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鋤禾古詩

鋤禾古詩

發布時間: 2020-12-18 18:37:49

Ⅰ 憫農古詩的意思

憫農二首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回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答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其一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其二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1)鋤禾古詩擴展閱讀:

詩的語言通俗、質朴,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兩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朴,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這兩首詩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詩詞《鋤禾》的全首詩是什麼

1、全詩如下: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專夫猶餓死。屬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Ⅲ 古詩大全憫農一

《憫農·其來一》是唐代詩源人李紳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全文: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翻譯: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3)鋤禾古詩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及鑒賞:

根據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首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全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

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

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

「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

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

Ⅳ 鋤禾日當午的古詩

第一首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的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詩的後兩句是說,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土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第三句推而廣之,描述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系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豐收的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前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巨大的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豐收了又怎樣呢?「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人間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這就把矛頭直指不合理的社會財富分配製度。

第二首詩,第一句「鋤禾日當午」,概括的寫出農民從事的活動、時間和天氣情況。日當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著,是一天最熱的時候,詩人沒有一般地寫農民鋤禾如何勞累,而是集中寫他與第一句「日當午」緊相呼應。這兩句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農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裡給禾苗鋤草鬆土。由於天氣炎熱,勞動緊張,次民累得滿頭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裡。

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詩人在抒發感慨。盤,盤子,這里指碗。餐,指飯食。皆,都。意思說:有誰知道碗里的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言外之意,世上的人們,難道不應該珍借每一粒糧食、尊重農民的勞動嗎?

這首詩語言朴實無華,淺顯易懂,但卻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藉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議論,來揭示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描述,細致寫烈日下農民田中鋤禾;議論,緊緊圍繞人人必需的「盤中餐」。而且,詩的前後聯系很緊,順理成章。沒有前面兩句的描述,後面兩句議論就顯得空泛,沒有根基,沒有力量。反之,沒有後面的議論,前面的描述也就還停留在表面,意義也就沒有這樣深刻了。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

Ⅳ 憫農 古詩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朴,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這首詩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第一句「鋤禾日當午」,概括的寫出農民從事的活動、時間和天氣情況。日當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著,是一天最熱的時候,詩人沒有一般地寫農民鋤禾如何勞累,而是集中寫他與第一句「日當午」緊相呼應。這兩句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農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裡給禾苗鋤草鬆土。由於天氣炎熱,勞動緊張,次民累得滿頭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裡。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詩人在抒發感慨。盤,盤子,這里指碗。餐,指飯食。皆,都。意思說:有誰知道碗里的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言外之意,世上的人們,難道不應該珍借每一粒糧食、尊重農民的勞動嗎?

這首詩語言朴實無華,淺顯易懂,但卻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藉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議論,來揭示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描述,細致寫烈日下農民田中鋤禾;議論,緊緊圍繞人人必需的「盤中餐」。而且,詩的前後聯系很緊,順理成章。沒有前面兩句的描述,後面兩句議論就顯得空泛,沒有根基,沒有力量。反之,沒有後面的議論,前面的描述也就還停留在表面,意義也就沒有這樣深刻了。

Ⅵ 誰告訴我古詩《鋤禾》的原文啊

原文:

《鋤禾》

【作者】李紳【朝代】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農民辛勤種田正當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誰知道盤中的顆顆飯食,每一粒都是農民的辛苦。

(6)鋤禾古詩擴展閱讀:

《鋤禾》是一首唐詩,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作者為唐代李紳,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所作。

此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全詩語言通俗、質朴,音節明快、上口,流傳極廣,婦孺皆知。其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國傳統的「治家格言」,提醒人們注意節約用度,珍惜勞動成果。

賞析

首先,這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並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系在一起。

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並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

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最後,詩的語言通俗、質朴,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

Ⅶ 古詩鋤禾全詩

古詩《鋤禾》全詩帶拼音版:《鋤禾》(或《憫農》)是一首唐詩,被選入內小學(二年級)語文教科書容,作者為唐代李紳,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所作。此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全詩語言通俗、質朴,音節明快、上口,流傳極廣,婦孺皆知。其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國傳統的「治家格言」,提醒人們注意節約用度,珍惜勞動成果。

李紳憫農二首古詩帶拼音版 憫農的意思及賞析

1、鋤禾日當午全詩帶拼音版

mǐn nóng èr shǒu

憫農二首

táng dài:lǐ shēn

唐代:李紳

chú hé rì dāng wǔ ,hàndī hé xià tǔ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lì lì jiē xīn kǔ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Ⅷ 《憫農》的全部古詩

《憫農》其一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詩人形象地用「內種」和「容收」,「一料粟」就變成了「萬顆子」描繪出農民的勞動;而且全國的土地盡被開墾,毫無荒廢,我們由此能夠想像出一個遍地谷穗金黃、糧食堆積如山的豐收景象。而「四海無閑田」則顯示了農民的勤勞和辛勞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

宋代:楊萬里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