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古詩句
『壹』 關於崇尚廉潔方面的古詩詞
關於崇尚廉潔方面的古詩詞有:
1.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回—於謙。
翻譯:即使答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孔子
翻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3.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白居易
翻譯:面臨著做官,沒有什麼比公平端正更得民心;面臨著錢財,沒有什麼比廉潔不貪更為可貴。
4.激濁而揚清,廢貪而立廉.——柳宗元
翻譯:沖去污水,讓清水上來。比喻清除壞的,發揚好的。激:沖去;濁:臟水;清:清水。5.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唐.白居易
5.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浩氣滿乾坤。——王冕
翻譯: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滿乾坤的清香之氣。
『貳』 關於廉潔的古詩句
1、贈劉景文(宋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注釋】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歷秋末冬初。
【砥廉哲理啟示】
菊花雖已凋謝殘落,但在那寒風霜雪中卻仍有傲立不屈的菊枝。作者以「菊殘猶有傲霜枝」這句詩贊美菊花的傲骨耐寒。以至於後人常常用這一句詩來比喻和贊賞有氣節的人風骨凜然、不向惡勢力低頭的高尚品格。我們的為官從政者也應具備這樣的品格。
2、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
平明:黎明。楚山:指鎮江一帶的山。
冰心:清明純潔的心,比喻心地瑩潔。毛壺:玉制的壺,比喻高潔。
【砥廉哲理啟示】
王昌齡的這首詩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詩人送別客人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於玉壺的景象之間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也告訴我們這樣的砥廉哲理。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員,就必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壺」,即在心靈深處清心寡慾、一塵不染,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3、石灰吟(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砥廉哲理啟示】
高尚的情感和堅韌的意志,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樣,頂住千千萬萬的誘惑,經過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身碎骨的磨煉,才能夠形成,並且將清白留在人間。
4、竹石 (清 鄭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砥廉哲理啟示】
高尚的情感和堅韌的意志,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樣,頂住千千萬萬的誘惑,經過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身碎骨的磨煉,才能夠形成,並且將清白留在人間。
5、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
①浩盪離愁:無邊的離愁。離:指離京。
②吟鞭:詩人的馬鞭。東指:向東指。當時作者從北京城東的廣渠門離開北京。
【砥廉哲理啟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當它化作春泥,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體身上得以延續,體現出新的生命價值,並終將孕育出一個繁花似錦、絢麗燦爛的春天!我們的所有為官從政者都應該具有龔自珍這樣的胸懷,將自己的一切無私奉獻給社會,培養棟梁人才,培育廉潔風氣,即使犧牲自己也無怨無悔。
6、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砥廉哲理啟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李商隱這首詩中流傳千古的名句。曾經使多少人為之感動,為之感慨。我的心要不相思,就像蠶兒吐絲,除非自己身死,決不結束。相思的眼淚,就像蠟炬自焚,只有燒盡成灰,才會停止。這兩句詩原本在於寫相思之苦,並表達出至死方休的堅貞愛情。但是,同樣也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砥廉啟示。我們的人民公僕,作為社會精英,作為先進分子,理應像春蠶一樣,為了百姓幸福,為了社會進步,無私奉獻,吐完最後一縷絲;理應像蠟燭一樣,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生命不息,奉獻不止。
7、寒菊(南宋·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注釋】
①鄭思肖:1241-1381,字憶翁,號所南,福建連江人。南宋末年著名詩人。曾為宋太學生。宋亡後,便隱居蘇州寺廟,終生不仕,過著隱士般的「遺民」生活。
②不並:不合、不靠在一起。
③疏籬:稀疏的籬笆。未窮:無窮無盡。
④「寧可」句:謂菊花寧可抱香枯萎在枝頭。
⑤何曾:哪曾、不曾。北風:寒風。此處語意雙關,亦指元朝的殘暴勢力。
【砥廉哲理啟示】
在這首詩中,菊花不與百花一齊開,表現了它不同流俗、卓然超絕的氣質與格調。它雖然「獨立疏籬」,但並不感到寂寞、孤獨,反而「趣未窮」。之所以如此,就在於它具有寧願「枝頭抱香死」,也不「吹落北風中」的高尚節操和精神境界。我們的從政為官者在任
『叄』 關於「廉政」的古詩
[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譯:官員一心為公、辦事公正則會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則會樹立威信。[春秋]《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譯:財富和高官顯爵,是人們都想得到的。但對有道德的人來說,如果它們來路不正,就不要它們。[春秋]《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翻譯:當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發命令,老百姓也會好好乾;如果自身貪邪不正,百姓何以從。[唐]李商隱《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翻譯:遍觀歷代聖賢治國治家的經驗教訓,成功皆因勤儉,敗亡皆因奢侈。[宋]包拯《乞不用贓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翻譯:廉潔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貪贓的官吏,是人民的盜賊。[宋]岳飛: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譯:文官清正廉潔,武將拚死報國,這樣國家就可以太平了。[宋]朱熹: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翻譯:世上的路沒有比貪欲更險惡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誤了一生。[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翻譯:憂患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味貪圖安逸享樂,就可以葬送自身。宋代歌謠《襄陽人歌》:「葉光化,豐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翻譯:光化縣令葉康直,谷城縣令豐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擷取「水」、「衡」兩種意象來歌頌他們的清廉、公正。明代沈賁《諷兄》:「錦衣玉食非為福,檀板金樽可罷休;何事長事子孫計,瓦盆盛酒木棉裘。」
翻譯:意指簡朴持家方能長久。
『肆』 關於廉政的古詩有哪些
關於廉政的古詩有
1.《豆葉黃·一春常是雨和風》
年代:宋作者:陸游
一春常是雨和版風,
風雨晴時春已空。
誰惜泥沙權萬點紅。
恨難窮,恰似衰翁一世中。
2.《書憤》
年代:宋作者: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3.《卜運算元 詠梅》
年代:宋作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4.《示兒》
年代:宋作者: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
年代:宋作者:陸游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
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卧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伍』 關於廉潔的古詩
1.《詠史》唐·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翻譯: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於勤儉,衰敗起於奢華。為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麼那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里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猛蛇。有幾人曾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只有在蒼梧對翠華蓋哭泣份兒)
2.《詠煤炭》明·於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翻譯:鑿開混沌之地層,獲得烏金是煤炭。蘊藏無盡之熱力,心藏情義最深沉。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猶如是春風。熊熊洪爐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鍾鼎彝器之製作,全賴生成是原力。鐵石雖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的心。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飽又暖和。不辭辛勞不辭苦,走出荒僻山和林。
3.《石灰吟》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翻譯: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4.《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翻譯:這畫彷彿是從我的洗硯池邊生長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筆後淡墨留下的痕跡而沒有鮮艷的顏色。因為它並不需要別人去誇許它的顏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氣充滿在天地之間。
5.《論語》春秋末期·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翻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陸』 關於廉政建設的詩詞有哪些
1、《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
【釋義】意思是石灰被千錘百煉才出得深山,經歷烈火焚身的痛苦也坦然自若
這首詩的寓意是自己不怕磨難,志向高潔,雖經痛苦,仍不變節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2、《詠史》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釋義】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就是總結歷史經驗,指出古代君主治理國家的教訓,成功主要由於勤儉,奢侈則招致破敗。也叫「成由勤儉敗由奢」。
3、《入京詩》 於謙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礙閻羅話短長。
【釋義】絹帕、麻菇、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為貪官污吏的搜刮,它們反而給人民帶來了災難。所以我什麼也不帶,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免除百姓的不滿。
4、《書端州郡齊壁》 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釋義】凈化心靈,是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廉潔奉公,是我為自己確定的為官宗旨。正直能乾的人,像那高大筆直的樹干,終歸會成為社會棟梁;好比精粹的鋼材,是不會用來製作彎鉤的。那些貪官如同鼠雀,見糧倉充盈,就滿心歡喜;好似狐兔,見雜草除盡,無處藏身,就愁苦不已。聖賢在古籍中留下的立身處事之教誨,我們要引以為戒,可不要招致後輩人的恥笑啊。
5、《題畫竹為董文中賦》吉雅漠丁
雨過蛟龍起,風生翡翠寒。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
【釋義】以竹為喻,巧用雙關,以清白與好友共勉,暗藏了清廉可致平安的道理。
『柒』 關於廉政的古詩詞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閻閭話短長。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於謙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宋.包拯
三年為刺使,飲水復食葉。
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唐.白居易
撿點行囊一擔輕,
京華望去幾多程。
停鞭靜憶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明.況鍾
一官來此幾經春,
不愧蒼天不負民。
神道有靈應識我,
去時還似到時貧。
——明.胡守安
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晉.吳隱之
罷郡輕舟回江南,
不帶關中一點棉。
回看群黎終有愧,
長亭一別心黯然。
——清.蔡信芳
贊同
勤廉者平安一世,貪婪者自毀一生.
根深,狂風拔不起;心正,邪惡攻不破.
學蘇瓊,置瓜樑上,譽聲傳萬代;
效王翱,封珠宛然,美名照千年.
用人要公正,做人要身正,作風要清正,為官要廉政.
貪如水,不遏則自溺;欲如火,不禁則自焚.
風正一帆順,清廉得民心.
為人自私私盡名衰,做官貪財財多身亡.
樹廉潔之心,行廉潔之事,做廉潔之人.
廉潔如水,來不得半點污染;
奉公如蠶,吐不完一身正氣.
處逆境時要明志,立順境中要拒腐.
愛國奉獻明禮守信,清正廉潔勤政為民.
崇勤尚儉持家敬桑梓,倡廉奉潔治國順天下.
廉而正,生命如壘石積山讓後人景仰;
貪亦邪,行為似螻蟻蛀堤為世人唾諷.
『捌』 有關廉政的古詩有哪些,
1、石灰吟
於謙抄 (明)
千錘萬鑿出深襲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詠 史
(唐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2、入京詩
(明 於謙)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礙閻羅話短長。
此詩的大意是說:蘑菇、絹帕和線香是供人們使用的,如果都被當官的拿去討好了上司,就會給人民生活所需帶來困難;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會讓老百姓指戳脊樑。於謙還將「兩袖清風朝天去」這句話寫成橫匾,掛上自家的門楣,以示不為利祿所動。但是,同僚並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反而說他壞了官場規矩,而且是「居心叵測」。
『玖』 關於「廉政文化」的古詩詞有哪些
1、《廉政歌》
當官至要不貪鐵,勤政心明私慾蠲。
古來多少錚錚士,先憂後樂斷回俗緣。
情系蒼生答披肝膽,黎元感激呼青天。
即今華夏騰飛日,中樞決意毓時賢。
黨員幹部講先進,「三個代表」記心田。
興利除弊人為本,科學發展思如淵。
揚清激濁開新局,和諧社會萬象妍。
2、《民心是鏡》
是貪是清?民意是秤。
是丑是美?口碑鑒證。
功過是非,天地分明。
善惡終報,民心是鏡關於廉政的詩歌。
3、《周恩來總理仙去三十周年祭》
仙去周公已卅年,至今傳頌濟時賢。
無私無畏胸懷廣,建黨建軍心志堅。
逆境猶降攔路虎,征途長奏化龍弦。
陰陽燮理功照日,大略宏圖穩著鞭。
『拾』 關於廉潔的古詩
《題郡齋壁》(復宋)制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翻譯:
前四句是正面勖勉,說為官應有清廉之心、正直做人,以便成為大材,「好鋼用在刃上。」五、六句批判譴責貪婪者。最後警告:不要給後人留下笑柄。通篇是議論,遒勁渾厚,讀來令人肅然起敬。此詩可以看作包拯的言志詩,題在郡齋壁上,也是為了勖勉下屬。
(10)廉政古詩句擴展閱讀
關於廉潔的典故:
《禁止饋送檄》(清)張伯行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翻譯:
「一絲一粒」雖小,卻牽涉我的名節;「一厘一毫」雖微,卻都是民脂民膏。對百姓寬待一分,那麼百姓所受的恩賜就不止一分。
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麼我的為人便一文不值。雖說交際是人之常情,來路不幹凈也傷廉恥。因為如果不是不義之財,這些禮物又是從哪裡來的?所以禁止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