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琴古詩配畫
Ⅰ 古詩詞配畫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作者】張志和【朝代】唐代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專魚肥。青箬笠,綠屬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譯文注釋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Ⅱ 古詩配畫《絕句》杜甫
《絕句》(二)
唐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Ⅲ 小學生古詩配畫
1、詠鵝
Ⅳ 古詩配畫怎麼畫
古詩配畫,你要表現思念家人的話,你就可以換一個明月。如果是其他主題的話,就可以發一些表示戰爭的場面。
Ⅳ 古詩配畫《小池》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作品鑒賞
這首詩小巧、精緻,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捨不得多流一點兒。於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乾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把焦點縮小,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隻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春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詩人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的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活潑自然,流轉圓活,風趣詼諧,通俗明快。且將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Ⅵ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古詩怎麼配畫
Ⅶ 怎麼給古詩配畫和圖片
要古詩配畫和圖片,首先要了解詩的背景,其次是讀懂詩的含義,最後還要明白詩人當時的心境,根據這幾點來給古詩選擇畫和圖片。
Ⅷ 聽琴的的古詩詞
《聽琴》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疏簾曲檻蘋風涼,細腰美人藕絲裳,綠藤水文穿矮床,玉指纖回纖彈履霜。答
高林鶯囀日正長,幽澗泉鳴夜未央。
哀思不怨和而庄,有齊淑女禮自防。
世人但惑青樓倡,琵琶箜篌雜胡羌。
試聽一曲醒汝狂,文姬指法傳中郎。
Ⅸ 古詩配畫圖片大全
古詩配畫圖片大全,需要素材可以到網內上下載,地容址http://so.ooopic.com/sousuo/258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