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離詩句
⑴ 三月青絲綰別離 是誰的詩句
三千青絲為誰綰,俏魅紅顏為誰妝?
三千墨發為誰留,一襲紅衣為誰著?
原創的詩句,找不到作者
還有一本以玫的小說
《三千青絲為君綰》
⑵ 金榜題名詩句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⑶ 愛讀書的名言和詩句
01、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02、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03、或作或輟,一曝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
04、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了翅膀。——莎士比亞
05、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馬克思
06、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學。——普希金
07、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08、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
09、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10、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11、不好的書告訴你錯誤的概念,使無知者變得更無知。——別林斯基
12、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莎士比亞
13、書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赫爾岑
14、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也。——朱熹
15、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16、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孫中山
17、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18、不動筆墨不讀書。——徐特立
19、書籍用得好的時候是最好的東西;濫用的時候,是最壞的東西之一。——愛默生
20、把學問過於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根
21、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22、在讀書上,數量並不列於首要,重要的是書的品質與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蘭克林
23、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24、我愛書。我常常站在書架前,這時我覺得我面前展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劉白羽
25、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熹
26、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⑷ 描寫'在雪中思念戀人,的七絕詩句,最好是整首詩,一定要是詩,不是句子,我想請教 ,謝謝了。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作者】劉著 【朝代】宋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亮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
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白話釋義:
雪鋪天蓋地的落滿山城,冷得吹羌笛的歌女手指頭都發寒,一聲嗚咽的羌笛聲音,使閑樓無人更顯悲愴凄涼。
江南故鄉梅花開了好幾度,人在他鄉鬢發都已斑白。
亮星點點,圓月團團,天上銀河倒流的映入杯盤中。
我思鄉念歸寫了三千首,寄給你忍著眼淚看吧。
(4)墨離詩句擴展閱讀
上片狀別離滋味,下片抒思念情懷。寫得情真意摯,清麗綿密而又自然健朗,筆墨別具一格。「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起拍,追懷往日那次難忘的離別場面。山城雪照,一個嚴寒的冬日。山城指南方某地,詞人與所愛者分攜之處。
悲莫悲兮生別離,離筵充滿了悲涼的氣氛。玉指寒,既點冬令,又兼示離人心上的凄清寒意。吹梅笛怨,也許是她在小樓上奏起的一曲《梅花落》吧。「南樓不恨吹橫笛,恨曉風、千里關山。」羌管悠悠,離愁滿目。
這兩句自「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化出,而景情切合,纏綿哀感,深得脫胎換骨之妙。這一別,黯然銷魂,情難自禁,從此後相思兩地,再見何年。下面的「江南幾度梅花發」,接得如行雲流水,自然無跡。
由笛怨聲聲到梅花幾度,暗示著江南的梅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情天恨海,逝者如斯。無情的歲月早經染白了主人公的青青雙鬢。追憶別時,恍如昨日。整個上片,讀來已覺回腸盪氣。
⑸ 贊美西湖西湖的詩句有哪些
1、《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2、《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釋義: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麼得十分適宜。
3、《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宋代:歐陽修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釋義: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濛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盪,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遊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彷彿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4、《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宋代: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釋義:
西湖風光好,荷花開後清香繚繞,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彩畫遊船駛進了荷花叢的深處,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煙霧夾著微雨,在一片音樂歌聲里,船兒載著醉倒的遊客歸去。
5、《採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宋代:歐陽修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
誰知閑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釋義:
誰能看得懂西湖的美麗?西湖任何時候都是美景。驅車去追尋。只願在花叢綠樹中飲酒貪歡。
誰知道隨意站立在那水氣交錯的迷離之中,綠草斜陽正美。水波幽遠,煙霧飄渺,白鷺飛來,彷彿水濱之間只有一點。
⑹ 表達憂傷的詩句
1、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宋·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譯文:淚眼汪汪問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語,紛亂的,零零落落一點一點飛到鞦韆外。
2、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唐·李商隱《錦瑟》
譯文: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而在當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並不知珍惜。
3、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4、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譯文: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捲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5、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元·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
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庄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⑺ 關於友誼的詩句
1、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譯文: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出自先秦版佚名的《擊鼓》。
4、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譯文: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
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出自唐代李白的《贈汪倫》。
⑻ 鳥鳴澗古詩意思
古詩譯文:
春天夜晚,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明月升起,驚動幾只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回盪空曠山澗。
注釋:
⑴鳥鳴澗:鳥兒在山澗中鳴叫。
⑵人閑:指沒有人事活動相擾。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種,這里寫的是春天開花的一種。
⑶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盪盪。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⑷月出:月亮升起。驚:驚動,擾亂。山鳥:山中的鳥。
⑸時鳴:偶爾(時而)啼叫。時:時而,偶爾。
賞析: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卧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
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
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⑼ 表達堅韌不拔的詩句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抄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竹石》, 鄭燮 ,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岳色,九里亂松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長笑無風起澗松.(宋·何孫)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
還有一首贊美小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