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古詩詞
㈠ 望天門山的詩意
1,望天門山的詩意是:
天門山被長江從中間豁然斷開,分為兩座山,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浩浩盪盪的長江東流到此(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迴旋著向北流去兩岸邊的青山,相對著不斷現出,(令人有兩岸青山迎面撲來的感覺)我(彷彿乘坐)著一艘小船(從天邊)披著陽光順流而下。
2,《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詩,全文原文如下: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1)望天古詩詞擴展閱讀
《望天門山》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過天門山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天門山,就是安徽當塗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天門」即由此得名。詩題中的「望」字,說明詩中所描繪的是遠望所見天門山壯美景色。
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盪東流的楚江(長江流經舊楚地的一段)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
㈡ 含有獨字的古詩詞
含有獨字的古詩詞有:
1、《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
默默無言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
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
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3、《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譯文:
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
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
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
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
醒時一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
我願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4、《題秋江獨釣圖》
清代: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獨釣一江秋。
譯文:
戴著一頂斗笠披著一件蓑衣坐在一隻小船上。
一丈長的漁線一寸長的魚鉤。
高聲唱一首漁歌喝一樽酒。
一個人在這秋天的江上獨自垂釣。
5、《秋夜獨坐》
唐代: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譯文:
獨自坐著悲傷雙鬢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將近二更。
山間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蟲子到燈下來低鳴。
頭上白發始終難以變黑,煉丹中仙葯也至今未成。
要知怎樣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學佛修成不滅不生。
㈢ 《望天山門》這首詩的全文是什麼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㈣ 古詩中含有「秋」字的詩句有哪些
1、唐代:王維《山居秋暝》
原文選段: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釋義:
新雨過後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盪下輕舟。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2、唐代:杜牧《秋夕》
原文選段: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釋義:
銀燭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手執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
3、唐代:張籍《秋思》
原文選段: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釋義:
洛陽城裡颳起了秋風,心中思緒翻湧想寫封家書問候平安。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麼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再次打開信封檢查。
4、唐代: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原文選段: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釋義:
秋月皎潔長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戶戶傳來搗衣聲。砧聲任憑秋風吹也吹不盡,聲聲總是牽系玉關的親人。何時才能平息邊境戰爭,夫君就可以結束漫長征途。
5、唐代:劉禹錫《秋詞二首》
原文選段: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釋義:
自古以來,人們每逢秋天就悲嘆秋天的寂寞蕭索,我卻覺得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隻白鶴推開雲層直沖雲霄,把我的賦詩情趣也帶到了碧藍的九霄。秋天了,山明水凈,夜晚已有開始降下白霜;滿樹的葉枝現在已經有紅有黃。試著登上高樓,冷冷清秋的涼意更是深透入骨;再沒有春天的景色那樣朝氣蓬勃使人欣喜若狂。
㈤ 古詩望天南門是在什麼情景寫的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 (唐代)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版片日權邊來。
創作背景:《望天門山》是開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時有感而作的。
㈥ 關於方向的古詩有哪些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市《泊船瓜洲》)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 軾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 煜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 燮
千年老乾屈如鐵,一夜東風都作花,張 庸
小園桃李東風後,卻看楊花自在飛.王 令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蘇 軾
不枉東風吹客淚 歐陽修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 牧
古來萬事東流水 李白
可憐一炬成焦土,留與東京說夢華.黃遵憲
斗世無歸似轉蓬,今年作夢到巴東.陸游
何處東風傳笑語,隔花樓閣美人家.金逸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歐陽修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蘇軾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劉禹錫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斗開.元稹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呂本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西東,南北西東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意思是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裡。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
這兩句出自唐代詩人劉方平《月夜》,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記敘了作者對初春月夜氣候轉暖的獨特感受。
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譯文: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裡。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裡來了。
(6)望天古詩詞擴展閱讀
名家評價
語言學家劉征在《唐詩隨評》中評論此詩:「唐詩中,藉助其他景物來反映月色,是這首詩獨到的手法。在一種靜謐的鄉村世界,給讀者帶來了清新、和諧的感覺。」
學者張志公評此詩:「在一種平靜的氛圍中又不失帶來的格調,是種突破,是種革新。」
詩詞賞析
這首詩的前兩句頗有畫意,描繪月夜的靜謐。一明一暗的對比越發襯出了月夜的靜謐,空庭的闃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橫斜,不僅進一步從視覺上點出了「更深」,而且把讀者的視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讓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籠罩著一片夜的靜寂,只有一輪斜月和橫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無言地暗示著時間的流逝。
三、四兩句寫的自然還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實際上所蘊含的卻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夜半更深,正是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刻,然而,就在這夜寒襲人、萬籟俱寂之際,響起了清脆、歡快的蟲鳴聲。
初春的蟲聲,可能比較稀疏,也許剛開始還顯得很微弱,但詩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從中聽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靜謐的月夜中,蟲聲顯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標志著生命的萌動,萬物的復甦,所以它在敏感的詩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市《泊船瓜洲》)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 軾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 煜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 燮
千年老乾屈如鐵,一夜東風都作花,張 庸
小園桃李東風後,卻看楊花自在飛.王 令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蘇 軾
不枉東風吹客淚 歐陽修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 牧
古來萬事東流水 李白
可憐一炬成焦土,留與東京說夢華.黃遵憲
斗世無歸似轉蓬,今年作夢到巴東.陸游
何處東風傳笑語,隔花樓閣美人家.金逸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歐陽修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蘇軾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劉禹錫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斗開.元稹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呂本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市《泊船瓜洲》)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 軾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 煜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 燮
千年老乾屈如鐵,一夜東風都作花,張 庸
小園桃李東風後,卻看楊花自在飛.王 令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蘇 軾
不枉東風吹客淚 歐陽修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 牧
古來萬事東流水 李白
可憐一炬成焦土,留與東京說夢華.黃遵憲
斗世無歸似轉蓬,今年作夢到巴東.陸游
何處東風傳笑語,隔花樓閣美人家.金逸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歐陽修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蘇軾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劉禹錫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斗開.元稹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呂本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市《泊船瓜洲》)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 軾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 煜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 燮
千年老乾屈如鐵,一夜東風都作花,張 庸
小園桃李東風後,卻看楊花自在飛.王 令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蘇 軾
不枉東風吹客淚 歐陽修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 牧
古來萬事東流水 李白
可憐一炬成焦土,留與東京說夢華.黃遵憲
斗世無歸似轉蓬,今年作夢到巴東.陸游
何處東風傳笑語,隔花樓閣美人家.金逸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歐陽修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蘇軾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劉禹錫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斗開.元稹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呂本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市《泊船瓜洲》)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 軾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 煜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 燮
千年老乾屈如鐵,一夜東風都作花,張 庸
小園桃李東風後,卻看楊花自在飛.王 令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蘇 軾
不枉東風吹客淚 歐陽修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 牧
古來萬事東流水 李白
可憐一炬成焦土,留與東京說夢華.黃遵憲
斗世無歸似轉蓬,今年作夢到巴東.陸游
何處東風傳笑語,隔花樓閣美人家.金逸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歐陽修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蘇軾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劉禹錫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斗開.元稹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呂本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意思是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裡。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
這兩句出自唐代詩人劉方平《月夜》,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記敘了作者對初春月夜氣候轉暖的獨特感受。
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譯文:
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裡。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裡來了。
(6)望天古詩詞擴展閱讀
名家評價
語言學家劉征在《唐詩隨評》中評論此詩:「唐詩中,藉助其他景物來反映月色,是這首詩獨到的手法。在一種靜謐的鄉村世界,給讀者帶來了清新、和諧的感覺。」
學者張志公評此詩:「在一種平靜的氛圍中又不失帶來的格調,是種突破,是種革新。」
詩詞賞析
這首詩的前兩句頗有畫意,描繪月夜的靜謐。一明一暗的對比越發襯出了月夜的靜謐,空庭的闃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橫斜,不僅進一步從視覺上點出了「更深」,而且把讀者的視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讓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籠罩著一片夜的靜寂,只有一輪斜月和橫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無言地暗示著時間的流逝。
三、四兩句寫的自然還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實際上所蘊含的卻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夜半更深,正是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刻,然而,就在這夜寒襲人、萬籟俱寂之際,響起了清脆、歡快的蟲鳴聲。
初春的蟲聲,可能比較稀疏,也許剛開始還顯得很微弱,但詩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從中聽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靜謐的月夜中,蟲聲顯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標志著生命的萌動,萬物的復甦,所以它在敏感的詩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市《泊船瓜洲》)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 軾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 煜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 燮
千年老乾屈如鐵,一夜東風都作花,張 庸
小園桃李東風後,卻看楊花自在飛.王 令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蘇 軾
不枉東風吹客淚 歐陽修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 牧
古來萬事東流水 李白
可憐一炬成焦土,留與東京說夢華.黃遵憲
斗世無歸似轉蓬,今年作夢到巴東.陸游
何處東風傳笑語,隔花樓閣美人家.金逸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歐陽修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蘇軾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劉禹錫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斗開.元稹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呂本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觀刈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㈦ 望天山門描寫的是秋季的古詩嗎
不是秋季
望天門山抄
作者:李白
天門中斷襲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給人一種新鮮的意趣。
㈧ 望天門山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全詩意思來:長江猶自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沒有迴旋。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原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
(8)望天古詩詞擴展閱讀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創作背景:據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和郁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當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過天門山所作。
㈨ 望天門山古詩 全部
《望天門山》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釋義: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簡介:
《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作者樂觀豪邁的感情。
(9)望天古詩詞擴展閱讀:
《望天門山》是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時有感而作的。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
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寫足也寫活了渾闊茫遠的水勢。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兩句寫詩人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盪迴旋的壯麗景象。第一句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盪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
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