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的古詩
1. 贊美「高樓」的詩詞有哪些
1.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宋代:辛棄疾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釋義:心想到高樓上觀看美景躲避憂愁,憂愁還是跟著我上了高樓。我走過好幾個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許許多多親戚好友都已白了頭。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休息。難道個個都要到邊塞去立功封侯?浮雲飄去飄來本來沒有固定之處,我能夠像浮雲那樣隨心來去,該有多麼自由。
2.最高樓·吾衰矣
宋代:辛棄疾
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
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
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閑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釋義:我請求辭官歸隱,但兒子以田產還沒置辦為由不讓辭官,於是寫了這首詞罵兒子。我已漸漸年老,力盡筋疲,功名富貴的實現要待到何時?何況富貴功名還處處隱伏著危機。穆生因楚王稍懈禮儀便抽身辭去,陶潛尚未得享俸祿就棄官而歸。穆先生、陶縣令那樣明達的人都是我十分崇敬的老師。歸隱後一定要將荒園修葺,「佚老園」就是個合適的名字。再建個亭兒取名為「亦好」,便能閑時飲酒,醉時吟詩。一塊田地千年之中要換八百主人,一人嘴裡又能插上幾張飯匙。退隱之後便一切作罷,何須再費口舌說什麼是非得失。
3.白帝城最高樓
唐代:杜甫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雲霾龍虎卧,江清日抱黿鼉游。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釋義:尖峭的山城,崎嶇的小路,以及插在城頭的旌旗都暗自發愁。就在這樣的地方,孤孤單單、若隱若現地聳立著一座飛騰的高樓。雲霾隔斷連綿的山峽,群山如同龍虎在靜卧;陽光映照著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黿鼉在浮游。扶桑西端的樹枝遙對山峽的斷石,弱水東來的影子緊接長江的流水。拄著藜杖感嘆世事的人究竟是誰?血淚飄灑空中,就在我滿頭白發回顧的時候。
4.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代: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雙飛去 一作:雙來去 離恨苦 一作:離別苦)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釋義: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5.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釋義:遠處舒展的樹林煙霧漾瀠,好像紡織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帶,觸目傷心的碧綠。暮色進了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玉石的台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裡是我返回的路程?過了長亭接著短亭。
2. 寶媽在孩子處於不同年齡段,要用什麼原則給娃熟悉古詩詞
有話老話講得好,三歲定八十,三歲前的孩子可塑性極大,智慧的媽媽都會利用這段時間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寶寶3歲之前語言發展至關重要。語言能力的發展,對於大腦的發育,以及後續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豐富的詞彙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很好的表達能力也是提高寶寶的自信心的很好的手段。
一天周末,菁媽去一個朋友家玩,朋友家裡有一個沒到21個月的孩子叫圓圓。現場給我們表演了背唐詩,還和我們玩蘿卜蹲。天啊!要知道我和那麼4歲多的孩子玩這個蘿卜蹲都不會玩,而圓圓沒到2歲卻玩得那麼溜。
圓圓媽媽說:圓圓在20個月的時候,開始接觸唐詩,21個月會背《憫農》《詠鵝》《靜夜思》《清明》《望廬山瀑布》等唐詩,還會說《小兔子》《小燕子》《小二郎》這幾首歌的歌詞,還有民謠「大雨嘩嘩下,北京來電話,叫我去當兵,寶還沒長大」
這些都沒有刻意強迫她去背,2-2.5歲的孩子說話的模仿期,我們在念的時候,會看到她著急的樣子,想要復述,於是就多念幾遍就學會了。
而且在給孩子講故事時一定要觀察孩子的反應,及時給孩子進行反饋。把孩子對於語言的興趣更好的激發起來。
比如,圓圓很小的時候,就講《小熊繪本》中,有一本是大聲回答「哎」,就教這一個音,圓圓就很喜歡玩,到現在也很喜歡,把這個當做游戲,還會自己喊,媽媽,我就很配合的回答「哎」,我再喊寶寶,她也會大聲地回答「哎」。
孩子逐漸長大,越來越喜歡看繪本,經常會拿著一本繪本來說,媽媽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