,多指古戰場。
4。君主:

琵琶:這里用來打擊問題的號角聲課的的
葡萄的酒,填補了豪華的酒杯時,要飲琵琶馬上聲音一響,彷彿催促我去了打擊。請不要笑我,過去和現在來了,幾個人去戰斗在戰場上安全地傳遞出可以回家嗎?
[編輯本段] [欣賞]
詩歌現場的歌曲永偏寒,這首詩寫硬荒涼的邊塞的一場盛宴,跟蹤標志吸水,享受喝醉酒的場景。第一句術語的輝煌和美麗音清脆動聽,顯示盛宴豪華句用「喝」應該是,到溫馨的一幕層寫宴會廳以及音樂,刻意渲染氣氛,三,四極寫征的相互自由裁量權應喝,享受每一分鍾的,幸福的,大膽的和寬廣的胸懷。這兩個恆,佟退休殘疾的評價,他說:「作為一個心胸寬廣的語言,變得更加悲傷。」歷史的時評家認為多愁善感的悲傷,厭惡運動。清澀華搭委員會說詩王朝的:「悲傷的語言閱讀淺閱讀戲謔的語言凳子精彩的。在學者們的理解。「的內容,沒有語言的厭惡的軍事生涯中,感嘆生命的意義,不能維持遠征的痛苦感受,沒什麼難度,這是可悲的感傷,似乎勉強。的石埠華,那麼它的深度。古名,所有的理論絕對是特殊的,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學者自悟。的
荒涼和寒冷和艱難的環境中,邊境,駐軍生活的緊張和動盪,使邊境士兵是很難得到時間的慶祝活動盛宴。有幸遇到一次充滿激情和興奮的心情,吸水,喝醉了的場景,它是不難想像這首詩是這樣的生活和感情的寫照。詩,西部豐富的葡萄酒的酒;杯據傳說,周時代,穆王西胡白玉精製成的玻璃,像一個「明亮的夜晚拍攝的」所謂的「夜光杯」;與野蠻的琵琶樂器的「戰場」,「運動」,等上的話。都表現出豐富的邊疆色彩和軍營生活氣息的。
詩人飽蘸激情的筆觸,用一個響亮的攪拌音CHILI耀眼的話,這開篇的第一句話 - 「葡萄酒魔杯「,彷彿突然踢關閉在人們的顯示在一個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葡萄酒愛好者面前,的盛大饗宴。這一幕讓讓人驚喜興奮,到創造的氣氛和設置詩的抒情的基調。開始的時候宴會開始的第二句「欲飲」字,呈現非凡誘人的魅力,美酒和佳餚盛宴的士兵表現出的那種大方開朗的性格。「要喝酒未得,樂隊演奏琵琶,敦促士兵,呼吸急促歡快的旋律,如烤麵包痛飲有一個溫暖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首詩改變了傳統的七個詞的音節,拿上兩下的五個句法,而且還增強了它的吸引力。 「提醒的話:」有些人說這是一個提醒及以下,似乎很難通過。解釋如下:雖然提醒提醒,喝,或根據飲料。這是不符合的戰士們不羈的俊爽的精神狀態。 「馬上」這個詞,他們往往讓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方野蠻琵琶總是騎於緊接玩。琵琶馬上催「的刻意渲染歡快的節日場面。
詩,有四個寫入盛宴的飲料和飲料後,近兩年」為曠達語言,已經變得更加悲傷。有人說:「假裝喝酒的話,然後悲感已經有不同的,但它們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字」悲哀「。後來,更多的在低,傷心,難過,總結了反戰的話等的思想和感情的詩也基於342,尤其是最後一句,古代探險幾人回「,顯然是一種誇張。清朝石埠華說,這樣的詩句:「悲傷的語言閱讀,淺戲謔的語言將是美妙的讀,」儒林外史「理解」。 (「大傭金詩」)的話啟發性。為什麼「悲傷的語言閱讀淺」? ,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是不是性能厭惡的軍事生涯,感嘆生活多不能維持。讓我們再回頭看的慶祝活動現場陣陣歡快,情緒激動琵琶聲,戰士們的耳朵真的很靈飛,你倒我的自由裁量權,一段時間後,略有醉意痛飲。也許有人想放杯,在一些人的座位時,大喊:怕什麼喝得爛醉如泥,醉卧沙場,也邀請你莫笑,「自古征戰幾人回,我們是不是早在生死不顧呢?看這三個42勸酒的節日,這個詞,而不是悲傷的感覺,雖然有點「玩笑」,但也享受喝醉酒的環境和字元找到了最「的原因。 「醉卧沙場」,表現不僅大膽,開朗,興奮的感情,但也玩命的勇氣,顯示溫馨的氛圍和豪華的宴會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節日,那場景和心情也不是一天兩個人淺斟低酌處權,借酒澆愁。它的脆語言,跳動跌宕的情感的節奏,反映無節制的狂熱的,它給了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是千邊塞詩的特點。年,這首詩被廣泛閱讀的人。
[編輯本段]【邊塞]
唐代,戰亂頻仍,邊塞詩詩人崇尚君多旅行生活中的一些甚至投筆從戎馳騁戰斗。 「多描繪出奇異的美麗和困難的前沿,反映士兵常年遭受的前沿活動,而且還表現的英雄氣概,保衛國家的邊境官員和男人,以及家庭與親人的思想。

涼州詞
薛鋒薛鋒[雜項的歌曲講話·涼州詞]
昨晚士兵報國之仇,破涼州沙洲護理。
黃九今天歸漢,除了長城看點戰爭的血液。
[編輯本段]涼州詞(張驥)
唐章及
低的邊陲小鎮的木魚雁,蘆筍的主逐漸齊。
無數鈴聲的冰磧包白練到安西。
[編輯本段] [注意事項]
1,冰磧(補氣,設備):戈壁沙漠。
白蓮:白色熱絲。這里指的絲綢。安西:地名。方唐鎮,安溪縣,治所在今庫車,新疆,及行政管轄權龜茲,焉耆,於闐,疏勒四鎮。貞元六(790),吐蕃的陷阱。
[編輯本段] [欣賞]
張驥涼州詞「三,這是第一首歌曲,詩的前兩句寫眼前的一幕寫的地點,時間,天氣,季節,同時時間點。「邊城暮雨雁,該行的人帶領一群低空飛行的大雁的視線,和人的第一句雁位置是一個邊陲小鎮,時間是日落時分,天氣是雨天。時報句子蘆筍新生兒逐漸齊,人的視線向有潛質的蘆葦春季的到來,並從蘆葦叢中生長的指示。頂部有兩個:一個寫仰望天空,從邊陲小鎮的國王。寫在邊境小鎮,俯瞰地王,都在在望的景象。詩的後兩句把詩意延伸到廣大偏遠的沙漠在其他地方,這首詩一直在思考推到視線。
無數鈴聲之遙過磧,是一種違反規則貨物的駱駝在沙漠中的上級緩行成一組,但這一判決並不只從遙遠的沙漠駱駝和押運人員的形象,第三句絡繹不絕的駝鈴聲。這是基於電影的神奇效果的聲音的聲音,看到的形狀。只要寫來了,因為與聯想輝煌的自我形象轉化為聲音會出現在腦海中甚至延伸連續大篷車漸行漸遠的圖片鈴聲。絲綢之路倡議詩中的「茅茨隱但不知道的人,雞鳴」(「盜墓峰的葯草觸摸興詩」),隱藏的詩「數聲軟櫓廣大道,江村晚上回家」( 「秋江」)白居易詩「夜的雪的重量很清楚,當你聽到的折竹聲」(「夜雪」),是這首詩的織機。
原因駝鈴吸引其轉向的原因,說了一堆的鈴聲飄盪在沙漠中的詩筆,因為他的作品在邊境小鎮,蒿總困難,他是一個非常沉重的心的駝鈴聲,穿越沙漠飛遠在視線逐漸淡出西方,但總是錯過安西四鎮(治所在今新疆庫車)。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包白練到安西,是作者的情感還要注意的點睛之筆的詩。
唐代安全的混亂後,龍游路以西的歷史(這伏龍管轄權,直到新疆西部)東部縣已經引起了吐蕃。這首詩是寫穆宗長慶三年(821?824),50歲以上的作者,安溪已經下跌了超過三十年。聽到西方的駝鈴聲,立體聲該作者的歷史事件不能幫助,但認為,想通過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一塊財富下降,從而想像中的大蓬車應該去這支西部或野獸的負擔白蓮了,通過這條道路安溪,安溪早已淪為異國情調。在「馱白練到安西」的感慨不已,無盡的哀思。其含義是,一個合理的解釋不已。在另一個第一,「靜狀態插件的道路」的詩句,也引起大方,在古老的雙白河,還記得安溪。「」包裝「的句子控制,可以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看到他的悲痛和憤慨的深度。
這首詩的標題「涼州詞」,因而一些選舉第一章的「邊城」字解釋為涼州(這樣的規則武威,甘肅),前兩個是「寫涼州的春天的暮色風光」(中華書局中國絕句選「),但與第三首詩的標題來看,張繼寫了這首詩,超過六十年,長期侵佔吐蕃涼州。寫在涼州這是不可能的。」涼州詞「剛剛流行開遠,天寶歌曲名,唐代詩人王翰,王之渙等人的標題為「涼州詞」詩,寫這首音樂的歌詞,其內容沒有寫入涼州相同的標題。第二首詩「白色的古冰磧鎮的門打開,胡兵經常巡邏,附近的沙灘上,一邊客運專線應早期,每個消防安全抵達的第一首詩「邊城」,應該與吐蕃對抗一個沙漠型鄉鎮。了解和欣賞這首詩是一個需要確定的問題。
著名的賞析 - 「羌笛怨楊柳,春不度玉門關。」
這首詩描述的壯麗的荒涼邊境的場景,來表達情緒的士兵守衛邊境荒涼而悲慘。自底向上,俯瞰黃河的詩寫的第一句話,第二句寫邊塞環境的險惡,大筆寫意的技術,兩者結合起來,的渲染描繪了邊疆風光壯麗的荒蕪和邊境警衛的生活惡劣的環境中很難。後兩個去上引入羌笛聲。折楊柳告別中國風電的研究,「折楊柳歌詞羌笛演奏,共創美好事業的思鄉之情,悲傷,現在玉門關外,春風不度,你想折疊的柳樹聊天發送其他的原因,這是不可能的,怎麼能我們不會讓人覺得更悲傷。這首詩表現出的唐代詩人悲涼慷慨的精神風貌。

『捌』 王之渙的哪首詩寫出了邊塞軍旅生活

涼州詞(王之渙)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1、涼州詞:又名《涼州歌》。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涼州詞在唐代是樂府的常見曲名,多寫邊塞軍旅生活之事。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縣)。

3、「遠」一作「直」。

4、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10、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簡析】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刺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賞析】

涼州(今甘肅武威)位於河西走廊。這首詩描寫了黃河上游遼闊荒涼的景象。此詩境界開闊,氣象沉偉,情調悲壯蒼涼。「黃河遠上白雲間」一句指遙望黃河,其源仿如出自白雲間。「羌笛」是西域樂器,「怨楊柳」是指羌笛聲奏出哀怨的《折楊柳》一曲。

首句設想奇特,是溯流而望。這與李白《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視覺方向相反,強調的重點也不同。李詩強調氣勢,王詩強調源流之高遠。在如此山長水遠天高地闊的浩翰背景中,一片孤城形隻影單,兀然獨立於萬仞群山之中,而那條黃河則如絲如帶,把藍天白雲、孤城、群山系結在一起。這是一幅潑墨寫意的邊塞圖畫。詩人把一座城說成一片城,以一片對萬仞,突出孤獨之感:孤城如一葉扁舟在翰海中漂泊,如一朵白雲在天地間淹滯,正如戍守者那孤獨無奈的情懷。由此便推出了一個"怨"的主題:這偏遠荒涼的邊塞啊,春風都不肯光顧,而人卻要背井離鄉地在這里苦熬歲月。如此深長無奈之怨卻以"何須怨"這樣寬慰的語氣說出,曲折達意,舉重若輕。仔細想來,《折楊柳》之曲也的確無助於消解幽怨。那麼怨誰呢?詩人沒說,倒是同題的另一首詩微露怨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但天子也不是好怨的,因此只好輕輕地怨怨"春風"算了。《唐詩正聲》吳逸一評:「滿目徵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唐賢三昧集箋注》:「此狀涼州之險惡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須作楊柳之怨乎?明說邊境苦寒,陽和不至,措詞宛委,深耐人思。」

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雲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雲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慣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雲」等等),這里相當於「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戍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徵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備。

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戍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雲:「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戍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玖』 找兩句描寫黃河的詩句

描寫黃河的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黃河落盡走東海,萬里寫入襟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道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作者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之渙。
說到「著名詩人」,並不是說他做詩很多(比如清朝某位明君一生寫詩四萬,我們也不稱其「著名」),而是說他做的詩非常「經典」,現存其六首詩當中,便有兩首頂級絕句,除了《登鸛雀樓》之外,還有那首《出塞》(又名《涼州詞》),都是婦孺皆知的名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寥寥十個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渾壯美的山水圖畫。其氣象毫不亞於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付回」;而其筆法的「隨意」、「直白」,又能和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相比。《紅樓夢》四十八回,香菱論詩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
我們有時習慣於另闢蹊徑、故作高深,反而把詩句弄得不倫不類、生澀怪病。我們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來時的路。唐詩的高明就在於它的自然和率真!自宋以後,詩詞中強用生詞的、狂用典故的,比比皆是,但糾其實質卻十分蒼白,還不如一位老農直來直去一吼一哭來得快活!
以至於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納蘭詞時這樣講:「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詩貴在清新自然。「漢人」玩兒慣了文字游戲,反而不如「滿人」的「返璞歸真」了。(當然這話有點絕對)。
而《登鸛雀樓》的高明之處,更是在於結句,不經意間引出了「登高――望遠」的哲意來。哲理詩在宋代比較流行,很多文人做詩也力求挖出哲理來,然而「相請不如偶遇」,與其刻意地「編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雲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雲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慣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雲」等等),這里相當於「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戍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徵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備。
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戍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雲:「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戍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3、《黃河二首》【唐】杜甫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願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4、《詠史詩·黃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復旋,黃河依舊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語,只得靈槎送上天。

5、《黃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里,轉側屋閭無處求。

『拾』 你知道哪些關於黃河的詩句請寫出至少兩句,並簡要賞析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道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作者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之渙。
說到「著名詩人」,並不是說他做詩很多(比如清朝某位明君一生寫詩四萬,我們也不稱其「著名」),而是說他做的詩非常「經典」,現存其六首詩當中,便有兩首頂級絕句,除了《登鸛雀樓》之外,還有那首《出塞》(又名《涼州詞》),都是婦孺皆知的名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寥寥十個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渾壯美的山水圖畫。其氣象毫不亞於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付回」;而其筆法的「隨意」、「直白」,又能和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相比。《紅樓夢》四十八回,香菱論詩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
我們有時習慣於另闢蹊徑、故作高深,反而把詩句弄得不倫不類、生澀怪病。我們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來時的路。唐詩的高明就在於它的自然和率真!自宋以後,詩詞中強用生詞的、狂用典故的,比比皆是,但糾其實質卻十分蒼白,還不如一位老農直來直去一吼一哭來得快活!
以至於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納蘭詞時這樣講:「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詩貴在清新自然。「漢人」玩兒慣了文字游戲,反而不如「滿人」的「返璞歸真」了。(當然這話有點絕對)。
而《登鸛雀樓》的高明之處,更是在於結句,不經意間引出了「登高――望遠」的哲意來。哲理詩在宋代比較流行,很多文人做詩也力求挖出哲理來,然而「相請不如偶遇」,與其刻意地「編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雲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雲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慣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雲」等等),這里相當於「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戍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徵夫在。「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備。
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戍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雲:「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戍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3、《黃河二首》【唐】杜甫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願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4、《詠史詩·黃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復旋,黃河依舊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語,只得靈槎送上天。

5、《黃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里,轉側屋閭無處求。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