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縷古詩
A. 蟬古詩垂縷的意思
垂緌(ruí):古人結在頷下的帽纓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與其有些相似專。屬
蟬
唐代: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B. 帶縷字的古詩詞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C. 詠蓮的古詩(詩句)共有多少首
<<憶蓮>>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訪蓮>>
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種蓮>>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對蓮>>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游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采蓮>>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畫蓮>>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一脈幽香把君難
<<賞蓮>>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詠蓮>>
池塘一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問蓮>>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贊蓮>>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夢蓮>>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里一潭碧。
<<殘蓮>>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盪
暫謝鉛華養生機
一朝春雨碧滿塘
D. 有關於節儉方面的古詩(10首)
1、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 語出清朱柏廬《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晉·陶潛《勸農》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 《憫農》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 李商隱《詠史》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代歐陽修的《伶官傳序》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E. 古詩金縷女
金陵名妓杜秋娘《金縷女》: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F. 古詩最是一份縷是那首古詩裡面的
是《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中的嗎
G. 古詩《金縷金》
是《金縷衣》吧
金縷衣
朝代:唐代
作者:杜秋娘
原文: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回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答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譯文
不要愛惜榮華富貴,而應愛惜少年時光。就像那盛開的鮮花,要及時採摘。如果採摘不及時,等到春殘花落之時,就只能折取花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