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詩詞集
『壹』 詩詞白描代表作是什麼
江雪
千山鳥飛抄絕,
萬徑人蹤襲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白描是撲素地描寫生活的現實,藉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創作手法。幼稚的人要賣弄詞藻,要死要活,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成熟的人通篇不言一個愁,只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讓你感到無限的凄涼。
『貳』 關於古詩中的白描手法
運用白描手法寫作的詩詞「看似平常卻奇崛」,「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詩人以真情摯意專注於其種事物,充分調用所把握的文字揮寫詩章,白描手法就會大獲成功。
白描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畫中的速寫或素描,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飾烘托,不施色彩。這種畫法引入到詩歌中的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准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干凈利索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明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譽為「秋思之祖」。全曲僅有二十八個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繪了一幅秋郊黃昏蕭瑟凄涼的行旅圖景,刻畫了一個騎著瘦馬在西風殘照的古道上艱難跋涉的遊子形象,表現了這位天涯遊子悲秋懷想的愁苦情懷。前三句十八個字中,全是名詞和形容詞,無一動詞,各種景物的關系以及它們各自的動態與形狀,全靠讀者根據意象之間的組織排列順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把握。這種奇妙的用字法,實在為古之所罕見,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豐富的情感。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與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馬曲大。馬曲用字之簡練已達到不能再減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豐富的情感,這正是《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叄』 陶淵明的哪些詩句使用了白描的手法請分析一下。
運用白描手法的是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回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答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作者幾乎完全採用白描手法,以村落、草屋、榆柳、炊煙、雞鳴、狗吠等農村中的最平常的景象,勾畫出一幅恬靜、平和、質朴的田園風光,其中融入了詩人的高雅情趣,表現了詩人對自由閑適的農村生活的熱愛,營造出寧靜淡遠的意境,令人神往.
『肆』 運用白描手法的詩句有哪些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
白描要求運用極簡省的語言,描摹景物的特徵,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對景物進行了排列,卻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相信每一個讀到的人都會在頭腦中出現一幅《天涯遊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他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的是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種思鄉思家的情緒就會從心底彌漫開來。抬頭望望遠處漫漫古道,聽聽耳邊呼嘯秋風,看看跨下瘦馬,啥感覺?只能斷腸!這就是白描。
白描手法用於敘事,使人感到線條明晰,言簡意真。
如《賣炭翁》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在這首小型敘事詩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賣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這十四個字的肖像描寫,不僅准確地表現了賣炭翁的職業和年齡特徵,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勞作和痛苦生活。長期受煙火熏烤使皮膚變色,終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兩鬢蒼蒼」又表現出賣炭翁的凄楚和衰老。這樣拚死拚活的苦幹,只不過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掙點錢勉強度日。「可憐身上衣正單」,「夜來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對照的寫法來表現賣炭翁的困苦生活。「心憂炭賤願天寒」,是更深入一層的心理刻劃。一般人在衣單不能禦寒時,總想天氣暖和,可是賣炭翁卻在「衣正單」時「願天寒」,一怕天氣暖,炭賣不掉,衣食無所出,二想天氣寒冷,賣個好價錢。這兩句詩深刻地表現了他對「賣炭得錢」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慘的生活境遇。同時,這樣寫使下文「一車炭重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顯得更加有力量,更能激起讀者對狐假虎威的「黃衣使者白衫兒」的痛恨。
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三言兩語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
與繪畫一樣,無論工筆還是彩墨,無論水彩還是油畫,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學創作上的白描手法與其它手法並不相斥。
『伍』 哪些古詩中運用了白描手法
1、《天凈沙·秋思》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釋義: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庄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2、《商山早行》唐代: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明驛牆 一作:照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釋義:
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一路遠行,遊子悲思故鄉。
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牆上。
因而想起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和鵝,正嬉戲在岸邊彎曲的湖塘里。
3、《錢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釋義: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連成一片。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
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
最愛的湖東美景百游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4、《賣炭翁》唐代: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釋義: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裡砍柴燒炭。
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斑白十指漆黑。
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麼?換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裡卻擔心炭不值錢希望天更冷些。
夜裡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曉他急忙駕著炭車軋著冰路往集市上趕去。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門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兩個騎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
他們手裡拿著文書嘴裡稱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百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買炭的錢了。
5、《田家》唐代:聶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釋義:
父親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
六月的季節,田中稻穀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倉庫早已修好等待征斂。
『陸』 使用白描手法的古詩詞有那些
白描,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純客觀描寫,不加主觀因素,主觀呢,主要是通過一些形容詞專,或者是屬活用的名詞,動詞來表現,因為物本無情,若有情,只不過是人賦予它的。
舉個例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只不過客觀描述了一個景象,這樣你很容易 的能夠想像出來,詩人此時此刻深處何種境地。雖然只是幾個名詞的堆砌,但是仍然有一種悠遠的意境。
烘托,通俗一點來講,就是主要配角,即詩人通過寫它來表現主角,例如人,物,或情感,配角不是主要目的,但沒配角也不行。
高適的《別董大》首二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直接狀寫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黃昏、沙塵漫天、遙空斷雁、大雪紛飛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凍的暮天景象。通過這送別時的環境描寫,烘托出離愁別恨的低沉氣氛。在這里,通過題目就可以知道,要跟人離別了,寫首詩,當然要抒發一下感情,於是,那種離別之情就是主角,其他的環境描寫就是配角,黃,白,醺,吹,紛紛,形容詞或動詞,只是為了更好的描寫環境,同時也是抒發情感的好方法,這里就不僅僅是純物了,還有形容詞或動詞,所以,綜上,就是烘托
『柒』 運用白描手法的詩句有哪些
1、元代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釋義: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庄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2、唐代溫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釋義: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踏上遙遙征途,遊子悲思故鄉。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板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牆邊。回想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鴨鵝,正嬉戲在岸邊的湖塘里。
3、唐代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釋義: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連成一片。幾只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
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 最愛的湖東美景百游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4、唐代白居易《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釋義: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裡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斑白十指漆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麼?換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裡卻擔心炭不值錢希望天更冷些。
夜裡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曉他急忙駕著炭車軋著冰路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門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兩個騎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
他們手裡拿著文書嘴裡稱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百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買炭的錢了。
5、唐代杜甫《絕句二首》: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釋義: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顯得格外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泥土隨著春天的來臨而融化變得松軟,燕子銜泥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捌』 運用白描手法的詩句
宋朝的李清照是位以白描著稱的詞人
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專
尋尋覓覓,冷屬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玖』 白描的詩句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版。
吾家洗權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拾』 有哪些古詩古文是以白描手法寫的
白描要求運用極簡省的語言,描摹景物的特徵,反映作者的感情。
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