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敕勒歌古詩的意思

敕勒歌古詩的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2-18 13:54:46

A. 「敕勒歌」這首詩所寫的意思

《敕勒歌》的詩意為:

陰山腳下啊,有個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草低處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原文】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1)敕勒歌古詩的意思擴展閱讀

【作品簡介】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對它的學術研究,時至今日也經久不衰。

【作品賞析

南北朝民歌具有顯著的差異,前者輕艷綺麗.委婉纏綿,一如江南少女,多情而溫柔;後者粗獷雄放,剛勁有力,恰似塞北健兒,勇悍率真,豪爽坦直。若用西洋美學概念來表示,前者屬於「優美」的類型,後者則更具「崇高」的傾向。這種審美趣味上的差異,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我們不妨從《敕勒歌》來作些分析,這對理解《敕勒歌)本身也是有意義的。

敕勒是古代中國北部的少數民族部落,它的後裔融入了今天的維吾爾族.這首詩就是敕勒人當日所唱的牧歌。不過,北朝時敕勒族活動的地域不在今天的新疆,而是在內蒙古大草原上。

前四句是對他們的生活環境的詠唱。「敕勒川」,不知是今天的哪一條河流,而且即使在當時,也未必是一個固定的專名,恐怕只是泛指敕勒人聚居地區的河川罷了。陰山,又名大青山,座落在內蒙古高原上,西起河套,東接內興安嶺,綿亘千里。敕勒人歌唱起他們所生活的土地時,就以這樣一座氣勢磅礴、雄偉無比的大山為背景。就具體的地理位置而言,這樣說未免有些含糊,但作為詩的形象,一開始就呈現出強大的氣勢和力量。接下去,詩人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蒼茫遼闊的圖卷: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滿眼青綠,無邊無際地延伸開去,只有那同樣遼闊的天宇,如同氈帳一般從四面低垂下來,罩住浩瀚的草原。如此風光,使人心胸開張,情緒酣暢。

在江南,山嶺起伏,河流曲折,植被豐富多彩,景觀充滿細部的變化,人的注意力,也就容易被一山一水,甚至一草一木所吸引,形成細膩的審美感受,關注於色彩與線條的微妙韻味。而在北方,特別是在大草原上,自然景觀是單純的,色彩和線條也沒有多少變化。由於缺乏可供細細觀賞的東西,於是抬眼就望到天際,開口就是粗豪的調子。

這裡面還有一種不易察覺的因素在起作用。草原上的人,是沒有土地私有觀念的。他們逐水草而居,天地之間,凡可放牧的地方,都可以視為自己的家。即使,由於習慣,由於不同的種族分別佔有了各自的疆域,他們的活動也有一定范圍,這范圍也決不像農業地區、尤其是江南地區人們日常活動的范圍那麼狹小:一座村莊、幾所房屋、若干畝土地。在視界里,牧民的「家」仍舊是無邊無際的。這種生活.培養了草原上人們自由豪放的性格,也培養了壯麗的美感。他們不會像江南人那樣,歌唱小小荷塘里嬌艷的蓮花,村頭路旁婀娜的柳絲;在他們的感覺中,敕勒人共同擁有著望不到盡頭的大山,望不到盡頭的河流,望不到盡頭的草原,而天恰似「穹廬」(現在所說的蒙古包),籠蓋著他們共同的「家」,他們便謳歌這樣的「家」。

「天蒼蒼,野茫茫」,仍然以渾渾浩浩的筆調寫景,但這已經是為下一句作背景了。「風吹草低見牛羊」是畫龍點睛的一筆,我們看到在蒼蒼茫茫的天地之間,風吹拂著豐茂的草原。時而在這里,時而在那裡,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畫面開闊無比,而又充滿動感,彌漫著活力。詩沒有寫人,但讀者不會不意識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們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只有他們,才能給蒼茫大地帶來蓬勃生機,帶來美的意蘊。在詩中,我們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壯闊,而更重要的,是感受了牧人們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性格。那是未被農業社會文明所馴服、所軟化的充滿原始活力的人性。

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人不斷得到新的東西,也不斷失去原有的東西。因而,就像成年人經常回顧童年的歡樂,生活在發達的文明中的人們,常常會羨慕原始文明的情調。《敕勒歌》在重視詩的精美的中國文人中,也受到熱烈的贊美,原因就在於此吧?前不久,電影《紅高梁》大放異彩,歌壇「西北風」勁吹不息,也是類似的現象。但是,當江南人嚮往草原的壯闊的時候,草原上的人們又何嘗不嚮往江南的溫媚?人類的生活極其豐富,美感也同樣是豐富的。最可厭的態度,就是在各種不同的藝術風格之間,隨意拿一種來否定另一種。

《敕勒歌》是牧人的歌唱,而我們如今只能閱讀它的歌辭而無法欣賞它的曲調,實在遺憾。一個著名的傳說也許可以稍微彌補這一遺憾:據說,在公元646年,統治中國北部的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之間爆發一場大戰,東魏喪師數萬。軍心渙散,主帥高歡為安定軍心,在宴會上命大將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這個故事令人想像:《敕勒歌》的歌聲,該是多麼雄壯豪放?又據史書記載,這首歌辭原是鮮卑語,很早就譯成了漢語。但斛律金是敕勒族人,他應該會用敕勒語唱。大約因為東魏貴族多為鮮卑人,他才用鮮卑語演唱。也就是說,這首古老的歌辭,是經過了兩重翻譯的。那麼,最初的歌辭又是什麼樣的?真是令人神往。

B. 敕勒歌全詩意思

意思: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天空像個巨大的帳篷,籠蓋內著整個原野。蔚藍的容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一陣風吹過,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拓展資料:

1、原文: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2、賞析:《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3、創作背景:公元四到六世紀,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處在鮮卑、匈奴等少數民族的統治之下,先後建立了北魏、北齊、北周等五個政權,歷史上稱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後用漢語記錄的作品,這些歌謠風格豪放剛健,抒情爽直坦率,語言質朴無華,表現了北方民族英勇豪邁的氣概。

C. 敕勒歌這首詩所寫的意思

敕勒歌的意思是:通過幾句草原生活的描寫,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原文:

《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陰山下,天空彷彿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3)敕勒歌古詩的意思擴展閱讀: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

「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里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D. 敕勒歌古詩全文意思

敕勒歌古詩全文意思

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空像個巨大的帳篷,籠蓋著整個原版野。權

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

一陣風吹過,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原文: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4)敕勒歌古詩的意思擴展閱讀:

《敕勒歌》的歷史背景:

《敕勒歌》是牧人的歌唱,據說,在公元646年,統治中國北部的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之間爆發一場大戰,東魏喪師數萬。軍心渙散,主帥高歡為安定軍心,在宴會上命大將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又據史書記載,這首歌辭原是鮮卑語,很早就譯成了漢語。但斛律金是敕勒族人,他應該用敕勒語唱。因為東魏貴族多為鮮卑人,他才用鮮卑語演唱。也就是說,這首古老的歌辭,是經過了兩重翻譯的。

E. 《刺勒歌》全詩是什麼意思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正確的詩名應該是《敕勒歌》。

《敕勒歌》南北朝 佚名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5)敕勒歌古詩的意思擴展閱讀

《敕勒歌》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此民歌詩詞遠為鮮卑文,現今流傳下來的敕勒川辭系從鮮卑語翻譯而來。相傳是北齊時期高歡為周軍所敗,命斛律金所唱,以此來激勵士氣。詩人輕松的用筆為我們勾畫了雄奇壯麗的風景,語言自然朴質,超越了一切裝飾效果。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闊宏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宏。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徵,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貌圖。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野」兩句承上,且描繪筆法上略有疊沓,蘊涵著詠嘆抒情的情調。

作者運用疊詞的形式,極力突出天空之蒼闊、遼遠,原野之碧綠、無垠。這兩句顯現出遊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最後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描繪出一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彪悍豪邁的情懷。

F. 敕勒歌的古詩翻譯是什麼 謝謝啊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原文: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對它的學術研究,時至今日也經久不衰。

(6)敕勒歌古詩的意思擴展閱讀:

一、賞析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闊宏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宏。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徵,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貌圖。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野」兩句承上,且描繪筆法上略有疊沓,蘊涵著詠嘆抒情的情調。作者運用疊詞的形式,極力突出天空之蒼闊、遼遠,原野之碧綠、無垠。

這兩句顯現出遊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最後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描繪出一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彪悍豪邁的情懷。

二、研究價值

《敕勒歌》在布局、結構、風格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許多傑特之處。但這首詩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文學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間互相影響、南北詩風互相融合的實例。

也是中華境內各族從征戰對抗走向和解交融的歷史見證,是一元主體、多元格局中華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典型個案。其史學和文化學乃至民族學上價值絕不低於文學創作。

G. 《敕勒歌》古詩注釋

《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版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權低見牛羊。

譯文: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7)敕勒歌古詩的意思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敕勒歌》的誕生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的北朝時期。由於漠南地區當時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們把漠南一帶成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後被翻譯成漢語。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後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H. 敕勒川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敕勒歌」這首詩所寫的意思是: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陰山下,天空彷彿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敕勒歌」是南北朝的一位詩人所寫得,現在已經不詳了。《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

全文如下: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白話譯文: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8)敕勒歌古詩的意思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這首婦孺皆知的詩歌大氣磅礴,粗獷雄放,剛勁有力,描繪了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滿眼的青翠,無邊無際的天宇,如同氈帳一般籠蓋草原,微風吹拂,健碩的牛羊從豐茂的草叢中顯露出來,波瀾壯闊的場面充滿了蓬勃的生機。

這首詩的主人公游京城而興嘆,生當亂世,他不能不厭亂憂時,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時的及時行樂。其行樂很勉強,是苦中作樂、苦中求樂的無奈,甚至還有幾分憤懣的情緒,對人生老病死如恍然一夢的消極感受,對時光流逝的不知不覺和無能為力。

與其說是行樂,不如說是借行樂以消憂。而憂的原因,也不僅是生命短促,還有天地之大、何處安身立命的慨嘆。這位失意之士藉由他所看到的當時政治首都洛陽的一些現象,寫出了個人不平之感和不滿現實的心情。

關於郭茂倩的生平,我們知道得甚少。《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茂倩為侍讀學士郭裒之孫,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詳。」 他是渾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樂府詩集》上署為太原郭茂倩,是以通例指郡望而言。其它生平事跡均不詳。可以說是《樂府詩集》這一書使得他的聲名千古不朽。

韋孝寬隨機應變,誓死抵抗。高歡一時無計可施,在大帳內苦思冥想,手下一員干將自告奮勇,有良策獻上,高歡聽罷,大喜過望,不待天亮,派軍士到城南築土山,想要以居高之勢,俯而攻之。韋孝寬得到軍報,上城察看,窺破高歡計謀,即派人在城樓上綁上木板加高,東魏忙碌半天,一無所得,悻悻而退。

隔一天,高歡又得一計,改變戰術,派士兵到玉壁城城北,挖掘地道。韋孝寬獲悉,領兵挖掘長溝,切斷東魏軍的地道,並派兵駐守。東魏軍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心中竊喜,不想,迎面碰上潛伏在深溝里的西魏軍,被殺得個個身首異處。韋孝寬還讓人在溝外堆積柴火。

這樣你來我往,僵持日久,東魏軍無法攻進城內,高歡焦躁不安,眼看糧草將盡,只得派人說降韋孝寬,可是韋刺史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大義凜然,拒不受降。高歡此時心頭如壓著一塊巨石,攻之不下,棄之不甘,悶坐大營,愁眉不展。眾將士也是長吁短嘆,軍心不振,大營外的士兵們多是老弱病殘,潸然落淚。

《樂府詩集》對各類樂曲的起源、性質及演唱時所使用的樂器等都作了較詳的介紹和說明。書中這些說明徵引了許多業已散佚的著作,如劉宋張永的《元嘉正聲伎錄》、南齊王僧虔的《伎錄》、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等書,使許多珍貴的史料得以保存。這對文學史和音樂史的研究都有極重要的價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於傳聞,未可信從。

I. 敕勒歌,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專茫。

風吹草低屬見牛羊。

譯文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