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仄尾古詩

仄尾古詩

發布時間: 2021-01-01 07:59:24

A. 古詩末尾四個字連續仄聲不行嗎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B. 寫古詩每句最後一字可否都用平韻或仄韻或平仄相間或上二句尾字為平下句尾字為仄

類型一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詩: 山中 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秋晚,山中黃葉飛。

類型二
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韻)⊙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詩:壬辰元日試筆呈諸師友 陳忠遠(即阿袁)

龍光絢九天,虎幄定三邊。一守鳳城道:「新年勝舊年!」

類型三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例詩:南行別第 韋承慶

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不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類型四
⊙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例詩: 塞下曲 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七言絕句

類型一
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例詩:南遊感興竇鞏

傷心欲問前朝事, 惟見江流去不回。 日暮東風春草綠, 鷓鴣飛上越王台。

類型二
平起、首句押韻

⊙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例詩: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類型三
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類型四
仄起、首句押韻

⊙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詩: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C. 如何判斷一首古詩是仄起平收

以今音來講,一聲二聲為平,三聲四聲為仄。古音來講,平分陰平陽平,上去版入為權仄。今音就是取消了入聲。

平仄是近體詩的要求,就是自唐以後的格律詩。有三種形式:律詩、絕句、排律。

近體詩五七言只有四種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起」看第二字,「收」看尾字。便知道是什麼起什麼收了。

D. 三平尾和三仄尾是寫詩詞歌對聯的一種手法,為什麼卻被禁止在非古風類型里使用

首先糾正一點,「三平尾」和「三仄尾」不能認為是寫詩詞歌對聯的一種手法,古人在律詩中盡力迴避使用到「三平尾」和「三仄尾」,因為「三平尾」和「三仄尾」不合律影響吟詠。而古體詩不講究「平仄」所以可以用。現代《聯律通則》規定「仄收句盡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是符合格律的規則和歷史習慣,具體原因如下:

3.現代人和古人一致認為「三平尾」是格律病症,應當禁用。「三平尾」也稱「下三平」、「三平腳」。對「三平尾」的禁忌是眾所周知的,大家都認同「三平尾」屬於格律的病體結構,在寫作中恪守規則,盡力迴避。

E. 關於古詩中的平,仄,中

「大」,兩個讀音在古韻中都是仄聲。《平水韻》分屬「去聲九泰」、「去聲二十一個」兩個韻部。‍

F. 古詩如何分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1)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

白話譯文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疏稀插不上簪。

另一式,首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2)五律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白話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另一式,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七律是五律的擴展,擴展的辦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個兩字的頭。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試看下面的對照表:

(1)平仄腳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腳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腳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腳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個類型,這四個類型也可以構成兩聯,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的平仄錯綜變化,可以換成七律的四種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書憤(宋代-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白話譯文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白話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6)仄尾古詩擴展閱讀:

特定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這種格式的特點是:五言第三四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七言第五六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這種格式在唐宋的律詩中是很常見的,它和常規的詩句一樣常見。例如:

月夜(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白話譯文

今夜裡鄜州上空那輪圓月,只有你在閨房中獨自遙看。

遠在他鄉憐惜幼小的兒女,還不懂得你為何思念長安。

染香的霧氣打濕你的鬢發,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時能並肩坐在薄帷帳下,月光照你我盡把淚痕擦乾。

一首詩只有兩個句子是應該用「平平平仄仄」的,這里都換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這種特定的平仄格式,習慣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白話譯文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

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展開,江水一片彷彿流進廣闊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彩雲結成綺麗的海市蜃樓。

但我還是更愛戀故鄉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里行舟。

G. 怎樣看一首古詩是仄起平收

以今抄音來講,一聲二聲為平,三聲四聲為仄。古音來講,平分陰平陽平,上去入為仄。今音就是取消了入聲。
平仄是近體詩的要求,就是自唐以後的格律詩。有三種形式:律詩、絕句、排律。
近體詩五七言只有四種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起」看第二字,「收」看尾字。便知道是什麼起什麼收了。
實例說明: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其中「窗含西嶺千秋雪」便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中"西"古音入聲為仄),便是平起仄收式。
135不論,就是第一第三第五字是可平可仄的;246分明,就是第二第四第六字平仄是固定格式。所以雖然第一字的窗是平聲我們也不能看的,只看第二字含字是平聲便知是平起句。
比如」一枝紅杏出牆來「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一、出古音為仄),我們通過看第二字和尾字就可判定是平起平收句。

H. 三仄韻的五絕古詩

三仄韻的五絕古詩:
春聯
喜 慶掛門楣,猴迎佳節到。
桃符舊易新,但願平安報。
爆竹
拔地一聲雷,曳光天宇裂。
燃時顫顫心,響後欣欣悅。

I. 古詩和詞中的「中平中仄仄平平」是什麼意思

  • 古人作詩詞是要講究格律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

    「中」指的是該處字可平可仄,也就是你不必考慮讀音問題填任何字都可以。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里去了。

    現代漢語四聲聲調表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入聲字只在某些方言中還保留著,普通話中已經沒有入聲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