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曲古詩
Ⅰ 牧童牧牛詩,牧童放牛的古詩
《牧童詞》
唐代詩人 張籍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飢鳥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壠頭版.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權時向蘆中鳴.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司家截爾頭上角!」
《牧童》
唐代詩人 劉駕
牧童見客拜,山果懷中落.晝日驅牛歸,前溪風雨惡.
《牧童》
唐代詩人 盧肇
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山中》
唐代詩人 李涉
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應,叫笑如生鹿.欲報田舍翁,更深不歸屋.
《牧童》
宋代
詩人 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村晚》
宋代詩人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牧童》
宋代詩人 白玉蟾
楊柳陰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貪草嫩,喫過斷橋西.
Ⅱ 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近體詩
1、古體詩(或「古風」):該名稱始於唐代,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
後人沿襲唐人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後文人仿照它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稱為「古體詩」。按照詩句的字數,有四言(如《詩經》)、五言(如「漢樂府」詩)、七言(如曹丕《燕歌行》)、雜言(如李白《蜀道難》)等。古體詩押韻較自由。
2、近體詩(或「今體詩」):近體詩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近體詩有兩種,一種是「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一種則是「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2)牧牛曲古詩擴展閱讀
1、古體詩的特點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
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2、近體詩的特點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絕句不要求對仗)幾個方面,主要有三點:
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
2、除首尾二聯外,中間幾聯必須對仗;
3、一般來說,詩韻必須押同部到底的平聲韻。
Ⅲ 朝牧牛這首詩表現了什麼
《牧童詞·朝牧牛》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涉。其古詩全文如下:
回朝牧牛,牧牛下江曲答。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卧吹莎草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牧童詞》是唐代詩人李涉創作的一首詩歌。這首詩塑造了一個天真可愛的牧童形象。讀罷這首詩,有過放牛經歷的人肯定都會會心一笑。
Ⅳ 牧牛詞這首詩朗誦
牧牛詞
朝代:明代
作者:高啟
原文:
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禿速。
共拈短笛與長鞭,南畝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卧。
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Ⅳ 田錫《牧牛圖》的譯文和特點.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田錫是怎樣的一個人.急!
田錫《牧牛圖》的譯文:中州大地無處不被戰爭侵擾,運送軍糧的牛回車好似流水一般。什麼答時候才能像畫里這般天下太平,秋天的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
特點:古詩才採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牧童吹笛放牧的閑適平和的美麗畫面與殘酷的對戰亂現實的的對比。
古詩描述了一幅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閑適平和的美麗畫面,與「干戈擾擾」的社會現實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安定的嚮往之情。
(5)牧牛曲古詩擴展閱讀:
原文:
牧牛圖
田錫⋅宋代
干戈擾擾遍中州,挽粟車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畫里,短蓑長笛一川秋。
譯文:中原處於戰亂不斷,運輸糧草車走像水流。為什麼天下太平如在畫里,穿短蓑衣在秋水上吹長笛。
作者簡介:
田錫(940~1004),字表聖,田錫初名繼沖,後更名為錫。嘉州洪雅(今屬四川眉山市)人,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黃巢之亂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漁灘鎮)。
曾祖父、祖父均為當時洪雅之名士,太平興國三年(975)進士,官至右諫議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壇和文壇享有較高的聲譽。
Ⅵ 活潑可愛古詩詞
1、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2、兒童也愛晴明好,紙剪風鳶各一群。——明·朱茂曙《秦淮河春遊即事》
3、古巷少人行,新月彎彎瘦,藤蘿滿牆頭,兒童摘扁豆。——佚名
4、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清·孔尚任《放風箏》
5、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清·袁枚《所見》
6、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唐·胡令能《小兒垂釣》
7、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宋·黃庭堅《牧童》
8、秋來皎潔白須光,試脫朝簪學酒狂。一曲酣歌還自樂,兒孫嬉笑挽衣裳。——唐·權德輿《覽鏡見白發數莖光鮮特異》
9、十歲載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唐·李商隱《絕句》
10、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唐·盧肇《牧童》
11、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
12、午後順著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腳下流。水中石頭大如斗,石邊魚兒輕輕游。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邊和地頭。口中喚著大花狗,手裡牽著老黃牛。——《牧牛圖》
13、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唐·白居易《池上》
14、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唐·王維《渭川田家》
15、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卧吹莎草綠。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唐·李涉《牧童詞》
Ⅶ 古詩在線翻譯 牧牛詞 高啟 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禿速。 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
沒寫出全詩啊,姑且試譯以上幾句:你的牛角彎彎如環,我的牛尾光禿禿.一起拿著短笛和長鞭,在南邊回的答山坡或 東邊的小山上互相追逐嬉戲.太陽西斜芳草遼遠,而牛卻行走緩慢,它的勞苦和飢餓只有我知道........
一、《病牛》
作者:宋代李綱
1、原句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
2、翻譯
病牛耕耘千畝,換來了勞動成果裝滿千座糧倉的結果,但它自身卻精神極為疲憊,力氣全部耗盡,然而,又有誰來憐惜它力耕負重的勞苦呢?
但為了眾生都能夠飽,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殘陽之下,也在所不辭。
二、《牧牛詞》
作者:明代高啟
1、原句
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禿速。
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卧。
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2、翻譯
你的牛犄角彎,我的牛尾巴短。
我們都拿著短笛和長鞭,到南壟東岡你追我趕。
太陽西下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只有我知。
我騎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身邊玩耍,晚上回來還睡在牛旁邊。
整年放牛什麼也不憂慮,只害怕賣掉這牛去交租。
三、庖丁解牛
意思是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出自先秦·莊周《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翻譯: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
四、初生牛犢不怕虎
比喻經驗較少、情感較少或沒有主觀的生物在做事情的時候沒有顧慮,敢作為。
出自《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
翻譯:德性將使你的容貌顯得美好,大道就會居住在你的心中。雙眼像剛出生的幼犢一樣懵懵懂懂視物,而不被舊法或成例限制。
五、風馬牛不相及
表示兩事物毫無關聯,引自《左傳·僖公四年》中: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翻譯: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們兩國走失的牛馬也不會到達對方的境內。沒有想到君王竟不顧路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這是什麼緣故。
Ⅸ 牧牛歌古詩詞,請問答
自來鼻上無繩抄索,天地為欄夜不收。——李白《詠石牛》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牧童詞》唐·張籍
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田家詞》唐·元稹
溪清喜不污牛腹,豈畏踐霜寒墮趾。——《飲牛歌》宋·陸游
奚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官。——《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唐·顧況
勿言牛老行苦遲,我今八十耕猶力。——《飲牛歌》宋·陸游
問渠何法牛馴擾,鞭撻無驚芻牧多。——《騎牛歌》清·陸師
所念牛馴擾,不亂牧童心。——《牧童詞》唐·儲光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