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詞之美

詩詞之美

發布時間: 2020-12-18 16:47:39

詩詞之美最醉人,你讀過最美的古詩詞有哪幾首

就詞來說,來老蘇的詞都很喜歡自
然後是白石的「數峰青苦,商略黃昏雨。」、「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和大名鼎鼎的揚州慢。
稼軒的「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和「家住蒼煙落照間」
就詩來說,李白詩都很喜歡。比如「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州。」
太多了不一一列舉

⑵ 詩詞之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如意境之美
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所呈現出來那種美的形態,是反復的,是多方面的,它是以多種形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說,大家讀詩,體會意境美是不一樣的,不是說意境美就是一種意境或者那種美的感受就是一種感受,不是這樣的,其實意境美是非常豐富的,我把它概括為八個方面.第一種意境叫「雄奇闊大」;第二種叫「曠放開朗」;第三種叫「蒼涼悲壯」;第四種叫「深邃沉鬱」.這四種類型有個共同點,就是表現了一種「陽剛之美」.此外還有四種,第一種叫做「濃艷瑰麗」;第二種叫做「淡泊靜謐」;第三種叫做「清新素雅」;第四種叫做「凄冷寒涼」.這四種大體上集中表現了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陰柔之美」.所以詩歌這種意境美,給我們的感受,無非是「陽剛美」,無非是「陰柔美」.那麼「陽剛美」一種類型就是「雄奇闊大」的意境,這種意境的詩詞往往在寫景的時候,雄奇壯美,氣勢雄渾,抒情則奔騰震盪,磅礴千鈞,語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誇張,驚心破膽.第二種叫做「曠放開朗」,這種意境一般特徵是這樣的,寫景往往是脫塵拔俗,虛實相生,抒情的時候往往是曠大開朗,舒緩綿長,在語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譎俊逸.第三種叫做「蒼涼悲壯」,這種意境美一般的特徵是,在寫景色方面,往往是蒼茫闊遠,峭拔蕭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縱雄健,慷慨悲涼,在語言方面往往是古樸遒勁,剛正慘烈.第四種就是「深邃沉鬱」,這類詩詞,它一般的特點是,內容上深蓄積厚,感情深沉,曲回郁結,在語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絕少誇張,長於以情事動人.

⑶ 中華詩詞之美(判斷題)

1、小詞雖然是寫美女跟愛情,但美女的簪花、照鏡、描眉都有豐富的意蘊。 (2.00分)


2、長調如果直抒,不用代詞就沒有詞的美感。 (2.00分)


3、「不妨高卧,冰壺涼簟」 是辛棄疾說得 (2.00分)


4、長調的形式是由柳永開創的 (2.00分)
否 90字以上的詞就是長調,柳永前就有了,如水調歌頭、沁園春、念奴嬌、永遇樂等等

5、中國古代詩歌是用來言志言情的 (2.00分)
否 也有很多事言志的

6、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是北宋晏殊的作品 (2.00分)


7、小詞雖然是寫美女跟愛情,但美女的簪花、照鏡、描眉都有豐富的意蘊。 (2.00分)
是 一般文人借美女獨守空閨、對鏡自憐表達自己懷才不遇

8、詩中包涵了一種「潛能」,所以說是「詩言志」。 (2.00分)


9、西方的詩歌注重表演呢 (2.00分)
否 猜的,詩歌又不是歌劇,注重神馬表演

10、中國古詩中的興是指用寫物來比喻心 (2.00分)


11、一部作品是否可以給人聯想在於描寫的內容是否深刻 (2.00分)
否 應該在於能否引起人們的共鳴

12、柳永寫長調更加低回婉轉,給人很長的想像。 (2.00分)


13、司馬相如的長門賦是為武帝皇後衛子夫所作 (2.00分)
否 不是衛子夫,是阿嬌

14、《詞選》作者是劉義。 (2.00分)
否 張惠言

15、王國維認為詞中描寫的美女愛情之外的給人的聯想就是境界 (2.00分)


16、馮正中表現的是感情的感受。 (2.00分)


17、王國維論詞是接觸了西方的文學哲學後,獨自寫出來的。 (2.00分)


18、比是由物及心。 (2.00分)


19、「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採用的是賦的手法 (2.00分)
否 比

20、中國古代的詞其實就是歌詞 (2.00分)
否 最初的詞是歌詞,後來固定成一種文學形式後就不是了

⑷ 我身邊的詩詞之美 作文

詩詞之美,宛如星空一般,璀璨奪目。然而,它的美麗是在不能缺少任何一個部分的前提下,不然它還叫星空嗎?
詞宛如一顆顆光芒四射的星星,雖然它們次於月亮之下,但它們一直一直都在努力著,拼搏著,奮斗著!它們竭盡全力散發著星光,總是試著把一顆顆早已暗淡了心照亮,為世界多添一份溫暖,一份光明。那份濃烈而又陌生的溫暖。跟著柳七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跟著易安笑看那海棠花「綠肥紅瘦」,跟著辛師憂國憂民,去「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在一股股暖流湧上心頭,多情的詩人一個個映入眼簾,帶著我穿過一塊又一塊的芳香地,彷彿這份溫暖漸漸地,在我不經意間悄悄照進了我的心裡,頓時把我那小小的心窩哄的暖暖的。
正是因為一個個詩人的奮起,拼搏,直至死去。。。。。。或許,他們的靈魂真的在守護著他們的詞,但你可曾想過,星星,它目睹了一切的一切,但它們的憂傷,誰來分擔!那一個個微笑,確是在掩飾內心的孤單又害怕。
於是,它們的母親出現了,那就是月亮,它代表著詩,千百年來,它一直聽著星星們的苦衷,而星星也開始漸漸開朗起來,甚至有時不忍哈哈大笑,身為母親的它,愛戴著世間每一個人,讓他們不怕黑夜,因為有月亮。
當然,詩也是十分難理解的,在這里,你能看到李白落寞的才能,杜甫沉鬱的容貌;你能看到沙場的冷酷,怨婦的悲鳴;你能看到諸目思入的遊子,折柳相送的離人。。。。。。
靈動的詩與詞,它用黑夜的寂靜給了我一顆多愁善感的心,那一絲絲溫暖,教會了我什麼是愛,什麼是恨,什麼是快樂,什麼是憂傷。。。
清風吹拂大地,月光輕輕的顫抖著,迎著前方,默默的。。等待新一天的開始。
最後,請讓我淋浴在這星光中,慢慢睡去,接著,思緒開始飛翔,飛到那無邊無盡的星空,永遠,永遠。。。。。。

⑸ 詩詞之美,謝謝了

中國詩詞之美,是來絕世而獨立的,如果自你風華正茂、年輕而貌美,如果你熱愛生活、感情細膩。那麼,你就熱愛詩詞吧!熱愛詩詞,讀懂詩詞,並且能夠背誦和創作詩詞,是能夠提高人的品味的,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這個道理。當你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疏枝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楊柳岸、曉風殘月」,「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或者讀到納蘭性德的「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消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爭字就是現代字的[怎])。當你讀到這些詩詞的時候你感受不到詩詞的美好嗎?中華詩詞瑰麗無窮,妙不可言,如果你還年輕,如果你想尋求浪漫,如果你是一位美少女,如果你想和董卿姐姐一樣有才華、一樣光芒四射,那麼你就熱愛詩詞吧!你將會感受到詩詞的美好而受益終生!

⑹ 中華詩詞之美

  1. C 2. C 3.A 4.B張惠言編《詞選》,用他的觀點以讀溫庭筠的詞,就把溫庭筠的《菩薩蠻》看作是一組有組專織地寫成的詠懷詩。他解屬釋第一首道:
    此感士不遇也。篇法彷彿《長門賦》,而用節節逆敘。此章從夢曉後領起,「懶起」二字含後文情事。「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

1..否,對比關系 2.是 附:辛棄疾詞的藝術特色1)以蒼涼,雄奇,沉鬱為主導風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開闊,氣勢飛動.(3)多用比興,博征典故,語言繁富.
3是 4否 5否 初服比喻原來的志向

⑺ 形容詩詞之美的句子

1、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 兩小無嫌猜。 《長干行》
2、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清平調一》《清平調二》
3、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望岳》
4、絕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但見新人笑, 那聞舊人哭。 《佳人》
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6、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春望》
7、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8、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登岳陽樓》
9、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
10、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1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2、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3、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14、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登樓》
15、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星河影動搖。《閣夜》
16、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
17、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草》
18、回頭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風吹仙袂飄飄舉, 猶似霓裳羽衣舞。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
19、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
20、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21、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登樂游原》
22、此情可待成追億, 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
23、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
24、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
25、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
26、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
27、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
28、渡頭余落日, 墟里上孤煙。《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29、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瞑》
30、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 《漢江臨眺》
31、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終南別業》

⑻ 古典詩詞之美什麼是美

中國古代詩詞是座美輪美奐的文學殿堂。但當前國人在詩詞常識方面有嚴重缺失,走進「圍城」有五把鑰匙——識字、識人、識世、識物和識法。
數學大師華羅庚先生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一首詩歌,對盧綸的《塞下曲》提出批評。盧詩是:「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華先生寫了首詩:「北方大雪時,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對唐詩提出了批評。意境是古典詩詞的靈魂,看古詩,不要老盯著某些「科學」瑕疵。
走進「圍城」的第一把鑰匙——識字。漢字有多少?8萬左右。你能識多少?算4000,再加1000,5000個字到頂了。打開一本大字典,10個字里你不能識一個字。
對一個字你認識到什麼程度?20年前高考出過一道題,問「坐」是哪個部首?答案是「土」,古人席地而坐。這一步,僅是高中生水平。古人怎麼坐?把臀部放在腳後跟,叫坐;臀部離開腳後跟,叫跪;臀部在地上,兩腳伸直,叫箕踞,比較正規的場合,絕對是跪坐。理解到這一步還不夠。「坐」為什麼是兩個「人」?《說文解字》里說「凡坐獄訟,必兩造也」。「坐」的本意是打官司,至少有原告和被告。至此,才對「坐」有真了解。古代詩詞里有時用的就是本意。
古代單音詞為主,千萬不要用現在的雙音詞去理解,詞義一定要准確地把握。
走進「圍城」的第二把鑰匙——識人。了解賈寶玉,先要了解曹雪芹。這兩者不等,但有聯系。詩歌也這樣。
李白的天才是寫詩,在政治方面非常幼稚,兩次政治賭注都失敗。李白最吸引人的是平交王侯。再大的官,跟我平等。
杜甫的性格很褊,固執到極點。杜甫肯定不如李白討人喜歡,在長安十年,一無所獲。杜甫是各體兼長的大師,他的詩歌都經過嚴密推敲,一字不能改。李白靠天才,有時寫得比杜甫好,但平均下來,杜甫的實力略強於他。杜甫詩歌的力量植根於整個社會審美觀的變化。他用很笨重的東西來講,以丑為美,膽子很大,能寫出醜惡的東西,造成心靈振盪,這跟時代的變遷有關。人跟詩歌、作品關系非常密切。
走進「圍城」的第三把鑰匙——識世。對時代要了解,但絕不能形而上學。為什麼有學者認為中國沒有屈原?屈原是有些可以懷疑的地方。戰國時代的知識分子愛國沒愛到這個程度,那時很多知識分子有奶便是娘,如蘇秦張儀。大前提是中國內部斗爭,秦、楚、齊,誰統一中國都一樣。屈原這么執著的愛國思想,不大能夠產生在戰國,大一統的國家方有愛國主義。
走進「圍城」的第四把鑰匙——識物。物的范圍廣,包括所有名物、制度,了解得越多越好。隨著時代的推移,「物」會發生很多變化。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東漢就不知道雎鳩的內涵,只知道雎鳩是水鳥。但它跟愛情有沒有聯系?肯定有,但這條鏈已經斷了。中國大量神話失傳,這或跟孔子的破壞有關,孔子不喜歡神話,「子不語怪力亂神」。
沒有背景,物也難以理解。有個英國人結婚,我送他一對木頭做的鴛鴦,我自認為寓意很好,沒想到他打開一看說「這么漂亮的野鴨子」,他根本不知道裡面有愛情的寓意,鴛鴦在英國不代表愛情。
走進「圍城」的第五把鑰匙——識法。寫詩詞有格律、有規律。這就是「圍城」,詩的平仄、對粘、對仗、用韻、古今體的分類這些基本的東西要把握。還有詞牌(字數、句式、分段、用韻、平仄),它規定了詞的所有方面。掌握這些並不是要你成為一個詩人。掌握了,欣賞時不一樣,能理解古人為什麼這么寫。
韻味是一種境界,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尤其不能翻譯。我很反對詩歌翻譯。翻譯古詩更難,要翻譯古詩的韻味難上加難,基本不可能。要麼就不要欣賞古詩,千萬不要去讀翻譯過的古詩,特別是古典詩詞。我們不能偷懶,一定要欣賞原作。

附:如何欣賞古典詩詞之我見:「識數」+「五識」+「識典」
讀畢復旦大學胡中行先生的《如何賞析古典詩詞之美》,深感讀詩「五識」(識字、識人、識世、識物和識法)有醍醐灌頂之妙,受益匪淺。冒昧補充如下:
一、「五識」之前先「識數」
少兒學字,多是從學數開始,一、二、三、四、五、六、七…百、千、萬…。不少人可能嗤之以鼻:想想我都讀到大學了難道連數都不識了么?
古典詩詞中用數字的地方很多。數字的運用有點明題旨、畫龍點睛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一字師」的佳話。唐詩人齊己《早梅》「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其中一句原為「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把「數」字改為「一」字。一字之改,意境卻完全不同,「一」比原來的「數」字更能突出詩歌的主旨,真是「一」字曲盡其妙,意味深長。
古典詩詞中,把本屬抽象思維范疇的數字運用於形象思維領域,可以獲得奇妙的美學效果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意境美。所謂意境,就是指主觀的情和客觀的景,內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統一所達到的「心物合一」的藝術境界。詩人詞家在古典詩詞中常用數字直接描繪形象,開辟意境,顯得妙趣橫生,詩意盎然,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例如晏殊詞《破陣子》「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前一句寫景物靜態之美,池沿上的幾點綠苔顯得意味雋永含蓄;後一句以黃鸝的鳴叫聲打破寂靜,使畫面更為豐富和生動。清新平易的語言 ,描繪暮春接近初夏的美麗景色,卻又毫無「春意闌珊」的寂寞之感。再如辛棄疾詞《西江月》「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七八個」稀疏的星星掛在天邊,「兩三點」晶瑩的雨珠灑在山前,極富表現力地描繪了鄉村夏液清新幽美的景色。
「識數」的關鍵在於不要以理工科的思維把古典詩詞中的數字實化,要分清「實數「與」虛數」。例如,唐王之渙有名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其中「一」是 「實」, 「萬」是虛。唐白居易的詠棋詩「晚酒一二杯,夜棋三數局」,其中「一、二、三」均是「虛」。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看似兩個「半」字,實在應算「一江」。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兩」是 「實」,「萬」是虛。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是 「實」,「千」是虛。
在詩詞中,數字的運用經常起到誇張、虛化烘托的作用,更不能當做「實數」。李白的《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的白發顯出作者愁的程度,寄寓了他濃重愁苦的郁憤之情。這種誇張,表面看來不似真實,卻又勝似真實。它不是生活中的真實,而是一種藝術的真實。正是誇張這種藝術手法的運用,使作者加深了對「愁」這一抽象感情的理解,收到了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此外,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均新奇而大膽地概括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毛澤東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千」、「萬」道出了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實際上,識不識數,如果從事古典詩詞翻譯工作,就可以體會出來。這也是古典詩詞翻譯的難點之一。如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前半句只能翻譯為 「when the bamboo sets off a few peach blooms」;柳永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的「十里」是「虛」,指范圍廣,因此翻譯為「lotus flowers bloom far and wide in summer」。
二、「超一流」的門檻:「識典」
把握了「識數」+「五識」,相當於圍棋職業棋手的「九段」。大家知道,「九段」之中有「弱九」、「強九」之分,「強九」之中還有「超一流」。若想成為古典詩詞大家(古典詩詞「強九」),甚至國學大師(古典詩詞「超一流」),還必須掌握「一識」——「識典」。
所謂「典」者,典故也。
以典入詩,是歷代詩人常用的表現手法。凡詩文中引用過去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有來歷有出處的詞語、佳句,來表達詩人的某種願望或情感,而增加詞句之形象、含蓄與典雅,或意境的內涵與深度,即稱「用典」。用典也是詩歌的一種修辭手法,可避免一覽無余的直白,還可給讀者在詩行間留下聯想和思索的餘地。用典用得巧妙、恰當,可以使詩詞意蘊豐富、簡潔含蓄、莊重典雅,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詩句更凝練,言近而旨遠,含蓄而婉轉,從而提高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例句一:杜牧《泊秦准》借典評古論今。「煙籠塞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中的《後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個典故,南朝陳後主所作的《玉樹後庭花》,被後人稱為為「亡國之音」。詩人所處的晚唐時期正值國運衰微之際,而這些統治者不以國事為重,反而聚集於酒樓之中欣賞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詩人產生歷史可能重演的隱憂?所以,詩人這里是借陳後主因荒淫享樂終致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些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
例句二: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借典抒情言志,表明心跡。「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詩中末句「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引用了一個典故。據《漢書·馮唐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採納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魏尚。這里詩人身在密州,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馮唐這樣的人前來,抒發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由此也可看出,詩人對統治者的批評因為不能正面直說,用典就是最好的辦法。
例句三:辛棄疾《破陣子》借典引發聯想,創新意境。「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詩中涉及「八百里」、「五十弦」、「的盧」三個典故:一是「八百里」,是「八百里駁」的簡稱。據《世說新語》記載,晉王愷以牛「八百里駁」與王濟作賭注,王濟獲勝後殺牛作炙(烤牛肉),後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隱詩:「錦瑟無端五十弦。」詞里的「五十弦」,當泛指合奏的各種樂器。三是「的盧」,駿馬名相傳劉備曾乘的盧馬從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躍三丈,脫離險境。運用這三個典故,創造一個雄奇的意境,不由讓讀者彷彿看到戰爭爆發前犒勞出征將士的壯觀場面和戰場上鐵騎飛馳敵陣的激烈場景,極具穿透力。
例句四: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借典精練文字豐富,內涵。「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律詩中「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這里運用了向秀聞笛、王質遇仙兩個典故。「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整句表達作者貶官二十多年後回歸時的感受。以「聞笛賦」隱含對當時統治者迫害舊友的不滿,抒發了對死去舊友深深的懷念之情;以「爛柯人」暗示自己遭貶謫時間太久,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時光景了。短短的十四個字,就表達出了如此復雜的情感。同時,還可以看到,用典還使詩歌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結構嚴謹。在增加詩歌內涵的同時,還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詩詞用典的主要形式包括:「用事」和「用句」。
「用事」,即引用歷史故事。前述數例均為「用事」。另一種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詩句,即「用句」。具體又可分兩種,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現成詩句,另一種是在原句基礎上改動或簡化。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詩最後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原詩:」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代的孫洙亦在《何滿子·秋怨》里用過:」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歐陽修《減字花木蘭》中」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另一種屬於「化句」。例如李白《將進酒》中的「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乃化自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六中「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又說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用典之處便頗多。首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乃用李白詩《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之意;「千里共嬋娟」句,化自謝庄《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此處還是用其意,但感情已然變化,不含原賦愁苦頹喪之意味。
用典之要在於既要師其意,又要能於故中求新,更須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跡,方為佳境。上述「用句」兩例正是達到了這樣的境界。
所謂「識典」,就是看破並能欣賞古典詩詞中的「用典」。「用典」如同設「謎」,「識典」就是猜對「謎底」;「用典」如同「設局」,「識典」就是 「破案」。古代詩人因為古書讀得多,材料記得熟,下筆時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今如能「識典」,必學富五車,當是大師風范。
「物極必反」。如果用「典」適當,則意義積極。但典故不能濫用。一些名家往往難免。例如李商隱的詩,毛澤東和魯迅先生都很喜歡。魯迅先生說「玉豁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但也同時指出他「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例如大家所熟知的《錦瑟》一首:「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中間兩聯全用典故,這些典故本身並不難理解,但是通過這些典故所表達的事實和思想感情是什麼,古今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是戀愛詩,有人說是詠物,有人說是悼亡等等。有的人對這首詩贊賞,也有的人把這首詩說得一無是處。
今人之可悲在於對古文學習得太少,對一些應該熟悉的典故都不知道了。今人作舊體詩詞,不是典故用得多、用得爛,而是根本沒有典故,又不知道典故為何物一次,今人寫詩填詞,不妨多用些典故,恢復對古文學習的重視,這有利於我們傳承傳統文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