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七言古詩
① 關於冬至的七言絕句
1、唐朝,杜甫《小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綉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譯文:自然界的節氣和人世間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陽氣初動,春天也就快來了。刺綉姑娘添絲加線趕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內的灰相應飛出則知冬至已到。
堤岸好像等待臘月快點的過去,好讓柳樹舒展枝條,山中的臘梅沖破寒氣傲然綻放。此地自然景物與故鄉相差無幾,讓小兒斟滿美酒,一飲而盡。
2、唐朝,杜甫《冬至》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譯文:每年冬至節,一家人,在異鄉為客,生活窮困潦倒。江上風景雖好,唯獨自己漸漸老去。時間長了,就連這些異鄉的風物,也覺得和家鄉的一樣。
在雪後,拄著杖藜,面對山溝,想起帶著鳴響的佩玉上朝、散後離開皇宮的往事來。每到此時,心裡無限感傷,頓覺前路迷茫,何處才能見到三秦。
3、唐朝,白居易《邯鄲冬至夜》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譯文:居住在邯鄲客棧的時候正好是冬至節,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燈前,與自己的影子相伴。
想到家中親人今日也會相聚到深夜,還應該會談論著我這個離家在外的人。
4、宋朝,蘇軾《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裝。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譯文:冬至日,井底陽氣也應該回生了,它到底是回來了還是沒有回來呢?蕭蕭風聲夾雜著冬天的冷雨,濕潤著枯萎的草根。哪一個人像我蘇東坡這樣呢,不在牡丹花開的時節肯獨自前來。
5、宋朝,朱淑真《冬至》
黃鍾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佔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譯文:十一月,黃鍾律管應合冬至歷象,和風催動;陰氣潛伏,陽氣回升,溫和之氣逐漸回來了。葵菜影子相應移動,冬至這天白晝最短;臘梅花兒率先趁著小寒時節即將盛開。
八方之神的卦象都佔得明年是個豐收年;玉制第六管黃鍾管蘆葦膜灰便自動飛出,應冬至節。已經發現岸邊一排排迎臘月的柳樹,參差不齊的枝條,又要引領春天的到來。
② 描寫柳樹的詩句
1.《詠柳》
作者: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釋義: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2.《青門柳》
作者:白居易/唐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釋義:柳樹的青色卻是讓人傷心的顏色,多少個離別的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中分別。
附近的關卡周圍也全是送別的人,每個人都折柳來送離別的友人。
3.《柳》
作者:李商隱/唐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釋義:曾經隨著東風輕拂歌席舞筵,那是樂游苑讓人斷腸的春天。
為什麼在今天這蕭瑟的秋日,已經身披夕陽又要滿帶鳴蟬。
4.《新柳》
作者: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釋義: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千萬不要以為柳條是深青色的,現在它還只是淺淺的鵝黃。
不是柳條真地延伸到了水面能蘸到水,而是柳條隨風飄拂,柳條的影子也搖曳不定,水中的柳影就好像在牽引水上的柳條,把它拉得很長很長。
5.《柳絕句》
作者:杜牧/唐
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
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拂溪。
釋義:幾樹新吐絲翠綠身影等一樣齊,靠立風中的情態使我被春景所迷。留戀家鄉樊川的遺憾,讓我又想起家鄉柳半遮村橋半遮溪水的情景。本首詩表達在外地見春柳想家鄉的感情。
③ 跪求二副七言有迎春含義的周氏祠堂對聯,汝南兩字是郡號,龍背兩字是地名。謝謝
汝南逢春千山秀
龍背賀歲萬戶新
④ 探頭迎春。(猜一句七言絕句)
探頭,可理解為:伸出頭來,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詩句"一枝紅杏出牆來"意為:一枝紅杏探出牆頭,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可生動形象地解釋此謎面,此句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的《游園不值》。
⑤ 求十首關於春節的古詩詞!
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白話譯文:昨天夜裡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2、《賣痴呆詞》(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賣。
白話譯文:除夕夜直到午夜時分人們都還沒有睡意,都在祈求神靈除災降福、大家都呆滯的等待新的一年的臨近和到來。
3、《守歲》(北宋)蘇軾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白話譯文:要知道快要辭別的年歲,有如游向幽壑的長蛇。長長的鱗甲一半已經不見,離去的心意誰能夠攔遮!何況想系住它的尾端,雖然勤勉明知是無可奈何。兒童不睡覺努力掙扎,相守在夜間笑語喧嘩。晨雞呵請你不要啼唱,一聲聲更鼓催促也叫人懼怕。長久夜坐燈花點點墜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經橫斜。明年難道再沒有年節?只怕心事又會照舊失差。努力愛惜這一個夜晚,少年人意氣還可以自誇。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白話譯文: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5、《新年作》(唐)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白話譯文:新年來臨思鄉之心更切,獨立天邊不禁熱淚橫流。到了老年被貶居於人下,春歸匆匆走在我的前頭。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曉,江邊楊柳與我共分憂愁。我已和長太傅一樣遭遇,這樣日子須到何時才休?
6、《除夜雪》(南宋)陸游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白話譯文:四更天初至時,北風帶來一場大雪;這上天賜給我們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來,兆示著來年的豐收。盛了半盞屠蘇酒的杯子還沒有來得及舉起慶賀,我依舊在燈下用草字體趕寫著迎春的桃符。
7、《拜年》(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白話譯文:不要求見面只是希望通過拜貼來問候, 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滿了各種名貴的拜貼。 我也隨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貼, 人們只會嫌棄簡慢,而不會嫌棄這其實只是空虛的禮節。
8、《春節看花市》林伯渠
年年此夕費吟呻,兒女燈前竊笑頻。汝輩何知吾自悔,枉拋心力作詩人。
白話譯文:年年除夕都要哼哼唧唧地作詩,兒女看見,便在燈前竊笑:「爸爸又在作詩哩!」你們別笑,我也自悔不該作詩,枉費心力做個詩人,卻一無所用 。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白話譯文:時間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戶的歡聲笑語從四面八方隱隱傳來。在石橋上昂首而立的人卻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著天空,卻把一顆明星當作月亮觀看了多時。
10、《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白話譯文:孤單漂泊青山之外,獨自行舟綠水之間。潮水上漲,兩岸之間更顯寬闊;順風吹來;一條白帆正好高懸。夜色將盡,海上旭日東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現。家書既已寄出,會被送往何處?希望北歸大雁,送到洛陽之邊。
(5)迎春七言古詩擴展閱讀: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⑥ 經典七言對聯,七言楹聯
一池翠影游魚樂;三徑紅香舞蝶忙。 一簾風雨王維畫;四壁雲山杜甫詩內。
一簾花影雲拖地;半戶書聲容月在天。 一庭花發來知己;萬卷書開是古人。
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陰百道泉。 人得交遊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
萬頃洪波閑眉界;九秋鶴舉健精神。 萬岫煙雲迷嶺外;千重紫氣鎖山頭。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萬卷圖書天祿上;四時雲物月華中。
(6)迎春七言古詩擴展閱讀: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參考鏈接:網路-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