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的古詩
A. 關於海燕的古詩詞
1、《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年代:唐作者: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
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
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
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慵不語,
驚殘好夢無尋處。
2、《踏莎行·細草愁煙》
年代:宋作者:晏殊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闌總是銷魂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
3、《清平樂·屏山斜展》
年代:宋作者:張先
屏山斜展。帳卷紅綃半。泥淺曲池飛海燕。風度楊花滿院。雲情雨意空深。覺來一枕春陰。隴上梅花落盡,江南消息沈沈。
4、《蝶戀花·海燕雙來歸畫棟》
年代:宋作者:歐陽修
海燕雙來歸畫棟。簾影無風,花影頻移動。半醉騰騰春睡重。綠鬟堆枕香雲擁。翠被雙盤金縷鳳。憶得前春,有個人人共。花里黃鶯時一弄。日斜驚起相思夢。
5、《臨江仙·病里不知春早晚》
年代:宋作者:李之儀
病里不知春早晚,驚心綠暗紅稀。起來初試薄羅衣。多情海燕,還傍舊梁飛。
瘦損休文誰記得,空將銷臂頻圍。眼前都是去年時。不堪追想,魂斷畫樓西。
6、《水調歌頭·十年禪榻畔》
年代:宋作者:呂渭老
十年禪榻畔,風雨揚茶煙。跳丸日月,未甘白發困堯天。江左風流才子,要伴江湖張翰,同泛洛陽船。酌酒情無盡,海燕繞船竿。逼人來,功業事,不教閑。男兒三十,定當談笑在堂間。老子婆娑貧態,閉戶長須赤腳,他日要分殘。禹浪桃花影,歸棹正輕安。
7、《鷓鴣天·樑上雙雙海燕歸》
年代:宋作者:趙長卿
樑上雙雙海燕歸。故人應不寄新詩。
柳梧陰里高還下,簾幕中間去復回。
追盛事,憶烏衣。王家巷陌日沈西。
興亡無限驚心語,說向時人總不知。
8、《歸燕詩》
年代:唐作者:張九齡
海燕歲微渺,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綉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9、《山中六言三首》
年代:宋作者:文天祥
風暖江鴻海燕,雨晴檐鵲林鳩。
一段青山顏色,不隨江水俱流。
10、《幽興》
年代:宋作者:陸游
雨後梅花無復在,老來酒盞頓成疏。
身如海燕不逢社,家似瓜牛僅有廬。
短發垂肩嬾中散,深居謝客病相如。
從今何以消長日,剩種芭蕉學草書。
B. 把海燕改成一首詩
打開微信,點擊抄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詩詞」後關注,可以求藏頭表白詩、打油詩、愛情詩、祝福詩等等。
詩是詩人對當時情景及所處環境感受的表達方式。無論是離騷體、古詩體、近代詩還是現代詩都不過是詩的一種形式。
最優美之處在於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來閃現出詩的時代光環。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
詩美是藝術美的最高體現。詩的美也不時出現在非文學藝術的領域中,科學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中也散發出智稱。
C. 描寫海燕的詩詞
詠燕 [唐]張九齡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祗見玉堂開。
綉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獨不見 [唐]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知含愁獨不見,使妾明月照流黃。
寄司空曙 [唐]戴叔倫
細雨柴門生遠愁,向來詩句若為酬。
林花落處頻中酒,海燕飛時獨倚樓。
北郭晚晴山更遠,南塘春盡水爭流。
可能相別還相憶,莫遣楊花笑白頭。
寄喬逸人 [唐]羅隱
南經湘浦北揚州,別後風帆幾度游。
春酒誰家禁爛漫,野花何處最淹留。
欲憑尺素邊鴻懶,未定雕梁海燕愁。
長短此行須入手,更饒君佔一年秋。
賦百舌鳥 [唐]嚴郾
此禽輕巧少同倫,我聽長疑舌滿身。
星未沒河先報曉,柳猶粘雪便迎春。
頻嫌海燕巢難定,卻訝林鶯語不真。
莫倚春風便多事,玉樓還有晏眠人。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隴因題 [唐]許渾
海燕西飛白日斜,天門遙望五侯家。
樓台深鎖無人到,落盡東風第一花。
定西番 [唐]溫庭筠
海燕欲飛調羽,萱草綠,杏花紅,隔簾櫳。雙鬢翠霞金縷,一枝春艷濃。樓上月明三五,瑣窗中。
鵲踏枝 [唐]馮延巳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踏莎行 [宋]晏殊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欄總是消魂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垂揚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
破陣子 [宋]晏殊
湖上西風斜日,荷花落盡殘英。金菊滿叢珠顆細,海燕辭巢翅羽輕,年年歲歲情。
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數闋堪聽。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陰似水聲,迢迢去未停。
D. 誰能幫我以(海燕)為題寫一首詩
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詩詞」後關注,可以求藏頭表白詩、回打油詩、愛情詩答、祝福詩等等。
詩是詩人對當時情景及所處環境感受的表達方式。無論是離騷體、古詩體、近代詩還是現代詩都不過是詩的一種形式。
最優美之處在於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來閃現出詩的時代光環。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
詩美是藝術美的最高體現。詩的美也不時出現在非文學藝術的領域中,科學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中也散發出智稱。
E. 關於海燕的詩句
詠燕 [唐]張九齡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祗見玉堂開。
綉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獨不見 [唐]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知含愁獨不見,使妾明月照流黃。
寄司空曙 [唐]戴叔倫
細雨柴門生遠愁,向來詩句若為酬。
林花落處頻中酒,海燕飛時獨倚樓。
北郭晚晴山更遠,南塘春盡水爭流。
可能相別還相憶,莫遣楊花笑白頭。
寄喬逸人 [唐]羅隱
南經湘浦北揚州,別後風帆幾度游。
春酒誰家禁爛漫,野花何處最淹留。
欲憑尺素邊鴻懶,未定雕梁海燕愁。
長短此行須入手,更饒君佔一年秋。
賦百舌鳥 [唐]嚴郾
此禽輕巧少同倫,我聽長疑舌滿身。
星未沒河先報曉,柳猶粘雪便迎春。
頻嫌海燕巢難定,卻訝林鶯語不真。
莫倚春風便多事,玉樓還有晏眠人。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隴因題 [唐]許渾
海燕西飛白日斜,天門遙望五侯家。
樓台深鎖無人到,落盡東風第一花。
定西番 [唐]溫庭筠
海燕欲飛調羽,萱草綠,杏花紅,隔簾櫳。雙鬢翠霞金縷,一枝春艷濃。樓上月明三五,瑣窗中。
鵲踏枝 [唐]馮延巳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踏莎行 [宋]晏殊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欄總是消魂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垂揚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
破陣子 [宋]晏殊
湖上西風斜日,荷花落盡殘英。金菊滿叢珠顆細,海燕辭巢翅羽輕,年年歲歲情。
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數闋堪聽。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陰似水聲,迢迢去未停。
F. 歸燕詩 張九齡 賞析
1、賞析
《歸燕詩》是一首詠物詩,所詠的是將要歸去的燕子,但詩人並沒有工細地描繪燕子的體態和風神,而是敘述與議論多於精工細雕的刻畫,是一首妙用比興、寓意深長的詩。
首聯「海燕雖微眇,乘春亦暫來」,這一聯,詩人通過景物的描寫,寓情於景,抒發了自己為民做事,忠於朝廷的情懷。
頷聯「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詩人藉此暗示自己對李林甫這樣的小人還認識是不太清楚。比喻自己在朝廷為相而日夜辛勞之狀。詩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含蓄蘊藉。
頸聯「綉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這一聯緊承頷聯中的「玉堂開」而來。在對偶中,具體表現出自己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詩人通過數量詞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來去匆匆,更表現出對朝廷忠心耿耿。
尾聯「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這一聯集中表現出詩人對朝廷的忠誠而忘卻自己之情。以物喻人,含蓄蘊藉。
2、原文
歸燕詩
海燕雖微渺,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綉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3、譯文
海燕雖然是細微渺小的,趁著春天也只是暫時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賤,只見玉堂開著,便一日數次出入華堂綉戶,銜泥作窠。海燕無心與其他動物爭權奪利,鷹隼不必猜忌、中傷。
4、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景龍(唐中宗年號,707—710)初年進士。唐玄宗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是唐朝有名的賢相。公元736年(開元二十四年)為李林甫所譖,罷相。其《感遇詩》以格調剛健著稱。有《曲江集》。
G. 關於燕子的詩句有哪些
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北宋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釋義: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
2、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出自北宋晏殊的《破陣子·春景》。
釋義:燕子飛來正趕上社祭之時,清明節後梨花紛飛。
3、海燕雖微渺,乘春亦暫來。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出自唐代張九齡的《詠燕》。
釋義:海燕雖然是細微渺小的,趁著春天也只是暫時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賤,只見玉堂開著。
4、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出自唐代劉禹錫的《烏衣巷》。
釋義:當年王導、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5、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出自唐代劉禹錫的《燕詩示劉叟》。
釋義:屋樑上來了一雙燕子,翩翩飛舞,一雄一雌。銜泥在椽條間壘窩,一窩生下乳燕四隻。
(7)海燕的古詩擴展閱讀:
《燕詩示劉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寓言詩是借雙燕的遭遇諷勸那些不顧父母痛苦而獨自遠走高飛的人們。它還強調:想要子女對自己盡孝,自己就應先帶頭對父母盡孝;同樣,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詩人寫雙燕的築巢、孵卵、哺雛、教飛等過程,既生動又簡潔,筆端富有感情。
H. 海燕雙棲();填括弧古詩
????????????
獨不見 唐·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回年征戍憶遼答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知含愁獨不見,使妾明月照流黃。
這首詩是用樂府題目來寫思婦愁怨的七律詩。本詩的主人公是一位長安少婦,在寒砧陣陣、落葉蕭蕭的秋夜,身居華屋,心馳萬里,「思而不得見」的是征戍遼陽十年不歸的丈夫。詩人以纏綿婉轉的筆調,描述了女主人公在秋月夜裡輾轉反側,久不能寐的孤獨愁苦情狀。
I. 古詩《獨不見》的賞析
獨不見
唐代:李白
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
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春蕙忽秋草,莎雞鳴西內池。
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桃今百餘尺,花落成枯枝。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賞析】
這首詩寫白馬子(邊塞兒)遠戍邊塞,閨中人憶之而流淚。以此稱頌堅貞的愛情,中含反戰情緒。
全詩可分為四段。前四句寫邊塞已入隆冬,積雪很厚,本無法戍邊,而邊塞兒仍然艱苦戍邊。黃龍、天山,泛指邊塞之地,並非實指。春容惠四句寫閨中人從春思念到秋,從中承受了春花秋月,蟲鳴草衰,孤獨難耐的思念之苦痛。「憶與君別年」四句寫閨中人花開花落,年復一年的思念,以桃樹的從幼小到長高、花落、枝枯為見證。這八句中均含歲月流逝,青春易老的悲痛。末二句點明題意。一「空」字飽含絕望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