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大曾的詩句

大曾的詩句

發布時間: 2021-01-07 19:04:50

❶ 莫道前途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詩名

高適《別董大》(其一)賞析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賞析】

董大,即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高適《別董大》詩的第二首說:「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從詩的內容來看,這兩篇作品當是寫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而且,兩個人都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詩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卻胸襟開闊,寫別離而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雄壯豪邁,堪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開頭兩句,描繪送別時候的自然景色。黃雲蔽天,綿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點餘光。夜幕降臨以後,又颳起了北風,大風呼嘯。伴隨著紛紛掃揚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從空中掠過,往南方飛去。這兩句所展現的境界闊遠渺茫,是典型的北國雪天風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雖是一字之差,境界卻相差甚遠。北方的冬天,綠色植物凋零殆盡,殘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視界很廣,可目極千里。說「黃雲」,亦極典型。那是陰雲凝聚之狀,是陰天天氣,有了這兩個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風」,「雪紛紛」,便有了著落。如此理解,開頭兩句便見出作者並非輕率落筆,而是在經過了苦心醞釀之後,才自然流出的詩歌語言。這兩句,描寫景物雖然比較客觀,但也處處顯示著送別的情調,以及詩人的氣質心胸。日暮天寒,本來就容易引發人們的愁苦心緒,而眼下,詩人正在送別董大,其執手依戀之態,我們是可以想見的。所以,首二句盡管境界闊遠渺茫,其實不無凄苦寒涼;但是,高適畢竟具有恢弘的氣度,超然的稟賦,他開沒有沉溺在離別的感傷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馭情,另具一副心胸,寫出慷慨激昂的壯偉之音。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是對董大的勸慰。說「莫愁」,說前路有知己,說天下人人識君,以此贈別,足以鼓舞人心,激勵人之心志。據說,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藝受知於宰相房琯,崔珏曾寫詩詠嘆說:「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這寫的不過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顯,詩境未免狹小。高適這兩句,不僅緊扣董大為名琴師,天下傳揚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無貧賤,天涯處處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詩境遠比崔珏那幾句闊遠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詩只是琴師身世的材料,而高詩卻堪稱藝術珍品。

❷ (*^__^*) ……推薦一首詩

詩中雲
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7.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詩中雪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❸ 別董大後兩句詩意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是對董大的勸慰。說「莫愁回」,說前路有知己答,說天下人人識君,以此贈別,足以鼓舞人心,激勵人之心志。據說,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藝受知於宰相房琯,崔珏曾寫詩詠嘆說:「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這寫的不過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顯,詩境未免狹小。高適這兩句,不僅緊扣董大為名琴師,天下傳揚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無貧賤,天涯處處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詩境遠比崔珏那幾句闊遠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詩只是琴師身世的材料,而高詩卻堪稱藝術珍品。

❹ 舉些祝出行順利的詩句

滿意請採納。不知道祝出行順利是不是送別類的詩,暫且先答這一類的。然後按照題主所說的要祝出行順利的主題,所以那些苦大仇深的詩就我不列舉了,比較豪邁的詩(都是從詩句中截取的成語詩句可以應用)如下:

解釋】:象錦綉那樣的前程。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出自】:元·賈仲名《對玉梳》第四折:「想著咱錦片前程,十分恩愛。」

鵬程萬里
【解釋】: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出自】:《莊子·逍遙游》:「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春風得意
【解釋】:得意:揚揚自得的樣子。舊時形容考中進士後的興奮心情。後形容職位升遷順利。
【出自】: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前程似錦
【釋義】錦:色彩鮮艷、質地精美的絲織品,比喻事物的美好。前程像錦綉一樣,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出自】:元·賈仲名《對玉梳》第四折:「想著咱錦綉前程,十分恩愛。」

生意興隆
【解釋】:商業買賣。買賣興旺。也比喻業務蒸蒸日上。
生意 : 1.生機,生命力。 2.意態。 3.生計;生活。 4.活兒;工作。 5.境遇。 6.謂主張。 7.猶言感興趣。 8.謂外加別的意思。 9.買賣;做買賣。 10.指錢財。
興隆 : 1.興旺隆盛。

馬到功成
【解釋】:形容事情順利,一開始就取得勝利。
【出自】: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願你馬到功成,奏凱而還。」

萬事如意
【解釋】: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順利。
【出自】:當時僧侶們擔心說法講經時遺漏重點,會在「阿娜律」上記小抄,也就漸漸形成了佛教的法器了。傳入我國以後,因為它一端形狀像手指頭,很適合做撓癢癢的工具,使用者都能稱心如意。因此,便將此法器取名「如意」。

福如東海
【解釋】:福氣象東海那樣大。舊時祝頌語。
【出自】: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佳期。從今後,兒孫昌盛,個個赴丹墀。」

壽比南山
【解釋】:壽命象終南山那樣長久。用於祝人長壽。
【出自】:《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

幸福美滿
【解釋】:美滿,漢語詞語,意味感到幸福、愉快;美好滿足的意思;美好圓滿、美滿的生活。

心想事成
【解釋】:「心想事成」一詞為成語,意指「心裡想到的,都能成功」。該詞多用於祝福語

大吉大利
【解釋】:非常吉祥、順利。舊時用於占卜和祝福。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孔明曰:『來意亮已知道了。適間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

招財進寶
【解釋】:招引進財氣、財寶。
【出自】: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財進寶臻佳瑞,合家無慮保安存。」

一帆風順
【解釋】:船掛著滿帆順風行駛。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出自】: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風。」

福壽雙全
【解釋】:幸福和年壽兩樣全備。
【出自】:《紅樓夢》第五二回:「老祖宗只有伶俐聰明過我十倍的,怎麼如今這么福壽雙全的?」

三羊開泰
【解釋】:《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
【出自】:《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❺ 別董大這首詩的鑒賞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有《高常侍集》。

❻ (*^__^*) ……關於詩的故事

在浙江的紹興,有一座沈園。南宋時期那裡叫做山陰。傳說從前沈園的粉壁上曾題著兩闕《釵頭鳳》,據說第一闕是詩詞名家陸游所寫,第二闕是陸游的前妻唐婉所和。這兩闕詞雖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卻浸潤著同樣的情怨和無奈,因為它們共同訴說著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唐婉與陸游沈園情夢。

陸游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出生於越州山陽一個殷實的書香之家,幼年時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隨家人四處逃難。這時,他母舅唐誠一家與陸家交往甚多。唐誠有一女兒,名喚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靜靈秀,不善言語卻善解人意。與年齡相仿的陸游情意十分相投,兩人青梅竹馬,耳鬢廝磨,雖在兵荒馬亂之中,兩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過一段純潔無暇的美好時光。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種縈繞心腸的情愫在兩人心中漸漸滋生了。

青春年華的陸游與唐婉都擅長詩詞,他們常借詩詞傾訴衷腸,花前月下,二人吟詩作對,互相唱和,麗影成雙,宛如一雙翩躚於花叢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著幸福和諧。兩家父母和眾親朋好友,也都認為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於是陸家就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訂下了唐家這門親上加親的姻事。成年後,唐婉便成了陸家的媳婦。

從此,陸游、唐婉更是情愛彌深,沉醉於兩個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麼科舉課業、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親都暫時拋置於九霄雲外。陸游此時已經蔭補登仕郎,但這只是進仕為官的第一步,緊接著還要赴臨安參加「鎖廳試」以及禮部會試。新婚燕爾的陸游留連於溫柔鄉里,根本無暇顧及應試功課。陸游的母親唐氏是一位威嚴而專橫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兒子陸游金榜題名,登科進官,以便光耀門庭。目睹眼下的狀況,她大為不滿,幾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場對唐婉大加訓斥,責令她以丈夫的科舉前途為重,淡薄兒女之情。

但陸、唐二人情意纏綿,無以復顧,情況始終未見顯著的改善。陸母因之對兒媳大起反感,認為唐婉實在是唐家的掃帚星,將把兒子的前程耽誤貽盡。於是她來到郊外無量庵,請庵中尼姑妙因為兒、媳卜算命運。妙因一番掐算後,煞有介事地說:「唐婉與陸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誤導,終必性命難保。」陸母聞言,嚇得魂飛魄散,急匆匆趕回家,叫來陸游,強令他道:「速修一紙休書,將唐婉休棄,否則老身與之同盡。」這一句,無疑晴天忽起驚雷,震得陸游不知所以。待陸母將唐婉的種種不是歷數一遍,陸游心中悲如刀絞,素來孝順的他,面對態度堅決的母親,除了暗自飲泣,別無他法。

迫於母命難違,陸游只得答應把唐婉送歸娘家。這種情形在今天看來似乎不合常理,兩個人的感情豈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國古代社會,母命就是聖旨,為人子的得不從。就這樣,一雙情意深切的鴛鴦,行將被無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虛玄的命運八字活活拆散。陸游與唐婉難舍難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無緣,於是悄悄另築別院安置唐婉,有機會就前去探望,訴說相思之苦。無奈紙總包不住火,精明的陸母很快就察覺了此事。嚴令二人斷絕來往,並為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徹底切斷了陸、唐之間的悠悠情絲。

無奈之下,陸游只得收拾起滿腔的幽怨,在母親的督教下,重理科舉課業,埋頭苦讀了三年,在二十七歲那年隻身離開了故鄉山陰,前往臨安參加「鎖廳試」。在臨安,陸游以他扎實的經學功底和才氣橫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陸阜的賞識,被薦為魁首。同科試獲取第二名的恰好是當朝宰相秦檜的孫子秦塤。秦檜深感臉上無光,於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禮部會試時,硬是借故將陸游的試卷剔除。使得陸游的仕途在一開始就遭受了風雨。

禮部會試失利,陸游回到家鄉,家鄉風景依舊,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涼。為了排遣愁緒,陸游時時獨自倘祥在青山綠水之中,或者閑坐野寺探幽訪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詩;或者浪跡街市狂歌高哭。就這樣過著悠遊放盪的生活。

在一個繁花競妍的春日晌午,陸游隨意漫步到禹跡寺的沈園。沈園是一個布局典雅的園林花園,園內花木扶疏,石山聳翠,曲徑通幽,是當地人游春賞花的一個好去處。在園林深處的幽徑上迎面款步走來一位綿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陸游猛一抬頭,竟是闊別數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剎間,時光與目光都凝固了,兩人的目光膠著在一起,都感覺得恍惚迷茫,不知是夢是真,眼簾中飽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憐。

此時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給了同郡士人趙士程,趙家系皇家後裔、門庭顯赫,趙士程是個寬厚重情的讀書人,他對曾經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現出誠摯的同情與諒解。使唐婉飽受到創傷的心靈已漸漸平復,並且開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這時與陸游的不期而遇,無疑將唐婉已經封閉的心靈重新打開,裡面積蓄已久的舊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來,柔弱的唐婉對這種感覺幾乎無力承受。

而陸游,幾年來雖然借苦讀和詩酒強抑著對唐婉的思念,但在這一刻,那埋在內心深處的舊日情思不由得湧出。四目相對,千般心事、萬般情懷,卻不知從何說起。這次唐婉是與夫君趙士程相偕游賞沈園的,那邊趙士程正等她用餐。在好一陣恍惚之後,已為他人之妻的唐婉終於提起沉重的腳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後走遠了,只留下了陸游在花叢中怔怔發呆。

和風襲來,吹醒了沉在舊夢中的陸游,他不由地循著唐婉的身影追尋而去,來到池塘邊柳叢下,遙見唐婉與趙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用餐。隱隱看見唐婉低首蹙眉,有心無心地伸出玉手紅袖,與趙士程淺斟慢飲。這一似曾相識的場景,看得陸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夢,今日痴怨盡繞心頭,感慨萬端,於是提筆在粉壁上題了一闕「釵頭鳳.紅酥手」

隨後,秦檜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陸游,陸游奉命出任寧德縣立簿,遠遠離開了故鄉山陰。第二年春天,抱著一種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來到沈園,徘徊在曲徑迴廊之間,忽然瞥見陸游的題詞。反復吟誦,想起往日二人詩詞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淚流滿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覺中和了一闕詞,題在陸游的詞後,這就是開頭提到的第二首「釵頭鳳.世情薄」。

唐婉是一個極重情誼的女子,與陸游的愛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結合,卻毀於世俗的風雨中。趙士程雖然重新給了她感情的撫慰,但畢竟曾經滄海難為水。與陸游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處。自從看到了陸游的題詞,她的心就再難以平靜。追憶似水的往昔、嘆惜無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著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鬱成疾,在秋意蕭瑟的時節化作一片落葉悄悄隨風逝去。只留下一闕多情的《釵頭鳳》,令後人為之唏噓嘆息。
此時的陸游,仕途正春風得意。他的文才頗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稱賞,被賜進士出身。以後仕途通暢,一直做到寶華閣侍制。這期間,他除了盡心為政外,也寫下了大量反映憂國憂民思想的詩詞。到七十五歲時,他上書告老,蒙賜金紫綬還鄉了。陸游浪跡天涯數十年,企圖藉此忘卻他與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離家越遠,唐婉的影子就越縈繞在他的心頭。此番倦遊歸來,唐婉早已香消玉殞,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對舊事、對沈園依然懷著深切的眷戀。常常在沈園幽徑上踽踽獨行,追憶著深印在腦海中那驚鴻一瞥的一幕,這時他寫下了「沈園懷舊」。

❼ 詩的賞析

《別董大》(其一)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賞析 :
董大,即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高適《別董大》詩的第二首說:「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從詩的內容來看,這兩篇作品當是寫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而且,兩個人都處在困頓不達的境遇之中,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詩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卻胸襟開闊,寫別離而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雄壯豪邁,堪與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開頭兩句,描繪送別時候的自然景色。黃雲蔽天,綿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點餘光。夜幕降臨以後,又颳起了北風,大風呼嘯。伴隨著紛紛掃揚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從空中掠過,往南方飛去。這兩句所展現的境界闊遠渺茫,是典型的北國雪天風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雖是一字之差,境界卻相差甚遠。北方的冬天,綠色植物凋零殆盡,殘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視界很廣,可目極千里。說「黃雲」,亦極典型。那是陰雲凝聚之狀,是陰天天氣,有了這兩個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風」,「雪紛紛」,便有了著落。如此理解,開頭兩句便見出作者並非輕率落筆,而是在經過了苦心醞釀之後,才自然流出的詩歌語言。這兩句,描寫景物雖然比較客觀,但也處處顯示著送別的情調,以及詩人的氣質心胸。日暮天寒,本來就容易引發人們的愁苦心緒,而眼下,詩人正在送別董大,其執手依戀之態,我們是可以想見的。所以,首二句盡管境界闊遠渺茫,其實不無凄苦寒涼;但是,高適畢竟具有恢弘的氣度,超然的稟賦,他開沒有沉溺在離別的感傷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馭情,另具一副心胸,寫出慷慨激昂的壯偉之音。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是對董大的勸慰。說「莫愁」,說前路有知己,說天下人人識君,以此贈別,足以鼓舞人心,激勵人之心志。據說,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藝受知於宰相房琯,崔珏曾寫詩詠嘆說:「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這寫的不過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顯,詩境未免狹小。高適這兩句,不僅緊扣董大為名琴師,天下傳揚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無貧賤,天涯處處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詩境遠比崔珏那幾句闊遠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詩只是琴師身世的材料,而高詩卻堪稱藝術珍品。

贈汪倫 李 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簡析]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乾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作者簡介: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盪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

❽ 有關離別的詩句的賞析。

1、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出自唐代陸龜蒙的《別離》。

翻譯:大丈夫何嘗沒有滔滔眼淚,只是不願在離別時涕泗橫流。

賞析:「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下筆挺拔剛健,調子高昂,一掃送別詩的老套,生動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堅強剛毅,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2、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

翻譯: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是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凄涼的秋天!

賞析:此兩句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自古」兩字,從個別特殊的現象出發,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象,擴大了詞的意義。但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強調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

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出自唐代高適的《別董大二首》。

翻譯: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呢?

賞析:這兩句,是對董大的勸慰。說「莫愁」,說前路有知己,說天下人人識君,以此贈別,足以鼓舞人心,激勵人之心志。據說,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藝受知於宰相房琯,崔珏曾寫詩詠嘆,不過他只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顯,詩境未免狹小。

高適這兩句,不僅緊扣董大為名琴師,天下傳揚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無貧賤,天涯處處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詩境遠比崔珏那幾句闊遠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詩只是琴師身世的材料,而高詩卻堪稱藝術珍品。

4、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出自南北朝范雲的《別詩二首·其一》。

翻譯:上次離去時,雪像花一樣地飄落,如今再度前來,花開得像雪一般的白艷。

賞析:用分別時雪花飛舞的凄涼和重逢時百花盛開的溫暖做對照,抒發重逢的快樂。

5、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代人賦》。

翻譯:落日里寒鴉歸巢,一片傷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顯出溫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親自感受這離愁別恨的苦楚,根本不會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人傷心白頭。

賞析:開頭兩句展現的兩種景象、兩種感受、兩種感情所體現的復雜的心理活動,使抒情主人公神態畢現,因而以下文字,即從她的肺腑中流出。「柳塘新綠」,春光明麗,倘能與意中人象鴛鴦那樣雙雙戲水,永不分離,便青春永駐,不會白頭。

而事實上,意中人卻在「晚日」將沉、「寒鴉」歸巢之時走向天涯,「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表現心緒低回宛轉,筆致可謂搖曳生姿。「無離恨」是假設,不「白頭」是假設變成事實之後希望出現的結果。可如今假設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然。

❾ 別董大正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別董大二首(其一)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二首(其二)

高適

六翮飄颻私自憐,

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

今日相逢無酒錢。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

關於董大,各家註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聖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在不得意的浪遊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於「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後兩句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朴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作者簡介] 1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有《高常侍集》。

〔作者簡介] 2
高適
高適(700—765)
唐代詩人。字達夫。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遊,有游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游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後,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
董庭蘭
董庭蘭(約695-765):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隴西人。
董庭蘭早年曾從鳳州(今陝西境內)參軍陳懷古學得當時流行的「沈家聲、祝家聲」,並把其擅長的《胡笳》整理為琴譜,董庭蘭後來的聲望已超過了沈祝兩家,百年後,元稹在詩中仍贊道:「哀笳慢指董家本,」今存的《大胡笳》、《小胡笳》兩曲,相傳就是他的作品,另有《神奇秘譜中》收有他作的《頤真》一曲,據說此曲是他隱居山林,過著「寡慾養心,靜息養真」的道家生活的反映。
董庭蘭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如高適的《別董大》就寫道:「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當時眾多的詩人都與他有交往,並在詩中描寫了他的琴藝,最為著名的就是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聲》,詩中對他的出色琴技進行的詳盡生動的描述。董庭蘭編寫的譜集,當時的善贊大夫李翱為之作序。
董庭蘭一生清貧,高適曾在詩中說他:「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薛易簡也說:「庭蘭不事王侯,散發林壑者六十載」在他六十歲以前,幾乎都是在其家鄉隴西山村中渡過的。天寶末年,,應宰相房琯之請,在其門下當過清客,為此曾遭到世人的誹議。
董庭蘭的學生中,鄭宥聽覺敏銳,調弦「至切」,尤善沈聲、祝 聲。另一弟子杜山人也被戎昱稱為「沈家祝家皆絕倒。」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