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出自哪句古詩
㈠ 老驥伏櫪古詩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出自東漢時期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樂府詩《龜雖專壽》
作品原文
龜雖壽屬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㈡ 老驥伏櫪出自哪首詩,全詩給我.
出自《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㈢ 老驥伏櫪 的下一句古詩是什麼
曹操的《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㈣ 曹操的詩句「老驥伏櫪」出自哪裡
出自《龜雖壽》。抄
全詩如下:襲
魏晉·曹操《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㈤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出自什麼詩
出自:龜雖壽
作者復:曹操
神龜制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㈥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是誰的詩句
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全文如下: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téng )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jì)伏櫪(lì )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①神龜:傳說中的一種長壽龜。壽:長壽。 ②竟:終極,終了。 ③騰蛇:傳說中的一種能駕霧飛行的蛇。騰,也作螣。 ④驥:千里馬。伏櫪:卧在馬棚里,形容馬老病的樣子。櫪,馬棚。 ⑤烈士:重義輕生,有志建功立業的人。 ⑥盈縮之期:指人的壽命長短。盈,滿,長;縮,短。 ⑦養:保養。怡:愉快。 ⑧永年:長壽。二句是說,如果能使人的身體和精神經常保持安靜愉快,就能健康長壽。
譯文:
神龜盡管長壽,總有死的一天。騰蛇雖能乘霧,終究難免化為灰土。老馬伏依在馬槽上,心裡總想著賓士千里。剛烈的志士到了暮年,壯志依然不減當年。人生壽命的長短,不只是在於老天;保養身體是福,可以益壽延年。慶幸極了!以歌抒發情志。
賞析:
一·內容分析:
漢魏之際,讖緯之學相當風行,上至宮廷帝王,下至僧道庶民,都在求取神仙之術和長生不老之葯。當時已五十三歲的曹操不受俗流影響,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通達的認識。《龜雖壽》表現了詩人直面有限的人生,沒有世俗的頹廢之氣,也沒有及時行樂的消沉鬱悶,而是以一種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樂觀地抒發了他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龜雖壽》全詩十四句,除了末尾「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兩句是合樂的文詞之外,按詩意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由長壽的龜蛇不免一死起興,引寓了人生苦短生命有限的感慨,把深刻的人生哲理融匯在豐富的想像中。首四句「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運用了兩個形象的比喻,說明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規律。第二層承前四句而昂揚轉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年老尚存縱橫馳騁的千里馬設喻,抒發了自己壯志不已建功立業的豪邁氣概。接下來以「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育之福,可得永年。」四句承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說明雖然壽命有限,但是加強修養可以益壽延年。
全詩體現出作者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開頭揭示了生命的生死哲理,表現了詩人的通達睿智。中間抒發了詩人意氣奮發壯懷激烈的情懷,展現了詩人的人生抱負與價值取向。最後又回到哲理的思辨,表現了詩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藝術表現特點:
一·情理
㈦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是誰的詩句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語出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㈧ 「老驥伏櫪」這句話出自那首詩
三國·魏·曹操的《龜雖壽》這句詩表現了詩人那博大的胸懷與情感.
㈨ 成語「老驥伏櫪」出自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指哪兩個成語?是兩個成語,除「老驥伏櫪」外.
要兩個成語!
是在句中選的.
換句話說,就是「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哪個是成語?
解答:
成語都是很成熟的表達效果高的有深刻內涵的四字短語
志在千里
首先 烈士暮年 是兩個名詞在一起,根本沒有任何意向,沒有含義怎麼能是成語
其次 壯心不已 是指人老了但志向遠大 根本就沒有一點表達效果 而且是以不已結尾,總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頂多算是熟語.
很明顯是志在千里么!
㈩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出自哪首詩
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全文如下: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téng )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jì)伏櫪(lì )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①神龜:傳說中的一種長壽龜。壽:長壽。 ②竟:終極,終了。 ③騰蛇:傳說中的一種能駕霧飛行的蛇。騰,也作螣。 ④驥:千里馬。伏櫪:卧在馬棚里,形容馬老病的樣子。櫪,馬棚。 ⑤烈士:重義輕生,有志建功立業的人。 ⑥盈縮之期:指人的壽命長短。盈,滿,長;縮,短。 ⑦養:保養。怡:愉快。 ⑧永年:長壽。二句是說,如果能使人的身體和精神經常保持安靜愉快,就能健康長壽。
譯文:
神龜盡管長壽,總有死的一天。騰蛇雖能乘霧,終究難免化為灰土。老馬伏依在馬槽上,心裡總想著賓士千里。剛烈的志士到了暮年,壯志依然不減當年。人生壽命的長短,不只是在於老天;保養身體是福,可以益壽延年。慶幸極了!以歌抒發情志。
賞析:
一·內容分析:
漢魏之際,讖緯之學相當風行,上至宮廷帝王,下至僧道庶民,都在求取神仙之術和長生不老之葯。當時已五十三歲的曹操不受俗流影響,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通達的認識。《龜雖壽》表現了詩人直面有限的人生,沒有世俗的頹廢之氣,也沒有及時行樂的消沉鬱悶,而是以一種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樂觀地抒發了他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龜雖壽》全詩十四句,除了末尾「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兩句是合樂的文詞之外,按詩意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由長壽的龜蛇不免一死起興,引寓了人生苦短生命有限的感慨,把深刻的人生哲理融匯在豐富的想像中。首四句「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運用了兩個形象的比喻,說明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規律。第二層承前四句而昂揚轉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年老尚存縱橫馳騁的千里馬設喻,抒發了自己壯志不已建功立業的豪邁氣概。接下來以「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育之福,可得永年。」四句承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說明雖然壽命有限,但是加強修養可以益壽延年。
全詩體現出作者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開頭揭示了生命的生死哲理,表現了詩人的通達睿智。中間抒發了詩人意氣奮發壯懷激烈的情懷,展現了詩人的人生抱負與價值取向。最後又回到哲理的思辨,表現了詩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藝術表現特點:
一·情理相生:這首抒情小詩充滿深刻的哲理,寄理於情,情理交融,把哲理蘊含於情中,以真摯的人生感受淡化了哲理的說教味道,使人易於接受,深受感染。
二·哲理與形象結合:詩人以神龜、騰蛇的瑰麗神話作比,不但形象,而且具有神奇色彩,詩人把深邃的哲理蘊涵在風格沉鬱氣勢豪邁的詩句里,具有具象生動的藝術感染力。
三·抑揚交錯,迴旋復踏:開頭四句由龜蛇比喻,寫的清晰灑脫,理直意明;中間四句直抒胸臆,寫的鋼崩火突,激情昂揚,勢不可擋;「盈縮之期」以下,筆勢舒緩平和;全詩在抑揚頓挫的旋律中,在剛柔相諧的統一中給人以哲理的啟迪,審美的陶冶。
四·修辭凝練:開頭四句,採用了復合結構的兩個比喻,前面用「猶有」連貫,後面用「終為」縱通,兩次轉折,使得句勢特別沉著有力,強化了萬物必死的不可抗拒性。
五·全詩氣韻深雄豪邁,氣勢俊爽霸氣,昭然展現了曹操超凡的雄心與蓋世的氣魄。
作者簡介: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人(今安徽亳州),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其為魏武帝。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為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在書法方面,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絕倫,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漢末章草五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