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詩兒童
『壹』 《寒食》古詩怎麼寫
寒 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貳』 古詩寒食
原文:抄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襲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
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注釋:
1、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
3、漢宮:這里指唐朝皇官。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得到燃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4、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後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韓翃,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
『叄』 關於寒食節的古詩詞
以下為一些關於寒食節的古詩詞:
《夜深 / 寒食夜》韓偓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回梅飄雪杏花紅。答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念奴嬌·春情》李清照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肆』 韓翃的《寒食》古詩
寒 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內食》是容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從當時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愛該詩,歷來評價也很高。
『伍』 古詩:寒食的作者的姓名(帶拼音)
古詩寒食的作者是:韓翃( hán hóng) 。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白話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
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該詩的創作背景:
寒食是中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這儀式用意有二:
一是標志著寒食節已結束,可以用火了;
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勤政為民。
中唐以後,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對此都極為憤慨。有意見認為此詩正是因此而發。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詩中前二句先寫景。「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春城」一語,高度凝煉而華美。「春」是自然節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
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隻流於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強烈,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
「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第三、四句,論者多認為是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其中寫實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以示恩寵。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宮中可以燃燭。
「日暮漢宮傳蠟燭」,皇帝特許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燭,並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能得到皇帝賜燭這份殊榮的自然不多,難怪由漢宮(實指唐朝宮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飄散的「輕煙」會引起詩人的特別注意。由於後兩句旨在描寫宮廷生活,並且寫得輕靈佻脫,所以歷來頗受賞識。
『陸』 寒食古詩
1.寒食
唐代: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回為子推答。
譯文
二月的江南花開滿枝頭,在他鄉過寒食節足夠悲哀了。
貧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飯的,不僅僅是明天才吃子推這樣的冷食。
2.寒食
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
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3.夜深 / 寒食夜
唐代:韓偓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譯文
切膚的輕寒刺面的風,梅花如飄雪,杏花正紅。
夜深里,斜搭上的鞦韆索靜靜地懸著,煙雨朦朧之中,隱約可見那座樓閣。
4.寒食寄京師諸弟
唐代: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譯文
雨中的寒食節更顯得寒冷,我獨自坐聽江上黃鶯的鳴叫。
端著酒杯賞花時又想起了杜陵家幾個弟弟,寒食時,杜陵這一帶已是野草青青了。
『柒』 寒食古詩原文與譯文
原文: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專家。
譯文:屬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韓翃陽市)人。天寶十三載(754年)進士及第。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大歷(766—779)後期,先後入汴宋、宣武節度使幕府為從事。
建中(780—783)初,德宗賞識其「春城無處不飛花」一詩,任駕部郎中,知制誥,官終中書舍人。為「大歷十才子」之一。其詩多送行贈別之作,善寫離人旅途景色,發調警拔,節奏琅然,但乏情思,亦無深致。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泛。明人有《韓君平集》。《全唐詩》僅存詩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