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林詩詞
Ⅰ 「卧聽穿林打葉聲」出自哪一首詩詞
1、《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深得道家曠達豪版放的精權神。此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朴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上片著眼於雨中,下片著眼於雨後,全詞體現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著作者的精神追求。
2、原文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Ⅱ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詩句表達了什麼樣子的意境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回點明外答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Ⅲ 「傍市穿林瀉冰玉」出自哪一首詩詞
《別子由三首兼別遲》 宋 蘇軾
Ⅳ 詩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出處
此詩出自宋代大文豪大詩人蘇軾的《定風波》
原詩如下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全詩譯文如下: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4)穿林詩詞擴展閱讀:
公元1079年,作者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遭御史彈劾,被捕入獄,後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宦海沉浮,經歷坎坷,理想不竟,抱負未果,使作者幾年來一直鬱郁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煩悶。在此詩中,作者借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朴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
參考鏈接: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網路
Ⅳ 敲成玉切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寫出詩句的意思
這個要結合上文,單這兩句說有點怪怪。下面是全詩譯文:兒童早晨從銅盆里刨冰,用彩色繩子穿起來當錚玩。敲出玉磬般的聲音直穿樹林,一不小心敲碎了,發出玻璃碎地的聲音。
Ⅵ 蘇軾一些豁達樂觀的詩句、
1、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譯句: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是九死一生,但我並不悔恨。因為這次南遊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
2、以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赤壁賦》
譯句: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3、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譯句:回頭看那剛下過雨的地方,回去吧,風雨雖已停止天還未放晴。
4、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定風波》
譯句: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
5、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
譯句:駕著小船從此離去,就到江海中度過未來的歲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對眼前生活感到厭煩時,總會盼望脫離舊環境,到一個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遙的人生。
6、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譯句: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是九死一生,但我並不悔恨。因為這次南遊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
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後赤壁賦》
譯句:山更高了月亮看起來更小了,水退下去了,水裡的石頭就顯現出來了。
8、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
譯句: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
譯句: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10、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江城子·密州出列》
譯句: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
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Ⅶ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讀了下面的詩句,你眼前浮現了一中怎樣的情景
這是楊萬里寫的一首詩。從老者的眼光來看孩子們在冬天敲冰的樂趣。
眼中浮現的場景是老人家對稚子活潑頑皮的愛,作者正在享受著穿透樹林的聲響,忽然聽到一聲脆響,冰掉落,碎了。
老者心中一定有些悵然,但轉念看著孩子們失落的表情又覺得稚子可愛,定會哈哈大笑起來,自己都覺得年輕了呢。
Ⅷ 穿成玉磬穿林響這句和它相近的詩句有哪些
穿成玉磬穿林響這句和它相近的詩句有哪些?喔噢
Ⅸ 敲成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詩句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出自南宋詩人楊萬里的《稚子弄冰》,全詩如下: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
譯文
一個小孩子,早上起來,從結有堅冰的銅盆里剜冰,用彩絲穿起來當錚來敲。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突然冰落在地上發出玻璃一樣的碎裂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