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對詩詞

對詩詞

發布時間: 2020-12-18 19:22:56

『壹』 如何對詩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源、始末的。詩歌並不例外。如所周知,詩是一種可以歌詠的 韻文。詩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起源於勞動。它是為協調勞動節奏而產生的。最初的詩 歌,是人類的集體口頭創作。舊詩起初也是如此。

在文學史上,一般提到舊詩,都把它分為兩種體裁,即"古體詩"和"近體詩"。 這所謂古體詩和近體詩,並不完全是以時代而劃分的,那隻是一種體裁的叫法。大家不 要在字義上引起誤會。至於新詩,即白話文的自由詩,不在舊詩之列,也不要誤會它是 近體詩。

所謂近體詩(又稱近體詩,那是古人的叫法),這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它們由齊、 梁時代的"新體詩"開始由不大講究規律的詩格,轉入極度講究的了。詩人沈約在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論,首先就奠定了律詩的基礎。初時只限於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創造的。

律詩和絕句是近體詩的兩大部分。如果明了律詩的格律,絕句也可以瞭然;因為絕句是 隨著律詩而來的。

律詩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種每首八句的詩體。它們由一定的平仄和對偶,有和 諧的音節,有整齊的章句。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范圍和限制。

所謂平仄,就是每一個字,都有平、上、去、入四聲之分。不屬於平聲的,就是仄聲。 關於這,我們下面再作詳談。律詩、絕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謂對偶,就是律詩中間四句,必須再字面上成為排偶一對對子,相對成為兩聯。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兩句,稱為"前聯"或"頷聯";五、六句,稱為"後聯"或"頸聯"。這些對 句,好比門的雙扉,車的兩輪,凡是虛字和實字,均須銖兩悉稱。有意對、事對、正對? 反對、方法很多,這里不妨先舉白居易一首題為《草》的五言律詩來看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從這首詩不難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對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對子。但開頭和結尾 兩句都不用對仗。

至於平仄呢?下面我們先來弄清"四聲",再談律詩、絕句怎樣運用這些平仄。

四聲和平仄
我們已經說過,寫舊詩,特別是格律嚴謹的律詩、絕句,必須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麼叫做平仄呢?對聲韻有點常識的,當然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但完全沒有留意過這一 方面的話,那就大有說明一下的必要了。所謂平、仄,那就是每一個字的平聲和仄聲。 怎樣才叫平聲,又怎樣才叫仄聲呢?原來中國自東晉以後,人們做詩作文,都非常講究 聲調。齊朝的周顒和梁朝的沈約,都在這一方面著有專書,把每一個字的聲調,調為 平、上、去、入四聲。

舉一個例子來說,"方"為平聲;"襖"為上聲;"放"為去聲;"霍"為入聲。

除平聲之外,上、去、入三聲,都屬仄聲。但要知道,平聲本身也有"陰平"和"陽平"之 分。如:"方"為陰平,"房"為陽平。至於上、去、入三聲,卻是沒有陰陽之分的。

說得更明白一點,那就是所有的字的音調,都有陰平、陽平、上、去、入(簡稱陰、陽、上、去、入)之分;每一個字,要不屬於平聲,便屬於仄聲(即上、去、入)。比如:「陰」字,本身就是陰平;「陽」字是陽平,「上」字是上聲;「去」字是去聲;「入」字是入聲。如果把這四聲調熟,那麼,是很人容易就能辨別出每一個字是屬平屬仄的。這里不妨再舉幾個例,以便對這方面陌生的讀者,可以藉此將四聲調熟一些,請看下面:

因(陰)、忍(上)、印(去)、一(入);

人(陽)、忍(上)、印(去)、日(入);

金(平)、敢(上)、禁(去)、急(入)。

把四聲調熟,分出那一字是平聲,那一字是仄聲,這樣,我們才可以談這些平仄再舊詩中是如何被安排的。
五言律詩的平仄
律詩,是舊詩「近體詩」中一種最流行的形式。所謂「律」,是含有規律的意思的。這些規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長短,對偶的工整,等等。現在,先說平仄。

律詩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兩種。如寫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學做舊詩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這並不困難。這里不妨提供一些記憶它的竅訣。第一,這八句中,事實上是兩組。開頭的四句,自成一組;後邊四句,只是重復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記四句便夠了。第二,每一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話,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頭來收。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話,二、三兩句,一定是仄聲開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組除第三句,其餘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聲。(但是,上列一式,卻有變體。因為第一句如不押韻,可以用「平平平仄仄」來起的,那麼,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為一組了。

上列的一種,是用平聲起頭的格式;但另有一種是用仄起的,其定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式如果句首不押韻,也可用「仄仄平平仄」來開始的。

五言律詩的平仄格式,就只有這兩種,加上首句的變化,成為四式。但是,當你熟讀了第一種之後,知道第二種是變式,也就迎刃而解了。因為念起來,都市差不多的。

至於這些平仄,怎樣和詩句配合呢?

現在舉一個例子來參看一下。這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為了方便討論,我們不妨把這首詩所用的平仄格式再抄一次,看看它是否完全依照這平仄的格式,便是我們前面所談的第一種: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這首詩的平仄,當然是合乎這個格律的。但如果你逐個字地來對一對,不難會發覺第三、第七和第八這三句,有些和格律不符。例如第三句的「一」字,應為平聲,現在卻是仄聲,整句就要變成「仄仄仄平仄」;第七句的「揮」字和「茲」字也不合,應仄而平,應平而仄,變成了「平仄仄平仄」;最後一句的「班」字也不對,應仄而平,成為「平平平仄平」了。

這些不符平仄之處,是不是詩人不小心,下筆有誤呢?抑或是在遣詞用字時,找不到更適宜的,因此就將就一下算數呢?

不。要知道,律詩也好,絕句也好,在談平仄的時候,是有這么一條規律的,那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是:每句凡第一、三、五這幾個字,即使跟原有的平仄格式不對也不算錯;但第二、四、六,卻一定要嚴守格律,不能弄得應平而仄,或應仄而平的。

這首詩因為是五言,所以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試看看全詩那三句不協平仄的字,不是在每句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上么?

前面所舉出的李白那首《送友人》,第一句「青山橫北郭」,跟以後的句子是不押韻的。這種句式,在談平仄的開始時,我們已經提到過了。

現在,再舉一首,是由第一句開始便押韻的,這是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詩押的是庚韻,跟李白那首《送友人》一樣。可是由第一句起,便開始押韻了,這因為它採用的是這一平仄格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要溫習一下這些平仄格式,拿這和上面所舉出的例子來參照對看,杜甫這首五言律詩,只有第三和第七句的起首一字外,全詩的平仄,都是絕對依照規格的。至於第三、七句起首這個字,當然是運用「一、三、五不論」這個原則了。

人們說,杜詩格律嚴謹,這不僅指他的筆法、意境而言,並且和他的格律有關的。試看,這首詩的對仗是多麼工整,而平仄又多麼謹守不易,所以,讀來聲調鏗鏘,不同凡響。

要學好平仄,這里不妨再提供一個竅訣:多選幾首平仄和原格律一字不易的好詩,熟讀到能夠背誦,以後寫詩時,便在心裡有一個範本,不怕有錯;也不必老念著「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這一套了。有些舊詩的範本如《唐詩三百首》,在每一首詩的文字旁邊,都標點有平仄符號的,那是平聲用圈(o);仄聲用點(.)。找一本這樣的範本來看看,這對於初研平仄的人,是很有幫助的。
七言律詩的平仄
七言律詩,跟五言律詩,都是在唐代時,才大未流行的。而且,七言在後來,樹林上還比五言為多。在唐代以前,五言詩已大為普遍,而七言的古詩也甚少。這可見事物是由無到有,以及不斷向前發展的。

說到七言律詩的聲調、平仄,大致和五言律詩差不多。前人說,五言出於四言,現在我們也可以說,七言出於五言。試看只要在五言律句的每句上面加上兩個字,便成為七言了。舉個例子,比如五言是「仄仄仄平平」,若加二字,便成「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是「平平平仄仄」,若加二字,即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公式,凡是平聲開始的句子,加上兩個;反之,仄聲開始的卻加兩個平聲。現在將七言律詩的兩種平仄公式,分舉如下。
平起定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拿這定式和五言的參照一下,不是很明顯地表示出,它是由五言發展而來的嗎?它一樣遵守著「平起平收」的規律。此外,這一式如首句不押韻,同樣可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現在再拿兩首唐人的七律來作實例參看。

這是劉長卿的《長沙過賈宜宅》。平仄如上面的定式,首句開始押韻: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思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再看元稹的《空悲懷》。平仄雖用的是上面的定式,但首句不押韻,所以,第一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七言律詩,除了上面所舉出的一種「平起平收」的定式之外,一如五言律詩一樣,也有另一種「仄起平收」的定式。這里且把它抄下來。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用這一式,首句不押韻的話,應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現在也舉兩首唐詩作實例,不妨以此來比對一下。這是杜甫的《蜀相》,平仄就是用上面的定式,並且一開始押韻: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但他另一首也是詠嘆諸葛孔明的《詠懷古跡》,雖用同樣的平仄,首句以「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句一般是不算協韻的。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上面所舉的各實例,如果你小心核對,發覺其中個別的字,若有不合平仄之處,那也不能算錯的;因為你別忘記我們曾提到過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律。關於律詩的平仄,五言的也好,七言的也好,到此可以告一個段落。但是,這只是一般的規律和方式,此外,還有許多特殊和值得一談之處。以後,我們談過了絕句之後,還要回過頭來,再一一作更詳細的談論和指出的。

相同字、下三連、孤平
什麼又叫做相同字、下三連、孤平呢?
相同字,這比較易於解釋。比如《黃鶴樓》中開頭那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 」每句都有一個「黃鶴」重復,這不是相同字嗎?

在古詩中,以相同的字,相同的詞,甚至相同的句來表現,並不出奇。那不特不算不妥;而且,詩人還王往往要讓某些字或詞,在詩中重復幾次,以求取得明確的意思,或者加強其氣勢哩!翻開最古的詩集《詩經》,便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非常之多,比如: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詩經》如此,其他的民歌也如此。我們可以再看兩首:

《滄浪之水歌》: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采蓮曲》: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漁戲蓮葉東,漁戲蓮葉西,
漁戲蓮葉南,漁戲蓮葉北!

但這種寫法,在唐以後的近體詩中,已經沒有;就是盛唐詩人所寫的古時,也沒有這類句法和大量重復的字、詞、句了。
在古時中,可以大量運用的字、詞、句,而在律詩、絕句中,卻引為禁忌,這不單是詩風的問題,主要是古人用語簡單,而古詩大半又是源於民歌民謠,口語化得多。近體詩已成為文人筆下的文藝作品,自然是要字斟句酌了。

也許有人說,除了《黃鶴樓》一詩外,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不是一開始也有相同字嗎?它開頭的兩句便是:「鳳凰台上鳳凰游,風去台空江自流」,一句中便有兩個「鳳凰」,這豈非比之《黃鶴樓》更為甚?但要知道李白此作,是刻意模仿《黃鶴樓》,而且要與它爭勝的。

除此之外,在唐以後的律、絕詩中,實在是很難找到了。尤其是協韻(即押韻腳)的字,更不能相同;因為一旦相同,讀來便不夠鏗鏘了。

除此之外,在唐以後的律、絕詩中,實在是很難找到了。尤其是協韻(即押韻腳)的字,更不能相同;因為一旦相同,讀來便不夠鏗鏘了。

我們已經談過,律、絕雖受一定的平仄格律限制,但是,一般仍有一個通融的規律,那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意即單數的字,無論在七言、五言中,都可以變通,不必一定嚴守平仄,但雙數的字則否。比如:「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在寫詩時,詩句的平仄可以變為「仄平平仄仄平平」也行的。這樣的句子很多。然而,可不可以一下子變為「仄平平仄平平平」呢?這詩把一、三、五三個字的平仄都變了。但那卻是不許可的;因為這句最後三個字,卻一連用平聲,讀來極不順口。不過,《黃鶴樓》的第四句:「白雲千載空悠悠」正是如此。那是例外的例外。應該知道:無論是平聲也好,仄聲也好,都不可以在句末一連三個出現的。只要多讀一下前人的詩,便知道了。至於說到孤平,那就是在每一句中,單獨一個平聲字被夾在句子里,如:「仄平仄仄仄平平」,這也是不行的。但《黃鶴樓》卻有這種句子,所以又是特別的例外。

以前,我們談律詩、絕句的格式時,曾經指出過一些記憶那些平仄的竅訣。如果更具體地來說,這就是前人們在做詩時所常提到的「黏」「對」法。

什麼叫做「黏」和「對」呢?

先舉一個平仄的格式(仄起定式)為例:

仄仄(起)仄平平,平平(對)仄仄平,
平平(黏)平仄仄,仄仄(對)仄平平。
仄仄(黏)平平仄,平平(對)仄仄平,
平平(黏)平仄仄,仄仄(對)仄平平。

細看上述的平仄格式,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有兩個規則,即「對」和「黏」。所謂「對」,就是由第二句起,每句的第二字、第四字(如系七言,第六字也照此規律),必須和上句的第二、四字的平仄相反。比如,現在這個格式的起句第二個字是仄聲,接著的第二句第二個字,便要用平聲來和它「對」了。同樣,同一格式的起句第四個字是平聲,那麼第二句的第四個字,便要用仄聲來對。

所謂「黏」呢?那是每句的第二、四個字(如系七言,第六字也照此規律),必須與上句的平仄黏連相同。比如,現在這個格式的第二句第二字是平聲,那麼,第三句第二字,也必須是平聲。四、六等字類推。

如果應黏反對,或應對反黏呢?換言之,應仄而用平,應平而用仄呢?這就叫做「拗」了。

為什麼「黏」「對」之法,只以二、四、六字為標准呢?這誠如我們以前談過,一、三、五等字,是可以通融變化的。

「失黏」和「失對」
我們既然明白了什麼叫做「黏」,什麼叫做「對」,這不特在做起律詩和絕句來,不會出現拗聲,違反平仄格律;而且,在記憶這些平仄的格律的時候,也容易得多。為什麼呢?記憶的竅訣是這樣的:

當念出第一句,即起句的平仄之後,第二句便立刻用「對」,而第三句用「黏」,第四句又用「對」。這樣一「對」一「黏」相間,無論是八句的律詩也好,四句的絕句也好,只要記住每句的二、四、六字,都要符合「對」和「黏」的方法,平仄自然不會錯了。
在近體詩中,律詩和絕句,都必須遵守這「對」、「黏」的平仄規律。否則,違反法則,便叫「失對」和「失黏」(「失黏」也有人叫做「失嚴」)。特別在做律詩的時候,這規律猶應嚴格遵守。

不過,唐代詩人作品中,也偶有「失對」的。至於「失黏」的更多。 這里舉一個「失黏」的例子: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這首詩,按格律,既然起句第二字是平聲,第二句第二字用仄聲來「對」,這沒有錯;但第三句第二字就該用仄聲來「黏」了,可是這里卻用了平聲,連第四句也隨之錯了。整首詩只有「對」,而沒有「黏」,故叫「失黏」。

這種錯失,在古人也許是有意的,但新學者做詩時,是最常犯的。所以要特別留意,不要拿古人的例外的作品,為自己辯護。

『貳』 如何提高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1. 中國的古典詩歌博大精深,鑒賞古詩,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就有可能因盲目而被動。其次,還應對詩歌的格律知識有比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偶、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歌的特點:高度概括性、生動的形象、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2.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掌握詩歌種類的特點,有助於整體上理解詩歌。應該著重掌握山水詩、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這幾類詩。


  3.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語言大致有這些類型:1 清新。其特點是選用語新穎,不在俗套。2 平淡。也稱質朴,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其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 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 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 含蓄。其特點是重在言行,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6 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還有鋪陳、激越高亢、清婉秀麗、平易雋永、質朴與靡麗、精約與繁瑣、典雅與平直、含蓄與直露、陽剛與陰柔、雄渾與清奇、自然與壯美、空靈與艱深、幽默與崇高等等。


  4.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如「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徵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徵美人,鳥象徵自由等等。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國傳統的審美特點。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藝術手法包括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法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

  5.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物詠懷、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懷古用典等)。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過渡、鋪墊、伏筆等。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寓褒於貶、明褒實貶、畫龍點睛、言此意彼、意在言外、曲筆逆筆、聯想想像、語序倒置錯位等。


『叄』 對詩大全

萬思索繞,千索功名,孤枕難眠。

欲哭無淚,惜世無伯樂!

寒窗苦讀,圖大志,誰主沉浮?一笑之!

以鼠之光看天遠,

坐於井底說天闊,

掩耳盜鈴莫不聞

囊中羞澀誰之過?勿敢指向乾坤錯。

『肆』 求唐伯虎點秋香裡面對詩的那段詞

是《桃花庵歌》,原詩如下: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間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解釋翻譯:

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4)對詩詞擴展閱讀

此詩寫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這一年,上距唐寅科場遭誣僅六年。唐寅曾中過解元,後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煉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

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進,賣畫度日,過著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閑適生活。詩人作此詩即為表達其樂於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

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樂於歸隱、淡泊功名、不願與世俗交接的生活態度。桃花因與「逃」同音具隱者之意,更體現出追求自由、珍視個體生命價值的可貴精神。

『伍』 對古詩詞的感悟

1、《離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專修道屬半緣君。

2、《菩提偈》唐代: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3、《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4、《蜂》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5、《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陸』 對古詩詞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立下凌雲志),敢去摘星星。
(有志周行天下),無志寸步難行。
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兒立志在少年)。
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艱險)。
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
實踐是實現理想的階梯,(知識是實現理想的翅膀)。
不學楊柳隨風擺,(要學青松立山岡)。
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
學了就用處處行,(光學不用等於零)。

『柒』 如何對古詩詞賞析

一、基本方法思路:

1、從作者入手,聯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經歷,風格知識理解內容;

2、藉助於詩詞的標題、注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詞中關鍵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

4、詞表現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靜為動、動靜結合、 對比映襯、虛實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二、分辨詩詞題材和作者的風格特點:

1、田園: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歸隱田園的渴望。

2、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

3、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

4、詠史:感慨歷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教訓。

5、送別:訴說友情,表達依依不捨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勸慰、祝願。

6、思鄉:抒發自己在他鄉的孤獨、寂寞、凄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7、詠物:借歌詠自然事物來表達志向、心願,抒發憤慨、不滿。

8、寫景: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9、敘事:通過所見聞的事情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同情、憤慨、痛恨、悲傷)之情。

10、愛情: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抒發一種相思、離別之苦。

三、分析表達技巧:

1、表現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於事、聯想、想像、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象徵、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

(7)對詩詞擴展閱讀:

答題例子:

1、漢代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賞析:這是一首成功的凱歌,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詩充滿著一種王霸之氣,成王者可以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幾年兼並戰爭的勝利,造就了劉邦的王者氣魄,但很難徹底清洗他原本市井流氓的無賴習氣,處處表現了他志滿意得,狂妄自大的心理特徵。

2、唐代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此詩沒有採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

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詩詞賞析

『捌』 古代經典對詩

唐伯虎點秋香之經典對詩
參謀:一鄉二里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義,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
華安:十室九貧,湊得八兩七錢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參謀:圖畫里,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僮可笑可笑!
華安:棋盤里,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
參謀: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洽洽!
華安:雨雨風風花花葉葉年年暮暮朝朝!
參謀:十口心思,思君思國思社稷!
華安:八目共賞,賞花賞月賞秋香!
參謀:你家橫頭來種樹!
華安:汝家澡盆來配魚!
參謀:魚肥果熟入我肚!
華安:你老娘來親下廚!

姐夫戲小姨(經典對詩)
姐夫戲小姨(經典對詩)從前有為秀才,某天隨太太回娘家,向岳父拜壽,因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當場醉倒被送去書房休息,沒多久,他的小姨子到書房拿東西,見姐夫睡的枕頭掉地上,便替他撿起來,順手扶起他的脖子想替他枕好,沒想到秀才人醉心不醉,一見機會難得,變拉著小姨子不放,小姨子用力掙脫,憤怒之餘就在牆上題詩以泄憤。好心來扶枕,威嚇拉我衣?若非姐姐面,一定是不依。 該死!該死!秀才等小姨子走後,下床一看,覺的很不好意思,便提詩辯白。貼心來扶枕,醉心拉你衣。只當是我妻,不知是小姨。失禮!失禮!秀才題玩後在睡,其妻子見牆上的詩句,不禁醋火中燒,也提詩一首。有意來扶枕,有心拉他衣。牆上題詩句,都是騙人得。彼此!彼此!小舅子也看到不覺技養,也提一首。清心來扶枕,熏心拉她衣。姐妹雖一樣,大的是你妻。清醒!清醒!後被岳父發現,不禁大怒,也提一首詩以作緊告。不該來扶枕,不該拉他衣。兩個都有錯,下次不可以。切記!切記!岳母因心疼女婿,只得提詩一首,來打圓場。既已來扶枕,也已拉她衣,姐夫戲小姨,本來不希奇。別提!別提!秀才的老爸看到後也提了一首。因該來扶枕,也可拉她衣。反正大以娶,多個更便宜。努力!努力!

三個朋友在酒館里喝酒行令。其中一位因罷官失職,悶悶不樂,另一位嘲笑他說:
有水也是溪,無水也是奚。去了溪邊水,添鳥便成雞。得勢貓兒雄似虎,褪毛鸞鳳不如雞。[雞繁體:奚+鳥]
罷官者聽後,不甘示弱,反駁道:有木也是棋,無木也是其。去了棋邊木,添欠便成欺。魚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
第三個朋友見他倆爭鋒相對,擔心大家下不了台,就趕緊打圓場說:有水也是湘,無水也是相。去了湘邊水,添雨便成霜。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阿嬌詩
蘇東坡有一侍女,名叫朝雲,非常聰明。她有一次去橋下淘米,被一無奈秀才糾纏,秀才道:
有木便為橋,無木也念喬。去木添個女,添女便為嬌。阿嬌休避我,我最愛阿嬌。
朝雲輕篾地一笑,當即答對道:
有女便為糧,無米也念良。去米添個女,添女便是娘。老娘雖愛子,子不敬老娘。

龜與鱉
傳說蘇東坡做官時,一次微服出訪,遇到幾個當地稱霸的鄉紳設宴祝壽,便前去拜訪。賓客中有兩個民憤極大的官僚,一個叫楊貴,一個王筆。他們兩人不問來訪者是誰,就一起在席間賦起詩來。
王筆雲:一個朋字兩個月,一樣顏色霜和雪。不知哪個月下霜,不知哪個月下雪?
楊貴雲:一個呂字兩個口,一樣顏色茶和酒。不知哪張口喝茶,不知哪張口喝酒?
蘇東坡雲:一個二字兩個一,一樣顏色龜和鱉。不知哪一個是龜,不知哪一個是鱉?
註:龜,諧音楊貴的「貴」;鱉:諧音王筆的「筆」

『玖』 對古詩詞的贊美的句子

唐詩宋詞,有時她好似一位婉約的江南少女,字里行間透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優柔。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