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排樹的古詩
⑴ 10首關於冬天的古詩有哪些
1.《江雪》 唐 ·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2.《雪梅·其一》 宋 ·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3.《青松》 現代 · 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譯文:厚厚的一層雪壓在松枝上,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這青松又多麼純潔多麼高大,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了之後才能看到。
4.《終南望余雪》 唐 ·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譯文:遙望終南,北山秀麗,皚皚白雪,若浮雲間。雪後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余暉,晚時分,長安城內又添了幾分積寒。
5.《夜雪》 唐 ·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譯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6.《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北風席捲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輪台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7.《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唐 ·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譯文: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單於趁黑夜悄悄地逃竄。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大雪紛飛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8.《觀獵》 唐 · 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譯文: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聲和著強風一起呼嘯!將軍和士兵的獵騎,飛馳在渭城的近郊。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銳的鷹眼;積雪融化,飛馳的馬蹄更像風追葉飄。轉眼間,獵騎穿過了新豐市,駐馬時,已經回到細柳營。凱旋時回頭一望,那打獵的地方;千里無垠,暮雲籠罩,原野靜悄悄。
9.《稚子弄冰》 宋 · 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譯文:一個小孩子,早上起來,從結有堅冰的銅盆里剜冰,用彩絲穿起來當錚來敲。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突然冰落在地上發出玻璃一樣的碎裂聲。
10.《對雪》 唐 · 高駢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譯文:雪花飄舞著飛入了窗戶,我坐在窗前,看著青青的竹子變成白玉般潔白。 此時正好登上高樓去遠望,那人世間一切險惡的岔路都被大雪覆蓋了。
⑵ 描寫春天的古詩
王績 【春桂問答二首】 問春桂,桃李正芬華。年光隨處滿,何事獨無花。
王績內 【春桂問答二容首】 春桂答,春華詎能久。風霜搖落時,獨秀君知不。
建 【和少府崔卿微雪早朝】 蓬萊春雪曉猶殘,點地成花繞百官。已傍祥鸞迷殿角,還穿瑞草入袍襕。無多白玉階前濕,積漸青松葉上干。粉畫南山稜郭出,初晴一半隔雲看。
王建 【春日五門西望】 百官朝下五門西。塵起春風過玉堤。黃帕蓋鞍呈了馬,紅羅系項斗回雞。館松枝重牆頭出,御柳條長水面齊。唯有教坊南草綠,古苔陰地冷凄凄。
王建 【早春病中】 日日春風階下起,不吹光彩上寒株。師教絳服禳衰月,妻許青衣侍病夫。健羨人家多力子,祈求道士有神符。世間方法從誰問,卧處還看葯草圖。
劉商 【胡笳十八拍·第六拍】 怪得春光不來久,胡中風土無花柳。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姓名音信兩不通,終日經年常閉口。是非取與在指撝,言語傳情不如手。
劉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八拍】 歸來故鄉見親族,田園半蕪春草綠。明燭重燃煨燼灰,寒泉更洗沈泥玉。載持巾櫛禮儀好,一弄絲桐生死足。出入關山十二年,哀情盡在胡笳曲。
⑶ 關於思念家鄉的古詩
1、<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2、<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描寫思念家鄉的古詩。
3、<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4、<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6、<歸家>
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7、<鄉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描寫思念家鄉的古詩。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8、<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9、<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10、<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11、<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1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3、<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4、<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15、<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唐·劉長卿
古台搖落後,秋日望鄉心。
野寺來人少,雲端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16、<竹枝>
唐·劉禹錫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17、<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8、<漁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9、<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0、<渡江漢>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21、<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2、<滯雨>
唐·李商隱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23、<送吳十九往沅陵>
唐·王昌齡
沅江流水到辰陽,溪口逢君驛路長。
遠謫誰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
24、<望驛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25、<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26、<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7、<人日思歸>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28、<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9、<思鄉作>
唐·布燮
瀘北行人絕,雲南信未還。
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
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30、<冬日山居思鄉>
唐·周賀
大野始嚴凝,雲天曉色澄。
樹寒稀宿鳥,山迥少來僧。
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
忽然歸故國,孤想寓西陵。
⑷ 「千山紅樹萬山雲,把酒相看日又曛。一曲驪歌兩行淚,更知何處再逢君。」這首詩是誰寫的
唐代 : 韋庄
⑸ 學校為了綠化校園在道路旁邊栽了一排樹苗從第一課到最後一顆正好詩一百米每相鄰兩顆間的距離原來都是2米現
假設從第一棵樹算起,計為零米,第二棵為兩米。則所有二和五的公倍數上的樹都不用移。例如第十米的樹,第二十米的樹依次類推,當然第一棵也不用移。也就是說一共十一棵樹不用移。
⑹ 描寫柳樹的詩句
1.《詠柳》
作者: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釋義: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2.《青門柳》
作者:白居易/唐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釋義:柳樹的青色卻是讓人傷心的顏色,多少個離別的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中分別。
附近的關卡周圍也全是送別的人,每個人都折柳來送離別的友人。
3.《柳》
作者:李商隱/唐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釋義:曾經隨著東風輕拂歌席舞筵,那是樂游苑讓人斷腸的春天。
為什麼在今天這蕭瑟的秋日,已經身披夕陽又要滿帶鳴蟬。
4.《新柳》
作者: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釋義: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千萬不要以為柳條是深青色的,現在它還只是淺淺的鵝黃。
不是柳條真地延伸到了水面能蘸到水,而是柳條隨風飄拂,柳條的影子也搖曳不定,水中的柳影就好像在牽引水上的柳條,把它拉得很長很長。
5.《柳絕句》
作者:杜牧/唐
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
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拂溪。
釋義:幾樹新吐絲翠綠身影等一樣齊,靠立風中的情態使我被春景所迷。留戀家鄉樊川的遺憾,讓我又想起家鄉柳半遮村橋半遮溪水的情景。本首詩表達在外地見春柳想家鄉的感情。
⑺ 七至九年級古詩詞及古文
一、【古詩詞】
1. 《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2.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
遊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湛藍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漲兩岸江面更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紅日沖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風拂面。
寄去的家書不知何時到達,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
3. 《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4.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代: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一轉,曾經那記憶深刻的溪流小橋呈現在他的眼前。
5. 《過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卧。
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里觀賞菊花。
6.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代: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7.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准,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二、古文
1. 《木蘭詩》
作者:郭茂倩編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 《陳太丘與友期 /期行》
南北朝: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3.《傷仲永》
宋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4.《乘船》
《世說新語》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之,王欲舍所攜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5. 《三峽》
南北朝: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⑻ 有關青春的古詩
1、金縷衣
[ 唐 ] 杜秋娘
原文譯文對照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譯文:不要愛惜榮華富貴,而應愛惜少年時光。就像那盛開的鮮花,要及時採摘。如果採摘不及時,等到春殘花落之時,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唐 ] 杜甫
原文譯文對照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3、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 宋 ] 秦觀
原文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譯文:西城的楊柳逗留著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很難收回。還記得當年你為我拴著歸來的小舟。綠色的原野,紅色的橋,是我們當時離別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獨地流著。
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時停留,離別的苦恨,何時才到頭?飄飛的柳絮,落花滿地的時候我登上樓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淚水,也流不盡,依然有愁苦在心頭。
4、雜詩
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解釋: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青春一旦過去便不可能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光陰流逝,並不等待人。
5、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譯文: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台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8)兩排樹的古詩擴展閱讀:
1、意氣風發
譯義: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像風吹一樣迅猛。 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2、生機勃勃
譯義: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
3、豆蔻年華
譯義: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4、風華正茂
譯義:華:風采、才華;茂:旺盛。 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5、朝氣蓬勃
譯義:朝氣:早上的空氣,引伸為新生向上,努力進取的氣象;蓬勃:旺盛的樣子。 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