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臧克家的詩歌創作特點

臧克家的詩歌創作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1-08 11:59:51

❶ 農民詩人是誰

臧克家

介紹—生平
臧克家 【zāng kè jiā】 同志(1905.10.08~2004.02.05)享年99歲。
曾用名臧瑗望,筆名孫荃、何嘉,是詩人聞一多先生的高徒。
1905年10月8日出生於山東諸城。 他自幼受祖父、父親影響,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詩文基礎。
1923年夏,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范。期間,閱讀了大量新文學作品,並開始習作新詩。
1925年首次 在全國性刊物《語絲》上發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曾經參加北伐戰爭。
1929年,在青島《民國日報》上第一次發表新詩 《默靜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1930年,考入國立山東大學,得到聞一多(時任山大文學院院長)、王統照先生的熱情教誨與精心幫助。他創作的《難民》、《老馬》、《有的人》等詩篇,以凝練的詩句描寫了舊中國農民忍辱負重的悲苦生活;長詩《罪惡的黑手》,揭露了帝國主義的罪惡和偽善的面目,這些詩是他早期詩歌的代表作,已成為我國現代詩史上的經典之作。
1932年開始發表新作,以一篇《老馬》成名。
1933年他的第一部詩集《烙印》出版,得到聞一多、茅盾等前輩的好評;次年,詩集《罪惡的黑手》問世,從此蜚聲詩壇。
1934年至1937年在山東省立臨清中學任教,出版詩集《運河》和長詩《自己的寫照》,創作了散文集《亂莠集》。
1936年參加中國 文藝家協會。
抗日戰爭爆發後,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積極投身抗日愛國活動。
1938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當選為襄陽 、宜昌兩分會理事。
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宣傳科教官、司令長官部秘書、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戰時文化工作團團長、三十軍 參議。
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團軍參議、三一出版社副社長、代理社長,籌備出版了進步刊物《大地文叢》,創刊後,被當局查禁。
1942年7月,他憤而辭職, 冒著酷暑自河南葉縣歷經艱難徒步赴重慶。
1943年4月,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第五屆年會上當選為候補理事。同年夏,任賑濟委員會專員並負責編輯《難童教養》雜志至1945年秋。
1948年12月,由於上海白色恐怖嚴重,被迫潛往香港。
1949年3月,臧克家同志由中共黨組織安排來到北平。歷任華 北大學文藝學院文學創作研究室研究員,出版總署、人民出版社編審,《新華月報》編委,主編《新華月報》文藝欄。
1949年7月出席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 者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委員。
1951年6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員會委員。
1956年,臧克家同志調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
1957年至1965年任《詩刊》主編。經他聯系,由《詩刊》創刊號首次發表的毛澤東詩詞十八首,在 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
1957年,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詩詞講解》,對毛澤東詩詞的傳播和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迫停止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幹校」。1972年回到北京。
1976年1月《詩刊》復刊,臧克家同志擔任顧問兼編委。
近代傑出詩人,著名作家、編輯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第三屆理事、顧問,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第六、七屆榮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臧克家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2月5日20時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抗日戰爭爆發後,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積極投身抗日愛國活動。1938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當選為襄陽、宜昌兩分會理事。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宣傳科教官、司令長官部秘書、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戰時文化工作團團長、三十軍參議。他滿懷激越的愛國熱情,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三赴台兒庄前線采訪,寫成長篇報告文學《津浦北線血戰記》;他不畏艱辛率第五戰區戰時文化工作團深入河南、湖北、安徽農村及大別山區,開展抗日文藝宣傳和創作活動;他不顧個人安危組織「文藝人從軍部隊」;冒死赴隨棗前線從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傳工作,曾參加隨棗戰役。這期間,臧克家同志創作和出版了《從軍行》、《淮上吟》等詩集及散文集《隨棗行》,熱情謳歌了抗日軍民的偉大愛國精神和英勇抗敵的事跡。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團軍參議、三一出版社副社長、代理社長,籌備出版了進步刊物《大地文叢》,創刊後,被當局查禁。1942年7月,他憤而辭職,冒著酷暑自河南葉縣歷經艱難徒步赴重慶。1943年4月,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第五屆年會上當選為候補理事。同年夏,任賑濟委員會專員並負責編輯《難童教養》雜志至1945年秋。在此期間,創作出版了長詩《古樹的花朵》、回憶錄《我的詩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詩選》等詩集。臧克家(1905.10.8-2004)山東諾城人。18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膠東半島的農村。1923年入濟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習,受五四運動影響,學習寫詩。1925年處女作《別十與天罡》載《語絲》。1926年秋,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曾參加討伐反動軍夏斗寅的戰役。大革命失敗後,逃亡東北。1929年入國立青島大學補習班,發表新濤《默靜在晚林中》。1934年畢業於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在校期間,在新詩創作上得到聞一多、王統照的鼓勵與幫助。1932年在《新月》4卷7期發表第一首詩作《難民》。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烙印》出版。接著又出版了《罪惡的黑手》、《運河》兩本詩集和長詩《自己的寫照》。1936年參加中國文藝家協會臧克家是中國現實主義新詩的開山人之一。他從兩個方面繼承和發展了新詩的現實主義傳統。其一,他推進了新詩對舊中國農民和農村的吟唱,在他之前,還沒有一位詩人能夠如此成功地抒寫農民和農村。其二,他推進了中國現代敘事詩的建設,他的敘事詩是詩人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的交融。臧克家是一位中國韻味十足的詩人。他有意識地向中國古典詩歌吸取養分,予以現代化改造,鑄造自己作品的中國風格。他的詩具有含蓄蘊籍的抒情方式,重「藏」,詩在詩外,筆有藏鋒;他的詩運用素樸精煉的言說方式,精煉,而又大巧若朴;他的詩追求諧和悅耳的音樂方式,「敲聲音」,是臧克家煉字的標准之一,他尋覓著音節和諧,鏗鏘動人,增加讀者聽覺上的美感。在新詩發展史上,像臧克家這樣深刻的具有中國風格的現實主義詩人實在很少,值得學術界深入研究。
對於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來說,臧克家是一個豐富的存在,他的文學活動長達七十餘年。2002年底面世的《臧克家全集》共有12卷,近630萬字。臧克家是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重要一頁,中國現實主義新詩的開山人之一。
臧克家以新詩名世,但是,被詩名遮掩了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應當說,在創作的時間和數量上,他的散文是與詩平分秋色的。包括《野店》、《蛙聲》、《山窩里的晚會》、《海》、《爐火》、《我的詩生活》在內的散文和回憶錄,是留給散文評論界的一個大題目。晚年的臧克家,年老多病,不能接觸新鮮生活,因此「老來意興忽顛倒,多寫散文少寫詩」。「我大力抓住了散文,以抒發我的詩的情趣。」臧克家的詩,很少散文化的傾向;他的散文卻尋求著詩化——內中都蘊涵著詩魂,這就確立了臧克家散文的品位。有的偏愛者甚至有「文勝於詩」的說法。
從橫的方面,先是不知世事、尚未流汗的孩子,似不足悲;次是正在「流汗」的爸爸,憂郁心態透出詩行;最後是汗盡而逝的爺爺,盡顯悲愴之情。農民家庭在泥土裡的生活!再從縱的方面,孩子——爸爸——爺爺,三個形象顯示的不僅是三代,而且是無數代,這是中國農民世世代代生活道路的具象化,每個形象都有高度概括性。觀察之細,運思之深,謀篇之巧,餘味之濃,其他詩人很難望其項背。僅此一首,「農民詩人」臧克家的成就不需再置一詞了。
臧克家非常強調只寫自己熟悉的,這是他的現實主義的很大的特點。在「時代需求」和「自己熟悉」的關繫上,他強調的是題材的熟悉。當然,隨著時代的變化,詩人要去熟悉新的過去不熟悉的生活,這才是徹底的現實主義。他為1946年版的《泥土的歌》寫的序言《當中隔一段戰爭》中說:「幾時,不再讓我為他們悲慘命運發愁、悲傷、憤怒,不再唱這樣令人不快的歌?幾時,讓我替他們——中國農民,出自真情如同他們唱悲哀的歌一樣唱一支快樂的、解放的歌?」他熟悉的是舊中國的農民,所以寫的就是舊中國的農民。但是他也嚮往新的人物,新的世界。
對於農村的自然景色,臧克家從來是傾心的。只要條件具備,他的靈感就會輕易襲來,於是,一首首優秀之作便問世了。1942年他完成了《泥土的歌》——這是臧克家除了《烙印》之外最重要的、也是詩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在抗戰開始後一段時間,詩人和作家們對於創作有所反思——空洞的熱情消失了,高調的呼喊嘶啞了,一部分詩人和作家重新回到了熟悉的題材,以新的審美眼光打量舊的題材,寫出了新時代的新作品。於是,巴金寫出了《春》(1939)和《秋》(1940);曹禺寫出了《北京人》(1941);茅盾寫出了《霜葉紅似二月花》(1943);臧克家則寫出了他的第11部詩集《泥土的歌》。和那些直接吟唱時事的急就章相比,臧克家說:「我最合適於唱這樣一支歌,竟或許也只能唱這樣一支歌。」1944年,當他編選自己的《十年詩選》時,直接表現抗戰烽火的作品入選很少。
臧克家的詩是醞釀於抒情之中的哲學,是哲學的詩。聞一多曾下過一個精闢的結論,「克家的詩,沒有一首不具有一種極其頂真的生活的意義。」這「極頂真」正是來自詩人關照生活本質,把握生活本質的哲理性總結。《三代》這首「極頂真」的抒情短詩就具有質朴、簡潔、冷峻、深刻的藝術特色。
解放戰爭時期,臧克家同志多次參加「呼籲停戰、實現和平」簽名等進步活動,在重慶,曾應邀出席毛澤東同志在張治中寓所舉行的文化界人士座談會。在上海,他主編了《僑聲報》文藝副刊《星河》、《學詩》和《創造詩叢》、《文訊》月刊等書刊,團結了大批進步作家;激憤於政治的黑暗腐敗,他創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和政治諷刺詩,出版了《寶貝兒》、《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詩集,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48年12月,由於上海白色恐怖嚴重,被迫潛往香港。
1949年3月,臧克家同志由中共黨組織安排來到北平。5月在《人民日報》發表組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表達了他到解放區後的喜悅心情。後歷任華北大學文藝學院文學創作研究室研究員,出版總署、人民出版社編審,《新華月報》編委,主編《新華月報》文藝欄。1949年7月出席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委員。1951年6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員會委員。
1956年,臧克家同志調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1957年至1965年任《詩刊》主編。經他聯系,由《詩刊》創刊號首次發表的毛澤東詩詞十八首,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期間,他兢兢業業致力於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繁榮發展的組織領導工作,在《詩刊》的創刊與發展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繁榮詩歌創作、加強詩歌隊伍建設中,做出了顯著的成績;同時滿懷對祖國、對黨、對人民的無限熱愛之情,筆耕不輟,勤奮創作,以熱情、多產的詩人形象活躍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國詩壇上,迎來了他創作的又一高峰,相繼出版了《臧克家詩選》、《凱旋》等詩集和長詩《李大釗》。其中,《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毛主席向著黃河笑》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多次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1957年,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詩詞講解》,對毛澤東詩詞的傳播和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
臧克家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迫停止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幹校。1972年回到北京。1976年1月《詩刊》復刊,臧克家同志擔任顧問兼編委。
粉碎「四人幫」後,年逾古稀的臧克家同志文思泉湧,又迎來了創作的春天。他把心底的頌歌唱給了社會主義新時期,出版了《憶向陽》、《落照紅》、《臧克家舊體詩稿》等詩集;《懷人集》、《詩與生活》等散文集;《學詩斷想》、《克家論詩》、《臧克家古典詩文欣賞集》等論文集。凝結著他一生汗水和心血的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也於2002年12月出版。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獲獎,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1988年4月,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文學期刊編輯榮譽獎;1990年8月,他主編的《毛澤東詩詞鑒賞》獲全國圖書「金鑰匙」獎和第五屆中國圖書獎一等獎。1991年10月,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1月,獲首屆「廈新杯中國詩人獎」終身成就獎;同年11月,獲「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首屆龍文化金獎」終身成就獎。2002年10月,被世界詩人大會和世界藝術文化學院授予榮譽人文學博士;同年12月,獲第七屆今世緣國際詩人筆會頒發的「中國當代詩魂」金獎。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臧克家同志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七十餘年創作生涯中,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他都以極大的熱情關心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文學的發展,熱忱謳歌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以短詩和長詩、新詩和舊詩、散文和隨筆、評論和書信、小說和雜感等多種體裁寫出了七十餘部著作。他積極倡導作家深入生活、反映時代,大力提倡題材、風格的多樣化和藝術上的探索創新。他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團結愛護中老年詩人,熱情培養青年詩人。他見證了我國新詩從誕生到發展的全部歷史,對我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臧克家同志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光明的一生,是自覺地表現時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勤奮筆耕、嘔心瀝血、不斷攀登藝術高峰的一生。他思想敏銳、愛憎分明,善良正直、樂觀豁達,作風正派、文風朴實,平易近人、襟懷坦盪,生活儉朴、嚴於律己。他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無私地貢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文學事業。
臧克家先生於2004年逝世後安葬於北京萬佛園華僑陵園。
臧克家同志的逝世,使中國的文學事業失去了一位巨匠,使當代詩壇失去了一顆璀璨的明珠,使我們大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可親可敬的師長。我們將永遠學習他,懷念他。
臧克家同志永垂不朽!
他的作品《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收錄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3課。
他的作品《有的人》收錄在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25課
[編輯本段]出版的詩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詩集《烙印》,是他最具影響的作品。這部詩集真摯朴實地表現了中國農村的破落、農民的苦難、堅忍與民族的憂患。
此後,他陸續出版詩集,長詩有《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泥土的歌》、《寶貝兒》、《生命的零度》等十幾部。
這個時期,臧克家的詩篇幅短小,卻頗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識學習古典詩詞的結構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風格之外,還苦心追求詞句的新穎、獨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語化。
建國後,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有的人》是他這類詩中的代表作。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事實上,這一主題已超出了歌頌魯迅精神的范圍,而將讀者引入對人生的更深層的思考。語言樸素、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除了繼續做短小雋永的小詩之外,臧克家還創作了一部人物傳記體長詩《李大釗》。這部長詩從多個角度,包括戰斗、家庭等方面將一個革命先驅偉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現出來。
魯迅
1905.10.08~2004.02.05
感動
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東諸城臧家莊。諸城在膠東半島上,這個縣屬古琅,兩千年前,秦始皇東巡時曾在那兒刻石紀功,至今那兒還有非常有名的琅刻石。臧家莊在城西南十八里,它孤高地踞在一個小山嶺上,村旁邊有兩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馬耳山,蘇東坡在密州作知州時,曾到常山打獵,留下「試掃北台看馬耳」的詩句。
臧克家出生在一個中小地主家庭里。這是一個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氣很濃。他的祖
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過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親是從法政學堂畢業的。他8歲時,生母便去世了,他父親患有肺病,終年咯血,僅僅活了34歲。
由於家庭的不幸,詩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機會和貧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從而對農民的悲慘、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認識。又因為他家裡文化空氣濃,他從小就對文藝感興趣,詩人後來年老了還能清楚地記得他兒時聽到的一些歌謠,如:
山老鴰,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溝里,媳婦背到炕頭上,出啦出啦吃面湯,吃完面湯想他娘,他娘變了個矢車郎,碰了南牆碰北牆。〖HT〗
臧克家的祖父和父親都愛詩。祖父為人嚴肅沉默,令人不敢接近,但一高興朗誦起詩來,聲音里就飽含情感,進入詩的境界而成了另一個人。他小時候,祖父教他念古詩,當時臧克家雖不了解,但卻能背得滾瓜爛熟。什麼「打起黃鶯兒」;「自君之出矣」;「床前明月光」;「壯士別燕丹」;什麼「少小離家老大回」……。祖父又寫得一手好字,每年春節臨近的時候,祖父總是親手寫春聯,而年少的臧克家就負責按紙,堂屋裡的門聯年年換,大都是古人的佳句。像「花如解語誠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水能澹性為吾友,竹附虛心是我師」;「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種木長風煙」等。
大約在八九歲的時候,臧克家上了私塾,12歲的時候上本村的初級小學校。在私塾讀書的那幾年,他竟能背熟六十多篇古文。長點的像《滕王閣序》、《弔古戰場文》、《李陵答蘇武書》;短些的像《陋室銘》、《讀孟嘗君傳》等。他後來回憶說:「相隔近七十年,至今仍能背得出來,當年啃骨頭,今日始解其中味,獲益不淺。」
在初小的兩年間,孫夢星老先生常常慷慨陳詞:我們堂堂大中華,有幾千年的光榮歷史,竟被小小日本這樣欺壓!而當局又一味忍讓,弄得國亡無日,四萬萬黃帝的子孫,全將變成亡國奴了!臧克家懷著悲傷而激烈的心情傾聽,年少的心靈撒下了仇恨帝國主義的種子,也激發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1919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了,這一年臧克家14歲,他考入縣城「第一高等小學」。夏秋之間,北京學生運動組織派了當地的一名大學生丘紀明回鄉做宣傳鼓動工作。臧克家和同學們跟著他打著小旗到街頭去宣傳,還到商店去檢查日貨,登記封存、沒收日貨。
在諸城縣內有兩處古跡,一處是秦始皇的琅碑,另一處是蘇東坡的「超然台」。「超然台」是臧克家時常登臨的地方。事隔千載,人隔生死,他似乎和蘇軾心有相通。每臨此境,臧克家北瞰濰水,南瞻「馬耳」,東望廬山,西眺穆陵,口吟「大江東去」,時覺豪氣滿胸。他常默想:做一個詩人多好啊;千百年來,多少帝王將相,被東去的流水淘盡,而詩人的詩句,卻永世長存,打動人心。
在「高小」學習了三年,臧克家受到新思想的影響,眼界和心智,都放寬了一些。「高小」三年畢業,當中因為喪父休學,臧克家推遲了一年畢業。
1923年,臧克家到濟南,升入山東省立第一師范。該校校長王祝晨先生是高等優級師范學校畢業的,立志終生為教育獻身,思想進步開明,常延請名人到校講演,啟迪學生的眼界和心胸,杜威、周作人、楊晦等人都曾到一師講演過。
在全班中,臧克家的國文成績是數一數二的,他的作文總是得到老師的好評。就在那時,他開始寫起了白話詩。一次,他向《語絲》投稿,周作人復了信,不久《語絲》將他的投稿登了出來,這是臧克家有生以來第一次在大刊物上發表作品。接著他又向林蘭女士主編的《徐文長的故事集》投去三篇稿子,又被採用,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書上,他真是「不亦樂乎」。
當時,山東第一師范算得上濟南的一個開明學校,也是「五四」新思潮、新文化傳播的一個陣地。在學校里,臧克家如飢似渴地讀著許多新出版的書。那時,為了鼓勵學生讀書,學校還成立了「書報介紹社」,鄧廣銘就是它的負責人。
1926年秋,奉系軍閥張宗昌在山東的統治非常黑暗,臧克家感到壓抑得透不氣來。正當此時,郭沫若的《革命與文學》中有幾句話給了他很大觸動:「徹底的個人自由,在現在的制度之下,是追求不到的。」他便和同學結伴到武漢,那時武漢成立了革命政府,「南軍」聲威震全國,許許多多青年心嚮往之。
1927年初,臧克家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曾隨部隊參加討伐楊森、夏斗寅的戰斗。他的詩集《自由的寫照》就是描寫武漢大革命生活的。大革命失敗後,他回到故鄉,不久,因受國民黨反動派迫害,臧克家逃亡東北。詩人用詩歌給我們記錄了他在東北的生活。

❷ 臧克家 《老哥哥》我們應該學到什麼寫作手法 臧克家 《老哥哥》我們應該學到什麼

學習每星期四晚上吃包子,每月7號理發,一天喝四杯水,你看看《老馬》。

❸ 介紹一下臧克家及其著作!!!

臧克家,1905年出生,山東諸城人;傑出詩人,著名作家、編輯家,忠誠的愛國主義專者,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第三屆理事、顧問,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第六、七屆榮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2004年在北京逝世。
------------------------------------------------------------------------------------------------------------------------
中文名: 臧克家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山東諸城
出生日期: 1905.10.08
逝世日期: 2004.02.05
職業: 作家
畢業院校: 國立山東大學
代表作品: 《難民》、《老馬》、《有的人》

❹ 《有的人》這篇小詩的作者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來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臧克家親身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並去瞻仰了魯迅故居,看到了魯迅文章中提到過的「棗樹」、「老虎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滿了對魯迅的思念和崇敬,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

這首詩是1949年11月1日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寫的,它通過兩種人的鮮明對比,熱情地歌頌了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精神,無情地鞭撻了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動統治者,啟示我們要樹立革命的人生觀。

作者資料:
臧克家(1905.10—2004.2.5),山東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筆名孫荃、何嘉。民盟成員。歷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秘書、戰時文化工作團團長,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三十軍參議,三一出版社副社長,重慶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候補理事。上海《僑聲報》文藝副刊、《文訊》月刊、《創造詩叢》主編。

1949年後,臧克家歷任華北大學三部研究員、新聞出版總署編審、人民出版社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理事、顧問,《詩刊》主編、編委、顧問,中國寫作學會會長,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至三屆理事。還是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自1937年出版第一本詩集《烙印》後,陸續出版有《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運河》等十多部著作。2000年1月獲首屆「中國詩人獎——終生成就獎」。2003年獲由國際詩人筆會頒發的「中國當代詩魂金獎」。

❺ 臧克家的詩題目寫作有的人的原因是

《有的人》是當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寫的一首抒情詩。詩歌通過兩種人的對照,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傾注了無限深情,表達了崇高的敬意;而對高踞人民頭上的人,則無情地揭露,表現出滿腔的憤懣。詩歌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了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

作品原文

《有的人》
——紀念魯迅有感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於北京

寫作背景
1949年全國解放後,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並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先生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於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了自己對紀念魯迅先生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這首詩熱情的歌頌了魯迅先生甘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甘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的偉大精神,有力的鞭撻了「騎在人民頭上」「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深刻的揭露了為人民服務的人在人民中永存,與人民為敵的人必滅亡的道理。

作品鑒賞意義
這首詩是1949年11月1日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1949年10月19日)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先生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先生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從本詩體現出魯迅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對黑社會主義者進行全面的打擊。
作者曾說:「對於這樣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頌,那是很難下筆的。我只是概括地從他生前為人民奮斗犧牲而不想到個人,在他死後人民熱烈紀念他這兩點上來表現他的偉大。」「為了加強、突出主題的意義,豐富這篇短詩的內容,通篇用了對比的表現方法,題目不寫做紀念魯迅先生而叫做『有的人』。」

分部賞析
整首詩歌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節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節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節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為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為人民鞠躬盡瘁,死後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的觀點。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中,熱情贊頌魯迅先生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先生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贊頌魯迅先生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情感主線。

(1)句子解析
①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前一句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軀殼活著,行屍走肉,生命毫無價值;後一句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願做人民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雖死猶生。這是全詩提綱挈領的小節,抓住它品讀全文,就會事半功倍。
②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治者驕橫的形象,凶暴的本質;「呵,我多偉大!」刻畫了反動統治者的外強中干、自我吹噓的丑態,對反動派進行了有力的諷刺;對於魯迅先生,則用「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俯下身子」把魯迅精神表達得多麼充分,刻畫了魯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是從魯迅所寫的《自嘲》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演變來的。
③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比喻魯迅願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魯迅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里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④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詞,真是入木三分。反動統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實上,他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這里的一個「爛」字,既寫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願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則給人以無限生機、無限希望的感受和聯想,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和愛戴的深厚感情。「春風」「到處」「青青」這些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是作者對為人民奮斗一生的革命戰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熱烈歌頌。

(2)詞語解析
①「有的人」: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著」,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屍走肉」,他們對外不抵抗,對內壓迫人民。每節詩後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
②活:第一個「活」字意思是肉體還活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二個「活」字意思是精神永存,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贊美。
③死:第一個「死」字意思是缺少靈魂,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死」字意思是肉體死亡,表達了作者的惋惜和懷念之情。
④騎:生動地表現了反動派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態。
⑤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動派,打倒反動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個「摔」字上,「垮」作為結果又形象地表現了反動派的可恥而又必然的下場。
⑥爛得更早:形象的寫出反動派和國民黨的想名垂千古卻遺臭萬年。
⑦抬舉的很高、很高:寫出為人民只會記住對他們有恩的人,並會一直支持他。

作者簡介簡介

臧克家
(1905—2004)現當代傑出詩人,著名作家、編輯家、文學家。山東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筆名孫荃、何嘉,是詩人聞一多先生的高徒。他自幼受祖父、父親影響,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詩文基礎。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烙印》,這是他最具影響的作品。這部詩集真摯朴實地表現了中國農村1925年首次在全國性刊物《語絲》上發表作品,署名少全。這個時期,創作了《難民》《老馬》以及長詩《罪惡的黑手》等詩篇,描寫了舊中國農民忍辱負重的悲苦生活。建國後,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其中《有的人》《毛主席向著黃河笑》等作品,多次被選入人教版小學生語文課本的6年級教材。評價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屢次獲獎,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2002年10月,他被世界詩人大會和世界藝術文化學院授予榮譽人文學博士;同年12月,獲第七屆今世緣國際詩人筆會頒發的「中國當代詩魂」金獎。

❻ 臧克家的創作風格

臧克家是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也是迄今為數不多的老作家之一。這位「世紀詩翁」從開始學寫新詩至今,已有80 年的創作歷程。論藝術生命的持久,創作內容之豐富,作風之嚴謹,技巧之嫻熟,語言之精練,都具大家的風度。曾被朱自清稱自臧克家先生開始,「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為題材的詩」。並且贏得了「農民詩人」「鄉土詩人」的稱號,從此,一舉成名,蜚聲詩壇。出版有《從軍行》《淮上吟》《臧克家詩選》和人物傳記長詩《李大釗》等。
一、臧克家詩歌的創作內容
臧克家是位貢獻卓著的人民詩人。其創作數量之多、內容之廣無人可比;他所代表的那種貼近現實的風格更是誰也不可替代的。臧克家以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獨特藝術個性馳譽中外。他的詩大多精巧工煉,不會博大雄健之作;多以抒情短詩聞名於世,不會洋洋灑灑的長篇敘事詩。他詩歌的內容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詩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難生活。詩人憑借對生活深刻痛切的感受和體驗,將現實中人和物的本質特徵,形象地展示出來。膾炙人口的《老馬》一詩,體現了《烙印》的特色:「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淚只往心裡咽,/ 眼前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來望望前面。詩中採用了象徵、隱喻手法,以馬喻人,又以人的思想感情擬寫馬,達到了象徵與寫實的完美統一。
2.以熱情的筆觸歌頌了民族解放戰爭。詩人在《從軍行》的《序詩》里唱道:「詩人啊,請放開你們的喉嚨,/ 除了高唱戰歌,/你們的詩句將啞然無聲。」這是詩人激情的自白,也是對沸騰現實發出的戰斗號召。從《古樹的花朵》對愛國將領范築先的抗日行為發出了由衷的禮贊,表達了中國人民大眾誓死抗戰的心聲,是他在這一時期詩作中最中心的主題。
3.揭露了黑暗現實。40 年代中期,由於國民黨統治區寒冷窒息的政治空氣、民不聊生的現實和萬眾切齒的情緒,都給詩人以教育。
二、臧克家詩歌的藝術特色
臧克家成為三四十年代令人注目的詩壇新秀,自出版詩集《烙印》之後,初步顯示出他獨特的藝術個性

具體表現在以下
幾個方面:
1.革新的舊體詩,將自由體與格律體融為一體,這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新詩。臧克家說:「我是一個兩面派,新詩舊詩我都愛。」在他的新詩創作中,融合的古典詩詞的語言和意境是十分明顯的。不說他的早格律體,後來的半自由體,不是散文句式,而是詩的句式,各句之間有較強的獨立性。如《血春天》:「東風里曳我登上城垣,陽光把的戎裝孕滿,死水上亮著一萬只金眼,柳條兒牽來個春天。」
2.寫實、抽象方法的妙用。臧克家自覺學習聞一多開拓的表現方法。一種是具體的、寫實的,如《天安門》、《罪過》等等,這方面數量多,比較普遍;另一種抽象法,帶點象徵意味,不好懂,像《死水》。
3.抒寫了對中國農民、農村的特殊感情。臧克家從小喜歡鄉村,喜歡農民。在《迷失》中說:「我在都會里作客,/ 鄉村是我的老家。」願鄉下人「不要撇下我/ 一個迷失老家的孩子。」這是他對農民的熱情禮贊,正是他保存了我們民族最純朴善良的品性。《金錢和良心》說:「富貴人把良心扔在一旁,/商人把手一伸,/ 國難財像水淌;/ 莊稼人:/ 用良心,/ 用汗水,/ 換來一張法幣,/ 同樣的一張法幣,/多麼不同的生活意義!」可以體會到詩人對農民的愛之深切。就如他所說:「像一個人只有一顆心,一次愛一樣,我把那顆心,全個愛,交給鄉村,交給農民。」
4.成功地運用了戲劇化的手法。以《老哥哥》為例:「老哥哥,翻些破衣裳幹麼,/快把它堆到炕角里去好了。『小孩子,不要鬧,時候已經不早了!』(你不見日頭快給西山接去了?)『/ 老哥哥,昨天晚上你不是應許/ 今天說個更好的故事嗎?』『小孩子,說時你還叫我說什麼呢?』(這時你叫我從哪兒說起?)……」這首詩中有三個聲音,一個是不懂事的天真善良的孩子的聲音,加括弧的第三個聲音是正義的聲音。這種復雜的戲劇對白的手法,是中國傳統詩歌里所沒有的,古典詩歌只有對話的形式(兩個聲音)。這首詩剪裁上類似獨幕劇。按照袁可嘉的說法:「詩的戲劇化,其特點是借客觀事物表達情思。」臧克家在這方面很突出,他早期寫的下層角落裡的人物差不多都用這樣的手法。
臧克家更是善用悖論語言的高手。所謂悖論語言就是矛盾語。記得在中學課本里選入了他的一首短詩《有的人》,開頭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成功運用了矛盾語,給人以驚異感。從氣象角度看是矛盾的;從藝術角度看,更深刻地揭露了政治氣候的寒冷,從而成為名句。總之,臧克家以堅實的創作向人們展示了詩歌語言的藝術魅力。
三、臧克家的地位及影響
縱觀臧老的詩歌創作,他既不為西北之風所動搖,也不為復古之潮所干擾;既借鑒外國詩歌的有益經驗,又發揚中國古典詩歌和民間民謠的優良傳統;還吸收了「五四」以來中國新詩的藝術營養。廣收博採,融匯貫通,創造出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民族化新詩。在中國詩歌史、文字史上,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臧老的一生以詩歌為生命,又以生命為詩歌,他為我國新詩的健康發展和中國詩歌的民族化、大眾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❼ 什麼是散文

你老師說的是抒情散文

❽ 新詩各階段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新詩發展簡史
一-1中國前期
1.五四嘗試期
*胡適首先嘗試以白話文寫詩,配合其白話文運動
胡適——老鴉
劉半農——教我如何不想她
*突破舊詩藩籬,部份仍不脫舊詩詞痕跡
康白情——窗外
*口語化,淺白
劉大白——秋晚的江上
2.新月派與格律派
2-1新月派
*由新月詩人倡導(多為留英者)
徐志摩——再別康橋
2-2格律派
*采英詩格律,形式整齊、音節鏘鏗,變淺近活潑的自由詩風為含蓄深刻
朱湘——葬我
聞一多——死水
3.現代主義
3-1象徵詩派
*由李金發將法國象徵主義的風格技巧輸入(多為留法者)
*特色:朦朧恍惚驟難了解、表現神經藝術的本色、感傷與頹廢色彩濃烈、異國情調
李金發——棄婦
戴望舒——雨巷
王獨清——我從Café中出來
3-2其它現代派
*學習西方現代派的精神及創作技巧,或理性(如馮至之《十四行集》),或浪漫(冰心之浪漫派)
馮至——蛇
穆旦——風暴
謝婉瑩(冰心)——紙船-寄母親
4.寫實主義
*以抗戰為背景,描寫戰亂的時代、人民的苦痛
*揚棄頹廢、蒼白、憂郁、悲觀,寫出救國救民、全面抗日的心聲
艾菁——蘆笛
臧克家——烙印
田間——給戰斗者
一-2中國後期
1.朦朧詩派
*詩家多出生於解放之後,在文革中歷經狂熱與幻滅,反叛傳統、肯定個人尊嚴
*象徵、跳躍性情緒節奏、多層次的空間結構、自由化、韻律節奏標點的新處理
北島——收獲
二-1中國台灣地區日據時期
1.以日文、中文寫作
*強烈地表露鄉土意識與民族認同,具反日意識
張我軍——春意
賴和——南國輓歌
王白淵——未完的畫像
二-2台灣戰後︵五0六0年代︶
1.現代詩社
*繼承象徵派和現代派的血緣
*以紀弦為首,以「領導新詩的再革命,推行新詩現代化」為職志
*主張新詩乃「橫的移植」(向西洋學習)
*創作強調知性
紀弦——雕刻家
方思——港
葉珊(楊牧)——水之湄
鄭愁予——錯誤
2.藍星詩社
*繼承格律派優美的抒情詩風
*由覃子豪、鍾鼎文、餘光中發起
*反對現代詩社「橫的移植」的主張,強調新詩乃「縱的繼承」(延續傳統)
*創作傾向抒情
覃子豪——金色面具
周夢蝶——還魂草
餘光中——等你,在雨中
3.創世紀詩社/超現實
*由張默、洛夫、瘂弦發起*早期富較強的政治色彩及中國風
*後期強調詩的超現實性(以過去、未來、想像、幽冥之人事物為題材)、獨創性與純粹性,向西化道路上邁進
洛夫——因為風的緣故
商禽——長頸鹿
張默——蜂
蘇紹連——七尺布
瘂弦——如歌的行板
二-3台灣七0年代
1.笠詩社(鄉土詩、寫實詩)
*熱愛本土,強烈擁抱台灣意識,具有草根性與在野性
*以寫實主義的手法,反應生存環境的現實,表現出人道的精神,祈求民族與人權平等對待的理念
*具有質朴清新的風格,部份成員嘗試以母語作為創作的工具,閩語居多,客語其次
林亨泰——風景
詹冰——水牛圖
鄭炯明——蕃薯
李魁賢——碑
2.早期都巿詩
羅門——車入自然
3.早期女性詩
*繼承婉約的傳統,清麗柔美
蓉子——傘
敻虹——水紋
席慕蓉—— 一棵開花的樹
馮青——水姜花
二-4台灣八0年代-多元,青年詩人、詩社詩刊如雲涌
1.城鄉意識
1-1鄉土詩
吳晟——泥土
蕭蕭——風箏隨風飛
向陽——阿爹的飯包
1-2都市詩
渡也——旅客留言
陳義芝——蒹葭
楊澤——煙
2.政治詩&族群詩
*隨黨外運動而蓬勃發展,介入政治議題、突破禁忌題材
*原住民自覺,控訴不公義的政制壓迫,傳達原住民的迷惘與傷痛
陳黎—— 戰爭交響曲
瓦歷斯.尤干——下午茶
莫那能——恢復我們的姓名
3.後現代主義
*追求解放個別主體及藝術形式
*反鄉土詩的寫實風格,取向國際、宏觀、都市、未來、多語混雜、多元議題
*語言與形式實驗:拼貼、語法斷裂、意義曖昧、文體混合、文字游嬉
陳克華——我在生命轉彎的地方
向陽——立場
蘇紹連——冷熱飲販賣機
4.後現代女性主義
*突破婉約的限制
羅任玲——盲腸
顏艾玲——愛情的飲料
夏宇——愛情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