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芭蕉的詩句
『壹』 古詩 注音版 詠芭蕉 宋楊萬里帶拼音
bā jiāo yè yè wéi ō自 qíng ,
芭 蕉 葉 葉 為 多 情,
yī yè cái shū yī yè shēng 。
一 葉 才 舒一 葉 生。
zì shì xiàng sī chōu bú jìn ,
自 是 相 思 抽 不 盡,què jiāo fēng yǔ yuàn qiū shēng 。
卻 教 風 雨 怨 秋 聲
『貳』 有「芭蕉」或「流水」的詩有哪些
1、《詠芭蕉》
清代:鄭板橋
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
自是相思抽不盡,版卻教風雨怨秋權聲。
2、《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
宋代: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清。(餘清一作: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3、《一剪梅·舟過吳江》
宋代: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渡 一作:度。橋 一作:嬌)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4、《清江引·秋懷》
元代: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5、《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宋代:歐陽修
含羞整翠鬟,得意頻相顧。雁柱十三弦,一一春鶯語。
嬌雲容易飛,夢斷知何處。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
『叄』 有芭蕉或流水的詩
有芭蕉或流水的古詩如下:
詠芭蕉
作者:鄭板橋
【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回一葉生。自是相思答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
芭蕉
作者:杜牧
【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憐渠點滴聲,留得歸鄉夢。夢遠莫歸鄉,覺來一翻動
桃花溪
作者: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山中問答
作者: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天凈沙·秋思
作者: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肆』 雨打芭蕉的詩句。
1.詠芭蕉
清代:鄭燮
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
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
釋義:
芭蕉葉是那樣多情,一片葉子才舒展開一片葉子又生長了。
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捲不盡,倒也罷了,風雨吹芭蕉作一片秋聲,更能惹動無限愁思。
5.宿洞霄宮
宋代:林逋
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
碧澗流紅葉,青林點白雲。
涼陰一鳥下,落日亂蟬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
釋義:
秋天的大滌山,美景無限,我難以游覽;秋天的大滌山,引起我無限遐思,更難形諸筆端。
你看,那碧綠的山澗,泉水奔流,帶來了片片紅葉;青蔥的樹林上空,朵朵白雲縈繞飄盪。
一隻飛鳥不知從何處飛來,撲騰騰地沖進了樹蔭;夕陽西下,滿山的知了,不停地鳴唱。
我想,這美妙的夜晚,雨打芭蕉,聲聲點點,是那麼的悅耳;有誰,將與我一起,在枕上細細地聆聽,聯翩浮想?
『伍』 贊美「美人蕉」的詩詞有哪些
1、《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宋·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內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容心,舒捲有餘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2、《詠芭蕉》清·鄭板橋
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
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
3、《菩薩蠻·芭蕉》宋·張鎡
風流不把花為主。多情管定煙和雨。瀟灑綠衣長。滿身無限涼。
文箋舒捲處。似索題詩句。莫憑小闌干。月明生夜寒。
『陸』 古詩《詠芭蕉》(宋楊萬里)的注音版是什麼
《詠芭蕉》襲清代·鄭板橋
bā jiāo yè yè wéi ō qíng ,yī yè cái shū yī yè shēng 。
芭 蕉 葉葉為多情,一 葉才舒一葉生。
zì shì xiàng sī chōu bú jìn ,què jiāo fēng yǔ yuàn qiū shēng 。
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
『柒』 古詩芭蕉的作者是誰
芭蕉
杜牧
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
憐渠點滴聲,留得歸鄉夢。
夢遠莫歸鄉,覺來一翻動
詠芭蕉
宋
·
楊萬里
骨相玲瓏透八窗,
花頭倒插紫荷香。
繞身無數青羅扇,
風不來時也自涼。
『捌』 贊美美人蕉的詩詞
歷代許多詩人寫了贊美美人蕉的詩篇。
1、唐代李紳《紅蕉花》詩:
紅蕉花樣炎方識,瘴水溪邊色更深。
葉滿叢深殷似火,不惟燒眼更燒心。
該詩第一句說,紅蕉花開的樣子,詩人在南方才認識。「紅蕉」即美人蕉;「炎方」指南方炎熱之地。美人蕉原產熱帶,喜歡高溫炎熱、陽光充足的環境,在中國南方美人蕉生長旺盛。
二句,美人蕉耐熱性強。在濕熱蒸郁的河岸溪邊花色最深。「瘴」,指瘴氣,即南方山林河川間潮濕蒸熱致人疾病的氣。
三四句美人蕉綠葉豐滿,紅花似火。「殷」,深紅色。這火紅的花不單燒我的眼睛,更要燒我的身子。
2、唐代徐凝《紅蕉》詩:
紅蕉曾到嶺南看,校小芭蕉幾一般。
差是斜刀剪紅絹,卷來開去葉中安。
此詩作者到江南見到了紅蕉花,只不過比芭蕉小一點,幾乎一模一樣。前兩句說明紅蕉與芭蕉的相同點。三四句寫紅蕉與芭蕉的區別。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花朵,紅蕉四季開花,花色鮮紅,而芭蕉卻不具備。紅蕉花好似用剪刀把紅絹剪成的,花開花閉,如同「安」在葉子中間。
3、古代皇甫訪《題美人蕉》詩:
帶雨紅妝濕,迎風翠袖翻。
欲知心不卷,遲暮獨無言。
此詩用擬人手法寫美人蕉。一句寫紅花,美人蕉的紅花在雨中好像美人紅妝沾衣欲濕。二句寫綠葉,綠葉風中搖曳,佳人翠袖在風中翻舞。一二旬即雨中美人圖。三句,紅色花瓣直伸,紅花之心不曾卷縮,寓意尋求知己而心不捲曲。四句,晚暮之時美人孤獨無語,寓意詩人自己遲暮之感。
4、清代庄大中《美人蕉》詩:
照眼花明小院幽,最宜紅上美人頭。
無情有態緣何事,也倚新妝弄晚秋。
此詩一句,照眼花明的美人蕉在幽靜的小院開放。二句,紅艷的花朵戴在美人頭上,明耀於眉眼,爭春於紅頰。三四句用擬人手法表現美人蕉的情態。她在明朗的秋天,陽光和煦,清風吹來,美人蕉亭亭玉立,衣裙輕飄。
「倚」,即倚恃;「無情有態」,寓意批評社會生活中的裝腔作勢之流。
5、唐代杜荀鶴作《閩中秋思》: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的開篇,即寫閩中秋景。詩人以極為細膩的筆觸,以雨中紫菊的艷麗色彩和風里紅蕉的清脆樂音,新鮮生動地寫出了南國特點。
前句的一個「勻」字,極准確地勾畫出雨的細密,雨的輕柔。在那動人的叢叢紫菊前,雨是那樣的溫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將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濃淡均勻,讓人賞心悅目;而後句的「弄」字,則以擬人的手法將「風」人格化。
閉著眼想想,風吹紅蕉,蕉葉聲聲有韻,這該是怎麼的一種情致。這樣的一幅聲色俱備的圖畫,是很容易讓人陶醉的。
接下來的三、四兩句,詩人有意地拓開一筆,將筆觸延伸到人們的目力的盡處:「北畔是山南畔海」,詩句看似極為平實,卻高度地概括出閩中的地勢:北邊是山,山道彎彎;南邊是海,海浪滔滔。
風景美妙得可以入畫,可以為詩,可以作為旁觀者興奮地指手畫腳,可是,真的走馬行船卻實在不易。於是,便有了結句的「只堪圖畫不堪行」。這不僅是詩人由衷地慨嘆,也是全詩旨意之所在。
『玖』 鄭燮的詩
鄭燮的詩有:《竹石》、《山中雪後》、《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圖題詩》、《新竹》、《詠芭蕉》。
1、《竹石》
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釋義:緊緊咬住青山毫不放鬆,原來是由於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縫隙中。歷經無數的磨難和打擊身骨仍然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
2、《山中雪後》
清代: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釋義:清晨起,打開門看到的是滿山的皚皚白雪。雪後初晴,白雲慘淡,連日光都變得寒冷。房檐的積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清高堅韌的性格,是多麼不尋常啊!
3、《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圖題詩》
清代:鄭燮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釋義:在衙門里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彷彿聽見了百姓啼飢號寒的怨聲。我們雖然只是州縣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著我們的感情。
4、《新竹》
清代: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下年一作:明年)
釋義:新生的竹子能夠超過舊有的竹子,完全是憑仗老竹的催生與滋養。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長出,它也開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這樣池塘周圍布滿了鬱郁蔥蔥的幼竹。
5、《詠芭蕉》
清代:鄭燮
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
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
釋義:芭蕉葉是那樣多情,一片葉子才舒展開一片葉子又生長了。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捲不盡,倒也罷了,風雨吹芭蕉作一片秋聲,更能惹動無限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