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所見古詩心得

所見古詩心得

發布時間: 2021-01-05 06:07:58

❶ 所見的古詩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朗誦指導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注釋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盪。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鳴:叫。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賞析
野外林陰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麼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 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一隻蟬兒也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一手呢!
這情景,全被詩人看在眼裡,寫進詩中。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廳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作者簡介
袁枚(1719~1798),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詩人,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
袁枚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後進,為當時詩壇所宗。
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餘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其《所見》向我們描述了一個悠然自得的牧童形象,詩句連貫,簡單易懂,這正是作者的創新之處。

❷ 古詩《所見》的全文和意思。

所:抄處;地方襲

❸ 《所見》古詩的意思

一、意思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二、原文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三、作者

清代袁枚

(3)所見古詩心得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空靈流利,新奇眩目。此詩也即是詩人在生活中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後停住歌聲准備捕捉蟬的這一幕場景後,詩興大發而創作。

二、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贊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第一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

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託了出來。

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於遏行雲,「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第四句,急轉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詞,把這個牧童發現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

「忽然」發生了變化: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

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同時此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

❹ 所見古詩的意思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⑴騎黃牛,
歌聲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版⑸鳴⑹蟬,
忽然閉口立。

【注釋】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盪。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鳴:叫。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❺ 所見這首詩感受什麼意境

《所見》古詩抄大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詩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的喜愛之情。全詩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❻ 所見古詩讀完後感受是什麼

古詩復《所見》的全文制是這樣子的: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我的感想是這首詩中所表現的一個天真充滿童趣的牧童形象,他可以痛痛快快地玩,而我們現在又要上補習班,奧數課,幾乎沒有玩的時間,而牧童卻很活潑,並且可以放心玩,我們作業很多,難題很多,休息日要參加補習班,學習壓力很大,而牧童卻很愜意,坐在牛背上,享受春風的吹拂,是多麼的愜意的事啊,唱著牧歌,走在樹林之間,盡情呼吸新鮮空氣,陶醉在那美麗的自然風景中,而我們卻不能享受大自然的風景,不過,我們有的,他們卻沒有,比如電腦、游戲機、手機這些東西,他們卻沒有。我們可以各補所短。
這件事使我想起了農村奶奶家的日子,我更想到了我的弟弟,他都五歲了,才上幼兒園,有一次,我拿著手機到弟弟家玩,只聽弟弟問我:「哥哥,你拿的什麼?好漂亮,怎麼弄的?」我想:怎麼可能,這個手機在城裡2歲的小孩都知道,我弟弟都五歲了,還不知道,我又想:也是,這里畢竟是農村,科技不是那麼發達,不知道也是正常的,所以,我勵志一定要學好知識,長大當一位老師,到農村去普及科學知識。

❼ 所見古詩的意思

《所見》一詩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內情。

所見
清 袁枚容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注釋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盪。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鳴:叫。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❽ 所見古詩的讀後感20優

炎炎夏日的一天,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萬物都熱得無精打采,大汗淋漓。當然,威名遠揚的詩人袁枚也不例外。他心情十分煩躁,就連平時動聽的蟬鳴聲在他耳中也格外煩人。他實在忍不住了,便走到附近的樹林里乘涼。
袁枚來到了樹林里,感覺到這兒和陽光下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昨晚的一場大雨,使得小花小草還有露珠在陽光的照耀下,放射出璀璨的光芒,碧綠的草地頓時變得生機勃勃,神采奕奕起來。
忽然,袁枚聽見身後有牛叫聲,便立馬轉過身去看個究竟。只見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牧童,戴著一頂斗笠,兩個腮幫子紅撲撲的,鼓鼓的很可愛,牧童悠然自得地坐在溫順的老黃牛背上。這時,只見牧童拿出一支短笛,嫻熟、老練地吹起曲子來,不時還高歌一曲,那歌聲是那麼動聽、悅耳,連袁枚都如痴如醉,停在樹上的小鳥葉情不自禁地為他喝彩,鼓掌。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稱贊的。停在樹上的蟬彷彿要與他一決雌雄,不甘示弱,也放聲高歌起來。牧童這才意識到它的存在。只見他腦袋一轉,眼睛一眨,眉毛一挑,一個鬼點子便誕生了。
牧童神不知鬼不覺地跨下牛背,掂手掂腳地牽著老黃牛來到了柳樹下,袁枚笑了笑:原來他想抓蟬啊,這孩子真機靈!那孩子目不轉睛地凝視著蟬,彎腰從地上撿了一根樹枝,對著蜘蛛網絞了又絞,心想:蟬啊蟬,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了。袁枚笑了,這孩子可真聰明啊,想到了這個既簡單,又實用的辦法。他站在牛背上,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那隻蟬收入囊中了。他的嘴角頓時掛上了一絲透露著勝利喜悅的微笑。那隻老黃牛也叫了一聲,如同在為他慶祝勝利。
看到這兒,袁枚詩興大發,寫下了名垂千古,朗朗上口的作品《所見》!

❾ 古詩《所見》的全文和意思。

  1. 《所見抄》

    作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襲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