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敕歌行古詩

敕歌行古詩

發布時間: 2021-01-02 17:45:02

❶ 天歌行古詩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作者:杜甫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專者如山色屬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爧如羿射九日落,嬌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❷ 歌行體的詩有哪些

進入唐代,「歌行體」作為一種獨立的詩歌樣式,開始大量登上詩壇,成為初盛唐詩歌創作的新走勢。而七言歌行到了李白、杜南手中,推陳出新,極力創變
卷162_17 「夜坐吟」李白

冬夜夜寒覺夜長,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閨,

金缸青凝照悲啼。金缸滅,啼轉多。掩妾淚,聽君歌。

歌有聲,妾有情。情聲合,兩無違。一語不入意,

從君萬曲梁塵飛。

卷162_18 「野田黃雀行」李白

游莫逐炎洲翠,棲莫近吳宮燕。吳宮火起焚巢窠,

炎洲逐翠遭網羅。蕭條兩翅蓬蒿下,縱有鷹鸇奈若何。

卷162_19 「箜篌謠」李白

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貴賤結交心不移,

唯有嚴陵及光武。周公稱大聖,管蔡寧相容。

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

他人方寸間,山海幾千重。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

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鮑久已死,何人繼其蹤。

卷162_23 「日出行(一作日出入行)」李白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歷天又入海,

六龍所舍安在哉。其始與終古不息,

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裴徊。草不謝榮於春風,

木不怨落於秋天。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沒於荒淫之波。魯陽何德,駐景揮戈。

逆道違天,矯誣實多。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

卷162_25 「北風行」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意境開闊,誇張)

片片吹落軒轅台。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

遺此虎紋金鞞靫.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卷162_26 「俠客行」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

卷163_4 「陽春歌」李白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裊風。披香殿前花始紅,

流芳發色綉戶中。綉戶中,相經過。飛燕皇後輕身舞,

紫宮夫人絕世歌。聖君三萬六千日,歲歲年年奈樂何。

卷163_9 「鞠歌行」李白

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卞和恥。楚國青蠅何太多,

連城白璧遭讒毀。荊山長號泣血人,忠臣死為刖足鬼。

聽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秦穆五羊皮,買死百里奚。

洗拂青雲上,當時賤如泥。朝歌鼓刀叟,虎變磻溪中。

一舉釣六合,遂荒營丘東。平生渭水曲,誰識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雙目送飛鴻

❸ 歌行和古詩

「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劉希夷的《代悲白頭吟》與張虛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現,可說是這種體裁正式形成的標志。
明代文學家徐師曾在《詩體明辨》中對「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釋:「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辭海》注曰:「行」是樂曲的意思;「歌」與「行」名稱雖不同,但並無嚴格的區別,後來就有「歌行」一體。
代表作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長恨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車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高適的《燕歌行》。
編輯本段特點
一、篇幅可短可長。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長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車行》 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則有八十八句。
二、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把記人物、記言談、發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例如杜甫的《兵車行》,詩中既有「行人」出征時的記敘,又有「道旁過者」與「行人」的問答,也有「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的感嘆,讀後真能摧人肝腸。再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既有風卷茅屋的記敘,也有「歸來倚杖」的嘆息,更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強烈抒情與願望,讀後令人唏噓不已。
三、聲律、韻腳比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換韻。「歌行」體詩歌在格律、音韻方面沖破了格律詩的束縛,由於它要「放情長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韻到底,平仄講究就很困難了。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換了好幾個韻腳。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容所決定的。
四、句式比較靈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嗚呼」),也有九言的(「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漢代樂府詩
兩漢所謂樂府指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並製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 藝文志》記: 「自孝武帝立樂府而采歌謠, 於是有趙,代之謳, 秦,楚之風, 皆感於哀樂, 緣事而發,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雲」.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六朝時, 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
兩者區別:歌行體詩是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常題名為"歌"或"行",二者名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的區別.後遂統稱"歌行體".<唐音審體>謂:"歌行本出自樂 府,然指事詠物...形式較自由".語言通俗流暢,文辭比較鋪展."行",有"樂曲"的意思.
它們當然屬於古體詩.因為古詩從時間上說指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❹ 曹操《短行歌》全詩

《短歌行》一共有兩首,

一、其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䜩,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的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願如周公般禮賢下士,願天下英傑真心歸順我。

二、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隆。

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後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道。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並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珪瓚,秬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譯文:

姬昌受封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為三份,他有其中的兩份。

整治貢品來進奉,不失臣子的職責。

只因為崇侯進讒言,而蒙冤受拘禁。

後因為送禮而赦免,受賜斧鉞征伐的權力。

他被孔子所稱贊,品德高尚地位顯。

始終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後世流傳遍。

齊桓公擁周建立功業,存亡繼絕為霸首。

聚合諸侯捍衛中原,匡正天下功業千秋。

號令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為磊落不欺詐,美德流傳於身後。

孔子贊美齊桓公,也稱贊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賜肉與桓公,命其無拜來接受。

桓公稱小白不敢,天子威嚴就在咫尺前。

晉文公繼承來稱霸,親身尊奉周天王。

周天子賞賜豐厚,儀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晉文公聲望鎮諸侯,從其風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傳遍,名聲僅次於齊桓公。

佯稱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陽,因此大眾議論紛紛。

(4)敕歌行古詩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短歌行二首》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兩首詩。第一首詩通過宴會的歌唱,以沉穩頓挫的筆調抒寫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第二首詩借禮贊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堅守臣節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漢室之志,決無代漢自立之心。

兩詩珠聯璧合,莊重典雅,內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內容和意義完全熔鑄於濃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現了曹操的人格、學養、抱負和理想,充分顯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詩品。

關於第一首詩的創作時間,學術界大致有五種說法。一是在蘇軾《赤壁賦》中「橫槊賦詩」言語的基礎上,《三國演義》稱曹操在赤壁大戰前吟誦這首《對酒當歌》,時間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二是求賢說,出自張可禮《三曹年譜》:「抒發延攬人才之激切願望,蓋與《求賢令》作於同時。」

時間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賓主唱和說,此主張發自萬繩楠,他認為此詩作於漢建安元年(196),曹操遷漢獻帝於許都之際,曹操與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四是及時行樂說,但沒有考證具體時間。此說由沈德潛發之,《古詩源》卷五:「《短歌行》,言當及時為樂也。」

五是王青的作於招待烏丸行單於普富盧的宴會上的說法,時間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至於第二首詩,學術界也難以確定其具體創作時間,只能大致推斷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間。

自建安十六年(211)春正月漢獻帝命曹操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後,又封曹植等諸子為侯。

建安十七年(212)獻帝特命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建安十九年(214)三月獻帝七命魏公曹操位在諸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游冠。

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獻帝又加封曹操為魏王;建安二十二(217)夏四月,獻帝又命魏王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冬十月,天子命王(曹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本,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

隨著權勢的壯大,地盤的拓展,曹氏集團之外的人多疑曹操有代漢自立之心。當時東吳孫權瞅准時機遣使上表大說天命而稱臣,意在促使曹操代,但曹操機敏地警覺到這是孫權的一個陰謀,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曹操深知功高震主之危,故賦這首《周西伯昌》表明心跡。

2、作者資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❺ 什麼是歌行體古詩

歌行體的特點是格式節奏上沒有嚴格要求,也不講究平仄,字數五七言為主,可參差不齊,可變韻。亦稱古詩、古風。
「行」就是歌行體的一種,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如杜甫的《兵車行》。

❻ 長行歌古詩

根據您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問的《長歌行》這首詩。

【長歌行】

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桃李務青春,誰能貰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後,強歡歌與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古詩譯文:

桃李花得日而開,花朵繽紛,裝點新春。東風已經復甦萬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語。枯枝上發出了美麗的新葉,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機。造化運轉著天地,太陽乘著日車不停地飛奔。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寫上您的名字?桃李須待春天,但誰能使春日永駐不逝?時不我待,富貴與神仙兩者皆會錯肩而過。金石之堅尚會銷蝕殆盡,風霜日月之下,沒有長存不逝的東西。

我深深地畏俱日月如梭而逝,因此才歡歌縱酒,強以為歡。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間,老之將至,身已衰矣!

(6)敕歌行古詩擴展閱讀:

賞析

李白這首《長歌行》深受同題古辭的影響。長歌行古辭或寫及時建功立業,不要老大傷悲;或寫遊仙服葯,延年長壽;或寫遊子思鄉,感傷人命短促。陸機《長歌行》恨功名薄,竹帛無宣;謝靈運《長歌行》感時光流速,壯志消磨;梁元帝《長歌行》寫及時行樂;沈約《長歌行》寫羈旅行後倦戀金華殿,功名未著,竹帛難宣。

總之李白之前運用長歌行古題者,均觸景感時,抒寫悲傷之情,寄寓著他們對美好人生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悵惘感傷的心靈。李白由此感悟人生,聯想反思自己功業無成,遊仙不果,重蹈古人的覆轍,陷入痛苦之中,不抒不快。於是盡情傾吞,激昂文字,悲歌式的心靈,融匯著千古人所共有的情愫,感發著人意,體驗著人生的苦樂。

❼ 如何區分絕句律詩以及歌行體等希望解釋的

絕句和律抄詩在格律上有襲嚴格的要求。其中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所押韻腳必須相同,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押韻。
歌行體是古詩的一種體裁,音節、格律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大部分的歌行體篇幅字數都超過絕句律詩的字數)

❽ 《山歌行》古詩 的解釋

【詩文解釋來】
一陣新雨過後自,青山翠谷越發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嚮往長留.
詞語解釋】
浣女:洗衣女.
王孫:貴族的後裔,這里指隱居的高士.
【詩文賞析】
此詩為王維山水詩中的名篇.雨後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鮮潔的環境特點構成了全詩的基調.詩情畫意中寄託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及對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蓮動,浣女歸舟,層次鮮明,因果清晰,且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構成一幅清晰和諧的雨夜秋山圖.

❾ 什麼是歌行體古詩

歌行是古代漢族詩歌體裁之一,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歌行體。

歌行體是南朝宋的鮑照所創,鮑照模擬和學習樂府,經過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鑄創造,不僅得其風神氣骨,自創格調,而且發展了七言詩,創造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

劉希夷的《代悲白頭吟》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現,可說是這種體裁正式形成的標志。


(9)敕歌行古詩擴展閱讀:

歌行體古詩的特點

1、篇幅可短可長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長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車行》 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則有八十八句,其中唐代最長的歌行體詩歌為韋庄的《秦婦吟》,共有二百三十八句之多。

2、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

把記人物、記言談、發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

例如杜甫的《兵車行》,詩中既有「行人」出征時的記敘,又有「道旁過者」與「行人」的問答,也有「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的感嘆,讀後真能摧人肝腸。

3、聲律、韻腳比較自由

平仄不拘,可以換韻。

「歌行」體詩歌在格律、音韻方面沖破了格律詩的束縛,由於它要「放情長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韻到底,平仄講究就很困難了。

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換了好幾個韻腳。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容所決定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歌行體



❿ 古詩《上元獨歌行》求解析。

《上元獨歌行》 唐·柳淵
誰教白馬踏夢船,
樂游桃苑柳如川。版
錦風飛絮丹心鏡,
長安權絕塵獨我還。
解析如下:
標題勾勒出一幅大致的景象:上元燈節,詩人孤身一人騎著馬,且歌且遊逛,心情愉悅。

上元節,農歷正月十五,已入了春,故有桃紅柳綠的美景。騎馬賞春景,如夢如行船,慢悠悠,晃悠悠,一個「樂」字點明詩人心境。春季花繁,風中香芬濃郁,故形容為「錦風」,「飛絮」即指挾散在風中的柳絮。騎在馬背上徐行,目賞春景,鼻嗅熏香,五官意念皆陶醉,心湖輕穩沉靜如一面鏡。「長安絕塵獨我還」,估計帶有藝術誇張效果,直白的翻譯:帝都長安,出城踏青賞春的無數,只有詩人一個回來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