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古詩文
㈠ 戴著耳環的詩句7個字
1、耳環又稱耳墜,是古時候女子的飾物之一,常戴在耳朵的飾品;而在古代,耳環又稱為珥回、璫。
2、戴著耳環的答詩句的7字詩句有:
1)低鬟暗摘明璫,羅巾挹損殘妝。——《清平樂·多寒易雨》宋.朱敦儒
2)玉璫搖素腰如束。束如腰素搖璫玉.——《菩薩蠻·玉璫搖素腰如束》宋 .曹勛;
3)半醉倚人落珥簪。天香不數海南沈。——《浣溪沙》宋 . 鄧肅
㈡ 含有「耳」這個字的古詩有哪些
<<踏莎行>>
宋朝 蘇東坡
山秀芙蓉,溪明罨畫。
真游洞穴滄波下。
臨風慨想斬蛟靈,長橋千載猶橫跨。
解佩投簪,求田問舍。
黃雞白酒漁樵社。
元龍非復少時豪,耳根洗盡功名話。
㈢ 含有「耳」這個字的古詩有哪些
- 《句》蘇頲飛埃結紅霧,游蓋飄青雲。
指如十挺墨,耳似兩張匙。
丑雖有足,甲不全身。
見君無口,知伊少人。 - 《詠懷》張籍老去多悲事,非唯見二毛。
眼昏書字大,耳重覺聲高。
望月偏增思,尋山易發勞。
都無作官意,賴得在閑曹。 - 《奉使益州至長安發鍾陽驛》盧照鄰躋險方未夷,乘春聊騁望。
落花赴丹谷,奔流下青嶂。
葳蕤曉樹滋,滉漾春江漲。
平川看釣侶,狹徑聞樵唱。
蝶戲綠苔前,鶯歌白雲上。
耳目多異賞,風煙有奇狀。
峻阻將長城,高標吞巨舫。
聯翩事羈靮,辛苦勞疲恙。
夕濟幾潺湲,晨登每惆悵。
誰念復芻狗,山河獨偏喪。 - 《鼓腹曲》貫休我昔不幸兮遭百罹,蒼蒼留我兮到好時。
耳聞鍾鼓兮生豐肌,白發卻黑兮自不知。
東鄰老人好吹笛,倉囤峨峨谷多赤。
餅紅蝦兮析麋臘,有酒如濁醯兮呼我吃。
往往醉倒潢洿之水邊兮人盡識,孰雲六五帝兮四三皇。
如夔如龍兮如龔黃,吾不知此之言兮是何之言兮。 - 《傷王學士》沈佺期閉囚斷外事,昧坐半餘期。
有言穎叔子,亡來已一時。
初聞宛不信,中話涕漣洏。
痛哉玄夜重,何遽青春姿。
憶汝曾旅食,屢空瀍澗湄。
吾徒祿未厚,筲斗愧相貽。
原憲貧無愁,顏回樂自持。
詔書擇才善,君為王子師。
寵儒名可尚,論秩官猶欺。
化往不復見,情來安可思。
目絕毫翰灑,耳無歌諷期。
靈柩寄何處,精魂今何之。
恨予在丹棘,不得看素旗。
孀妻知己嘆,幼子路人悲。
感游值商日,絕弦留此詞。 - 《汝州南潭陪陸中丞公宴》孟郊一雨百泉漲,南潭夜來深。
分明碧沙底,寫出青天心。
遠客洞庭至,因茲滌煩襟。
既登飛雲舫,願奏清風琴。
高岸立旗戟,潛蛟失浮沉。
威稜護斯浸,魍魎逃所侵。
山態變初霽,水聲流新音。
耳目極眺聽,潺湲與嶔岑。
誰言柳太守,空有白蘋吟。 - 《濟源寒食》孟郊風巢裊裊春鴉鴉,無子老人仰面嗟。
柳弓葦箭覷不見,高紅遠綠勞相遮。
女嬋童子黃短短,耳中聞人惜春晚。
逃蜂匿蝶踏地來,拋卻齋糜一瓷碗。
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沒腳走芳埃。
飢童餓馬掃花喂,向晚飲溪三兩杯。
莓苔井上空相憶,轆轤索斷無消息。
酒人皆倚春發綠,病叟獨藏秋發白。
長安落花飛上天,南風引至三殿前。
可憐春物亦朝謁,唯我孤吟渭水邊。
枋口花間掣手歸,嵩陽為我留紅暉。
可憐躑躅千萬尺,柱地柱天疑欲飛。
蜜蜂為主各磨牙,咬盡村中萬木花。
君家瓮瓮今應滿,五色冬籠甚可誇。 - 《吊李元賓墳》孟郊曉上荒涼原,吊彼寂寥魂。
眼咽此時淚,耳凄在日言。
冥冥千萬年,墳鎖孤松根。 - 《望雲騅馬歌》元稹憶昔先皇幸蜀時,八馬入谷七馬疲。
肉綻筋攣四蹄脫,七馬死盡無馬騎。
天子蒙塵天雨泣,巉岩道路淋漓濕。
崢嶸白草眇難期,謥洞黃泉安可入。
朱泚圍兵抽未盡,懷光寇騎追行及。
嬪娥相顧倚樹啼,鵷鷺無聲仰天立。
圉人初進望雲騅,彩色憔悴眾馬欺。
上前噴吼如有意,耳尖卓立節踠奇。
君王試遣回胸臆,撮骨鋸牙駢兩肋。
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圉人畏誚仍相惑,此馬無良空有力。
頻頻嚙掣轡難施,往往跳趫鞍不得。
色沮聲悲仰天訴,天不遣言君未識。
亞身受取白玉羈,開口銜將紫金勒。
君王自此方敢騎,似遇良臣久凄惻。
龍騰魚鱉啅然驚,驥肦驢騾少顏色。
七聖心迷運方厄,五丁力盡路猶窄。
橐它山上斧刃堆,望秦嶺下錐頭石。
五六百里真符縣,八十四盤青山驛。
掣開流電有輝光,突過浮雲無朕跡。
地平險盡施黃屋,九九屬車十二纛。
齊映前導引騅頭,嚴震迎號抱騅足。
路旁垂白天寶民,望騅禮拜見騅哭。
皆言玄宗當時無此馬,不免騎騾來幸蜀。
雄雄猛將李令公,收城殺賊豺狼空。
天旋地轉日再中,天子卻坐明光宮。
朝廷無事忘征戰,校獵朝回暮球宴。
御馬齊登擬用槽,君王自試宣徽殿。
圉人還進望雲騅,性強步闊無方便。
分騣擺杖頭太高,擘肘回頭項難轉。
人人共惡難回跋,潛遣飛龍減芻秣。
銀鞍綉韂不復施,空盡天年御槽活。
當時鄒諺已有言,莫倚功高浪開闊。
登山縱似望雲騅,平地須饒紅叱撥。
長安三月花垂草,果下翩翩紫騮好。
千官暖熱李令閑,百馬生獰望雲老。
望雲騅,爾之種類世世奇。
當時項王乘爾祖,分配英豪稱霸主。
爾身今日逢聖人,從幸巴渝歸入秦。
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何必隨群逐隊到死蹋紅塵。
望雲騅,用與不用各有時,爾勿悲。 - 《寄右省王諫議》羅隱耳邊要靜不得靜,心裡欲閑終未閑。
自是宿緣應有累,可能時事更相關。
魚慚張翰辭東府,鶴怨周顒負北山。
看卻金庭芝術老,又驅車入七人班。 - 《送楊煉師卻歸貞浩岩》羅隱宦途不復更經營,歸去東南任意行。
別後幾回思會面,到來相見似前生。
久居竹蓋知勤苦,舊業蓮峰想變更。
為謝佯狂吳道士,耳中時有鐵船聲。 - 《冬夜感懷》王建晚年恩愛少,耳目靜於僧。
竟夜不聞語,空房唯有燈。
氣噓寒被濕,霜入破窗凝。
斷得人間事,長如此亦能。 - 《兵後早春登故鄣南樓望崑山寺白鶴觀示清道人》皎然新陽故樓上,眇眇傷遐眷。
違世情易忘,羈時得無倦。
春歸華柳發,世故陵谷變。
擾擾陌上心,悠悠夢中見。
蒼林有靈境,杳映遙可羨。
春日倚東峰,華泉落西甸。
鍾聲在空碧,幡影搖蔥蒨。
緬想山中人,神期如會面。
別離芳月積,岐路浮雲偏。
正□入空門,仙君依苦縣。
隳形舍簪紱,烹玉思精煉。
事外宜我心,人間豈予戀。
身遺世自薄,道勝名必賤。
耳目何所娛,白雲與黃卷。 - 《會仙歌》鮑溶輕輕濛濛,龍言鳳語何從容,耳有響兮目無蹤。
杳杳默默,花張錦織,王母初自昆侖來,茅盈王方平在側。
青毛仙鳥銜錦符,謹上阿環起居王母書。
始知仙事亦多故,一隔絳河千歲餘。
詳玉字,多喜氣,瑤台明月來墮地。
冠劍低昂蹈舞頻,禮容盡若君臣事。
願言小仙藝,姓名許飛瓊,洞陰玉磬敲天聲。
樂王母,一送玉杯長命酒。
碧花醉,靈揚揚,笑賜二子長生方。
二子未及伸拜謝,蒼蒼上兮皇皇下。 -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杜甫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
聞君掃卻赤縣圖,乘興遣畫滄洲趣。
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
對此融心神。
知君重毫素。
豈但祁岳與鄭虔,筆跡遠過楊契丹。
得非懸圃裂,無乃瀟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耳邊已似聞清猿。
反思前夜風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氣淋漓障猶濕,真宰上訴天應泣。
野亭春還雜花遠,漁翁暝蹋孤舟立。
滄浪水深青溟闊,欹岸側島秋毫末。
不見湘妃鼓瑟時,至今斑竹臨江活。
劉侯天機精,愛畫入骨髓。
自有兩兒郎,揮灑亦莫比。
大兒聰明到,能添老樹巔崖里。
小兒心孔開。
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雲門寺。
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 - 《陪章留後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杜甫中軍待上客,令肅事有恆。
前驅入寶地,祖帳飄金繩。
南陌既留歡,茲山亦深登。
清聞樹杪磬,遠謁雲端僧。
回策匪新岸,所攀仍舊藤。
耳激洞門飆,目存寒谷冰。
出塵閟軌躅,畢景遺炎蒸。
永願坐長夏,將衰棲大乘。
羈旅惜宴會,艱難懷友朋。
勞生共幾何,離恨兼相仍。 - 《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杜甫旄頭彗紫微,無復俎豆事。
金甲相排盪,青衿一憔悴。
嗚呼已十年,儒服弊於地。
征夫不遑息,學者淪素志。
我行洞庭野,欻得文翁肆。
侁侁胄子行,若舞風雩至。
周室宜中興,孔門未應棄。
是以資雅才,渙然立新意。
衡山雖小邑,首唱恢大義。
因見縣尹心,根源舊宮閟。
講堂非曩構,大屋加塗墍。
下可容百人,牆隅亦深邃。
何必三千徒,始壓戎馬氣。
林木在庭戶,密干疊蒼翠。
有井朱夏時,轆轤凍階戺。
耳聞讀書聲,殺伐災彷彿。
故國延歸望,衰顏減愁思。
南紀改波瀾,西河共風味。
采詩倦跋涉,載筆尚可記。
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墜。 - 《耳聾》杜甫生年鶡冠子,嘆世鹿皮翁。
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
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
黃落驚山樹,呼兒問朔風。 - 《水宿遣興奉呈群公》杜甫魯鈍乃多病,逢迎遠復迷。
耳聾須畫字,發短不勝篦。
澤國雖勤雨,炎天竟淺泥。
小江還積浪,弱纜且長堤。
歸路非關北,行舟卻向西。
暮年漂泊恨,今夕亂離啼。
童稚頻書札,盤餐詎糝藜。
我行何到此,物理直難齊。
高枕翻星月,嚴城疊鼓鼙。
風號聞虎豹,水宿伴鳧鷖。
異縣驚虛往,同人惜解攜。
蹉跎長泛鷁,展轉屢鳴雞。
嶷嶷瑚璉器,陰陰桃李蹊。
餘波期救涸,費日苦輕齎。
支策門闌邃,肩輿羽翮低。
自傷甘賤役,誰愍強幽棲。
巨海能無釣,浮雲亦有梯。
勛庸思樹立,語默可端倪。
贈粟囷應指,登橋柱必題。
丹心老未折,時訪武陵溪。 - 《南山下舊居閑放》張九齡祗役已雲久,乘閑返服初。
塊然屏塵事,幽獨坐林閭。
清曠前山遠,紛喧此地疏。
喬木凌青靄,修篁媚綠渠。
耳和綉翼鳥,目暢錦鱗魚。
寂寞心還間,飄颻體自虛。
興來命旨酒,臨罷閱仙書。
但樂多幽意,寧知有毀譽。
尚想爭名者,誰雲要路居。
都忘下流嘆,傾奪竟何如。
㈣ 前瞻馬耳九仙山那篇古詩的全文翻譯
江城子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雲閑。城上高台、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雲雨散,今夜裡,月嬋娟。
小溪鷗鷺靜聯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1]
馬耳——山名,在今山東諸城市西南六十里。後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六「濰水」條:「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並舉,望其馬耳,故世取名焉。」
九仙山——在諸城市南九十里。
《蘇軾詩集》卷一四《次韻周邠寄雁盪山圖二首》之一:「二華行看雄陝右,九仙今已壓京東。」作者自註:「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雁盪也。」
明嘉靖《青州府志》卷六:「(諸城)縣南八十里為九仙山,山有九峰,高松摩空,奇秀不減雁盪山。西北有潭水與東海相通,久雨將晴。井中有聲如雷,旱則以石擊井,必雨。其他石峰十有一,盤石十有八,俱巍而麗。子瞻詩『九仙今已壓京東』是也。」
[2]超然,即超然台,舊稱北台。宋·張淏《雲谷雜記》卷三:「按北台在密州之北,因城為台,馬耳與常山在其南。東坡為守,葺而新之,子由因請名之曰超然台。」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雲閑。城上高台,真個是超然」,短短幾句,便寫出一座城市的明晦。
「小溪鷗鷺靜聯拳。去翩翩。點輕煙。」蘇軾筆下貧瘠的密州也是美好的。由此到生出了去有機會要去密州看看的心思。
不知道千年之後的超然台遺跡是什麼樣子,我們是否還能登高望遠,游目騁懷。
亦不知密州的月光,是否如千年前讓蘇子寫下那傳頌千古的詩句一般美好。
「超然」這個名字來自於蘇軾弟弟子由的主意。到底是兄弟,如此心意想通。
「超然」,超然物外之意。作者卻又道「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到底還是政治上失意苦悶的排遣罷了。
㈤ 逼兵勢耳出處 古詩詞網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赤壁之戰》:「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意思是:荊州的老百姓有的人依附了曹操,是被兵勢所逼的,並不是心服。
㈥ 形容耳朵的古詩詞
耳朵是盲人的眼睛來。源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之一 索福克勒斯
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耳朵名言法國思想家 文學家 哲學家 伏爾泰
信仰的眼睛就是耳朵。英國歷史學家 托·富勒
飢腸轆轆的肚子是不長耳朵的。法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 拉伯雷
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弗萊格
㈦ 學古詩詞和古文,哪裡可以下載語音版的。戴耳機聽著學習
如果有具體的抄書目的話,可以試著在一些音樂軟體里搜索,如;qq音樂里就有一些古詩詞的聽力但是有配樂,如果想要的范圍比較廣的話,建議可以在貓耳FM里搜索,不過下載的話可能會需要鑽石。
以上僅是個人經驗,望採納。
㈧ 古詩文翻譯: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譯文:
臣不因為國內外治理得好而高興,只因為陛下在國家安定的時候能保持警醒,思忖國家的危亡而高興。
原文節選:
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倘遽(jù)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
魏徵曰:「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白話譯文:
唐太宗對親近的大臣們說:「治理國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癒,還應護理調養。倘若馬上就自我放開縱欲,一旦舊病復發,就沒有辦法解救了。
現在國家很幸運地得到和平安寧,四方的少數民族都服從,這真是自古以來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這種情況不能維護久遠,所以我很希望多次聽到你們的進諫爭辯啊。」
魏徵回答說:「國內國外得到治理安寧,臣不認為這是值得喜慶的,只對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悅。」
出處:出自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8)耳的古詩文擴展閱讀:
相關典故:
春秋時期,有一次宋、齊、晉、衛等十二國聯合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國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國中最大的晉國求和,得到了晉國的同意,其餘十一國也就停止了進攻。
鄭國為了表示感謝,給晉國送去了大批禮物,其中有:著名樂師三人、配齊甲兵的成套兵車共一百輛、歌女十六人,還有許多鍾磬之類的樂器。
晉國的國君晉悼公見了這么多的禮物,非常高興,將八個歌女分贈給他的功臣魏絳,說:「你這幾年為我出謀劃策,事情辦得都很順利,我們好比奏樂一樣的和諧合拍,真是太好了。現在讓咱倆一同來享受吧!」可是,魏絳謝絕了晉悼公的分贈。
並且勸告晉悼公說:「咱們國家的事情之所以辦得順利,首先應歸功於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們齊心協力,我個人有什麼貢獻可言呢?但願您在享受安樂的同時,能想到國家還有許多事情要辦。
《書經》上有句話說得好:『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現謹以此話規勸主公!」魏絳這番遠見卓識而又語重心長的話,使晉悼公聽了很受感動,高興地接受了魏絳的意見,從此對他更加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