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句書法作品
❶ 適合書法比賽的歌頌黨或祖國的詩詞有哪些
1.《七絕·慶黨建來九十周自年》
浩渺乾坤日月梭,人間盛世樂祥和。
旭陽九野山河秀,赤縣同吟感謝歌。
2.《七律·建黨九十周年感懷》
滾滾烏雲罩九洲,工農浴血匯洪流;
鐮錘殺敵豪情邁,將士揮戈壯志酬;
改革春風吹大地,飛旋彩筆繪藍圖;
憂民憂國心無愧,立黨為公九十秋。
❷ 關於熱愛祖國的七言律詩(56字)
一、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
1、原文: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2、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3、出處:唐朝杜甫。
二、登樓:
1、原文: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2、譯文:繁花靠近高樓,遠離家鄉的我觸目傷心,在這全國各地多災多難的時刻,我登樓觀覽。錦江兩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鋪天蓋地涌來,玉壘山上的浮雲。
古往今來,千形萬象,變幻不定。朝廷如同北極星一樣最終都不會改換,西山的寇盜吐蕃不要來侵擾。可嘆蜀後主劉禪那樣的昏君,仍然在祠廟中享受祭祀,日暮時分我要學孔明聊作《梁甫吟》。
3、出處:唐朝杜甫。
(2)愛國詩句書法作品擴展閱讀
一、詩體格律:
七言律詩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范的詩歌。其格律非常嚴謹,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二、篇幅固定: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稱為"首聯",三、四句稱為"頷聯",五、六句稱為"頸聯",七、八句稱為"尾聯"。
三、押韻嚴格:
全篇四韻或五韻,一般逢偶數句押韻,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後的一個字要同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一韻到底,中間不換韻。還要求按韻書中的字押韻。
原則上只能用本韻,不能用鄰韻;即使稍微松一點,也只允許入韻的首句可以用鄰韻,叫作"借韻"。七言律詩根據首句是否押韻,可分為首句入韻和首句不入韻兩種格式,其中首句入韻為正格,與五言律詩不同。
❸ 愛國詩句毛筆書法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回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答,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
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於其字體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復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認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
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體異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❹ 書法家愛國之情的詩句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版舊山河,朝天闕。權
---岳飛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譚嗣同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譚嗣同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游
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陸游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漸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
一時今夕會,萬里故鄉情。
--杜甫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李白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杜審言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范仲淹
❺ 愛國七言詩10首
1、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代:文天祥《揚子江》
譯文:多少天,一直在北海隨風飄流,如今繞道渡過揚子江頭。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針,不指著南方就不肯罷休。
2、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清代:秋瑾《對酒》
譯文:毫不吝惜千金為了買一把寶刀,用珍貴的貂皮大衣去換酒喝也能引以為豪。滿腔熱血應該珍惜重視,讓它灑出去後還能化作碧血波濤。
3、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文:我艱苦的生活經歷是從讀書做官開始的,以微薄的兵力與元軍苦戰了四年。大宋的江山像被風吹散的飄絮一樣支離破碎,我的身世像雨中被雨打的浮萍一樣時起時沉。
去年在惶恐灘頭述說自己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嘆息自己的零丁。自古以來人活在世上哪能不死呢?我願留下這顆赤誠的心來光照史冊。
4、憔悴城南短李紳,多情烏帽染黃塵。讀書不了平生事,閱世空存後死身。落日江山宜喚酒,西風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黃花老,明月園林是小春。——宋代:梁棟《金陵三遷有感》
譯文:我就是城南那憔悴短小的李紳,多愁善感,烏紗帽上落滿黃塵。苦讀詩書,卻不明白平生所歷世事;閱盡世態,空留下未曾殉國之身。眼看著落日殘照下的江山,還是叫一壺酒吧;不見那西風蕭瑟中的天地,正要愁殺士人!任憑它蜂蝶為黃花老去而發愁,明月下的園林里,自有一派小陽春。
5、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明代:戚繼光《望闕台》
譯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這里,遙望著京城宮闕。我的心血如同灑在千山萬嶺上的濃霜,把滿山的秋葉都染紅了。
6、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南宋:陸游《示兒》
釋義: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老父親。
7、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南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譯文:迢迢萬里的銀河朝西南方向下墜,喔喔的雞叫之聲在鄰家不斷長鳴。疾病折磨我幾乎把救亡壯志消盡,出門四望不禁手搔白發抱憾平生。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雲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8、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代:王昌齡《出塞》
譯文: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不讓胡馬越過陰山。
9、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宋代:於謙《石灰吟》
譯文: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操留在人世間。
1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南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譯文:
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嘩嘩大雨像巨浪翻滾之聲。溪柴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願出門。窮居孤村,躺卧不起,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哀傷,心中還想著替國家戍守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聲,就夢見自己騎著披著盔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❻ 有什麼適合寫書法作品的愛黨愛國詩句
浪淘沙·黨建領航
鼓理想風帆,意志彌堅。
填征途峭壑柵欄。
誓讓中華昂世界,版重擔荷肩權。
支部固千巔,夯實根基。
匯民智力拓源泉。
萬事標桿融血骨,何懼山嵐。
註:這是我自己創作的。你可以用行書寫。落款就是你的名字撰書
❼ 愛國詩句書法作品 對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❽ 愛國詩文 (硬筆書法用)
1、《出塞》
清代: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譯文:
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屍體運回家鄉。
2、《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代:林則徐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盪襟懷到處開。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台。
譯文:
我離家外出去遠行,無論到哪裡,都會敞開寬闊的胸懷。我們要樂觀曠達,心裡不要難受悲哀。世上的大事、國家的大事,是很難從沒有過錯中成功的,就連高官達貴也不是天生得來。
回想廣東那轟轟烈烈的禁煙抗英,我蔑視英國侵略者。從今以後,我將游歷祖國大地,觀察形勢,數歷山川。
3、《過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千辛萬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經過四年的艱苦歲月。國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嘆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4、《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好的牛肉分給部下,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人
5、《金錯刀行》
宋代:陸游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譯文:
用黃金鍍飾、白玉鑲嵌的寶刀,到夜間,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戶,直沖雲霄。大丈夫已到了五十歲,可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只能獨自提刀徘徊,環顧著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負,小試牛刀。
我在京城裡結交的都是些豪傑義士,彼此意氣相投,相約為國戰斗,同生共死。不能在流傳千年的史冊上留名,我感到羞恥;但一顆丹心始終想消滅胡虜,報效天子。
近來,我來到漢水邊從軍,每天早晨都對著參差聳立的終南山,遙望著布滿晶瑩似玉般積雪的峰巒。啊,楚國雖然被秦國蠶食,但即使剩下三戶人家,也一定能消滅秦國,難道我堂堂中華大國,竟會沒有一個能人,把金虜趕出邊關?
❾ 有什麼適合寫書法作品(毛筆)的少年愛黨愛國的詩句
沁園春雪啊。
絕對經典,毛爺爺的。
❿ 關於愛國的五言古詩
1、《春望》唐代詩人杜甫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到了現在,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插不了簪了。
2、《夏日絕句》宋代詩人李清照
原文: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3、《從軍行》唐代詩人楊炯
原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譯文:烽火照耀京都長安,不平之氣油然而生。辭別皇宮,將軍手執兵符而去;圍敵攻城,精銳騎兵勇猛異常。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鼓。寧願成為一名百夫長也比做書生好。
4、《十五從軍行》兩漢:佚名
原文: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譯文:剛滿十五歲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歲才回來。路遇一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裡還有什麼人?」
5、《白馬篇》魏晉:曹植
原文: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譯文: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