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望月一

古詩望月一

發布時間: 2020-12-31 21:44:18

1. 《望月》古詩

望月的古詩有

《靜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專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屬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靜夜思:安靜的夜晚產生的思緒。

疑:好像。

舉頭:抬頭。

(1)古詩望月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靜夜思》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全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抒發了作者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2. 望月的相關古詩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選自《王司馬集》卷八。王建(約767-830),唐代詩人,曾任陝州司馬,有《王司馬集》。
題中的「十五夜」,結合三、四兩句來看,應指中秋之夜。詩題,《全唐詩》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詳,其友。在唐代詠中秋的篇什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蔭里,鴉鵲的聒雜訊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於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後進入了睡鄉。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樹棲鴉」,主要應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棲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後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樹棲鴉」這三個字,朴實、簡潔、凝煉,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託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濕桂花」。這句詩讓我聯想到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於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如果進一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你看他選取「無聲」二字,那麼細致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豈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白兔呢,那揮斧的吳剛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詩句帶給我們的是多麼豐富的美的聯想。
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裡凝神注望嗎?普天之下,有誰不在低回賞月,神馳意遠呢?於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明點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范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並不採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誰家」,就是「誰」,「家」是語尾助詞,無實義)。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詩人獨有,別人盡管也在望月,卻並無秋思可言。這真是無理之極,然而愈顯出詩人情痴,手法確實高妙。
在煉字上,1.一個「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形象的感覺,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遠的七絕。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殷璠《河嶽英靈集》卷上贊王維詩「著壁成繪」,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詩中有畫」。這一評語也可移之於評一切有意境的唐詩。正因為如此,所以歷代畫家喜作唐人詩意畫。明《唐詩畫譜》中就有以這首詩為題材的版畫。它的背景為曲岸遠山,長空明月。畫面中心是一處臨水的勝游之地,曲欄圍著竹木太湖石,一株高大的落葉梧桐樹上有幾只棲鴉,樹旁生長著枝葉婆娑的秋桂。樹下五人,兩人望月而語,談興正濃。旁一戴襆頭揮扇的官員和一帶方巾倚童而立的老者正全神貫注地聆聽他們談天。整個畫面遠近主從。層次井然,有動有靜,和諧統一,頗為傳神。但這幅版畫僅是畫家別出心裁構想出的意境,,而且它對全詩點睛之筆——秋思未作充分表達,實是美中不足。在這一點上,詩歌語言的藝術顯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李白
唐詩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常見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一版本雖然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個別字詞後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國流傳廣泛,並被收錄於各版本的小學語文教科書中。 以下按照該詩原文做相關注釋:
1. 「牀」同「床」。
2. 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其中第一句均作「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舉頭望山月」;元蕭士斌《分類補注李太白集》、明高木秉《唐詩品匯》也都是如此。這首詩的變化和分歧主要是出現在明、清兩代,明代趙光等在萬曆刊本的《唐人萬首絕句》首先對此作了修改: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而在清代王士真《唐人萬首絕句選》、沈德潛《唐詩別裁》里,又產生了變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一直到了乾隆年間,在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里,才真正將第一、第三兩句的變化完整放在一起;經過其「發揚光大」,終於成為了我們今天所耳熟能詳的《靜夜思》。
3. 宋人一直推崇唐詩,其收錄編輯甚有規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誤傳差錯相對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靜夜思》應該是可靠准確的;在清朝玄燁皇帝親自欽定的權威刊本《全唐詩》中,也並沒有受到前面同時代不同刊本的影響而對此詩作任何修改。
4. 中華書局的《全唐詩》也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床」的釋義
1)指井台。參考資料:《新課堂作文》 。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退休教師重解李白「床前明月光」,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靜夜思>詩意圖》 。
2)魏明倫表示,《靜夜思》家喻戶曉,但研究者對這首詩卻一直爭論不休,焦點就集中在「床前明月光」的「床」上。有的認為「床」應作坐具解釋,有的認為「床」應作睡眠之床,學者認為「床」應作井欄解。其實,《靜夜思》中的「床」確為井欄,而且「井」這一民俗意象是全詩的核心意象。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其關系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牆之意。
3)「床」即「窗」的通假字
4)駁以上觀點床之本義即坐卧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卧具。
5)馬未都先生提出觀點: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 一種坐具),而不是指我們現在的睡覺的床(寢具)。澄清這一點,有助於我們理解古代的詩文。如果解釋為我們睡的床,那麼就很難看見月光。所以,用胡床更確切。

3. 《望月》古詩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白話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此詩出自唐·杜甫《望岳》

(3)古詩望月一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望岳》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挾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細遠望,見群峰雲生,彷彿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像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遊生活。作者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4. 古詩【望月】的意思

1、以《望月》為名的古詩不止一首,作者不同,詩文意思也不盡相同。
專如唐代詩人鄭錫、劉駕、於武陵屬、劉雲,宋代詩人宋祁,都有以《望月》為題的詩歌。
2、《望月》詩,大都以吟誦月下風景,寄懷心情為主。
3、以唐.劉駕的望月為例,解釋如下:
【原詩】:
清秋新霽與君同,江上高樓倚碧空。酒盡露零賓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
【譯文】:
清和的中秋月下新放晴的天氣和你那裡相同,在江邊的高樓上倚欄仰望碧空。
酒宴後的夜晚霜露降下,賓客也已散盡,只有一更一更的梆子聲響徹在月明中。

5. 古詩《望月》作者杜甫的譯文

杜甫《望月》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詩文賞析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進潼關,杜甫帶著妻小逃到鄜州(今陝西富縣),寄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杜甫便於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為平叛效力。但當時叛軍勢力已膨脹到鄜州以北,他啟程不久,就被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後的長安;望月思家,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作。 題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如果從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應該寫「今夜長安月,客中只獨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處境,而是妻子對自己的處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動容,神馳千里,直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這已經透過一層。自己隻身在外,當然是獨自看月。妻子尚有兒女在旁,為什麼也「獨看」呢?「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聯作了回答。妻子看月,並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那個「獨」字,又進一層。 在一二兩聯中,「憐」字,「憶」字,都不宜輕易滑過。而這,又應該和「今夜」、「獨看」聯系起來加以吟味。明月當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未來的「同看」,留待結句點明。往日的「同看」,則暗含於一二兩聯之中。「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嗎?我們知道,安史之亂以前,作者困處長安達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在一起度過的。和妻子一同忍飢受寒,也一同觀賞長安的明月,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當長安淪陷,一家人逃難到了羌村的時候,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憶長安」,已不勝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亂軍之中,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那「憶」就不僅充滿了辛酸,而且交織著憂慮與驚恐。這個「憶」字,是含意深廣,耐人尋思的。往日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為妻子分憂;如今呢,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負擔,哪能為她分憂啊!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霧濕雲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甚至會擔心她的丈夫是否還活著,怎能不熱淚盈眶?而這,又完全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不能不激起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於是以表現希望的詩句作結:「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雙照」而淚痕始干,則「獨看」而淚痕不幹,也就意在言外了。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所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後所寫的《述懷》詩中說:「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鄜州的屬縣,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兩詩參照,就不難看出「獨看」的淚痕里浸透著天下亂離的悲哀,「雙照」的清輝中閃耀著四海昇平的理想。字里行間,時代的脈搏是清晰可辨的。 題為《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為一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並倚「虛幌」(薄帷)、對月舒愁的希望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如黃生所說:「五律至此,無忝詩聖矣!」

6. 望月的古詩

網路搜索得
望月抄有感
唐代:白居易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望月詩》這首詩體現了詩人的深切感情,我們一起來看看《望月詩》的原文及作者簡介。

《望月詩》原文

夜光流未曙。

金波影尚賒。

照人非七子。

含風異九華。

蓂新半壁上。

桂滿獨輪斜。

乘舟聊可望。

無假逐仙槎。

《望月詩》作者簡介

庾信可以說是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並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7. 關於望月的古詩

於望月的詩句
1、床前抄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8. 望月古詩

古詩:望月

望月

年代:
【唐】

作者:
【鄭錫】

高堂新月明,虛殿夕風清。素回影紗窗霽,浮涼羽答扇輕。

稍隨微露滴,漸逐曉參橫。遙憶雲中詠,蕭條空復情。

望月

年代:
【唐】

作者:
【劉駕】

清秋新霽與君同,江上高樓倚碧空。

酒盡露零賓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

望月(一作客中月)

年代:
【唐】

作者:
【於武陵】

離家凡幾宵,一望一寥寥。新魄又將滿,故鄉應漸遙。

獨臨彭蠡水,遠憶洛陽橋。更有乘舟客,凄然亦駐橈

望月(一作張瑛詩)

年代:
【唐】

作者:
【劉雲】

天漢涼秋夜,澄澄一鏡明。

山空猿屢嘯,林靜鵲頻驚。

古詩:望月

望月

年代:
【唐】

作者:
【鄭錫】

高堂新月明,虛殿夕風清。素影紗窗霽,浮涼羽扇輕。

稍隨微露滴,漸逐曉參橫。遙憶雲中詠,蕭條空復情。

望月

年代:
【唐】

作者:
【劉駕】

清秋新霽與君同,江上高樓倚碧空。

酒盡露零賓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

望月(一作客中月)

年代:
【唐】

作者:
【於武陵】

離家凡幾宵,一望一寥寥。新魄又將滿,故鄉應漸遙。

獨臨彭蠡水,遠憶洛陽橋。更有乘舟客,凄然亦駐橈

望月(一作張瑛詩)

年代:
【唐】

作者:
【劉雲】

天漢涼秋夜,澄澄一鏡明。

山空猿屢嘯,林靜鵲頻驚。

望月詩

9. 望月的古詩

望月詩
[南北朝] 庾信
夜光流未曙。
金波影尚賒。
照人非七子。
含風異九華。
蓂新半壁上。
桂滿獨輪斜。
乘舟聊可望。
無假逐仙槎。

10. 望月的古詩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28、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
29、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