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布蘭詩歌
1. <<布蘭詩歌>>是在什麼背景下創作的它的故事內容是什麼
《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亦譯為《博伊倫之歌》)是德國古典音樂家卡爾·奧爾夫(Carl Orff)的音樂作品中最受現代人接受且產生共鳴的合唱作品,在電視、電影、廣告及全球資訊網中經常出現。奧夫在創作的技法上,運用最簡單的旋律素材、強烈吃重的節奏,將沒有任何發展與變樣的樂句大量的反反覆復,在看似單調乏味的手法上,營造出源源不斷的能量,挑動現代聽眾的情緒。德國的電子音樂團體「謎」曾在Gravity of Love這首歌之中混音了《布蘭詩歌》。
《布蘭詩歌》由寫於11和12世紀的超過240首歌和戲劇組成,部分配有旋律,大部分為情歌、祝酒歌以及宗教歌劇。
歌詞是在1230年寫成的,地點在施蒂利亞(Steiermark)的Seckau修道院或者Brixen的Neustift修道院。
1803年,Johann Christoph von Aretin在Benediktbeuern修道院發現了《布蘭詩歌》。在把教育從宗教內分離期間,這部手稿——《布蘭抄本》——被轉移到了慕尼黑,存放於今天的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簽名:clm 4660/4660a)。
歌詞大部分由中世紀拉丁語寫成,Johann Andreas Schmeller對此進行了編輯,並於1847年出版發行了《布蘭詩歌——來自本尼迪克特教團的歌》一書。
這些歌一方麵包含了《布蘭抄本》以及旋律的記錄。不過,這種旋律的記錄只是一種大概的形式,只是對旋律進行了大略的復述;另一方面,通過與其他手抄本的對照,對中世紀旋律進行了重建。
卡爾·奧爾夫在1935年發現了《布蘭詩歌》,並在1935-1936年期間,對其中的24首進行了譜曲。由此誕生了一部全新的作品,尤其是在奧爾夫的作品誕生期間,世界上還無人對這部原始的中世紀旋律進行改編。
1937年6月8日,奧爾夫的作品在法蘭克福歌劇院進行了首演。
奧爾夫將他的作品劃分為3段:
Primo vere, Uf dem Anger(春之蘇醒, 愛)
In taberna(熱鬧的狂歡)
Cour d'amour und Blanziflor et Helena(兩個年輕人的靠近,愛神維納斯)
按照計劃,這部作品由合唱團演唱,表達對於掌管人類命運的命運女神(Fortuna)的敬意。
在Catulli Carmina和Trionfo di Afrodite的編曲之後,卡爾·奧爾夫將其與《布蘭詩歌》一起,稱之為「三部曲」(Trionfi)。但是整部三幕劇的演出,仍然是個例外。
2. 奧爾夫的《布蘭詩歌》應怎樣理解
《布蘭詩歌》也稱為 《博伊倫之歌》,原是舞台作品 《凱旋三部曲》中專的第一部,作於屬1935—1936年, 1937年初演於法蘭克福,後作為康塔塔單獨演出, 是奧爾夫最著名的代表作。
其歌詞選自在巴伐利亞州貝內迪先特博伊倫修道院中發現的一本13世紀的詩集。共分25個樂章,用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童聲合唱、合唱及樂隊(內有14個樂章為管弦樂曲)。
歌詞用拉丁文,其性質是放浪於飲酒、女人與愛情的學生歌曲,分為3大部分:1.春,2.小酒店,3.愛情,演出時有啞劇動作,伴有丑角和舞蹈場面。此曲寫作手法簡單,摒棄了常用的對位、主題發展、變奏等,而是用同度,八度,三度的聲部進行,句段多重復, 是一部音效極佳的作品,現在經常被影視作品所引用 (片段1,片段2)。
3. 求卡爾·奧爾福和《布蘭詩歌》作品的介紹
《布蘭詩歌》作為音樂史上的一部不朽傑作,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1847年,德國學者施梅勒以《布蘭詩歌》為標題出版了1803年在德國上巴伐利亞洲的布蘭修道院里發現的詩歌和戲劇古卷,在思想界、學術界和藝術領域引起了震動,這些用艱深的中世紀拉丁文和古代中部高地德語寫的詩歌和戲劇出自13至14世紀的游盪詩人,他們是中世紀英國、法國及德國各地的流浪學者及神職人員,以寫作贊美酒及狂歡放盪生活的諷刺韻文和詩歌而著稱,《布蘭詩歌》集中體現了這些游盪詩人的創作風格。這些詩歌的主題和風格各不相同,其中既有酒歌、莊重的愛情詩和放縱的情歌,也有宗教詩篇和牧歌式的抒情詩,也有針對教堂和政府的諷刺詩。奧爾夫在1935年讀到《布蘭詩歌》時,受到極大震動,他以粗獷有力、熱情奔放的音樂賦予這部奇異的詩篇以新的、永恆的生命。奧爾夫的布蘭詩歌》於1936年完成,它的整個標題是《布蘭詩歌,為獨唱、合唱創作並伴有器樂及奇妙舞台場景的世俗歌曲》。 這部宏偉作品於1937年6月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演。它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的神奇的音樂以不可思議的力量喚醒了人性中歡樂的沖動。
《布蘭詩歌》被譽為古典音樂中的流行曲,幾乎無人不曉了。哪怕不聽古典音樂的人也常能在影視,廣播等媒體中領略其一二。描述中國足球命運的紀錄片把它作為插曲,影片《天生殺人狂》把它當作配樂,拳王霍利菲爾德把它作為出場曲,連流行歌王邁克爾傑克遜都曾斥巨資想買其版權,可見此作品的流行程度。
The Mass 的原曲是《布蘭詩歌》--命運,世界的女王,era將膾炙人口的「Carmina Burana 布蘭詩歌」與來自《EraⅡ》的經典曲目>「Divano"巧妙的熔於一爐,彼此銜接之妙,雖然終究不及Enigma的天衣無縫,但珠玉在前,能達至如此程度已經難能可貴。
《The Mass》就是德國黨衛軍的軍歌《SS閃電部隊在前進》,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the mass》的曲是來自於德國,19世紀與大小斯特勞斯齊名的著名作曲家卡爾·奧爾夫的著名史詩音樂劇《布蘭詩歌》中的開場大合唱《哦!命運女神》。而希特勒也非常喜歡他的音樂,所以有可能把《哦!命運女神》的曲子作為了SS裝甲擲彈師軍歌的曲調,歌名就是《ss閃電部隊在前進》。
註:由於德軍內軍歌繁多,其實沒有人證實過這就是元首擲彈師的軍歌。
總結:現在我們聽到的所謂《ss閃電部隊在前進》其實是ERA 樂隊的《The Mass》,懂拉丁文的朋友可以看看,只能說是以訛傳訛,要說兩個有啥聯系,就是它們都借鑒了《布蘭詩歌》。
The Mass改編自Carmina Burana(布蘭詩歌),據說「二戰期間德國黨衛軍第一裝甲師軍歌也改編於此」,導致調子相似而張冠李戴以為The Mass就是納粹軍歌。這個據說無從證實,但這樣的解釋從上下文的邏輯來看無疑是合理的。總之可以肯定的事實是:可能同曲,一定異工。或者說他們只是各自都從Carmina Burana吸取了一些元素。而據說真正的德國黨衛軍第一裝甲師戰歌叫Panzerlied,作者是Von Oblt.Wiehle。
Panzerlied
歌詞大意
空氣布滿緊張的氣氛,大戰即將來臨,
淚水劃過母親的臉龐,祖國就在身後,
遠方傳來敵軍的腳步聲,大地在顫抖,
是捍衛正義的時候了,熱血早已澎湃,
乾枯樹枝上最後一片樹葉被寒風打落,
閃電撕破了遠處承重的黑幕,看,是SS部隊在前進。
無論面對風暴或是雪花,還是太陽對我們微笑;
火熱的白天,寒冷的夜晚,撲面的灰塵,
但我們享受著這種樂趣,我們享受著這種樂趣。
我們的坦克轟鳴向前,伴隨著陣陣塵沙。
當敵人的坦克露出蹤影,我們加大油門全速向前!
我們生命的價值,就是為了我們光榮的軍隊而戰!
為德國而死是至高的榮譽!
伴隨著雷鳴般的引擎,我們在堅實的裝甲板後像閃電一般沖向敵人。
與同志們一起向前,並肩戰斗,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深扎進敵人的(坦克)隊列。
面對敵人所謂的屏障,我們給予輕蔑的嘲笑,然後簡單的繞過;
如果前面的黃砂之中,隱藏的是那炮火的威脅,
我們就找尋自己的道路,躍上那沖向勝利的通途!
如果我們為命運女神所拋棄,如果我們從此不能回到故鄉
如果子彈結束了我們的生命,如果我們在劫難逃,
那至少我們忠實的坦克,會給我們一個金屬的墳墓。
(這首歌曲由德國中尉Oberleutnant Kurt Wiehle於1933年6月25日創作,原先這首歌曲是為NSKK(國家社會主義摩托軍團)創作的,後來因為太流行,導致到處都唱。Panzerlied不僅德軍唱,二戰結束後,駐扎德國的美軍裝甲部隊也採用這首歌曲,美國佬也唱,不過用的是英語,法國外籍兵團也唱……!二戰後的聯邦德國軍隊也在唱,但對某些歌詞進行了修改,例如把「為SWASTICA(反萬字標記)犧牲是我們的至高榮譽」改成「為德國犧牲是我們的至高榮譽」,到了1991年,聯邦國防軍乾脆刪除了那一段歌詞。)
而現在,隨著這首歌的名聲日躁,越來越多的游戲也吸收了其動感,鼓舞人心的一面,其中當前最紅網路游戲魔獸世界就以其作為主題曲,玩家們在暢游游戲的同時,又聽著如此令人鼓舞,心曠神怡的音樂,真是游戲中一大快事~~
4. 《Carmina Burana(布蘭詩歌)》、《The Mass》、《SS閃電部隊在前進》三者有什麼
The Mass=布蘭詩歌+Divano! 《布蘭詩歌》作為音樂史上的一部不朽傑作,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1847年,德國學者施梅勒以《布蘭詩歌》為標題出版了1803年在德國上巴伐利亞洲的布蘭修道院里發現的詩歌和戲劇古卷,在思想界、學術界和藝術領域引起了震動,這些用艱深的中世紀拉丁文和古代中部高地德語寫的詩歌和戲劇出自13至14世紀的游盪詩人,他們是中世紀英國、法國及德國各地的流浪學者及神職人員,以寫作贊美酒及狂歡放盪生活的諷刺韻文和詩歌而著稱,《布蘭詩歌》集中體現了這些游盪詩人的創作風格。這些詩歌的主題和風格各不相同,其中既有酒歌、莊重的愛情詩和放縱的情歌,也有宗教詩篇和牧歌式的抒情詩,也有針對教堂和政府的諷刺詩。奧爾夫在1935年讀到《布蘭詩歌》時,受到極大震動,他以粗獷有力、熱情奔放的音樂賦予這部奇異的詩篇以新的、永恆的生命。奧爾夫的布蘭詩歌》於1936年完成,它的整個標題是《布蘭詩歌,為獨唱、合唱創作並伴有器樂及奇妙舞台場景的世俗歌曲》。 這部宏偉作品於1937年6月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演。它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的神奇的音樂以不可思議的力量喚醒了人性中歡樂的沖動。 《布蘭詩歌》被譽為古典音樂中的流行曲,幾乎無人不曉了。哪怕不停古典音樂的人也常能在影視,廣播等媒體中領略其一二。描述中國足球命運的紀錄片把它作為插曲,影片《天生殺人狂》把它當作配樂,拳王霍利菲爾德把它作為出場曲,連流行歌王邁克爾傑克遜都曾斥巨資想買其版權,可見此作品的流行程度。 The Mass 的原曲是《布蘭詩歌》--命運,世界的女王,era將膾炙人口的「Carmina Burana 布蘭詩歌」與來自《EraⅡ》的經典曲目>「Divano」巧妙的熔於一爐,彼此銜接之妙,雖然終究不及Enigma的天衣無縫,但珠玉在前,能達至如此程度已經難能可貴。 《The Mass》就是德國黨衛軍的軍歌《SS閃電部隊在前進》,這是怎麼回事情呢? 原來《the mass》的曲是來自於德國,19世紀與大小斯特勞斯齊名的著名作曲家卡爾·奧爾夫的著名史詩音樂劇《布蘭詩歌》中的開場大合唱《哦!命運女神》。而希特勒也非常喜歡他的音樂,所以有可能把《哦!命運女神》的曲子作為了SS裝甲擲彈師軍歌的曲調,歌名就是《ss閃電部隊在前進》。 註:由於德軍內軍歌繁多,其實沒有人證實過這就是元首擲彈師的軍歌。 總結:現在我們聽到的所謂《ss閃電部隊在前進》其實是ERA 樂隊的《The Mass》,懂拉丁文的朋友可以看看,只能說是以訛傳訛,要說兩個有啥聯系,就是它們都借鑒了《布蘭詩歌》。
5. 像是布蘭詩歌這樣的著名的詩歌和音樂作品有哪些
歌名是: The mass 「The Mass"這首歌是由一個叫「Era」的現代樂團所唱的。Era是一個風格與Gregorian(格林高利合唱團)接近的音樂團體,音樂類型是聖歌與現代器樂的融合;其靈魂人物是法國音樂家Eric Levi。Era至今為止發行過4張專輯,分別是1998年的《Era》、2001年的《EraⅡ》、2003年的《The Mass》以及2008年的《Reborn》(重生)。發行數量並不多,但都是頗受歡迎的作品。《The Mass》傳承了Eric Levi自首張專輯《Era》起便汲汲經營的音樂特色,匠心獨具的融合流行、搖滾及古典樂,經過截枝去葉後而產生簡潔有力的音樂風格。為了超越經典,Eric Levi更擷取德國知名音樂家Carl Orff/卡爾·奧福最受盛贊的作品《Carmina Burana/布蘭詩歌》,為首發同名單曲「The Mass」的主體。《The Mass》的歌詞,網上流傳最多的兩個都是假的,注意看清楚,是拉丁語(附翻譯)。大家看到這里會有會心的微笑了嗎?Semper crescis 有時處於順境Aut decrescis 有時處於逆境Vita detestabilis 生活就是這樣令人憎惡Nunc obrat 現在很困難Et tunc curat 稍後突然有變得簡單Ludo mentis aciem 這是一場考驗意志的游戲Nunc obrat 現在困難Et tunc curat 剎時簡單Ludo mentis aciem 精神遊戲的戰爭Egestatem 貧困Potestatem 和權力Dissolvit ut glaciem 像冰水一樣融化Divano 神聖啊Divano re 神聖的Divano blessi 神聖的祝福Divano blessiaDivano blessiaDivanoDivano reDivano blessiaDivano blessiaSors salutis 經常是, 健康Et virtutis 和美德Michi nunc contraria 現在(對於)我來說很矛盾Est affectus 先是受影響Et defectus 然後(我)出現缺陷Semper in angaria 總是(使我)處在痛苦之中Hac in hora 在這時刻Sine mora 不在猶豫Corde pulsum tangite 緊跟著心臟的脈搏Divano... 不想翻了,照上邊的.Divano reDivano blessiaDivano blessiaSors salutis 經常是, 健康Et virtutis 和美德Michi nunc contraria 現在(對於)我來說很矛盾Est affectus 先是受影響Et defectus 然後(我)出現缺陷Semper in angaria 總是(使我)處在痛苦之中Hac in hora 在這時刻Sine mora 不在猶豫Corde pulsum tangite 緊跟著心臟的脈搏Divano...Divano reDivano blessiaDivano blessiaHac in hora 在這時刻Sine mora 不在猶豫Corde pulsum tangite 抓住心臟的脈搏Quod per sortem 就此一生Sternit fortem 不依靠運氣(自力更生)Mecum omnes plangite 我要把你們(困難)統統消滅另外考證the mass的出處,聽了N首,原來The Mass=布蘭詩歌+Divano!《布蘭詩歌》作為音樂史上的一部不朽傑作,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1847年,德國學者施梅勒以《布蘭詩歌》為標題出版了1803年在德國上巴伐利亞洲的布蘭修道院里發現的詩歌和戲劇古卷,在思想界、學術界和藝術領域引起了震動,這些用艱深的中世紀拉丁文和古代中部高地德語寫的詩歌和戲劇出自13至14世紀的游盪詩人,他們是中世紀英國、法國及德國各地的流浪學者及神職人員,以寫作贊美酒及狂歡放盪生活的諷刺韻文和詩歌而著稱,《布蘭詩歌》集中體現了這些游盪詩人的創作風格。這些詩歌的主題和風格各不相同,其中既有酒歌、莊重的愛情詩和放縱的情歌,也有宗教詩篇和牧歌式的抒情詩,也有針對教堂和政府的諷刺詩。奧爾夫在1935年讀到《布蘭詩歌》時,受到極大震動,他以粗獷有力、熱情奔放的音樂賦予這部奇異的詩篇以新的、永恆的生命。奧爾夫的布蘭詩歌》於1936年完成,它的整個標題是《布蘭詩歌,為獨唱、合唱創作並伴有器樂及奇妙舞台場景的世俗歌曲》。這部宏偉作品於1937年6月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演。它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的神奇的音樂以不可思議的力量喚醒了人性中歡樂的沖動。《布蘭詩歌》被譽為古典音樂中的流行曲,幾乎無人不曉了。哪怕不停古典音樂的人也常能在影視,廣播等媒體中領略其一二。描述中國足球命運的紀錄片把它作為插曲,影片《天生殺人狂》把它當作配樂,拳王霍利菲爾德把它作為出場曲,連流行歌王邁克爾傑克遜都曾斥巨資想買其版權,可見此作品的流行程度。The Mass 的原曲是《布蘭詩歌》--命運,世界的女王,era將膾炙人口的「Carmina Burana 布蘭詩歌」與來自《EraⅡ》的經典曲目>「Divano」巧妙的熔於一爐,彼此銜接之妙,雖然終究不及Enigma的天衣無縫,但珠玉在前,能達至如此程度已經難能可貴。《The Mass》就是德國黨衛軍的軍歌《SS閃電部隊在前進》,這是怎麼回事情呢?原來《the mass》的曲是來自於德國,19世紀與大小斯特勞斯齊名的著名作曲家卡爾·奧爾夫的著名史詩音樂劇《布蘭詩歌》中的開場大合唱《哦!命運女神》。而希特勒也非常喜歡他的音樂,所以有可能把《哦!命運女神》的曲子作為了SS裝甲擲彈師軍歌的曲調,歌名就是《ss閃電部隊在前進》。註:由於德軍內軍歌繁多,其實沒有人證實過這就是元首擲彈師的軍歌。總結:現在我們聽到的所謂《ss閃電部隊在前進》其實是ERA 樂隊的《The Mass》,懂拉丁文的朋友可以看看,只能說是以訛傳訛,要說兩個有啥聯系,就是它們都借鑒了《布蘭詩歌》。
6. 《布蘭詩歌》的唱詞是什麼語言
是拉復丁語
拉丁語(制Lingua Latīna)與希臘語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義大利語族。 歷史拉丁語原本是義大利東南方拉提姆地方(Latium,義大利語為Lazio)的方言,後來則因為發源於此地的羅馬帝國勢力擴張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於帝國境內,並定拉丁文為官方語言。
7. 布蘭詩歌-詩歌的背景主要內容
布蘭詩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波瀾壯闊的旋律。
它曾被許多媒體作為背景音樂。
比如傑克迅的音樂宣傳片的背景音樂就是布蘭詩歌。
還有ENIGMA第四張專集中的幾首歌曲都選用了它。
ERA的《THE MASS》也是改自布蘭詩歌。
不同的是原作是古典式的,而THE MASS是流行式的。
《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是一部十三世紀的神秘詩稿,它深藏在巴伐利亞修道院內多少世紀不為人知,一旦被公之於眾後震驚世人,它是目前所知的保存最為完整的也最具藝術價值的中世紀詩歌。
《布蘭詩歌》也稱為《博伊倫之歌》,是音樂史上的一部不朽傑作,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詩歌和戲劇出自13至14世紀的游盪詩人,他們是中世紀英國、法國及德國各地的流浪學者及神職人員,以寫作贊美酒及狂歡放盪生活的諷刺韻文和詩歌而著稱,《布蘭詩歌》集中體現了這些游盪詩人的創作風格。這些詩歌的主題和風格各不相同,其中既有酒歌、莊重的愛情詩和放縱的情歌,也有宗教詩篇和牧歌式的抒情詩,也有針對教堂和政府的諷刺詩。
二十世紀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Carl Orff 1895—1982)長期生活在巴伐利亞,當他在1935年讀到《布蘭詩歌》時,受到極大震動,他以粗獷有力、熱情奔放的音樂賦予這部奇異的詩篇以新的、永恆的生命。他從這部詩稿中選取25首詩歌,譜成這部《布蘭詩歌》,分「春天」、「酒」、「愛」三個主題。
奧爾夫的《布蘭詩歌》於1936年完成,它的整個標題是《布蘭詩歌,為獨唱、合唱創作並伴有器樂及奇妙舞台場景的世俗歌曲》。是一部宏大的「情景康塔塔」,其龐大的編制中包括了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獨唱,含有一個小合唱隊和童聲合唱的大型合唱隊,有兩架鋼琴和一組五花八門的打擊樂器在內的大型管弦樂。這部宏偉作品於1937年6月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演。它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的神奇的音樂以不可思議的力量喚醒了人性中歡樂的沖動。該作從問世和留下錄音以來,就一直成為最富感染力刺激性的經典合唱作品。它也是檢驗指揮、樂隊和歌唱家實力和配合能力的重要教材。
序詩部分壯美凝重,作曲家彷彿企圖藉助吟唱與諦聽來建立起一座神廟;正歌的第一部分「春天」,輕快、明亮中蘊涵著悠遠,合唱男女聲部交替呈現宛如時序中的晝夜變化;第二部分「酒館」則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運用優伶式的假聲與轉調,有如在描繪一個假面聚會的場景中人們醉生夢死的世態;但奇怪地是,歡騰的場面似有幽靈掠過的陰冷;第三部分「愛」中,有著對愛的渴望的宣洩和對愛的憂傷的贊美,以及對情慾的質朴的歌唱,其中,女聲吟唱「In truitina」(In the balance)華美而凄艷,已經成為演唱會中的經典保留曲目。
作曲家卡爾-奧爾夫在繼承古典作曲法基礎上加入新式旋律,他在「表現主義」的影響下運用了新原始主義元素,節奏上加重打擊樂成分,使《布蘭詩歌》將中世紀的游吟與現代歌詠結合得非常完美。作品結合合唱團、女高音、男中音、男高音與假聲男高音的演唱,是二十世紀最受歡迎的合唱音樂。
《布蘭詩歌》充滿了令人驚奇的成分和戲劇性,它大開大闔,既有雄壯的吶喊,又有委婉的詠嘆,猶如洶涌的急流撞向岩石發出澎湃的聲響,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軟的草灘。樂隊與唱詠交相輝映;令人震撼的打擊樂像是命運的召喚,有著強烈的扣擊靈魂的效果。《布蘭詩歌》是一曲對生命的贊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視。它在三個主題引導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動機,調性既有著世俗的歡樂成分,又有著史詩般的恢弘氣勢。其中所隱含的真正的動機,則是對短暫人生的垂憐、惋惜和哀嘆。借用里爾克的詩句來描繪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憐憫之神,他來時威風凜凜,光芒/耀眼地向周圍傳播,跟諸神一樣。/比吹著安穩的大船的風更強。
這是其中最恢弘的第一節(亦是最後一節):
噢 命運女神(O Fortuna)的中文譯文:
噢 命運女神,
(你)像月亮一樣,
不斷改變
永遠漸盈漸缺,
可恨的生命,
先打壓你,
後安撫你,
像奇妙一樣,
貧困,
權力,
都像冰溶化。
恐怖和空虛的命運,
你是旋轉得令人頭昏腦脹的車輪!
你是陰險的!
幸福是失敗的,
也永遠消失於無形,
被你藏於影中!
被你遮蔽!
我也被你折磨!
兜兜轉轉後,
我都將一切都交付你的惡毒!
命運對抗著我!
我的體格,
我的人格,
我被你驅使著!
被你壓制著!
永遠被你奴役著!
在這小時,
無需延遲,
把弦扯掉,
因為命運正打擊弄弦人,
每一個人都跟我一起哭吧!
8. 布蘭詩歌是什麼音樂類別呀
也稱為 《博伊倫之歌》。是舞台作品 《凱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以下是轉的詳細介紹:
《布蘭詩歌》也稱為《博伊倫之歌》,是音樂史上的一部不朽傑作,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詩歌和戲劇出自13至14世紀的游盪詩人,他們是中世紀英國、法國及德國各地的流浪學者及神職人員,以寫作贊美酒及狂歡放盪生活的諷刺韻文和詩歌而著稱,《布蘭詩歌》集中體現了這些游盪詩人的創作風格。這些詩歌的主題和風格各不相同,其中既有酒歌、莊重的愛情詩和放縱的情歌,也有宗教詩篇和牧歌式的抒情詩,也有針對教堂和政府的諷刺詩。作曲家奧爾夫在1935年讀到《布蘭詩歌》時,受到極大震動,他以粗獷有力、熱情奔放的音樂賦予這部奇異的詩篇以新的、永恆的生命。奧爾夫的《布蘭詩歌》於1936年完成,它的整個標題是《布蘭詩歌,為獨唱、合唱創作並伴有器樂及奇妙舞台場景的世俗歌曲》。是一部宏大的「情景康塔塔」,其龐大的編制中包括了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獨唱,含有一個小合唱隊和童聲合唱的大型合唱隊,有兩架鋼琴和一組五花八門的打擊樂器在內的大型管弦樂。這部宏偉作品於1937年6月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演。它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它的神奇的音樂以不可思議的力量喚醒了人性中歡樂的沖動。該作從問世和留下錄音以來,就一直成為最富感染力刺激性的經典合唱作品。它也是檢驗指揮、樂隊和歌唱家實力和配合能力的重要教材。
《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是一部十三世紀的神秘詩稿,它深藏在巴伐利亞修道院內多少世紀不為人知,一旦被公之於眾後震驚世人,它是目前所知的保存最為完整的也最具藝術價值的中世紀詩歌。彷彿它來自天國,而非人間產品。
二十世紀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Carl Orff 1895—1982)長期生活在巴伐利亞,他從這部詩稿中選取25首詩歌,譜成這部《布蘭詩歌》,分「春天」、「酒」、「愛」三個主題。
序詩部分壯美凝重,作曲家彷彿企圖藉助吟唱與諦聽來建立起一座神廟;正歌的第一部分「春天」,輕快、明亮中蘊涵著悠遠,合唱男女聲部交替呈現宛如時序中的晝夜變化;第二部分「酒館」則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運用優伶式的假聲與轉調,有如在描繪一個假面聚會的場景中人們醉生夢死的世態;但奇怪地是,歡騰的場面似有幽靈掠過的陰冷;第三部分「愛」中,有著對愛的渴望的宣洩和對愛的憂傷的贊美,以及對情慾的質朴的歌唱,其中,女聲吟唱「In truitina」(In the balance)華美而凄艷,已經成為演唱會中的經典保留曲目。
作曲家卡爾.奧爾夫在繼承古典作曲法基礎上加入新式旋律,他在「表現主義」的影響下運用了新原始主義元素,節奏上加重打擊樂成分,使《布蘭詩歌》將中世紀的游吟與現代歌詠結合得非常完美。
《布蘭詩歌》充滿了令人驚奇的成分和戲劇性,它大開大闔,既有雄壯的吶喊,又有委婉的詠嘆,猶如洶涌的急流撞向岩石發出澎湃的聲響,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軟的草灘。樂隊與唱詠交相輝映;令人震撼的打擊樂像是命運的召喚,有著強烈的扣擊靈魂的效果。《布蘭詩歌》是一曲對生命的贊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視。它在三個主題引導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動機,調性既有著世俗的歡樂成分,又有著史詩般的恢弘氣勢。其中所隱含的真正的動機,則是對短暫人生的垂憐、惋惜和哀嘆。借用里爾克的詩句來描繪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憐憫之神,他來時威風凜凜,光芒/耀眼地向周圍傳播,跟諸神一樣。/比吹著安穩的大船的風更強。」
9. 小澤征爾指揮奧爾夫的《布蘭詩歌》是在何時何地
《布蘭詩歌》是一部十三世紀的神秘詩稿,它深藏在巴伐利亞修道院內多少世紀不為人知,當二十世紀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1895年—1982年)第一次讀到這本詩集,就立即被其中感人至深的力量所震動和吸引,使他馬上產生了以這些詩歌來創作一部音樂作品的念頭。1935—1936年間,他從這部神秘詩稿中仔細斟酌,選出了最具世俗情感的25首,將這些原本毫無邏輯關聯成一體的詩歌安排成3部分,即贊美大自然的第一部分《春天》,歌唱盪不羈生活的第二部分《在旅店裡》和頌揚愛情的第三部分《愛之宮殿》再加上作為首尾貫穿的《命運,世界的女王》,恰好形成了《布蘭之歌》的整體。
第一部分輕快、明亮中蘊涵著悠遠,合唱男女聲部交替呈現宛如時序中的晝夜變化。第二部分則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運用優伶式的假聲與轉調,有如在描繪一個假面聚會的場景中人們醉生夢死的世態,但奇怪地是,歡騰的場面似有幽靈掠過的陰冷。第三部分有著對愛的渴望的宣洩和對愛的憂傷的贊美,以及對情慾的質朴的歌唱。
《布蘭詩歌》充滿了令人驚奇的成分和戲劇性,它大開大闔,既有雄壯的吶喊,又有委婉的詠嘆,猶如洶涌的急流撞向岩石發出澎湃的聲響,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軟的草灘。樂隊與唱詠交相輝映;令人震撼的打擊樂像是命運的召喚,有著強烈的扣擊靈魂的效果。《布蘭詩歌》是一曲對生命的贊歌,其中既有酒歌、莊重的愛情詩和放縱的情歌,也有宗教詩篇和牧歌式的抒情詩,也有針對教堂和政府的諷刺詩。
10. 布蘭詩歌的賞析
二十世紀德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從這部詩稿中選取首詩歌,譜成這部《布蘭詩歌》,分「春天」、「酒」、「愛」三個主題。
序詩部分壯美凝重,作曲家彷彿企圖藉助吟唱與諦聽來建立起一座神廟;正歌的第一部分「春天」,輕快、明亮中蘊涵著悠遠,合唱男女聲部交替呈現宛如時序中的晝夜變化;第二部分「酒館」則是一片世俗景象,唱腔中運用優伶式的假聲與轉調,有如在描繪一個假面聚會的場景中人們醉生夢死的世態;但奇怪地是,歡騰的場面似有幽靈掠過的陰冷;第三部分「愛」中,有著對愛的渴望的宣洩和對愛的憂傷的贊美,以及對情慾的質朴的歌唱,其中,女聲吟唱「In truitina」(In the balance)華美而凄艷,已經成為演唱會中的經典保留曲目。
作曲家卡爾.奧爾夫在繼承古典作曲法基礎上加入新式旋律,他在「新古典主義」的影響下運用了新原始主義元素,節奏上加重打擊樂成分,使《布蘭詩歌》將中世紀的游吟與現代歌詠結合得非常完美。
《布蘭詩歌》充滿了令人驚奇的成分和戲劇性,它大開大闔,既有雄壯的吶喊,又有委婉的詠嘆,猶如洶涌的急流撞向岩石發出澎湃的聲響,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軟的草灘。樂隊與唱詠交相輝映;令人震撼的打擊樂像是命運的召喚,有著強烈的扣擊靈魂的效果。《布蘭詩歌》是一曲對生命的贊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視。它在三個主題引導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動機,調性既有著世俗的歡樂成分,又有著史詩般的恢弘氣勢。其中所隱含的真正的動機,則是對短暫人生的垂憐、惋惜和哀嘆。借用里爾克的詩句來描繪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憐憫之神,他來時威風凜凜,光芒/耀眼地向周圍傳播,跟諸神一樣。比吹著安穩的大船的風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