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韻怎麼壓

古詩韻怎麼壓

發布時間: 2021-01-08 11:37:37

詩歌的韻怎麼壓

律詩是2 4 6 8句壓第一復句 第3 5 7句不押
絕句制和律詩的押運方法相同 只是句數少用2 4句壓第一句就行了 第三句不押
詞的押運方法是根據詞牌來的 想用什麼詞牌 你只要在宋詞里找到這樣的詞做原詞 根據原詞來填詞和押運 原詞怎麼押你就怎麼押 很簡單

⑵ 請教一下如何寫壓韻的古詩/

怎樣寫古詩詞(初級學習版)

怎樣作古詩詞,是一個既簡單又不太簡單的問題,筆者在本文中只針對古詩詞的結構進行解說,希望廣大愛好古典詩歌的朋友能從中獲益。一、 詩體關於詩歌的種類,問題是相當復雜的,這里只是根據王力先生〈詩詞格律〉書中說法簡要講講。古代詩歌按格律分,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風或古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近體詩以外的古典詩歌通稱古體詩。律詩只能押平韻,古詩則還可以押仄韻。古代詩歌以字數分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都分為五言詩,七言詩。這是古典詩歌的基本結構,為什麼要這樣分,因為這和古詩的「節奏」有關,至於古詩節奏是什麼,會在以後的章節中講到。古風按字數分為五古、七古。律詩也可分為五律和七律。律詩中也有長篇,稱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詩還有雜言體。雜言指長短句雜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難〉就是雜言。雜言詩歌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法,沒有什麼理論根據。古代詩歌還有一種絕句,過去把絕句算為律詩,但根據北師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傑教授的說法,作為五言四句體的絕句,應該比律詩的起源更早,所以絕句單獨算一類,既包括古絕也包括律絕。為什麼叫絕句,明吳吶〈文章辯體〉引〈詩法源流〉說:「絕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說絕句是把詩歌的開頭、結尾或者中間部分截取後的詩。但是,絕句的本質是一種五言或七言四句詩體。二、律詩而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產生與初唐,一般認為他們的開創者是初唐人沈詮期和宋之問。為什麼律詩比較難做卻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呢?這是因為此前古代中國的詩歌,從〈詩經〉到樂府詩歌都是合樂的,有音樂伴奏。但後來詩歌逐漸脫離音樂,這樣它只能依靠自身解決音樂中的節奏和抑揚頓挫之美,這也就只能靠漢語本身的聲調變化來解決了,這是律詩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律詩的發展有兩源,一是對仗的盛行,二是聲調的發展。正常情況下,做好律詩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詩,所以,寫古典詩歌都先叢律詩開始。由於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很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的特點,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 整:每句字數整齊,或五言,或七言。2、儷:要求在詩歌中使用駢儷,即使用對仗。2、 葉:指奇偶兩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對的。4、韻:指古詩只能押平聲韻。5、諧: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較嚴格的規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實際上,律詩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啟功先生的說法,只有四個關鍵: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詩每兩句稱為一聯,其開頭兩句稱為首聯,中間兩句稱為頷聯,下面兩句稱為頸聯,最後一句又稱尾聯。2、 只能押平聲韻。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與句的平仄,都有嚴格的規定。4、 每篇必須有對仗,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三、韻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用韻也叫「押韻」。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的韻母。學過拼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拼音包括聲母和韻母兩大類。比如「公」字,拼音為「gong」,其中「g」是聲母,而「ong」是韻母,押韻也就是押韻母相同的字。凡是同韻的字都可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習慣上叫「韻腳」。押韻的目的是為保持詩歌聲律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復,這就構成了聲音回環之美。律詩的韻古人寫律詩,是嚴格依照韻書來壓韻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閱《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韻書。過去所指「詩韻」就是指這個來說的。通行的詩韻共有108韻,因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劉淵所撰寫的《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將過去韻書加以合並簡化後列出107韻,所以這些詩韻也稱「平水韻」。後世略有增加至108韻。「平水韻」包括平聲三十韻,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聲十七韻。律詩只能押平聲韻,由於平聲韻目多,又被分為上平聲十五韻、下平聲十五韻。這等於說平聲上卷,平聲下卷,沒有別的意思。韻有寬有窄,字數多的叫寬韻,字數少的叫窄韻。前面提到古人押韻是依照韻書的。這種韻書,在唐代和口語還是基本一致,依照韻書押韻也是比較合理。至宋以後,語音變化較大,再照韻書押韻,聲律反而不見得諧和,因此,今人寫古詩,不一定非要依照韻書壓韻。就律詩而言,現在不但首句可用鄰韻,就是其他的韻腳用鄰韻,只要屬於平聲,也是可以的。四、四聲、平仄、對仗四聲,指漢語中的四種聲調。聲調,由漢語的語音高低、升降、長短構成。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因素。現在的普通話,就包含陰平聲(一個高平調,不升不降叫高),陽平聲(一個中升調,不高不低叫中),上聲(一個低升調或低平調),去聲(一個高降調)古漢語中也有四聲,但與今天略有不同: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陽平上聲:這個聲調到後代部分變為去聲去聲:這個聲調沒有多大變化入聲:這是個發音短促的聲調。也是與今天差別最大的聲調。在普通話以及大部分地方方言中,平聲分化為陰平與陽平而調,入聲則分化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調之中。但是,現在江、浙、閩、粵、桂等地區方言還保留有入聲。四聲和韻的關系比較密切,,在韻書中,不同聲調的字不能算是同韻。作詩詞時,不同聲調的字一般不能押韻。四聲是辨別平仄的基礎,下面說說平仄。平仄律詩起於南北朝,當時有部分詩人認為作詩必須四聲協和,卻造成詞句越用越窄,不能達意的後果。通過隋唐人的總結,認為把四聲分為平聲和不平聲兩大類,這里的不平聲,就是仄聲。在詩歌中,如果平仄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就能使音調多樣化,不至於單調。這里的平聲,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而仄聲包括了上聲、去聲和入聲。平仄在詩詞中怎樣交錯呢,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句話:1、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錯的。2、 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的。例如:毛主席《長征》詩第五、六兩句第五句:「金沙水拍雲崖暖」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句:「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金沙(平平)後面跟水拍(仄仄),這就是本句中的交替。金沙(平平)對大渡(仄仄),水拍(仄仄)對橋橫(平平)就是對句中的對立。如何辨別平仄:如果方言中有入聲的(譬如說江浙人、山西人、湖南人、華南人),那麼問題容易解決。其他地方的人主要在於辨別入聲字有難處,一般的,可以查字典或韻書解決。對仗詩詞中的對偶,叫做對仗。古代的儀仗隊是兩兩相對的,這是「對仗」術語的來歷。對偶,就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並列起來。作為一種修辭手段,她的作用是形成整齊的美。例如「抗美援朝」,「抗美」和「援朝」形成對偶。一般講對偶,指的是兩句相對。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對偶的一般規則,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實際上,名詞還可以分為若干類,同類名詞相對被認為是工整的對偶,簡稱工對。律詩的對仗有自己的規則,就是1、 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對立的;2、 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復。此外,對聯(對子)是從律詩中演化出來的,所以也要適合上述的平仄和對仗標准。五、律詩的平仄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也是詞曲的基礎,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是講平仄。(一) 五律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這兩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基礎上梢有變化罷了。1、仄起第一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括弧字表示可平可仄,下同。)例: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事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勝,平聲,讀如升,簪字有zan\zen兩讀,這里押侵韻,讀zen。)仄起第二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從軍行·揚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2、平起第一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平起第二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答白刑部聞新蟬·劉禹錫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弦。晴清依露葉,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詠,逢時亦悄然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451058.html?md=3
回答者:zhaoling610 - 秀才 三級 1-10 00:31

⑶ 怎樣寫詩 韻是怎麼壓的 要注意什麼

詩分古體詩\近代詩和現在詩.
前二者是押韻的,後者是不押韻的.
前二者又分律詩和回非律詩
律詩要求有對仗的,一般分五律和七律
下面一七律/長征為例說明.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它押的是an韻,即每句的結尾字的韻母是an,但3,5,7句結尾可以不是.
3句與4句必須是對仗
5句與6句必須是對仗
什麼是對仗?從詞性講,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從聲律講,就是平對仄,仄對平.
什麼是平?就是漢字的一答,二聲為平.
什麼是仄?就是漢字的三,四聲為仄.
作律詩應該注意兩點:即平仄與粘連.
關於平仄,要"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說第1,3,5個字可以不考慮平仄,而第2,4,6個字必須考慮平仄.
什麼是粘連?就是第3,5.7句中的第2,4,6個字必須與第2,4,6句中的第2,4,6個字是平對平,仄對仄.
我講的不好,你可以結合長征這首詩自己感悟.

⑷ 古詩的押韻要怎麼押啊

押韻是在詩文中,把同韻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
句子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奏、聲調諧和之美。
把同韻的字有規律地配置在詩詞等韻文的句尾。各句押韻的字叫做韻腳或韻字。押韻是詩詞等韻文的語言特點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聲音和諧優美,吟誦順口悅耳, 便於記憶流傳。「韻」和「韻母」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謂同韻,指韻腹相同或相近的韻母,如有韻尾則韻尾相同,韻頭可以不同。為了便於押韻,人們把同韻的、可以相押韻的字歸納為若干韻部,根據現代北京語音的音系歸納的韻部,最常見的有十八韻和十三轍(附:十八韻、十三轍跟普通話韻母對照表)①。
【簡介】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葉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
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比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韻】②。
【規則】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③
1、【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④
2、【只押平聲韻】:
近體詩規定,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死規矩,事實上以近體詩的體例假如押仄聲字會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遵守這一規則。記憶中也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反例,所以這里就不另舉例。
3、【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
【首句押韻可借鄰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
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⑸ 怎樣把詩歌的韻押得靈活巧妙大神們幫幫忙

韻是詩歌之靈。壓的太死,不僅限制詩歌的流暢,而且一韻到底給人單板之感。 中國新詩用韻的分類 一、從韻部來分,可分為:單韻式(AAOA)和雙韻式(BABA)兩種。 1、單韻韻式,包括單韻平聲韻、單韻仄聲韻、單韻平仄韻。 a、單韻平聲韻。 例1: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全詩只有「光」、「霜」、「鄉」,押同一個平聲韻部。 b、單韻仄聲韻。例2:岑參的《春夢》,「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全詩只有「起」、「水」、「里」,押同一個仄聲韻部。 c、單韻平仄韻(特例)。例3:放入雙韻韻式中,便於操作,見下面的例6。 2、雙韻韻式(多為交叉韻)。例4:王勃的《普安建陰題壁》,「江漢深無極,梁岷不可攀。山川雲霧里,遊子幾時還。」,全詩中押兩個不同的韻部。即一、三「極」、「里」相押;二、四「攀」、「還」相押。例5:王唯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全詩中押兩個不同的韻部。即「里」、「知」相押;「嘯」、「照」相押。例6:盧仝的《白鷺鷥 》,「刻成片玉白鷺鷥,欲捉纖鱗心自急。翹足沙頭不得時,傍人不知謂閑立。」,全詩中押同一個韻部的平聲韻和仄聲韻押。即「鷥」、「時」平聲相押;「急」、「立」仄聲相押。 二、從韻位來分,可分為:全韻式、半韻式、混韻式、包韻式等。 1、全韻式,包括全韻平聲式(AAaA)和全韻仄聲式(BBbB)兩種。 a、全韻平聲式。 例7:李商隱的《屏風》,「六曲連環接翠幃,高樓夜半酒醒時。掩燈遮霧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全詩中「幃」、「時」、「知」三個平聲字與一個仄聲「此」字相押。 b、全韻仄聲式。例8:貫休的《宿深村》,「行行一宿深村裡,雞犬豐年鬧如市。黃昏見客合家喜,月下取魚戽塘水。」,全詩中「里」、「市」、「喜」、「水」四字押。 2、半韻式,可分為半韻平聲式(OAOA)和半韻仄聲式(OBOB)。 a、半韻平聲式。例9,李賀的《《馬詩》》,「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四句中二位「鉤」 和四位「秋」字押。 b、半韻仄聲式。例10,柳中庸的《江行》,「繁陰乍隱洲,落葉初飛浦。蕭蕭楚客帆,暮入寒江雨。」,二位「浦」與四位「雨」押。 3、混韻式,可分為交叉韻(BABA)和轉換韻。 (一)、交叉韻,可分為:同韻部交叉(aAaA)和異韻部交叉(BABA)。 a、同韻部交叉。例11,朱慶余的《閨意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燭」與「婿」押仄聲;「姑」與「無」壓平聲,他們同屬於一個韻部。 b、異韻部交叉,例12,杜牧的《過勤政樓》,「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詩中「在」與「意」仄押;「無」與「鋪」平押,異韻部相押。 (二)、轉換韻。例13,徐陵的《折楊柳》,「裊裊河堤樹。依依魏主營。江陵有舊曲。洛下作新聲。妾對長楊苑。君登高柳城。春還應共見。盪子太無情。」,「樹」、「曲」韻向「苑」、「見」韻轉換;主韻(尾韻),「營」、「聲」、「城」、「情」,平聲同韻保持不變。例14,杜甫的《嘆庭前甘菊花》,「檐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詩中由「摘」、「益」韻部向「芳」、「堂」、「霜」韻部轉換。主韻(尾韻)發生了改變,押兩個韻部,但是,仍然押的是平聲韻。例15,杜甫的《秋雨嘆三首》,a、「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b、「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城中蚪米換衾綢,相許寧論兩相直?」,c、「長安布衣誰比數,反巢衡門守環堵。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濕高飛難。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後土何時干?」,這三首詩中,例15「a」和例15「b」兩首詩,前部分押平聲韻,後部分押仄聲韻;例15「c」前部分押仄聲韻,後部分押平聲韻。主韻尾韻,平仄兩個韻部混合平分秋色。 4、包韻式,可分為: a、平聲順包式(AAOA),例16:常建的《三日尋李九庄》,「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盪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詩中一、二、四句的韻字「頭」、「舟」、「流」,把第三句包圍著,形成一個環圈。 b、仄聲順包式(BBOB),例2:孟郊的《古怨》,「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c、逆時包韻式(OAaA),例17:,「幾度春眠覺,紗窗曉望迷。朦朧殘夢里,猶是在遼西。」,詩兩行一排列,「迷」、「里」、「西」三字,就把「覺」字包圍住了。 三、從音韻的發展分,可分為:古韻和新韻。 四、從用韻的密度分,可分為:句句韻、隔句韻、句中韻(首尾韻、腰尾韻、足尾韻)、句外韻。 1、句句韻,見全韻式。 2、隔句韻,見單韻韻式、雙韻韻式和交叉韻。 3、句中韻。 a、首尾韻。例18,楊巨源的《和鍊師索秀才楊柳》,「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詩中「水」與「絲」;「立」與「一」、「枝」;「惟」與「惜」,為本句中首尾韻相押。 b、腰尾韻。例19,嚴維的《歲初喜黃甫侍御至》,「湖上新正逢故人,情深應不笑家貧。明朝別後門還掩,修竹千竿一老身。」,詩中「新」與「人」相押。 c、足尾韻。例20,見上例18,「立馬煩君折一枝」中,「一」與「枝」相押。 4、句外韻。除本句中以外的用韻。見例18。 五、從字的重復來分,可分為:疊字韻和重字韻。 1、疊字韻。例21,鄭谷的《鷺鷥》,「閑立春塘煙澹澹,靜眠寒葦雨颼颼。漁翁歸後沙汀晚,飛下灘頭更自由。」,詩中的「颼颼 」,疊字成韻。 2、重字韻。例22,杜甫的《三絕句》,「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詩中「一」句中的「史」字與「二」句中的「史」相同,用重字。 (註:字母A表示同韻部平聲韻,a表示同韻部仄聲;字母B表示不同韻部仄聲韻,b表示不同韻部平聲;字母O表示非韻位字。) 上面主要以古詩為例,但靈活運用押韻方法適用於任何一種詩歌形式!

採納哦

⑹ 古詩中的韻怎麼押

一壓一壓的就行

⑺ 古詩詞押韻如何壓,是一二句,三四句押,還是一三,二四押壓

古詩的格式要求非常嚴格,要求和轍,押韻,對句要有格律.
和轍:即平仄專相對.如上句為: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句要對屬:仄仄平平仄仄平(漢字發音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
押韻:即每句尾字的韻母發音要相同.
格律:即一對三,百對千,大路對長空等...

完全符合古詩格式的,稱為絕句.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一二四句押韻,有格律的,為律詩....每句都押韻也可以,但要和轍.

⑻ 請教一下如何寫壓韻的古詩/

壓韻是做詩的基本,詩不壓韻不成詩歌,或者說是不完全的\不工整的.
首先要理解"壓韻"的意思:
壓是什麼呢?就是說要注重平仄起落伏,一般是仄起平落.平聲指的是漢語拼音當中的一二聲,仄聲指的是三四聲.
韻,我們可以通書的理解為韻母,漢語中的韻母指的是拼音的後部分,韻母相同或相近,詩年起來才會朗朗上口.
其次,就是平時對素材的積累問題了.

⑼ 古文壓韻的方法與問題

古代有四聲:平,上,去,入
平分陰平和陽平,陰平就是一聲,陽平就是二聲。「上」是三聲,「去」是四聲,入現在已經沒有了稱為「入入四聲」,但還是有這種讀法,例如「渚清沙白鳥飛還(huai)」的「還」還有「青山郭外斜(xia)」的「斜」就是入聲字。平就是「陰平」和「陽平」,仄就是「上」「去」「入」

古體詩

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體詩的平仄並沒有任何規定。漢魏六朝詩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唐以後古體詩受到律詩的影響,平仄上也有了一些講究。根據這一點,古體詩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粹的古風,一種是入律的古風。
純粹的古風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不過,唐以後有些詩人在寫古體詩的時候,有意避免律句,於是無形中造成一種風氣,要讓古體詩盡可能和律詩的形式區別並來。這樣就使古體詩的句子有了某些特點。
前面說過,三平調是古風專用的形式,這成為古風的特點之一。最後三字除了這種三平調以外,其次就是收尾於平仄平;還有比較少見的兩種,收尾於仄仄仄或仄平仄。這就是說,平腳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聲為原則;仄腳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仄聲為原則。從全句的平仄看,多數句子的節奏不是平仄交替,而是疊平疊仄,這就是說,五古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七古還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的。例如杜甫《歲晏行》:
歲雲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網苦凍,莫徭射雁鳴桑弓。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杼軸茅茨空。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錫和青銅。刻泥為之最易得,好惡不合長相蒙。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哀怨何時終?
全詩十八句中,有十五句符合上面所談的四種三字尾的要求;特別是十個平腳的句子中有七個是三平調,尤其值得注意。符合疊平疊仄要求的有九句。剩下來只有兩個律句("今年米賤大傷"和"萬國城頭吹盡角")。由此可見純粹的古風的平仄與律詩的平仄有很大的不同。
入律的古風,和純粹的古風恰恰相反,詩人們盡可能用律句。入律古風之所以和律詩不同,主要在於:(1)句數不定;(2)平韻和仄韻交替;(3)常常是四句一換韻。這種情況,一般只存在於七言古風中。例如王勃《滕馬閣》,句子的平仄基本上都合律,簡直是兩首律絕連在一起,不過其中一首是仄韻絕句罷了。這種仄韻和平韻交替,四句一換韻,到後來成為入律古風的典型。白居易的《長恨歌》基本上就是這種形式,還有他的《琵琶行》和元稹和《連昌宮詞》等,都採用這種形式。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元和體"。

⑽ 古詩是怎麼壓韻的

【簡介】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葉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
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比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韻】②。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容易記憶,對於押韻十分講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世人所謂之【108部平水韻】。

但是需要明白,並不值得為遷就押韻而破壞詩句的自然,除非是參加科舉,否則即使偶爾一兩句出韻,古人也是允許的。
【規則】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③
1、【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④

2、【只押平聲韻】:
近體詩規定,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死規矩,事實上以近體詩的體例假如押仄聲字會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遵守這一規則。記憶中也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反例,所以這里就不另舉例。

3、【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
【首句押韻可借鄰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
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余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請參照通轉古韻、【108部平水韻】

【避忌】
1、忌重韻
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復出現,此乃大忌。

2、避免同義字相押
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韻
古人寫詩多依官韻,而許多我們認為是同韻的字在官韻中被分別列入不同的韻部之中,如「冬」與「東」之類,如果在同一首詩中相押,即為出韻。這主要是因為古今語音變化的原因,今天已沒有必要再強調這一點了。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別人詩中所使用的韻字來押韻做詩,叫做「和韻」或「步韻」,主要有三種方式:

1、次韻:又稱步韻,即用原詩相同的韻字,且前後次序都必須相同,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2、用韻:即使用原詩中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韻:即用與原詩同一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