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末伏詩歌

末伏詩歌

發布時間: 2021-01-07 16:06:13

Ⅰ 描寫三伏天的詩句

夏夜追涼

創作年代:宋

作者:楊萬里

原文: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譯文:

夏天的中午,天氣炎熱,想不到夜晚還是那麼熱。打開門,到月光下去站一會兒吧。

這時,遠處的竹林和樹叢里,傳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可是,這並不是風,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1)末伏詩歌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追涼」,即覓涼、取涼。較之「覓」和「取」,「追」更能表現對「涼」的渴求,杜甫「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羌村三首》其二)詩意可見。但這首詩在藝術處理上卻有其獨到之處:它撇開了暑熱難耐的感受,而僅就「追涼」著墨,以淡淡的幾筆,勾勒出一幅夏夜追涼圖,其中有皎潔的月光,有濃密的樹蔭,有婆娑的竹林,有悅耳的蟲吟,以及作者悄然佇立的身影。

首句貌似平直,其實也有一層曲折:中午時分,烈日暴曬,是一天中最為酷熱的時刻,而今,「夜熱」竟然與「午熱」相彷彿,則「夜熱」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詩人月下獨立的形象。「開門」,點出作者原在室內。或許他本已就寢,而因夜裡天熱的緣故,輾轉反側難以入夢,迫於無奈才出門納涼。而「明月」,則點出正值「月華皎潔」的三五之夜。

這樣,作者「獨立」的目的,應該說是「追涼」與「賞月」兼而有之,追涼可得體膚之適,賞月則可得精神之快,難怪他要獨立不移、執著若此了。

第三句是對周圍環境的點染:竹林深深,樹蔭密密,蟲鳴唧唧。「竹深樹密」,見其清幽;「蟲鳴」,則見其靜謐——唯其靜謐,「蟲鳴」之聲才能清晰入耳。詩人置身其間,涼意頓生,於是又引出結句「時有微涼不是風」,這一真切、細微的體驗。

「不是風」,點明所謂涼意,不過是夜深氣清,靜中生涼而已,並非夜風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涼》詩亦雲:「風從何處來?殿閣微涼生。桂旗儼不動,藻井森上征。」雖設問風從何來,但既然桂旗不動,可見非真有風,殿閣之「微涼」不過因靜而生。人們通常說「心靜自涼」,其理相若。因此,范詩實可與這首詩參讀。

Ⅱ 關於末伏(秋老虎)的詩句

1、《秋夜》

宋代: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譯文:

夜晚輾轉反側難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氣清涼,剪了很多次燭花了,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窗外梧桐樹縫的月影,斑斑駁駁地鋪灑在冰涼的床席上,而從梧桐縫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麼明亮

2、《山亭夏日》

唐代: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譯文:

綠樹蔥郁濃陰夏日漫長,樓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簾在抖動微風拂起,滿架薔薇惹得一院芳香。

3、《秋涼晚步》

宋代:楊萬里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譯文:秋天真的是讓人感覺悲涼的季節嗎? 未必是這樣吧,輕微的寒冷正是最讓人感覺舒適的天氣。碧綠的荷葉雖然快要落完了,但是粉紅的荷花卻還在盛開,新長出的荷葉就像最小的銅錢那麼大。

4、《秋行》

宋代:徐璣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傍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生。

譯文:秋天的蟬聲叫得就像古箏洪亮的音響,我聼者蟬聲悠閑地在楊柳邊行走者,小溪裏的溪水平靜的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忽然颳起裏一陣風,吹來的葉子落在小溪裏,在溪水中激起了層層漣漪。

5、《江上秋夜》

宋代:道潛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雲淺處明。

譯文:蒼江陰雨綿綿,時至傍晚仍未見晴,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片,颯颯有聲。
站在江樓上,風吹到半夜才停,烏雲漸散,但末完全散去,透出朦朧月色。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