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葉城詩句
『壹』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漢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後有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說作者李碧華原名李白。
中文名: 李白
別名: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國籍: 中國
出生日期: 公元701年
逝世日期: 公元762年
職業: 詩人
代表作品: 《望廬山瀑布》,《臨終歌》,《江上吟》,《蜀
一生概括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秦安縣隴城),701年正月十六[1][2][2月28日]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 李白圖片
市)所生,4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但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卻在漫遊中度過,游歷遍跡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盪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 ,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後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岩子的隱者隱居於岷山,潛心學習,多年不進城市。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做了動物飼養員。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於飼養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裡啄食穀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遠近傳作奇聞,最後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定他們有道術,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於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那時李白才十六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後一心要建功立業,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
『貳』 餘光中是怎樣評價李白的
評價:餘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酒放豪腸」簡單的四個字,卻表達了李白喝酒時那種瀟灑的千杯不醉的模樣。「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月光」體現了李白的浪漫主義的「仙氣」,「劍氣」則表現了的李白「俠情」。
一個「釀」字,一個「嘯」字,與數字的巧妙結合,增加了詩句在對李白描述上的表現力。「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一句,氣勢,蔚為大觀,帶著讀者重新回到了李白筆下的那個盛唐。
出自:餘光中[當代]《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2)碎葉城詩句擴展閱讀:
李白可貴的「天地心」
李白生性曠達,豪放不羈,把人格尊嚴和人生自由看得高於一切,即便因此而落魄潦倒,也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
推己及物,李白主張天地萬物,都各自有其天賦本性,都有理由有權利按其本性自由生存。「所貴曠士懷,朗然合太清。」自覺順應自然,虔誠尊重自然,主動親和自然,自是曠達之士應有的博大闊遠、光明聖潔的情懷。
野雉本性剛烈耿介,追求在大自然中任性自在的生存,「扇錦翼,雄風生」,盡情展示自己的美麗和雄健。「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寧肯守志不撓、體面尊嚴地暴死於野草叢中,也不願瓊漿玉食、美譽盈耳地延命於黃金籠內。
世人卻為了一己審美之快,置野雉的本性和自由不管不顧,肆意捕捉籠養,給野雉的生存造成極大傷害,既無知,更自私和殘忍。
李白在其樂府詩《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中,熱情謳歌了野雉不自由、毋寧死的高貴品德,大聲呼籲:「天地至廣大,何惜遂物情!」天地無邊無際,給萬物的生存發展賦予了享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空間,人類有什麼理由不給其他物類留一隙之地,讓其由著自己的性情,盡享生命的快樂呢!
《莊子·至樂》講過一個故事:有隻海鳥順風歇到魯國都城郊外,被魯君尊為神鳥,隆重地迎進宗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像敬奉祖先一樣,給海鳥聽最高雅的音樂,吃最豐盛的大餐。結果弄得海鳥「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魯君真心實意敬鳥愛鳥,卻只幾天就把鳥活活折騰死了,原因無他,「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是按照魯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去養鳥,而不是按照鳥的生命需求和生存方式去養鳥。
莊子藉此指出:正如「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一樣,不同物種生性不同,生存方式自然也不同,雖是特愛某物,也不能把自己所好強加其上,而應尊重其生理習性和生存方式,通情達理,順遂自然,不主觀強求,方能於人於物於己,永葆幸福。
李白在《贈任城盧主簿》中引用了這個故事,並進而對其所揭示的生態倫理加以引申發揮,使之具有了更深遠闊大的啟示意義。李白寫道:「海鳥知天風,竄身魯門東。臨觴不能飲,矯翼思凌空。鍾鼓不為樂,煙霜誰與同?歸飛未忍去,流淚謝鴛鴻。」
在莊子那裡,海鳥只是被動地接受魯君違背其生理特性的供養,終於被折騰而死。在李白筆下,海鳥對強加於它的各種「非鳥」待遇,則是主動抗爭,不飲美酒,不樂鍾鼓,鼓動著翅膀,要再騰雲霄,要回到自己的族類中去,沖煙霞,凌霜雪,與夥伴們一起,同奮斗,同歡樂。
李白主要成就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叄』 出生在碎葉城的唐代詩人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漢族,又號「謫仙人」專(賀知章評李白,杜屬甫的《飲中八仙歌》也寫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彰明人 。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秦安縣隴城) ,李白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 ,4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另一說法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被後人尊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
『肆』 關於星星的詩句
1、 寂寂獨看金燼落,紛紛只見玉山頹。自羞不是高陽侶,一夜星星騎馬回。——劉禹錫《揚州春夜李端公益張侍御登段侍御平路…以志其事》
我獨自一人看著蒼茫大地的繁華,卻只看到了山的喪頹,羞愧於自己不是虔誠的僧人,在滿是星星的夜晚一個人騎馬回家。
2、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3、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李商隱《嫦娥》
4、 駱賓王【送費六還蜀】星樓望蜀道,月峽指吳門。萬行流別淚,九折切驚魂。雪影含花落,雲陰帶葉昏。還愁三徑晚,獨對一清尊。
5、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李白《夜宿山寺》
a) 「鄉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牛嶠-定西番)
6、 李商隱【雜歌謠辭·李夫人歌】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髻。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
7、 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
8、 王維【贈裴旻將軍】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勛。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9、 劉禹錫【揚州春夜李端公益張侍御登段侍御平路…以志其事】寂寂獨看金燼落,紛紛只見玉山頹。自羞不是高陽侶,一夜星星騎馬回。
10、 溫庭筠【春日野行】騎馬踏煙莎,青春奈怨何。蝶翎朝粉盡,鴉背夕陽多。柳艷欺芳帶,山愁縈翠蛾。別情無處說,方寸是星河。
11、 白居易【獨眠吟二首】夜長無睡起階前,寥落星河欲曙天。十五年來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眠。
12、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李清照-漁家傲)
13、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____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14、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____李頎《琴歌》
15、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____孟浩然《田家元日》
16、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17、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____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18、 星河猶在整朝衣,遠望天門再拜歸。笑向春風初五十,敢言知命且知非。——杜牧《歲旦朝回口號》
19、 白居易【歲晚旅望】朝來暮去星霜換,陰慘陽舒氣序牽。萬物秋霜能壞色,四時冬日最凋年。煙波半露新沙地,鳥雀群飛欲雪天。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
(4)碎葉城詩句擴展閱讀:
星星指的是肉眼可見的宇宙中的天體。星星內部的能量的活動使星星變的形狀不規則。星星大致可分為行星、恆星、彗星、白矮星等。
最亮的行星是金星,最快的恆星運行速度每小時超過240萬千米,H1504+65是最熱的白矮星
參考資料:網路-星星
『伍』 關於描寫夏天的詩句
1、江夏行
唐代:李白
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
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適來往南浦,欲問西江船。
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
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凄。
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
不如輕薄兒,旦暮長相隨。
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
譯文
回憶起以前未嫁之時,尚是一個嬌小之女,雖有思春之情,芳心亦可自持。
想早日嫁個乘龍快婿,免得常在空閨相思。
誰知今日卻嫁給了個商人,卻令人好不愁苦。
自從結婚為夫妻以來,他何曾一日在家呆過?
去年他下揚州時我在黃鶴樓前為他送行。
眼看帆已去遠,我的心也隨江流逐他而去。
只說去一年就回來,可是,過了三年他還沒有回來。
使得我想得愁腸欲斷,怨恨夫君之情如悠悠的江水。
與他一起出發的東鄰西舍,人家北去南來不到一個月都回來了。
也不知道夫婿的影蹤如今在何方?給他寫封書信也沒處投遞。
於是前來南浦,想打聽一下是否有西江來的商船。
正好見一個賣酒的少婦,年方二八,紅妝靚然,與夫一同當壚賣酒。
同樣是為人之妻,唯有我影只人單,獨然一身,好不凄然。
我如今對鏡垂淚,逢人慾泣,好不後悔。
還不如當初就嫁給一個輕薄少年,也能與他早晚相隨。
我悔作商人之婦,大好青春卻長期過著別離的生活。
如今正好是同歡樂的大好時光,夫君一去,我的青春容華誰得知?
2、西湖雜詠·夏
元代:薛昂夫
晴雲輕漾,熏風無浪,開樽避暑爭相向。
映湖光,逞新妝。 笙歌鼎沸南湖盪,今夜且休回畫舫。
風,滿座涼;蓮,入夢香。
譯文
西湖的夏日天空白雲萬里,微風輕輕的吹拂,是人們喝酒避暑爭著去的好地方。
倒映在水裡的都是漂亮的新妝 ,在歡樂地歌舞聲下西湖的水都在振動。今晚這么高興就留在這里不要把船搖回去了,在這里到處吹的都是帶著蓮花香味的涼風。不如就在這兒枕著蓮花的香味入夢。
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4、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譯文
懶得搖動白羽扇來祛暑,裸著身子呆在青翠的樹林中。
脫下頭巾掛在石壁上,任由松樹間的涼風吹過頭頂。
5、天凈沙·夏
元代:白樸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
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譯文
雲收雨停,雨過天晴,水面增高並增添了波瀾,遠處高樓顯得比平時更高了,水讓人感覺到比平時更涼爽了,雨後的瓜也似乎顯得比平時更甜了,綠樹的樹陰一直遮到畫檐。
紗帳中的藤席上,有一個芳齡女孩,身著輕絹夏衣,手執羅扇,靜靜地享受著宜人的夏日時光。
『陸』 李白是哪裡人
李白的出生地及身世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定論,目前一般認為李白出生於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
關於詩仙李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當時就諱莫如深,特別是對其祖父、曾祖父,史料無一記載。李白自己很少談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遠祖,諱言近親,閃爍其辭,故布疑陣。
雖然90年代以後大多數學者認同李白出生地在四川江油,但是關於李白確切的出生地還是存在爭議,大致學者們認為主要有三個地方:分別是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吉爾吉斯斯坦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
(6)碎葉城詩句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
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柒』 關於李白的資料
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7)碎葉城詩句擴展閱讀:
李白代表作品《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
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捌』 李白屬什麼生肖的
李白是701年生人。
701年,則天順聖皇後長安元年,干支紀年為辛丑牛年,也內就是說這一年的生肖為牛容。
所以李白的生肖屬牛。
(8)碎葉城詩句擴展閱讀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參考資料
李白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