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會古詩詞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唐代林傑的《乞巧》
譯文: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婦女望著秋月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2、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唐代徐凝《七夕》
譯文:仙鵲架起了小橋於渺渺銀河之上,環佩輕盈作響,款款走來神話中的女子玲瓏的身影。
3、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鵲橋仙·七夕》宋范成大
譯文:今夜是牛郎織女會面的好時光,這對相會的夫妻懶得再為耕織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嬌美的月亮姊姊蹙緊了娥眉,風阿姨興風吹雨天地反常。
相見匆匆忙忙,短暫的聚首真不如不見,重新攪起離別的憂傷。見面的歡樂總不抵久別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帶回品嘗。
4、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代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5、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東漢佚名《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譯文: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
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雖然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流,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卻無法用語言交談。
❷ 牛郎織女鵲橋會的作品及賞析
天河來之東有織女,天源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kūn),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河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賞析:天河的東邊住著織女,是天帝的女兒(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靈,天帝是上古傳說中的帝俊或五天帝之一)。
她年年在織布機上勞作,織出錦綉天衣,自己都沒有空閑打扮容貌。天帝可憐她獨自生活,准許她嫁給天河西邊的牽牛郎,織女出嫁後荒廢了紡織的工作。
天帝大怒,責令她回到天河東邊,只許他們一年相會一次。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們總會看見喜鵲的頭頂突然禿去。相傳這天牛郎和織女在銀河的東岸相會,役使喜鵲做橋梁從它們頭頂走過去,所以喜鵲頭上的毛都被踩禿了。
❸ 誰會《鵲橋會》古詩
人生在世幾回真,愛過心痛只留痕。
有緣相識無份聚,蒼天只欺惜情人。
敢問蒼天誰最真,真心愛過誰無痕。
牛郎織女且相聚,況為世間有情人。
❹ 但求七夕鵲橋會,出自那首詩
又七夕
七夕每每望星河,
蘭夜漫漫泣如歌。
牛郎織女鵲橋會,
人間情意又如何?
又:
七夕有感
月色如水望天河,
秋風冷枝泣如歌。
每年一次鵲橋會,
過後依然兩相隔。
❺ 有關鵲橋的詩句
有關鵲橋的詩句如下:
《鵲橋仙》
宋代:郭應祥
去年七夕,今年五日,兩見浴兒高會。
乃翁種德已多年,看袞袞、公侯未艾。
封胡羯末,綜維縝絳,堪羨金魚垂袋。
丹砂白蜜不須塗,把續命、彩絲與帶。
《江城子》
宋代:陳著
紛紛都說會雙星。鵲橋成。鳳驂迎。
風雨凄涼,何故鎖蒼冥。
兒女空愁誰解意,須道我,試來聽。
人間天上不同情。最無憑。是柔盟。
應怪痴人,虛妄做浮生。
正值樓台多簇燕,教沒興,不開晴。
《鵲橋仙》
宋代:陳三聘
銀潢仙仗,離多會少,朝暮世情休妒。
夜深風露灑然秋,又莫是、輕分淚雨。
雲收霧散,漏殘更盡,遙想雙星情緒。
憑誰批敕訴天公,待留住、今宵休去。
《七夕》
唐朝: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鵲橋仙》
宋代:辛棄疾
八旬慶會,人間盛事,齊勸一杯春釀。
胭脂小字點眉間,猶記得、舊時宮樣。
綵衣更著,功名富貴,直過太公以上。
大家著意記新詞,遇著個、十字便唱。
《鵲橋仙》
宋代:袁去華
明眸皓齒,豐肌秀骨,渾是揉花碎玉。
十分心事有誰知,暗惱得、愁紅怨綠。
殘雲斷雨,不期而會,也要天來大福。
若還虛度可憐宵,便做下、來生不足。
❻ 關於「牛郎挑著兒女與織女鵲橋會」的七絕詩詞有哪些
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宋代秦少游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杜牧的《秋夕詩》:「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杜甫的《銀河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波生?」
唐代林傑「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兒百條。」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五代後唐 楊璞的《七夕》: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唐代 權德輿的《七夕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唐代徐凝的《七夕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宋代秦觀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 卧看牽牛織女星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尋看。」
「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鄰家少女都相學,斗取金盆卜他生。」
❼ 在中國古代有那些關於七夕的詩詞比如鵲橋仙
1、《鵲橋仙·七夕》(宋代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專顰,更無奈、風姨屬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2、《他鄉七夕》(唐代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3、《鵲橋仙·七夕》(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❽ 《七巧》一詩中寫「牛郎織女過鵲橋相會」的詩句是什麼
《七巧》正抄確的名字是《乞巧》。
這首襲詩中寫「牛郎織女過鵲橋相會」的詩句是: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❾ 七巧一詩中寫牛郎織女過鵲橋相會的詩句是什麼
這首詩中寫「牛郎織女過鵲橋相會」的詩句是: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版女渡河橋。
七夕等權同於中國的情人節。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