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的古詩
Ⅰ 關於元宵的古詩
關於元宵節的古詩
《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回,人約黃昏後。
今年答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觀燈》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上元夜》
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Ⅱ 關於元宵節的古詩
1:正月十五夜
[作者]蘇味道[朝代]唐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上元夜六首·其一
[作者]崔液[朝代]唐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3:正月十五夜燈
[作者]張祜[朝代]唐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元宵節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
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據《僧史略》載,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日,為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行燃燈法會。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漢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並親自到寺院張燈,以示禮佛。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Ⅲ 帶有元字的詩句
帶有「元」字的詩句有:
元,始也。——《說文》
元,體之長也。——《左傳·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儀禮·士冠禮》
狄人歸其元。——《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歸國子之元。——《左傳·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喪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禮記·曲禮》
吐蕃叛換方熾,敬玄失律,審禮喪元,安可更為西方生事?——《新唐書》
執元德於心而化馳若神。——《淮南子·原道》
元首起哉。——《書·益稷》。
元,君也。——《廣雅》
故國斜陽草自春,爭元作相總成塵。——宋·文天祥《得兒女消息》
Ⅳ 與下元有關的古詩詞
關於下元節的詩句
1、下元日詣會慶節所道場,呈余處恭尚書——楊萬里
琳宮朝謁早專追趨,漏盡銅壺屬殺點初。半縷碧雲橫界月,一規銀鏡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壽,散作非煙滿王虛。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陰偏隔日光疏。
2、下元日五更詣天慶觀寶林寺——陸游
朝罷琳宮謁寶坊,強扶衰疾具簪裳。擁裘假寐籃輿穩,夾道吹煙樺炬香。
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鳴騶應有高人笑,五斗驅君早夜忙。
3、鄱湖漁歌:下元節五八初度
虛齡稱甲子,初度值霜天。滄海帆方滿,瑤池月正圓。
逍遙知鶴性,淡泊占松年。可望期頤酒,霞杯醉壽筵。
Ⅳ 關於元霄節的古詩詞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回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答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註:珍品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Ⅵ 關於元,的古詩
關於元的古詩: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Ⅶ 關於元的古詩大全
相迎不道遠(李白),山路元無雨(王維)。
相逢得何事(皮日休),漸高元氣壯專(劉禹屬錫)。
欲織相思花寄遠(李商隱),運行元化不參差(方干)。
清歌寶瑟自相依(駱賓王),元聽舜日舊簫韶(杜甫)。
未有因由相決絕(元稹),此生元在有無間(元稹)。
Ⅷ 關於元日的古詩。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Ⅸ 關於下元節古詩有哪些
關於下元節的詩句
1、下元日詣會慶節所道場,呈余處恭尚書——楊萬里
琳內宮朝謁早追趨,漏盡銅壺殺點容初。半縷碧雲橫界月,一規銀鏡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壽,散作非煙滿王虛。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陰偏隔日光疏。
2、下元日五更詣天慶觀寶林寺——陸游
朝罷琳宮謁寶坊,強扶衰疾具簪裳。擁裘假寐籃輿穩,夾道吹煙樺炬香。
樓外曉星猶磊落,山頭初日已蒼涼。鳴騶應有高人笑,五斗驅君早夜忙。
3、鄱湖漁歌:下元節五八初度
虛齡稱甲子,初度值霜天。滄海帆方滿,瑤池月正圓。
逍遙知鶴性,淡泊占松年。可望期頤酒,霞杯醉壽筵。
4、下元節(好詞句原創)
良露初冬十月半,牽礱團子齋三官。
天地水府風調順,消災降福國民安。
5、七絕·下元節
路人拂曉到郊南,行色匆匆祭下元。
送上紙衣能取暖,陰間先祖也知寒。
6、詩寄下元節
餡是秋風皮是詩,情濡香糯意猶痴。
桿頭旗颭紅塵夢,應是三官眷顧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