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香火
⑴ 形容廟內香火旺盛的詩詞
香火人人來香火,真舒服
⑵ 請大師幫寫一首八句詩的詩句,含丁財興旺富貴雙全,是安香火榜用的水平有很望幫忙謝。
人家服務要錢的哦
⑶ 描寫廟宇香火不斷的詩句
1,弱柏倒垂如線蔓,檐頭不見有枝柯.影堂香火長相續,應得人來禮拜多.
2,王母瑤池景內物鮮.蟠桃華寶不知年.天教把容定春風笑,來作人間長壽仙.披蕊芨,誦雲篇.朝朝香火篆爐煙.只將清靜為真樂,合住春秋歲八千.
3 金帶重,紫袍寬.到頭不似羽衣閑.君王若許供香火,神武門前早掛冠.
⑷ 關於「焚香」的詩句有哪些
掃地焚香伴老仙,人勝連環玉。——《卜運算元·芍葯打團紅》——宋代 洪咨夔
釋義:可每日掃地焚香伴著老仙,在這樣的生活里,人比連環玉活地還精緻些。
焚香秋霧濕,奠玉曉光初。——《韋使君黃溪祈雨見召從行至祠下口號》唐代 柳宗元
釋義:在秋日的濕霧里點燃香火,祭壇上剛擺好玉器已經曙光初露。焚香入蘭台,起草多芳言。——《贈宣城趙太守悅》唐代 李白
釋義:我焚香後進入皇上的蘭台,起草的文書芳言滿章。靜覺眼根無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詠歸堂隱鱗洞》宋代 王汝舟
釋義:靜靜的覺得眼前沒有俗物,無拘無束的在屋裡焚香
迎篋已焚香,近鞘先澤手。——《焚香》唐代 元稹
釋義:接箱子時已經焚香,接近刀鞘先搓搓手。
月殿雲階敞上方,宮中習靜夜焚香。——《頤和園詞》清代 王國維
釋義:雲朵在高高的宮殿上方,寂靜的夜裡在宮中焚香。
作梵連松韻,焚香入桂叢。——《送靈澈上人歸嵩陽蘭若》唐代 劉長卿
釋義:誦經和松濤的聲音,在隱居之地焚香。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宋代 蘇軾
釋義: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嘗香茗與素齋。鄂君悵望舟中夜,綉被焚香獨自眠。——《碧城三首》唐代 李商隱
釋義:如今,我像孤獨的鄂君,只是在船上面對夜空;只有我獨自一人面對著薰香和綉被。焚香默坐,消遣世慮——《黃岡竹樓記》宋代 王禹偁
釋義:焚香默坐於樓中,能排除世俗雜念。
⑸ 有關「拜佛」的詩句有哪些
1、《茂林居士憶琴百二絕句 其二十四》近代詩人吳玉如
原文:兒眉秀徹動人憐,回拜佛時依祖母前。
譯文:孩答子的眉清目秀真的是非常惹人憐愛,在拜佛的時候靜靜的依偎在祖母的身邊。
2、《吳娃曲》宋代詩人陸游
原文:臂上燒香拜佛前,願郎安穩過新年。
譯文:跪拜在佛前,手裡還握著燒著的香,祈福著孩子們都能平平安安的過個新年。
3、《那吒》 宋代詩人蘇轍
原文: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譯文:相傳在北方的帝王有一狂傲的兒子,天天只知道拜佛而不知道孝敬父親。
4、《哀徐朝議恭人潘氏》 宋代王之道
原文:城見三千歲,人終八十春。從夫安樂近,拜佛率陀新。
譯文:這座城已有三千年了,但是人才能活80歲,嫁為人婦非常快樂,在新的一年裡需要把拜佛放在第一位。
5、《清涼山》清代詩人何栻
原文:買山可惜山無主,拜佛都應佛有靈。坐對莫愁湖水碧,藕花香里一舟停。
譯文:買下這個山頭但是山卻沒有神明的護佑,拜佛後,佛祖應該都會顯靈,面對著莫愁湖坐著看著碧綠的湖水,在荷花群里停了一葉小舟。
⑹ 關於「拜佛」的詩句有哪些
1、《竹枝詞·避人低語卜金錢》--王叔承
原文選段:
避人低語卜金錢,侵曉焚香拜佛前。
見說嘉陵江水惡,莫教風浪打郎船。
釋義:
世上的人為了避開他人的冷言冷語出錢卜卦算命,天色漸明之時到神佛面前燒香磕頭。常常聽人說嘉陵江的水患那麼惡,也從不教唆風浪去拍打年輕人的渡船。
2、《和馬大夫闢佛五首》其一-- 胡宏
原文選段:
真諦休談欲度人,度人先自正其身。
釋義:
不要總想著拿真理去教導別人,想要教導別人之前還需要完善自己的修身。
3、《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歐陽修
原文選段:
春岩瀑泉響,夜久山已寂。
明月凈松林,千峰同一色。
釋義:
春天的岩石上,瀑布嘩嘩再響,夜已經深了,動物都已休息。山峰歸於寂寥,明月照在夜晚的松林上,在月光的照耀下,靜謐松林顯得那麼干凈。夜色籠罩在巍峨的群山上,遠遠的看去,就好像一個顏色。
(6)詩詞香火擴展閱讀:
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溫和、謙沖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
⑺ 帶有香字的詩句有哪些
古代詩詞中,帶有香字的詩句還是有很多的。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有:
1.稻花香里說豐年——宋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釋義: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
2.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宋 ·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釋義:即使花片飄落被碾作塵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間;
3.笑語盈盈暗香去——宋 ·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釋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
4.寶馬雕車香滿路——宋 ·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釋義: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
5.小園香徑獨徘徊——宋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釋義: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6.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宋 ·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釋義:風停了,塵土裡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
7.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唐 · 李白《望廬山瀑布》。釋義: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8.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 · 盧梅坡《雪梅·其一》。釋義: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9.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 · 鄭思肖《寒菊 / 畫菊》.釋義: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10.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宋 ·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釋義: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
(7)詩詞香火擴展閱讀:
在古代詩詞中,很多的詩詞中都會使用到香字,是因為香字的字意較多且用法靈活。古詩詞中使用香字時代表的具體意義如下:
1.香,指氣味好聞,與「臭」相對。常見的詞語有:香味。香醇。芳香。清香;
2.香也指舒服:睡得香;
3.味道好:這魚做得真香;
4.香,受歡迎:這種貨物在農村香得很。 稱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東西:麝香,靈貓香,龍涎香,檀香,沉香等;
5.香字在舊時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稱:香閨。香艷。 祭祖、敬神所燒的用木屑攙上香料做成的細條;
6.香也常指,香火。燒香拜佛。香爐。香燭。
⑻ 描寫廟宇香火不斷的詩句有哪些
《弱柏院僧來影堂》
作者:張自籍
弱柏倒垂如線蔓,檐頭不見有枝柯。
影堂香火長相續,應得人來禮拜多。《鷓鴣天·王母瑤池景物鮮》
朝代:宋朝 作者:崔敦禮
王母瑤池景物鮮。蟠桃華實不知年。
天教把定春風笑,來作人間長壽仙。
披蕊笈,誦雲篇。朝朝香之篆爐煙。
只將清靜為真樂,合住春秋歲八千。
《碧雲寺》
清代:錢謙益
丹青台殿起層層,玉砌雕鬧取次登。
禁近恩波蒙葬地,內家香火傍撣燈。
豐碑巨刻書元宰,碧海紅塵問老僧。
禮罷空王三嘆息,自穿蘿徑拄孤藤。
《和曇域上人寄贈之什》
唐代:齊己
百病煎衰朽,棲遲戰國中。
思量青壁寺,行坐赤松風。
道寄虛無合,書傳往復空。
可憐禪月子,香火國門東。
《滿公房》
唐代:綦毋潛
世界蓮花藏,行人香火緣。
燈王照不盡,中夜寂相傳。
《訴衷情》
宋代:趙師俠
威靈千里護封圻。十萬戶歸依。白湖宮殿雲聳,香火盡虔祈。
傾壽酒,誦聲詩。諒遙知。民康俗阜,雨潤風滋,功與天齊。
⑼ 形容「香爐」的詩句有哪些
1.鐵鑄小香爐,壁環平口鋪。麝焚葵葉大,獸嚙竹根趺。凈幾群書外,閑堂一物無。中間任灰燼,終與蕙蘭俱。選自《香爐》(梅堯臣)
2.質為浮休棄,形惟好古宜。埏陶異甓礫,香火近神只。冷暖非恆德,興衰彼一時。舍茲何所適,爾意勿遲遲。選自《分題得古香爐》(李廌)
3.雲雷縈帶古文章,子子孫孫永奉常。辛苦勒銘成底事?如今流落管燒香。選自《古鼎作香爐》(范成大)
4.枯槁形骸惟見耳,凋殘鬢發只留須。平生大節堪為底,今日灰心始見渠。選自《送竹香爐》 (蘇軾)
5.範金誠可則,摛思必良工。凝芳自朱燎,先鑄首山銅。瓌姿信嵒{崿[右上為]品},奇態實玲瓏。峯嶝互相拒,岩岫杳無窮。赤松游其上,斂足御輕鴻。蛟螭盤其下,驤首盼層穹。嶺側多奇樹,或孤或復叢。岩間有佚女,垂袂似含風。翚飛若未已,虎視郁余雄。登山起重障,左右引絲桐。百和清夜吐,蘭煙四面充。如彼崇朝氣,觸石繞華嵩。選自《和劉雍州繪博山香爐詩》(沈約)
⑽ 關於求佛的詩詞
詩詞: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出處:出自當代詩人席慕蓉的《一棵開花的樹》。
作者簡介:
席慕蓉,女,祖籍內蒙古,出生在四川,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在台灣。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畢業後,赴比利時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專攻油畫,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1968年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及1987年台灣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
(10)詩詞香火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07年12月22日,在福建參加「海峽詩會」的席慕容披露了這首詩的創作經過。她回憶說,當時自己在台灣國立新竹師范學院教書。
有一次在5月坐火車經過苗栗的山間,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後,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後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那時候我差點叫起來,我想怎麼有這樣一棵樹,這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像華蓋一樣地站在山坡上。
可是,我剛要仔細看的時候,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就是這棵真實地存在於席幕容生命現場里的油桐,讓她念念不忘。她心想,如果沒有自己那一回頭的機緣,樹上的花兒是不是就會紛紛凋零?這促使她寫下了《一棵開花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