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定理的古詩

定理的古詩

發布時間: 2021-01-05 17:29:38

『壹』 勾股定理 詩句

很高興為您解復答。
華夏古詩詞制源遠流長,
有許多古詩詞與勾股定理有緊密聯系,
下面是明朝大數學家程大位所著的《直指演算法統宗》里的一道題:
《盪鞦韆》
平地鞦韆未起,踏起一尺離地;
送行二步與人齊,五尺人高曾記;
仕女佳人爭蹴,終朝笑語歡嬉;
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長有幾?
(註:每5尺一步)
此題翻譯成現代漢語大意是:有一鞦韆,當它靜止時,踏板離地1尺,將它往前推送10尺,鞦韆的踏板就和人一樣高,這個人的身高為5尺,如果這時鞦韆的繩索拉得很直,試問它有多長?

(以上內容摘自「題谷」網站。)
望採納,O(∩_∩)O謝謝啦。

『貳』 有哪些古詩詞中蘊含著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內容

一、古詩文中有很多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總結,但很難說蘊含著數學物理定理。

例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並不代表已經詩人看破氣象規律。
例如,「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也不代表懂了微積分和極限原理。
例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不意味著天文學的原理被發現了。
二、現代自然科學有數學方法,理論體系,高度抽象,實驗方法,控制變數,證偽機制等等來圍繞一個定理運轉。這是對事實的二度認識乃至三度認識……
而古詩詞里是日常觀察和審美體驗的加工,審美體驗加工是最厲害的地方。高級的詩人能對自然現象進行多維度的審美加工,以至於二度加工三度加工……例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裡麵包含了取境、對偶、情景交融、隱喻等。
三、之前聽過一個說法,大意是「文學家通過無意識體驗和感性的創作發現了自然的真理,物理學家只是證明它們…」同理,這話也比較混淆視聽。
同樣,也聽過「數學家可以在數學中發現全部文學家能體驗到的美感」……這樣的話。
我不是數學家,只看過些數學家的采訪和傳記,大數學家所說的「美」,大部分是對結構對稱等奧妙的感嘆欣賞,再混合上科學探索的成功帶來的高峰體驗。美則美矣,但應該沒有窮盡文學里的審美體驗……(歡迎數學物理大神反駁。)
四、關於中國古代科技,推薦一篇小文,吳國盛《什麼是科學》,講了博物學和近代科學的區別。
還有一套書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

『叄』 關於物理的詩句

一、群峰倒影抄山浮水,無水無山襲不入神。——近代·吳邁《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與折射。

譯文:群山疊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沒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勝,沒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唐·張繼《夜泊楓江》

物理原理:聲音的傳播。

譯文: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三、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物理原理:相對於地面的青山是靜止的,但以運動的船為參照物,青山就變為運動的,以河岸為參照,孤帆從日邊來。

譯文: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四、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勢越高,氣溫回升越慢,在同一季節,山上的氣溫要比山下的低。

譯文: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五、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物理原理:水循環。

譯文: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肆』 古詩句及對應的哲學原理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

一山放過一山攔。

哲理】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這的確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無論在理致與筆趣上,都超過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

《雪梅》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並作十分春。

【哲理】此詩深得梅與雪的天然風韻,且在吟詠之間,寄託了微妙的哲思與理趣。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同樣為此理的還有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伍』 有哪些古詩詞中蘊含著數學和物理定理

《山村詠懷》
作者:邵雍
朝代:宋朝
體裁: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專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屬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台座座,鮮花朵朵。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里」、「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於句中,「八九十」又回歸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台、鮮花編織在一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朴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於山村的意境之中。

『陸』 一些古詩句中和數學有關的句子,附上相關解釋

利用詩歌表達數學思想、概念的詩歌比較多。例如張景中院士主編的新課程高中數學教材中(該教材是湖南教育出版社新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在每一章都有一首詩歌。例如第一章《集合、映射與函數》時,說到: 日落月出花果香,物換星移看滄桑。 因果變化多聯系,安得良策破迷茫? 集合奠基說嚴謹,映射函數敘蒼黃。 看圖列表論升降,科海揚帆有錦囊。 當到第二章《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冪函數》時,說到: 晨霧茫茫礙交通,蘑菇核雲蔽長空; 化石歲月巧推算,文海索句快如風. 指數對數相輝映,立方平方看對稱; 解釋大千無限事,三族函數建奇功。 在學習完這兩章內容後再仔細研讀,別有一番感受。 二、詩歌數學題 數學很抽象,又令人感到枯燥無味,怎樣使數學易於理解,為人們所喜愛,在這方面,中國古代數學家做出許多嘗試,歌謠和口訣就是其中一種,讓人們在解答數學問題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從南宋楊輝開始,元代的朱世傑、丁巨、賈亨、明代的劉仕隆、程大位等都採用歌訣形式提出各種演算法或用詩歌形式提出各種數學問題。 朱世傑的《四元玉鑒》、《或問歌錄》共有十二個數學問題,都採用詩歌形式提出。如第一題:"今有方池一所,每面丈四方停。葭生兩岸長其形,出水三十寸整。東岸蒲生一種,水上一尺無零。葭蒲稍接水齊平,借問三般(水深、蒲長、葭長)怎定?"在元代有一部算經《詳明演算法》內有關於丈量田畝求法:"古者量田較潤長,全憑繩尺以牽量。一形雖有一般法,惟有方田法易詳。若見渦斜並凹曲,直須裨補取為方。卻將黍實為田積,二四除之畝法強。" 明代程大位《演算法統宗》是一本通俗實用的數學書,也是數字入詩代表作。《演算法統宗》全書十七卷,廣泛流傳於明末清朝,對於民間數學知識的普及貢獻卓著。這本書由程大位花了近20年完成,他原本是一位商人,經商之便搜集各地算書和文字方面的書籍,編纂成一首首的歌謠口訣,將枯燥的數學問題化成美妙的詩歌,讓人朗朗上口,加強了數學普及的親合力。程大位還有一首類似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飲酒數學詩:"肆中飲客亂紛紛,薄酒名醨厚酒醇。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共同飲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顏生。試問高明能算士,幾多醨酒幾多醇?"這道詩題大意是說:好酒一瓶,可以醉倒3位客人;薄酒三瓶,可以醉倒一位客人。如果33位客人醉倒了,他們總共飲下19瓶酒。試問:其中好酒、薄酒分別是多少瓶? 著名《孫子算經》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數"問題。這個算題原文為:"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答曰二十三。"這個問題流傳到後世,有過不少有趣的名稱,如"鬼谷算"、"韓信點兵"等。程大位在《演算法統宗》中用詩歌形式,寫出了數學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這首詩包含著著名的"剩餘定理"。也就說,拿3除的余數乘70,加上5除的余數乘21,再加上7除的余數乘15,結果如比105多,則減105的倍數。上述問題的結果就是:(2×70)+(3×21)+(2×15)-(2×105)=23。 在印度學者婆什迦羅的著作中,也有這樣一首數學詩:"素馨花開香撲鼻,誘得蜜蜂來采蜜。熙熙攘攘不知數,一群飛入花叢里。試問此群數有幾?且把條件來分析:全體之半平方根,另有兩只在一起;總數的九分之幾,徘徊在外做游戲。"你如果列出無理方程運算後,則可得出此群蜜蜂為72隻。另外有一首寫荷花的數學詩,:"平平湖水清可鑒,石上半尺生紅蓮;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到清水面。漁人觀看忙向前,花離原位二尺遠;能算諸君請解題,湖水如何知深淺?"這是一首多麼富有詩情畫意的代數題!你看,長在湖裡的紅蓮,露出湖面的長度是半尺,它被風吹向一邊,紅蓮頂上的花離原水面的距離為2尺,問湖水有多深?根據勾股定理列式算得,湖深為3.75尺。 三、數字入詩: 最常見的入詩的數字是一。"一"雖說是個數字概念,其實,把"一"字恰當地運用到詩文中,會產生美的藝術效果。 例如清代詩人陳秋舫寫過一首以《題秋江獨釣圖》為題的"一"字詩:"一帆一槳一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在位時,曾為宮廷畫家衛賢所作《春江釣叟圖》題詞二首:"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把一個個灑脫的漁翁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又如元曲一首小令《雁兒落帶過得勝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一聚一離別,一苦一傷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夢里,尋一個相識,他一會,咱一地,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詩中22個"一"字不斷重復,反映了人生虛幻的凄苦。其寫法奇特,而以俚語取勝。 有些詩歌會把一到十十個數字鑲嵌到詩中。宋代理學家《邵康》雲:"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此詩妙在順序嵌進十個基數,寥寥數語,描繪出一幅恬靜淡雅的田園景色,勾起人們不盡的情思和神往。明代作家吳承恩有一首詠夜景的詩,意境十分開闊:"十里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現星辰。八河船隻綿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六宮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罷釣綸。兩腐樓台鍾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此詩妙在詩中數字從大到小,把夜色寫得靜美無比。兩首詩歌對比誦讀,很是奇妙無比。 關於數字入詩還有許多凄美的故事。據說,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婚後不久,司馬相如即赴長安做了官,五年不歸。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來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不料拆開一看,只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八九十百千萬"十四個數字。聰明過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數字"七"出現了兩次,由於"七"與"妻"同音,顯然司馬相如有停妻另娶的意思。於是,她滿含悲憤,寫了一首數字詩:"一別之後,二地相懸,說的是三四月,卻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欲亂,三月桃花隨流水,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你看,這首數字詩寫得多好,數字由一到萬再由萬到一,可謂是百轉情腸。難怪司馬相如讀後越想越慚愧,終於用駟馬高車,把卓文君接到了長安。 四、數字對聯: 相傳,鄭板橋在山東任知縣時,看見一個破舊的大門上貼了一幅春聯,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鄭板橋立即派人送去衣服、食品。眾吏驚問何故,析橋笑答:上聯缺一即缺衣,下聯缺十即少食。 象上面這條全部用數字寫成的對聯很少見,而嵌入數字的對聯很多。但嵌入十個基數的對聯並不多見。下面介紹兩條諧聯: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講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讀後令人捧腹。原來先生講命,恰如孩童信口念數,是不值得認真的。再如下面這條聯,上下聯都包含了十個基數,十分難得,值得仔細玩賞。 相傳,蘇東坡與學友赴京趕考,因漲大水,船隻行進困難,耽擱時日,眼看應考就要遲到,學友嘆曰:"一葉孤舟,坐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漿五帆,經由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蘇東坡亦用數字入聯勸勉道:"十年寒窗,進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上聯從一數到十,下聯又倒著從十數到一,不僅數字使用巧妙得當,而且將莘莘學子寒窗苦讀、赴京趕考的艱難表述得淋漓盡致。 五、利用數學知識重新閱讀詩歌 有許多詩歌,從字面上看不出它與數學的聯系,但仔細思索之下,利用數學知識重新反思詩歌內容,會有全新的認識。 譬如歌劇《劉三姐》中,劉三姐與三位秀才(陶,李,羅)對唱,羅秀才:"小小麻雀莫逞能,三百條狗四下分。一少三多要單數,看你怎樣分得清。"劉三姐:"九十九條打獵去,九十九條看羊來。九十九條守門口,還剩三條奇奴才。" 計算一下可以發現300 = 99 + 99 + 99 + 3 。這正是數學中的整數分拆問題。如果不計次序的分拆,就有四種分拆方法:300 = 99 + 99 + 99 + 3 = 99 + 99 + 3 + 99 = 99 + 3 + 99 + 99 = 3 + 99 + 99 + 99 。顯然,上面的分拆數目若計及次序的分拆便是4種;若不計及次序的分拆便是1種。這時候可以有一個更一般的問題題: "將300分成有次序的4個奇數之和,有多少種不同的方式?"不難想像,如果當年與劉三姐對唱的羅秀才,將歌詞的最後一句改為: "多少分法請說清",那麼即使劉三姐非常聰明,一時間,也恐怕難於應付了。 六、數字謎語------一首不見數字的數字詩 宋代女詩人朱淑貞有一首《斷腸謎》:"下樓來,金錢卜落;問蒼天,人在何方;恨王孫,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難留;悔當初,吾錯失口;有上交,無下交;皂白何須問;分開不用刀;從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其實,這首詩中每一句都是一個字謎,合起來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七、數字諷刺詩 利用數字入詩,可以寫出許多諷刺意味極濃的諷刺詩。例如清代有位詩人寫過一首《詠麻雀》的打油詩:"一個二個三四個,五六七八九十個,食盡皇家千種粟,鳳凰何少爾何多?"還是清朝道光年間,官員腐敗,皆嗜鴉片,衙門盡設煙館,一片烏煙瘴氣,有人寫詩嘲之:"一進二三堂,床鋪四五張;煙燈六七盞,八九十支槍。" 諷刺朝廷的那些昏暈無能的贓官,可謂是入骨三分。前幾年在某雜志上見過一首諷刺如今的某些官員的數字詩:"喝酒一杯兩杯不醉,跳舞三圈四圈不累,搓麻五點六點不困,小姐七個八個不多,受賄九萬十萬不退"。不知道這些當官的看見了會有什麼想法。 有一首民間流傳古詩說的是泥塑神像:"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六神無主;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九坐不動,十足無能。"這里給泥塑神像列出了十大"罪狀",算得上是一篇檄文。據說:當年推倒宣揚封建迷信神像的時候,就念這首詩,念到"十實無用"一句以後,緊跟著就是齊聲怒吼:"推倒它!"大家一齊用力,就把神像推倒了。 與之相反,清代被康熙皇帝稱為"操守為天下第一"的清官張伯行,寫了一篇《禁止饋送檄文》,文曰:"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一連串的8個"一"字,闡明他的廉政自律觀。 這些數字詩歌,一個個語言優美,形式新穎,妙趣橫生,有種別樣的美。閱讀這些數學詩,它不僅可以打開人們思維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學到某些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我有意識地試用過很長時間,效果不錯,有一些學生受數學詩歌的啟發,也開始嘗試著把數學中的一些結論和方法用詩歌的形式表示出來。

『柒』 有沒有體現相對論原理的古詩詞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理體現在古詩詞中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暮然回首,燈火闌柵中。
都是"定點同步"概念

『捌』 包含數學概念的詩

卓著。這本書由程大位花了近
20
年完成,他原本是一位商人,經商之便搜集各
地算書和文字方面的書籍,
編纂成一首首的歌謠口訣,
將枯燥的數學問題化成美
妙的詩歌,
讓人朗朗上口,
加強了數學普及的親合力。
程大位還有一首類似的二
元一次方程組的飲酒數學詩:
"
肆中飲客亂紛紛,薄酒名醨厚酒醇。好酒一瓶醉
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共同飲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顏生。試問高明能算士,
幾多醨酒幾多醇?
"
這道詩題大意是說:
好酒一瓶,
可以醉倒
3
位客人
;
薄酒三瓶,
可以醉倒一位客人。如果
33
位客人醉倒了,他們總共飲下
19
瓶酒。試問:其
中好酒、薄酒分別是多少瓶?

著名《孫子算經》中有一道
"
物不知其數
"
問題。這個算題原文為:
"
今有物不
知其數,
三三數之剩二,
五五數之剩三,
七七數之剩二,
問物幾何?答曰二十三。
"
這個問題流傳到後世,有過不少有趣的名稱,如
"
鬼谷算
"

"
韓信點兵
"
等。程大
位在《演算法統宗》中用詩歌形式,寫出了數學解法:
"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
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
這首詩包含著著名的
"
剩餘定理
"
。也就說,拿
3
除的余數乘
70
,加上
5
除的余數乘
21
,再加上
7
除的余數乘
15

結果如比
105
多,
則減
105
的倍數。
上述問題的結果就是:


70

+


21

+


15
)-(

105
)=
23


在印度學者婆什迦羅的著作中,也有這樣一首數學詩:
"
素馨花開香撲鼻,
誘得蜜蜂來采蜜。
熙熙攘攘不知數,
一群飛入花叢里。
試問此群數有幾?且把條
件來分析:全體之半平方根,另有兩只在一起;總數的九分之幾,徘徊在外做游
戲。
"
你如果列出無理方程運算後,
則可得出此群蜜蜂為
72
只。另外有一首寫荷
花的數學詩,:
"
平平湖水清可鑒,石上半尺生紅蓮;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
到清水面。漁人觀看忙向前,花離原位二尺遠;能算諸君請解題,湖水如何知深
淺?
"
這是一首多麼富有詩情畫意的代數題!你看,長在湖裡的紅蓮,露出湖面
的長度是半尺,
它被風吹向一邊,
紅蓮頂上的花離原水面的距離為
2
尺,
問湖水
有多深?根據勾股定理列式算得,湖深為
3.75
尺。

三、數字入詩:

最常見的入詩的數字是一。
"

"
雖說是個數字概念,其實,把
"

"
字恰當地
運用到詩文中,會產生美的藝術效果。

例如清代詩人陳秋舫寫過一首以
《題秋江獨釣圖》
為題的
"

"
字詩:
"
一帆一
槳一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
五代時南唐
後主李煜在位時,曾為宮廷畫家衛賢所作《春江釣叟圖》題詞二首:
"
浪花有意
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
""
一棹春風一葉
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
把一個個灑脫的漁
翁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又如元曲一首小令《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
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
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一聚一離別,一苦一傷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夢里,
尋一個相識,他一會,咱一地,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
詩中
22

"

"
字不斷重復,反映了人生虛幻的凄苦。其寫法奇特,而以俚語取勝。

有些詩歌會把一到十十個數字鑲嵌到詩中。宋代理學家《邵康》雲:
"
一去
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此詩妙在順序嵌進十個基數,
寥寥數語,
描繪出一幅恬靜淡雅的田園景色,
勾起人們不盡的情思和神往。
明代
作家吳承恩有一首詠夜景的詩,意境十分開闊:
"
十里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現
星辰。八河船隻綿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六宮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罷釣綸。
兩腐樓台鍾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
"
此詩妙在詩中數字從大到小,把夜色寫得
靜美無比。兩首詩歌對比誦讀,很是奇妙無比。

關於數字入詩還有許多凄美的故事。
據說,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婚後不久,

馬相如即赴長安做了官,五年不歸。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
來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不料拆開一看,只寫著
"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八九十
百千萬
"
十四個數字。
聰明過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
數字
"

"
出現了
兩次,由於
"

"

"

"
同音,顯然司馬相如有停妻另娶的意思。於是,她滿含悲
憤,寫了一首數字詩:
"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說的是三四月,卻誰知五六年!
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
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
月榴花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欲亂,三月桃花隨流水,
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
你看,這首數
字詩寫得多好,
數字由一到萬再由萬到一,
可謂是百轉情腸。
難怪司馬相如讀後
越想越慚愧,終於用駟馬高車,把卓文君接到了長安。

四、數字對聯:

相傳,
鄭板橋在山東任知縣時,
看見一個破舊的大門上貼了一幅春聯,
上聯:
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鄭板橋立即派人送去衣服、食品。眾吏驚問何故,
析橋笑答:上聯缺一即缺衣,下聯缺十即少食。

象上面這條全部用數字寫成的對聯很少見,
而嵌入數字的對聯很多。
但嵌入
十個基數的對聯並不多見。下面介紹兩條諧聯: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講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讀後令人捧腹。原來先生講命,恰如孩童信口念數,是不值得認真的。再如
下面這條聯,上下聯都包含了十個基數,十分難得,值得仔細玩賞。

相傳,蘇東坡與學友赴京趕考,因漲大水,船隻行進困難,耽擱時日,眼看
應考就要遲到,學友嘆曰:
"
一葉孤舟,坐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漿五帆,經由六
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
蘇東坡亦用數字入聯勸勉道:
"
十年寒
窗,進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
中!
"
上聯從一數到十,下聯又倒著從十數到一,不僅數字使用巧妙得當,而且
將莘莘學子寒窗苦讀、赴京趕考的艱難表述得淋漓盡致。

五、利用數學知識重新閱讀詩歌

有許多詩歌,
從字面上看不出它與數學的聯系,
但仔細思索之下,
利用數學
知識重新反思詩歌內容,會有全新的認識。

譬如歌劇《劉三姐》中,劉三姐與三位秀才
(

,

,

)
對唱,羅秀才
:"
小小麻
雀莫逞能,三百條狗四下分。一少三多要單數,看你怎樣分得清。
"
劉三姐
:"
九十
九條打獵去
,
九十九條看羊來。九十九條守門口,還剩三條奇奴才。
"
計算一下
可以發現
300 = 99 + 99 + 99 + 3
。這正是數學中的整數分拆問題。如果不計次
序的分拆,就有四種分拆方法:
300 = 99 + 99 + 99 + 3 = 99 + 99 + 3 + 99 = 99
+ 3 + 99 + 99 = 3 + 99 + 99 + 99
。顯然,上面的分拆數目若計及次序的分拆便

4
種;若不計及次序的分拆便是
1
種。這時候可以有一個更一般的問題題
: "

300
分成有次序的
4
個奇數之和
,
有多少種不同的方式
?"
不難想像,如果當年
與劉三姐對唱的羅秀才
,
將歌詞的最後一句改為
: "
多少分法請說清
"
,那麼即使劉
三姐非常聰明
,
一時間
,
也恐怕難於應付了。

六、數字謎語
------
一首不見數字的數字詩

宋代女詩人朱淑貞有一首《斷腸謎》:
"
下樓來,金錢卜落;問蒼天,人在
何方;恨王孫,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難留;悔當初,吾錯失口;有上交,無
下交;皂白何須問;分開不用刀;從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
其實,
這首詩中每一句都是一個字謎,合起來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

七、數字諷刺詩

利用數字入詩,
可以寫出許多諷刺意味極濃的諷刺詩。
例如清代有位詩人寫
過一首《詠麻雀》的打油詩:
"
一個二個三四個,五六七八九十個,食盡皇家千
種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
還是清朝道光年間,官員腐敗,皆嗜鴉片,衙門盡設
煙館,一片烏煙瘴氣,有人寫詩嘲之:
"
一進二三堂,床鋪四五張;煙燈六七盞,
八九十支槍。
"
諷刺朝廷的那些昏暈無能的贓官,可謂是入骨三分。前幾年在某
雜志上見過一首諷刺如今的某些官員的數字詩:
"
喝酒一杯兩杯不醉,跳舞三圈
四圈不累,搓麻五點六點不困,小姐七個八個不多,受賄九萬十萬不退
"
。不知
道這些當官的看見了會有什麼想法。

有一首民間流傳古詩說的是泥塑神像:
"
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六神無主;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九坐不動,十足無能。
"
這里給泥塑神像列出了十大
"
罪狀
"

算得上是一篇檄文。
據說:
當年推倒宣揚封
建迷信神像的時候,就念這首詩,念到
"
十實無用
"
一句以後,緊跟著就是齊聲怒
吼:
"
推倒它!
"
大家一齊用力,就把神像推倒了。

與之相反,清代被康熙皇帝稱為
"
操守為天下第一
"
的清官張伯行,寫了一篇
《禁止饋送檄文》,文曰:
"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
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
"
一連串的
8

"

"
字,闡明
他的廉政自律觀。

這些數字詩歌,一個個語言優美,形式新穎,妙趣橫生,有種別樣的美。閱
讀這些數學詩,
它不僅可以打開人們思維的天地,
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學到某
些數學知識,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中我有意識地試用過很長時間,

果不錯,
有一些學生受數學詩歌的啟發,
也開始嘗試著把數學中的一些結論和方
法用詩歌的形式表示出來。

八、數學哲理詩

「有兩樣東西,
愈是經常和持久地思考它們,
對它們日久彌新和不斷增長之
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實著心靈,
它們就是:
我頭頂的星空,
和我心中的道
德定律。
」近代數學起源於西方,起源於西方先哲的理性思辨。發展起來的數學
又不斷參與到人類的社會活動中,
與人類共同發展。
數學就像一顆大樹:
她的枝
葉向上拓展,
不斷探索宇宙的深度;
她的根須向下延伸,
不斷探索人類自身的邏
輯深度。
開頭的這句話即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
(沒有之一)
——康德的墓誌銘,
讓我們在人類歷史上這些最璀璨的群星的照耀下,不斷開拓進取!

『玖』 關於勾股定理古詩

華夏古詩詞源遠流長,有許多古詩詞與勾股定理有緊密聯系,下面是明朝大數學家內程大位所著的《直指演算法統容宗》里的一道題:
《盪鞦韆》
平地鞦韆未起,踏起一尺離地;
送行二步與人齊,五尺人高曾記;
仕女佳人爭蹴,終朝笑語歡嬉;
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長有幾?
(註:每5尺一步)
此題翻譯成現代漢語大意是:有一鞦韆,當它靜止時,踏板離地1尺,將它往前推送10尺,鞦韆的踏板就和人一樣高,這個人的身高為5尺,如果這時鞦韆的繩索拉得很直,試問它有多長?

(以上內容摘自「題谷」網站。)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