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字的古詩
A. 幾首唐代的古詩(單個字的意思+全部詩的意思)
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解釋:
1.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
2.雪山:祁連山脈。
3.孤城:當是青海地區的一座城。一說孤城即玉門關。
4.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5.樓蘭: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一帶。西漢時,樓蘭國與匈奴聯合,屢次遮殺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計刺殺樓蘭王,"遂持王首還詣闕,公卿、將軍議者,咸嘉其功"(《漢書·傅介子傳》)。此以樓蘭泛指西北地區的敵人。
《唐詩別裁》:"作豪語亦可,然作歸期無日看倍有意味。"《唐賢清雅集》:"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唐人絕句精華》:"又換一意,寫思歸之情而曰'不破樓蘭終不還',用一'終'字而使人讀之凄然。蓋'終不還'者,終不得還也。連上句金甲著穿觀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為思破敵立功而歸,則非詩人之本意矣。"
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解釋:
①龍城:或解釋為匈奴祭天之處,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西側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或解釋為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記。李將軍傳》說:「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後一解較合理。
②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麼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慣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徵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B. 山中送別 古詩 單字意思 全詩意思
山中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注釋】
⑴掩:關閉。
⑵柴扉:柴門。
⑶王孫:貴族的子孫,這里指送別的友人。
【譯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後,
夕陽西墜我關閉柴門。
明年春草再綠的時候,
友人您能不能回來呢?
思想感情:懷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來的思想感情。
作品鑒賞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麼呢?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關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復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里。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後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像於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容為:「扉掩於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里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並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後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里,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的。
C. 請問有大神知道這句古詩的意思以及單字意思嗎
問度娘還快點
單字賞析抄就是傳說中的「煉字」。
答題步驟:
第一步:先把這一個單字擴成一個雙音節的詞;
第二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第三步: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四步:點出該字構成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或有怎樣的表達效果(點出表現手法) 。
句子賞析的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精銳語文老師回答
E. 古詩里哪些字只要一個字就能表達很深的意思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文化寶庫中,古詩詞是熠熠生輝的明珠,而這一顆顆燦爛耀眼的明珠中,有許多因語言的精心錘煉而成為後人推崇備至的文學典範。
這些詩歌往往只一字一詞的獨特運用,就使境界頓生,新奇醒目,讓人怦然心動,百般品味而經久難忘。今擷取部分精品,含英咀華,體味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感受古詩詞精品的魅力。
1、杜甫《春夜喜雨》中「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詩句想像明晨雨後春色滿城、百花盛開的美景。
一個「重」字寫出了花因有雨水的滋潤而沉甸甸的,表現出春雨過後紅肥綠翠的蓬勃生機 。
2、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從寫景入手,用兩個「籠」字勾畫出秦淮河上煙月迷濛的景象。
「籠」有「籠罩」之意,它巧妙的將煙、水、日、沙四者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既給人柔和幽靜之感,又隱含微微浮動流走的情態,寄寓著詩人憂愁的情感。
3、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個「直」字更顯荒漠的浩瀚無際,「圓」字更顯長河的磅礴遠大。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寫過香菱對此詩句的評論:「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似的。
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才形容的盡,念在嘴裡,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似的。」
4、南唐著名詞人馮延巳《謁金門》第三首頭一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歷來被傳誦為佳句,「皺」字用得十分精妙,形象生動。
皇帝李王景 曾和他開玩笑說:「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可見馮延巳的「皺」字用得很好,連皇帝也賞識、佩服。
5、宋詞人張先《天仙子》寫為春光流逝而發愁,為年華老去而發愁,很真切。其中「雲破月來花弄影」生動的描繪出月光明亮、花枝搖曳的美景,是不朽的名句。
「破」和「弄」兩字用得特別精彩,作者也因此被稱為「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
6、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凋」強於用「拂」、「吹」、「刮」、「撩」等。西風的強勁更顯秋天的凄涼,從而更能烘托出主人翁內心的孤寂。
7、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綠」的選用,一直被人們當作修辭學上的範例。洪邁《容齋續筆》載:吳中士人家藏有此詩原稿,「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這個『綠』字,把看不見的春風轉化成醒目的視覺形象,傳達出江南春早的信息,顯示出春風的行蹤,也喚起人們對春到江南的感覺。
8、蘇小妹曾要其兄蘇東坡為其詩句「輕風細柳,淡月梅花」中每句各加一字,東坡先是加『搖』、『映』二字:「輕風細柳搖,淡月梅花映。」又說用「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兩次都不合小妹之意,接著她說出各加一個「扶」和「失」字,改成「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東坡聽了不禁叫好!一「扶」 一「失」,把輕風、細柳、淡月、梅花都寫活了,生動自然,確實高於東坡兩句之上。
9、宋朝宋祁的《玉樓春》「綠陽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表現了春光的美好。「鬧」字生動地寫出了春天的濃烈氣氛和旺盛的盛的生命力,被清代著名評論家王國維譽為「境界全出」的佳句。作者也因為這個句子 被稱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
10、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四字准確地描繪出春末綠葉漸多,花卉漸少的景況,曲折地表達了惜花、惜春的感情,「肥」「瘦」用語形象清新而獨到,化平常為神奇。
她的另一首詞《醉花陰》中也用到「瘦」:「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瘦」字是詞眼,是全詞精神集中表現的地方,因為有刻骨銘心的離愁,所以衣帶漸寬,腰肢瘦損。「人比黃花瘦」五字,以生動的形象來表達感情,而「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義,自在其中。
高爾基說:「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要想使自己的作品獨特新穎,對於用詞造句反復應琢磨,反復推敲,反復思考,語不驚人誓不休,這就是錘煉語言要下的功夫。
(5)單字的古詩擴展閱讀
煉字方法
1.煉數量詞數量詞大約和講究概念與邏輯的數學、物理有某種密切的關系,因此,從文學特別是詩歌的角度來看,它似乎是枯澡乏味的。
其實不然,優秀詩人的筆就彷彿是童話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湧出綠洲的魔杖,那經過精心選擇提煉的數量詞,在他們的驅遣之下卻可以產生豐富雋永的詩情。
2.煉形容詞詩歌是社會生活的主觀化的表現,少不了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
這種任務,相當一部分是由形容詞來承擔的。我國古典詩詞中煉形容詞,有兩種情況值得特別注意,一種是形容詞的重疊運用,一種是表顏色的形容詞於句首與句末的運用。
3.煉動詞一首詩,是由一些詩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藝術構思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構成鮮明的化美為媚的意象的詞。主要是表動態的具象動詞。
因為名詞在詩句中往往只是一個被陳述的對象,它本身沒有表述性,而能給作主語的名詞以生動的形態的,主要就是常常充當謂語的動詞,這樣,具象動詞的提煉,就成了中國古典詩歌煉字的主要內容,離開了煉動詞,煉字藝術就會黯然失色。
4.煉虛詞在新詩創作中,虛詞的運用似乎遠不及在古典詩詞中地位重要。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
羅大經《鶴林玉露》指出"作詩要健字撐拄,活字斡旋。撐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車之有軸",就是從這個角度看到煉虛字的作用。盛唐詩人善於運用虛字,其中又以杜甫最為擅長。——節選自《煉字與煉意》,見參考資料。
參考鏈接來源:網路文庫-古詩詞煉字精品賞析集粹
F. 古詩詞中單字或句子賞析
"深"字寫出滿目凄涼的情景,詩意形象生動,情感及其沉痛.
怎樣鑒賞…………..
一首成功的好詩一定有獨到的藝術手法和技巧.鑒賞古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賞析詩歌的藝術手法和技巧,這一考點既是古詩鑒賞的重點,又是古詩鑒賞的難點.
藝術技巧的鑒賞一般包括三個方面:表達方式的評析,藝術手法的賞析,修辭手法的體味.
一,表達方式的評析
表達方式包括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所謂表達方式的評析就是指能辨析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記敘.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紹.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古人庄》),"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越王勾踐滅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李白《越中覽古》)等.
2,描寫.用形象的語言對人,物,環境等的形態,特徵作具體生動的描繪.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睹其物,如臨其境.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發主觀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滄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等.
4,議論.在作品中直接闡述觀點,表明態度.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題烏江亭》)等.
這四種表達方式在具體運用時並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經常交融在一起,我們需要注意這一點,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式.
二,藝術手法的賞析
1,有關描寫的藝術手法:從描寫角度看,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從描寫用筆看,有工筆和白描;從描寫的內容看,有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
2,有關抒情的藝術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古詩詞大多藉助景物來抒情,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與情的關系通常有四種: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
3,襯托手法:涉及到正襯和反襯.
4,對比手法.
5,賦比興手法.
6,用典.
7,虛寫與實寫.
8,象徵手法.
(以上內容詳看附錄)
三,修辭手法的體味
古詩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借代,對偶,設問,反問,雙關等.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能辨別這些修辭手法,並能分析他們的藝術效果.
(以上內容詳看附錄)
附: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例析
1,比興手法:賦比興是對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歌表現手法的總結.其後的詩歌繼承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賦,就是詳細地敘事寫景,並表示出作者的態度.如《詩經•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纏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寫一群伐木的奴隸替奴隸主砍伐檀木製造車子,在艱苦繁重的勞動中聯想到奴隸主不勞而獲,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詩經•碩鼠》把奴隸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漣漪"就屬於"興",它引出了下面的敘述."興"和"比"常常聯系起來在一篇詩中運用.如《孔雀東南飛》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既是"興",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過對某些事物,某個問題的敘述,描寫或議論,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就是間接抒情.中國古典詩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間接抒情,達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斷古典詩歌有無意境的標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斷古典詩歌是否為上乘之作的標志.如張可久《[雙調]清江引•秋懷》: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詩人緊緊把握題意,用西風,北雁,紅葉,黃花,芭蕉,雨聲,點染成一幅蕭瑟的秋景.又因"西風"的到來而聯想到"歸期"的未卜;因"芭蕉雨聲"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輾轉反側的愁思.句句是寫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統一起來
G. 山亭夏日古詩單字意思
山亭夏日
朝代:唐代
作者: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回動微風起,滿架薔薇答一院香。(水精簾 一作 水晶簾)
譯文
綠樹蔥郁濃陰夏日漫長,樓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簾在抖動微風拂起,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釋
⑴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濃稠(深)。
⑵水精簾:又名水晶簾,是一種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比喻晶瑩華美的簾子。 唐李白《玉階怨》:「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⑶薔薇:植物名。落葉灌木,莖細長,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狀復葉,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花可供觀賞,果實可以入葯。亦指這種植物的花。 唐韓愈《題於賓客庄》:「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
H. 單字為題的古詩,大家知道的請告訴我!越多越好哦!是單個字為題目的古詩哦!
句
李世民
雪恥酬百王,除凶報千古。
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
近日毛雖暖,聞弦心已驚。
句
人家在仙掌,雲氣欲生衣。
句
孟浩然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
句
李冶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已看雲鬟散,更念木枯榮。
鞞鼓喧行選,旌旗拂座隅。
不睹河陽一縣花,空見青山三兩點。
句
元淳
弟兄俱已盡,松柏問何人。
聞道茂陵山水好,碧溪流水有桃源。
赤城峭壁無人到,丹灶芝田有鶴來。
三千宮女露蛾眉,笑煮黃金日月遲。
句
劉虛白
知道醉鄉無戶稅,任他荒卻下丹田。
句
徐凝
青山舊路在,白首醉還鄉。
試到第三橋,便入千頃花。
亂後見淮水,歸心忽迢遙。
乍疑鯨噴浪,忽似鷁凌風。呀呷汀洲動,喧闐里巷空。
句
溫庭筠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綠樹繞村含細雨,寒潮背郭卷平沙。
詩
捧劍仆
青鳥銜葡萄,飛上金井欄。美人恐驚去,不敢卷簾看。
簾
陸暢
勞將素手卷蝦須,瓊室流光更綴珠。
玉漏報來過半夜,可憐潘岳立踟躕。
階
陸暢
甃玉編金次第平,花紋隱起踏無聲。
幾重便上華堂里,得見天人吹鳳笙。
扇
陸暢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姮娥須逐彩雲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句
陸暢
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蟬噪入雲樹,風開無主花。
句
姚合
天遙來雁小,江闊去帆孤。
南陌遊人回首去,東林道者杖藜歸。
萄藤洞庭頭,引葉漾盈搖。皎潔鉤高掛,玲瓏影落寮。
陰煙壓幽屋,濛密夢冥苗。清秋青且翠,冬到凍都凋。
梅
杜牧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台。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
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鶴
杜牧
清音迎曉月,愁思立寒蒲。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
碧雲行止躁,白鷺性靈粗。終日無群伴,溪邊弔影孤。
鴉
杜牧
擾擾復翻翻,黃昏颺冷煙。毛欺皇後發,聲感楚姬弦。
蔓壘盤風下,霜林接翅眠。只如西旅樣,頭白豈無緣。
雲
杜牧
盡日看雲首不回,無心都大似無才。
可憐光彩一片玉,萬里晴天何處來。
句
張孜
著牙賣朱紫,斷錢賒舉選。
華山秀作英雄骨,黃河瀉出縱橫才。
夢破青霄春,煙霞無去塵。若誇郭璞五色筆,
江淹卻是尋常人。
句
歐陽澥
黃菊離家十四年。
離家已是夢松年。
落日望鄉處,何人知客情?
夏
無名氏
赤帝旗迎火雲起,南山石裂吳牛死。綉楹夜夜箔蝦須,
象榻重重簟湘水。彤彤日腳燒冰井,古陌塵飛野煙靜。
漢帝高堂汗若珠,班姬明月無停影。
秋
無名氏
月色驅秋下穹昊,梁間燕語辭巢早。古苔凝紫貼瑤階,
露槿啼紅墮江草。越客羈魂掛長道,西風欲揭南山倒。
粉娥恨骨不勝衣,映門楚碧蟬聲老。
冬
無名氏
蒼茫枯磧陰雲滿,古木號空晝光短。雲擁三峰岳色低,
冰堅九曲河聲斷。浩汗霜風刮天地,溫泉火井無生意。
澤國龍蛇凍不伸,南山瘦柏銷殘翠。
松
韓溉
倚空高檻冷無塵,往事閑徵夢欲分。翠色本宜霜後見,
寒聲偏向月中聞。啼猿想帶蒼山雨,歸鶴應和紫府雲。
莫向東園競桃李,春光還是不容君。
柳
韓溉
雪盡青門弄影微,暖風遲日早鶯歸。如憑細葉留春色,
須把長條系落暉。彭澤有情還鬱郁,隋堤無主自依依。
世間惹恨偏饒此,可是行人折贈稀。
竹
韓溉
樹色連雲萬葉開,王孫不厭滿庭栽。凌霜盡節無人見,
終日虛心待鳳來。誰許風流添興詠,自憐瀟灑出塵埃。
朱門處處多閑地,正好移陰覆翠苔。
鵲
韓溉
才見離巢羽翼開,盡能輕颺出塵埃。人間樹好紛紛占,
天上橋成草草回。幾度送風臨玉戶,一時傳喜到妝台。
若教顏色如霜雪,應與清平作瑞來。
水
韓溉
方圓不定性空求,東注滄溟早晚休。高截碧塘長耿耿,
遠飛青嶂更悠悠。瀟湘月浸千年色,夢澤煙含萬古愁。
別有嶺頭嗚咽處,為君分作斷腸流。
燈
韓溉
分影由來恨不同,綠窗孤館兩何窮。熒煌短焰長疑暗,
零落殘花旋委空。幾處隔簾愁夜雨,誰家當戶怯秋風。
莫言明滅無多重,曾比人生一世中。
吟
九華山白衣
九華山白衣
澗水潺潺聲不絕,溪壠茫茫野花發。
自去自來人不知,歸時唯對空山月。
詩
田達誠宅鬼
田達誠借宅鬼
天然與我一靈通,還與人間事不同。
要識吾家真姓字,天地南頭一段紅。
詩
故台城妓
歌罷玉樓月,舞殘金縷衣。勻鈿收迸節,斂黛別重闈。
網斷蛛猶織,梁春燕不歸。那堪回首處,江步野棠飛。
詩
無名鬼
江上檣竿一百尺,山中樓台十二重。
山僧樓上望江上,指點檣竿笑殺儂。
仙人未必便仙去,還在人間人不知。
手把白須從兩鹿,相逢卻問姓名誰。
句
張守中
薄命蘇秦頻去國,多情潘岳旋興悲。
今夜若棲芳草徑,為傳幽意達王孫。
I. 單字名古詩。
蟬
唐代: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內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容警,我亦舉家清。
《草》
作者: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