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詩詞
1. 袁紹都做過什麼詩詞
祖臨四時三公,今可招賢納士,驍將良勇猛如虎,謀臣賢士歸於心,安不復漢業?
不才少有學問,長成亦有抱負,名正言順皇親佐,手段如何曾關張?待封將相侯。
新三國古城相會時袁紹所做
2. 曹操比於袁紹出自哪首古詩
隆中對【作者】陳壽 【朝代】魏晉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3. 寫給袁紹的詩有哪些
寫給袁紹的詩比較出名的有《三國演義》中的「袁紹之死」,全文如下:
袁紹之死
出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
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更憐一種傷心處,家難徒延兩弟兄。
賞析:
袁紹在官渡大戰中敗北,患病未愈,又逢曹操進攻冀州。袁尚自負其勇,代父領兵出戰,大敗而歸。袁紹又受此驚嚇,舊病復發,吐血而亡。這首七律,給袁紹的一生做了概括性的蓋棺定論。
袁紹是東漢末年最大的豪強,稱霸北方,雄冠中原,大有一統天下之勢。形成這個優勢的因素主要是:
首先,他有諸豪強不可比擬的政治資本,出身於「四世三公」的官僚望族之家,其高祖父袁安,做過漢朝的司徒,從袁安以後,曾祖袁敞、祖父袁湯、叔父袁逢都官至「三公」之位,「由是勢傾天下」。
其次,袁紹容貌修美,儀態威武,能夠屈節下士,天下俊傑很多歸附他。加上「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因而袁紹集團集聚了一大批人才。
再者,他當年曾為支撐漢室將傾的大廈,也不遺餘力地做過一番貢獻。誅宦官,抗董卓,橫刀長楫出京門,被十八路討董聯軍公推為領袖,這都是他一生閃光的事業,英雄的壯舉。所以詩的首聯說:「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
詩的頸聯突然筆鋒一轉,「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這是為什麼?袁紹佔有青、幽、並、冀四州之地,「帶甲百萬,谷支十年」,麾下文臣武將濟濟,進可以爭天下,退可以守一方。
而官渡一戰,七十萬大軍,僅剩八百殘兵敗將。繼而接連失利,威威赫赫的袁紹豪強集團,終於毀滅。對此,人們可以從各個方面加以評說,但當年有識之士都認為袁紹個人器質上的弱點是一個重要的內因。正如詩句形象地說他:「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可謂入骨三分。
事實正是如此,不但良謀荀彧、郭嘉、許攸離他遠去;就是效死之士如沮授、田豐等也無所施其能;忠義之將高覽、張郃則因奸臣讒言被疑,無奈憤然陣前倒戈,造成袁紹集團人才大量地流失和損折。
袁紹雖死,而其廢長立幼,遺患未止。他生前把幾個兒子改為外任,各據一州,擁兵自重。長子袁譚為青州刺史,而留小兒子袁尚在冀州,偏愛之情,造成長幼不睦。再加上其軍中彼此各有一派勢力。
以河北集團的審配為一方,潁川集團的辛評、郭圖為一方,雙方的矛盾又影響並發展到袁氏家族的內部。因此,袁譚、袁尚兄弟之間的爭斗,又表現為河北、潁川集團的爭斗。待袁紹死後,審配、逢紀矯紹遺命,奉袁尚為冀州牧。
郭圖、辛評擁立袁譚以長爭位,致使袁氏兄弟互相攻殺,禍起蕭牆。曹操趁機各個擊破,先滅袁譚,後破袁尚。袁尚、袁熙敗亡,投奔遼東,公孫康誘殺袁氏二兄弟,送其首給曹操。至此「四世三公」的望族,由於袁紹播下災難的種子,全部滅亡。
「更憐一種傷心處,家難徒延兩弟兄。」雖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其實禍根還在「兩弟兄」的老子身上。
(3)袁紹的詩詞擴展閱讀
袁紹兵敗官渡經過:
建安四年(199年),割據河內的眭固欲與袁紹和縱,卻被曹操所滅,袁、曹之間的一場決戰已經到了不可避免的時候了。袁紹決定驅使十萬精銳步兵和一萬騎兵奪取許都,一舉攻滅曹操。
他任命審配、逢紀主持軍事,田豐、荀諶、許攸充當謀士,顏良、文丑擔任將帥,積極准備南下。
當時,袁紹部下意見紛紜,沮授的意見與郭圖和審配的完全相反,沮授建議以逸待勞,採取持久戰,而郭圖、審配則主張速戰速決。
袁紹自恃地廣兵強、糧食充足,根本聽不進沮授的忠告。郭圖等人又在背後進讒言說:「沮授監統內外兵眾,威震三軍,倘若他的勢力逐漸加強,怎麼控製得了!臣下服從主人才能昌盛,主上服從臣下就會滅亡,這是黃石公在《三略》中所告誡的。統兵在外的將領,不宜讓他參知內政。」
因此,袁紹把沮授統領的軍隊分成三部,其中兩部分別交給郭圖和淳於瓊。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准備抗擊袁軍。袁紹企圖聯合張綉和劉表對曹操進行夾擊。他派使者到穰城聯絡張綉,還特意給張綉的謀士賈詡捎信結好。
張綉打算應允,還沒有說話,賈詡在一旁先開口了,他說:「請你回去轉告袁本初,兄弟都不能相容,怎麼容得了天下的國士呢?」使者怏怏而回。
不久,張綉率眾投降曹操。袁紹又派人到劉表處求援,劉表假惺惺答應了,實際上按兵不動,對袁曹之爭斗只打算作壁上觀。張、劉的態度使袁紹遲遲沒有動手。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背叛曹操,策應袁紹。曹操為消弭後患,領兵攻打劉備。此時,田豐對袁紹說:「曹操東擊劉備,一時不容易罷兵,明公如能舉兵襲擊他的後方,一定可以一往而勝。」
但袁紹卻說孩子有病,田豐氣沖沖地退了出來,邊走邊用拐杖狠狠敲著地面,說:「完了,沒有希望了!千載難逢的時機,因為孩子有病就丟掉,可惜啊!」袁紹聽說以後,惱羞成怒,從此疏遠田豐。
曹操害怕袁紹渡過黃河,就加緊攻打劉備,終於將劉備打敗。劉備投奔袁紹,袁紹這才進兵攻打許都。
田豐認為戰機已失,再次進諫說:「曹操既然打敗了劉備,許都便不再是空虛的了。而且曹操善於用兵,變化無常,兵眾雖少,也不能等閑視之,所以不如作持久之計。將軍據有山河之固,擁有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選拔精銳,分為奇兵,速速打擊敵人勢力薄弱的地區。
他救右則擊左,救左則擊右,使敵人疲於奔命,百姓不得安居樂業。這樣,我方還沒疲勞,敵方已經睏乏,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戰勝它。如今放棄必勝的策略,以一戰決定成敗,倘若不能如願,悔之晚矣!」袁紹不聽。
田豐極力勸阻,得罪了袁紹,袁紹認為他敗壞軍心,就將田豐關了起來。
二月,袁紹發布討伐曹操檄文,指控曹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撓折棟梁,孤弱漢室,除忠害良,專為梟雄」。
他派顏良包圍白馬,自己率領大軍抵黎陽。四月,曹操聲東擊西,北救白馬之圍,斬殺顏良,遷徙民眾撤向官渡。袁紹依仗自己人多勢眾,准備揮師渡河,追趕曹軍。
因為屢諫而被嫌棄的沮授,這時又站出來勸阻說:「戰爭勝負變化莫測,不能不周密計劃。大軍應當留屯延津,另分兵進攻官渡。如能攻克,再迎大軍也不遲,否則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袁紹不從。
沮授在大軍即將渡河的時候嘆息:「在上者驕傲,在下者貪功,悠悠黃河,我還能渡回來嗎!」他推託身體有病,不願過河。袁紹非常氣惱,強迫沮授隨軍渡河,而把他所部軍隊割屬郭圖。
袁紹渡河後,駐屯在延津南面。他派出劉備、文丑挑戰,被曹軍打敗,大將文丑被斬。白馬、延津兩戰,折損兩員戰將和許多人馬,袁軍中大為震恐。
曹軍退還官渡後,袁軍集結在陽武,沮授又對袁紹說:「北軍人多,但英勇善戰不如南軍;南軍糧少,物資儲備不如北軍。南軍利於速戰,北軍利於緩兵。所以我軍應打持久戰,拖延時日。」袁紹仍然不從,他命令部隊逐漸逼近官渡,緊靠曹軍扎營,軍營東西綿延數十里。
九月,兩軍會戰,曹軍失利,躲進營壘中堅壁不出。袁紹修築壁樓,堆起土山,從高處發箭射擊曹營。箭如雨下,曹營中的將士只得蒙著盾牌走路。但壁樓、土山不久就被曹軍的「霹靂車」轟毀了。袁紹又暗鑿通往曹營的地道,曹軍則在營中挖掘長溝進行防禦。
袁軍的運糧車還遭到曹軍的襲擊。兩軍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背叛曹軍,響應袁軍。相持期間,袁紹先後派劉備、韓荀襲擊許都,但是皆被曹仁擊敗,因此不再分兵復出。
然而,這種有利於袁紹的形勢卻突然急轉直下。這時,袁紹派淳於瓊帶領萬餘人北迎運糧車,沮授特意提醒說:「可增派蔣奇領一支人馬在淳於瓊外側,以防止曹操偷襲。」而謀士許攸則提出乘曹操傾軍而出,輕騎奔襲許都的建議。
然而,袁紹因之前韓荀和劉備襲擊許都失敗,不想再分兵冒險。事有湊巧,在鄴城的許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審配抓進監獄,許攸大為不滿,於是投奔曹操。在許攸的謀劃下,曹操親自領兵赴烏巢,襲擊淳於瓊。
當曹操奔襲烏巢之時,袁軍部將張郃主張救淳於瓊,他對袁紹說:「曹操親自出馬,必然得手,那麼事情就無可挽回了。」郭圖卻別出心裁地說:「不如乘此時發兵去進攻曹軍大營。」袁紹認為郭圖說得對,只要攻拔曹營,曹操就無家可歸了。
於是派高覽、張郃率領重兵攻擊曹營,而只派輕騎救援烏巢。高覽、張郃攻營不下,烏巢大敗的消息已經傳來了,二將無心戀戰,竟自向曹軍投降。袁紹全軍大亂,一下子全垮了。慌忙之中,袁紹及長子袁譚各單騎逃遁,直奔黃河渡口,隨後又逃來一群騎兵,約有八百騎,渡河至黎陽北岸。
這一仗袁紹損失七、八萬人,武器、輜重、圖書、珍寶無數。當他跌跌撞撞走進部下蔣義渠營帳中時,握著蔣義渠的手,無比傷感地說:「我把自己的腦袋都交給你了。」
官渡敗後,有人對田豐說:「你必將受重用了。」田豐平靜地回答說:「如出兵打勝了,我一定能夠安全。如今兵敗,我必死無疑。」果然,袁紹回到鄴城,說:「我當初不聽田豐之言,今天真的要讓他笑話了。」於是下令殺了他。
參考資料:網路-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