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是口語

古詩是口語

發布時間: 2020-12-31 20:29:32

① 什麼是文言文包括古詩詞嗎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回。

文言文包括古人寫的文言文和答現代人寫的文言文,其中古人寫的文言文是古文。而古詩文=古詩+古文,所以古詩文=古詩+古人寫的文言文。綜上所述,古詩文包括(古人寫的)文言文。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1)古詩是口語擴展閱讀

文言文中常見的虛詞

1、而:表並列、遞進、承接、轉折、假設、修飾、因果關系。且:相當於「啊」

2、何:什麼;怎麼樣;哪裡;多麼;為什麼;怎麼;啊;通「呵」,喝問。若:如同,像

3、乎:表疑問;相當於「嗎」;表感嘆;表祈使或命令,相當於「啊」「呀」 。所:也

4、乃:你,你的;他的;此,這;這樣,如此。

5、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難道;怎麼。

常見的虛詞還有:也、則、以、者、因、之、為、於、兮、焉、與、莫等。

② 語文五年級,口語交際濃濃的鄉情古詩。

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回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答。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文《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 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③ 我喜歡的一首古詩加理由口語交際

《夜書所見》
宋代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回,夜深籬落一答燈明。
江上的秋風吹過來,梧桐樹沙沙作響,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風的聲音,最能觸動在外的人的思鄉之情。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著燈,在籬笆邊找並捉蟋蟀。
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詩。

④ 看看誰的古詩文和英語口語學得棒

英語學習的六大原則
我在英語學習方面是十分幸運的。在下過硬工夫的過程中,我從未感到英語學習的單調和苦悶,也未感到英語學習有多麼艱難。我讀過一些英語名家談體會的書,其中有中文譯本,也有英文原文本。這些書給了我很多啟發,使我能夠在結合自身學習英語的方法和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符合常識的學習方法,並上升到符合英語學習規律的原則。如果你能按照這些原則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認認真真地去學習和體味,那麼你就定能學好英語。 英語學習應遵循以下六大原則。這些原則都是"常識"性的。正如美國總統林肯所說:一個人必須依據語言、邏輯和"簡單的常識"來決定問題和建立自己的行動計劃。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違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當然,成功與否還取決於你的"努力"。 這一次,你若按照常理去做,並且下工夫,那你就要成功了! (一)簡單原則 學習英語:從簡單的開始 運用英語:簡單-好、更簡單-更好、最簡單-最好 上大學的時侯,英語老師讓我們大量閱讀英語。有些同學就借來原著,第一頁看下來就有20幾個生詞,第二頁還有20幾個……到了第五頁已不知道第一頁所雲;到了第十頁已不知道前九頁講的是什麼。閱讀變得異常艱難和單調,體會不到有任何收獲,讀英語原著變成了查英語詞典、記憶生詞的過程,變成個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就放棄了。其中有人又做了第二次努力,結果還是放棄。原因何在?我想它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常理。 所謂"循序漸進"就要求你從"簡單"開始。學習、使用英語都要遵守簡單原則。當年,我碰巧是從英語簡易讀物開始的。現在,書店裡有好多套把原著簡寫成的"簡易讀物"。我先讀那些用500~800詞簡寫成的讀物,後來又讀用800~1500詞簡寫成的讀物,再後來就讀用1500~2500詞簡寫的作品……我能讀進去,因為我讀懂了;讀懂的感覺特別好。當一個人有了成就感時自信心就誕生了,並越來越強,也就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外國的英語文學作品彷彿帶我走進了一個不同的國家,一個不同的文化,一個不同的生活,結識了一些不同的朋友。在走入另樣的文化、生活、人物,風俗的過程中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神往,一種強烈的慾望。每時每刻都想讀! 只有從簡單的開始,才容易入門,才容易產生"興趣",才容易把事情進行下去。英語閱讀應遵守"簡單原則",聽、說、寫都應從最簡單的開始,因為簡單原則有巨大的優點: 1、造就成就感,培養自信。 2、增加興趣。 3、語言朗朗上口。 4、易於學以致用。 但是很多中國學生對簡單的語言往往不屑一顧,只求理解而不去嘗試著使用自己學到的東西。中國學生在學英語中最喜歡追求一個字--"難"。盡管學了很多難的東西,卻不會"用"。而事實上,簡單的東西如能靈活、准確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從口語來說,人們並不是看一個人會說多麼難的單詞,關鍵在於看他能否熟練運用最簡單的單詞、句型、語法來表達情感、思想。英語國家人們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過有限數量的單詞和簡單的句型來完成的。 Plain English(簡潔英語)在英語國家已成為趨勢:即在說或寫英文時都力求簡單。而中國學生盡管學了很多難詞,復雜的結構,但就連用簡單詞和結構來表達思想都做不到;有時用了很大的詞,一方面不妥,再者也很難讓別人明白。其實當你透徹理解英語中的"小詞","簡單表達方式"時,才能熟練地用簡單英語交際。 當然這並不是說"難的單詞"和"復雜句型"一點兒也不能用,或者說沒有用,我只是說應該少用或盡量不用。但目前"簡單英語"即是"最好英語"的潮流是千真萬確的。其實你同外國人面對面交流,你就會驚喜的發現,他們講的英語是那麼的簡單,你甚至會反問自己學了多年的復雜英語用處何在? 學會容易的東西,並把容易的東西融會貫通地加以運用才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所在。 (二)量的原則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中國人學習英文,精讀、精聽、精說有餘,但泛讀、泛聽遠遠不夠,大量的亂說就更不夠了。沒有量的變化,怎麼能有質的飛躍?因此,中國人學習英語在注重"精"的同時,必須更加註重"泛"。比如學習英語閱讀,如果沒有讀到足夠的數量,就無法熟練地閱讀英語。若要學習聽力,那就大量地聽各種磁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電視,看英文電影。如要學習英語口語,那就盡量多說英文。學習英語不能太急於求成,因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質"的飛躍。 量的積累是必須的。許多人學習英語時,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一本書就代表一個水平。比如,當讀完一本初級閱讀書時,就會說"我的閱讀水平達到初級了",學完一本高級閱讀書,便狂歡"我達到高級閱讀水平了"。剛剛讀了一本初級口語書,就認為已有初級口語水平。讀了一本高級口語書,就認為已有高級口語水平。其實,英語學習有一個"點-線-面"的關系。一本書只是一個點,無數本書連成一條線,更多的線形成一個面。所謂"水平"就是面的問題。就拿閱讀來說,首先要讀大量初級書。當你讀完30本初級讀物書後,在你讀第31本初級讀物時已沒有幾個生詞,能輕松地讀懂,並進入作者所描繪的世界時,那你就可以讀中級水平的讀物了。僅僅讀過一本初級水平的讀物,基礎根本沒打好,就急於讀一個更高水平的讀物,那必然就會"欲速則不達",自然不可能學好。也就是說,無論處於何等英語水平,在相應水平上的量的積累是必須的。英語聽力、口語、寫作的學習亦應遵循這一原則。 語言的學習是培養一種感覺,而感覺要靠數量的積累來培養。俗話說水到渠成。同樣的道理,達到了一定的量,"語感"就產生了。這時應再把感覺上升到理念,將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維中,英語就能運用自如。請注意量的積累在基礎階段最為重要。金字塔的魅力就在於它完美的建築結構。有寬廣深厚的基礎,才能造就塔尖的輝煌。學好英文的道理是同樣的。基礎必須打牢,也只有在基礎打牢的前提下,才能學好英文。 在量的積累階段,也應該遵循正確的學習方法。以閱讀為例,一套簡易讀物分六級,每一級有五六本,一本只有100頁左右,不超過一個星期就可以讀完一個級的讀物。你在讀的過程中,不要太多拘泥於語法,可以偶爾體會一下語法的作用,但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小說的主題上。要注意,我們是在通過英語獲取信息,了解文化、生活,吸收新的思想。你要讀進去,才能讀得快。不要研究語言,要樹立數量第一的觀念,盡量快速地讀。這樣一來,堅持讀三四個月,英語的閱讀水平就會迅速提高。 總有人問,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學好英語。這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沒有衡量學好英文的標准,並且學習英語的速度也因人而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你必須有正確的學習英文的方法。實際上,學習英語如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你很快就會入門。從入門到能用英語交際也就是一二年的工夫。因此,如果一直是按照正確的方法做,你很快就能學好英語。 (三)重復原則 英語有句諺語"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復是技能之母)"。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學習任何一種技能的過程。無論是游泳還是騎自行車,都是重復同一類動作的過程。 任何技能的獲得,當然包括英語這項語言技能,均來自重復。一種事情重復多了,便產生了感覺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發展英語技能時,也應該遵循重復原則。比如,在閱讀時,當你讀過20本初級讀物後,就要在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興趣的來讀10遍甚至20遍。同樣的,當你讀過20本中級水平的英語讀物後,就應該在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興趣的來讀10遍甚至20遍。學習聽力和口語也要遵守重復原則。比如說,在聽了20盤初級英語聽力磁帶後,就要在這20盤已聽過的磁帶中選出一盤,再把這盤磁帶聽上20遍。在剛開始學習英語口語時,重復原則就更為重要。因為,剛學習英語口語,背誦一些英語後,就找同伴來練,反復重復已學內容。 "重復原則"與"量的原則"缺一不可,要有機地把兩者統一起來。學習英語中的任一項技能:閱讀、聽力、口語、寫作,都必須在量的原則的基礎上,再反復重復。英語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並且已經掌握了的單詞或句型,你可以靈活自如地使用它們來交際。請注意,這些熟練掌握了的詞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復過無數遍的,這些被重復的東西已經變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們運用自如了。重復是人記憶的最重要途徑,重復使人准確、深刻理解事物本質、內在規律。 量的原則要求你多讀多聽,多說多寫,強調一個"泛"字。而重復原則要求你將同一件事做很多遍,也就是強調一個"精"字。如此看來兩者相互矛盾。但是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我想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一定是矛盾的。因為只有兩個矛盾體,才能產生最大的動力使主體前進。好的英語學習方法也應力求矛盾的統一。既要有數量的積累,把面鋪開,又要同時將一本閱讀書、口語書、一盤磁帶、一部電影學透徹。在量的基礎上把部分內容學"精",這是很重要的。 (四)模仿原則 語言是人們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的認同符號,其運用"規則"可依。孩子學語言是個模仿的過程,他們每天模仿父母、周圍的人、電視等一切可以模仿的東西,並且模仿得越來越象,突然有一天,他們停止模仿了,並且逐漸形成融合自己個性特徵的語言方式。 作為英語學習者,必須模仿已有的東西,不經歷到位的模仿的"創新"意味著錯誤。創新源於模仿,模仿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模仿是創新的基礎。只有在你通過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語的靈魂、精髓,然後,才可能談到自己的語言風格。 學習英語時,模仿原則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學習語音時,要大量地重復練習音標、單詞發音,朗讀句子和文章。而在練習過程中,盡量模仿"音標發音和單詞發音,同時模仿句子的音調和節奏。模仿對學好語音至關重要。如果你要學習英語口語?模仿亦很重要。在學口語時,要盡量模仿你已經讀過的東西和已經聽過的東西。當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經用"重復原則"所讀過的和所聽過的,效果就會更好。如果你要學習英文寫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顯而易見。你要讀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復地讀過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後,就要一絲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這是英語學習最基本的常識。 我的一位朋友英語口語很棒,當他談到學口語的秘訣時,他總是說"外國人怎麼說,我就怎麼說;外國人怎麼寫,我就怎麼寫。"真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五)突擊原則 若想學好英語,需要採取一個個"速戰速決"策略,找到"快速進入角色"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和興趣把學習堅持到底。你還記得你是如何學會騎自行車、游泳或開車的嗎?你是否是通過短時間的"大量突擊"練習才掌握這些技能的呢?學習技能的要素是一樣的,那就是去無數次的突擊訓練。當然,學英語或許不像學會騎自行車、游泳那麼簡單,但駕馭和使用英語語言的確是掌握和培養一種技能。學習一種技能,突擊原則是最重要的。 我在學習英語時就運用了這種突擊強化的方法。我最初開始學習英語,先突擊英語閱讀三個月。從簡易讀物開始,堅持天天最大量地來讀。通過突擊英語閱讀,不但學到了詞彙,還熟悉了各種語法現象,更了解了一些西方的生活、文化和思想。緊接著,又去強化聽力,經過三個月的聽力突擊之後,再回過頭強化英語閱讀。強化完閱讀後,再強化聽力。強化完聽力後,再強化英語口語。按照這個原則,進行閱讀-聽力-口語-寫作的突擊強化。按照這種方法來學英語,進步是飛快的。 英語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強化正確意念的過程:強化單詞發音的意念,強化單詞用法的意念,強化句型的意念,強化組織思想的意念。比如,你若要突破語音,就應該安排一段時間(比如15天)。在這15天內,天天學語音,聽語音,模仿語音,學"死去活來"。15天之後,感覺語音有了大的進步,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停下來。請注意,在模仿的同時,你還應該把自己的語音給錄下來,認認真真地找出自己發音的問題,加以糾正。過一段時間後,再按照同樣的方法來突擊語音。你這樣反復突擊五到六次,你的語音定將成為最棒的。句型、閱讀、語法、聽力、口語也都要有這樣一種反復突擊強化的過程。 一個人的精力不可能總是充沛的,重復做同一件事情就會變得單調,因此就要採取間隔突擊強化的方法。英語學習的過程應該是由一個個強化突擊階段所組成的。 (六)興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英語首先要有興趣並努力發展這一興趣。如果你對英語沒有興趣,那就不會有持續的干勁和動力,英語學習將很難堅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對英語有了興趣並努力地發展這一興趣,那麼,你就會不知不覺地去做,帶著強烈的慾望去讀英語,聽英語,說英語,寫英語。你就會主動地找人去練英語,找一切可以提高你英語的機會去提高你的英語水平。不知不覺中你的英語就會提高。不知不覺中你就把英語學會了。所以"興趣"對學好英語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盡管知道興趣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有意識、有步驟地去培養和發展自己對英語的興趣。 那麼,應如何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呢? 發現和挖掘興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把自己的興趣與英語學習結合起來,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條件。 我對小說很感興趣,我當年學英語是從大量閱讀英文小說Charles Dickens(查爾斯·狄更斯)的簡寫本讀起。19世紀英國人的生活及思想情感在狄更斯的小說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進入英語的天地,我暢游在狄更斯的世界裡。不知不覺中我學到了許多語言及語言以外的東西:我不僅掌握了大量的詞彙、各種各樣的語法規則,而且對英國人的生活、文化、習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入迷了,天天讀,從狄更斯到馬克·吐溫再到海明威,這些小說帶我進入一個英語世界,使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英語。但在閱讀時,我根本不想自己正在學習英語,只是努力地讀進去。後來,我看了大量的美國電影,電影使我著迷。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也不去想自己是不是在學英語。因為我是在興趣的驅使下做這些事情的,所以做得特別投入,大腦積極地工作,無意識的記憶效果最佳。我同意這種說法:在你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才是你學習得最多的時候。但請記住,前提是你正從中得到最大樂趣。 我有一個朋友很喜歡股票。他到了美國,每天24小時都有股票電視節目,他就興致勃勃地去看,但無論如何都看不懂,於是跑來問我。我對中文講述的股票行情都很困惑,更不必說英語了!於是就對他說我也不懂,但告訴了他如何學會看懂的方法。我說 :"你首先找一份報紙的商業版,然後再藉助字典閱讀所有的內容,這樣你就積累了關於股票的簡單語匯。此後,你有空就去看股票的電視節目,這些語匯很快就會從紙上活起來,出現在你的耳邊,再加上你有股票方面的知識,很快就能看懂那些節目了。"於是,他真的按照這個方法去做了,因為他對股票的確很有興趣。等我再去看他時,股票節目他全都看懂了,還邊看邊給我講解。另外,通過學習看電視股票的節目,他看別的英語節目時,能聽懂的也多了。 一個人如果能夠准確界定自己的興趣、所愛在什麼地方--特別是這個興趣與一個長遠的目標相結合,那麼他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很簡單了。喜歡電影就看英語的,愛看小說就讀英語的,熱衷於廣播就聽英語的……只要通過英語這個媒體做他喜愛的事,他就走向了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 興趣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 兩個人在一起談如何學會游泳,談一會兒就煩了。但是,如果他們能到水裡體會一下游泳的感覺,並努力地去學著游,他們就會漸漸愛上這項運動,一旦愛上了這件事,即使不讓他去做,他也非要做。我小的時候就很愛游泳,有的時候為了游泳甚至都逃學。 興趣就是這樣在一次次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你對一種事物的熱愛在實際運用中產生,並變得越來越深。如果在學英語的過程中,你能夠盡早地嘗試使用所學的英語的快感,那麼你學習英語的興趣將日益增加。具體地說,就是你一開始學英語就要找機會來用英語。比如說,你剛開始學英語,就去找"老外"聊天,很快就學會口語了。還有,你想提高聽力水平,恰巧你喜歡聽新聞。那末,如果你堅持每天聽英語的新聞,很快就會把聽力提高上去。和熱愛英語的人在一起"愛"是可以相互傳遞的。如果一個人對英語充滿了熱愛與激情,與他在一起的你對英語也自然而然就產生喜愛。我在大學的幾個朋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英語是沒有條件的。別人那種愛英語的瘋狂會使你也深深愛上英語。所以你的確應該與喜愛英語的人交朋友,這樣,你們對英語的愛就會相互影響、變得更強烈。比如,你有幾個喜好學英語的朋友,你們就會組成英語學習小組,一起學習閱讀、口語、寫作。幾個朋友在一起,就用英語聊天,一起討論英語學習中的體會,相互問問題。如果其中的一個英語水平顯著,那麼其他人都可以向他的水平看齊。當然,水平高的也可以學習其他人的優點。這樣一來,每人的進步都會很快。 樹立目標 做事想要成功,就必須樹立目標。一旦有了目標,你就會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學好英語。長遠的目標應該把學英語同民族的強大、祖國的發展聯在一起,同促進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和理解聯在一起。當然,還應該有無數的短期目標。短期目標可以是通過一個英語考試,為了考試而拚命學習英語。短期目標也可以是去世界上任何一個英語國家求學,在出國留學之前,你也要下工夫學習英語。短期目標還可以到世界上各個地方去旅遊,找到一份更令人滿意的工作。比如成龍,因為會英語,他不僅可以在中國拍電影,還可以到英語世界去拍,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個更加繽紛的世界。因此,一個人如果能夠通過一個具體的想像,看到自己學好英語之後的燦爛的未來,即使他學習英語有挫折,也會堅持不懈地學下去,直到學好為止。 投資增加興趣 我對美術作品很感興趣,我買的藝術品越多,我對它們的愛就越深,因為這樣我才有機會真正深入到我喜愛的東西中去:"陷得越深,愛得越深"。如果你喜歡聽英文歌曲,那就去買磁帶、CD,你的興趣會隨著欣賞不同的音樂而增長。如果你喜歡英語,你就要買各種各樣的英文書籍,各種各樣的英語磁帶,各種各樣的英語報紙雜志,你還要參加不同的培訓班,這些投資會使你找到英語的趣味性,並使你發現英語給你帶來的奇妙世界。當你體味到英語內在的趣味之後,進入英語語言所帶來的信息世界,你的英語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提高。 綜上五條,英語學習的關鍵是找到突破口。你喜歡閱讀,那不妨從簡易讀物開始,你喜歡歌曲,不妨就從英語歌曲聽起,你喜歡報紙,就從報紙讀起,你喜歡電影,就先看英語電影。記住,做任何事情興趣是最重要的!

⑤ 初一口語交際 古詩詞 古詩朗誦會

1,各位同學,大家好。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長河裡,詩歌是一朵璀璨的專浪花:她既有山水田園的屬水流潺潺,空谷幽香,她又有斬不斷的離情別緒,婉轉悲涼,她更有冷月邊關的慷慨悲壯,盪氣回腸。今天,就讓我們在詩歌的海洋里一起徜徉吧!
2、用詩情畫意,贊美好青春
3,、根據這個賀老師的作品,謙虛,有禮貌的去請,具體說法,自己擬即可。

⑥ 口語為保證詞能達意且琅琅上口,文字表達應規范,但不能教條,否則試問中國古詩詞有幾個是標准用語

I 服 了 U
《施(shī)氏(shì)食(shí)獅(shī)史(shǐ)》 石(shí)室(shì)詩(shī)士(shì)施(shī)氏(shì),嗜(shì)食(shí)獅(shī),誓(shì)食(shí)十(shí)獅(shī)。 氏(shì)時(shí)時(shí)適(shì)市(shì)視(shì)獅(shī)。 十(shí)時(shí),氏(shì)適(shì)市(shì)。 是(shì)時(shí),氏(shì)視(shì)是(shì)十(shí)獅(shī),恃(shì)十(shí)石(shí)矢(shǐ)勢(shì)。 使(shǐ)是(shì)十(shí)獅(shī)逝(shì)世(shì)。 氏(shì)拾(shí)是(shì)十(shí)獅(shī)屍(shī),適(shì)石(shí)室(shì)。 石(shí)室(shì)濕(shī),氏(shì)使(shǐ)侍(shì)拭(shì)石(shí)室(shì)。 石(shí)室(shì)拭(shì),氏(shì)始(shǐ)試(shì)食(shí)是(shì)十(shí)獅(shī)。 食(shí)時(shí),始(shǐ)識(shí)是(shì)十(shí)獅(shī)屍(shī),實(shí)十(shí)石(shí)獅(shī)。 試(shì)釋(shì)是(shì)事(shì)。

⑦ 八年級下冊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

寫春華「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水龍吟》蘇軾

寫秋月「東船細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⑧ 如何把三流詩寫成二流詩,口語詩人在努力!

口語詩不是一個有著明確定義的概念,但它的基本面貌在一定時期內也還是穩固的,所以我襲用過來,不另闢新詞了。在我看來,口語詩可能包括這樣一些特徵: 1、句子上,以不經過提煉或變形的日常「說話」直接入詩。 2、手法上,放棄了慣用的隱喻、象徵等修辭手法,甚至是故意抵制,乃至於連意象都要摒棄。 3、結構上,基本遵循單線結構,可能是清晰的單線條敘事,也可能形式上有回環反復,但仍是單線的,存在明顯的邏輯線索,甚至就是推理。 4、從構思上,以反崇高、反浪漫主義抒情為主,代之以反諷、解構等手法。 5、從素材來說,主張直接介入日常的、瑣碎的個人生活現場,或直接呈現生活「向下」的一面。 這5點當然不能概括口語詩的全貌,但已經是創作口語詩的基本模板了。需要明確的是,對於眾多人聲討的口語詩引起了「口水詩」的泛濫,我這點不應歸罪於口語詩前輩們,因為那不是他們的初衷,也不是他們所能料及和掌控的。我今天擬這個題目,不論及那些口水詩,主要是針對上了檯面的大詩人的作品,包括《你見過大海》、《有關大雁塔》這類口語詩代表作。 下面從幾個方面來剖析一下口語詩: 口語詩詩創作最為重要的理由之一是,朦朧詩發展到後期,其浪漫主義抒情已流於空洞、矯情;其原本優美精緻的語言也變得僵化,程式化,成了「語言的屍體」——於堅語。亦即朦朧詩已發展到非常成熟,不可能再有所作為的程度,而口語詩恰恰是一場真正的革命——又是於堅說的,口語詩解救了詩歌。尤其是海子辭世以後,作為凌空高蹈式的抒情詩已不可能為繼。 這是個看起來無比正確,實則漏洞百出的理論。首先,朦朧詩作為一個集群,雖然有一些共同特徵——對意象手法的重視上,但作為主要代表的北島、舒婷、顧城、楊煉,以及海子和其他一些後來轉型的詩人,他們之間的風格差異很大,都有指向某一類寫作的可能性,以一句朦朧詩發展成熟、趨於僵化是概括不了的,這種概括極不嚴謹。以這些詩人的創作為例,舒婷的《眠鍾》相較於她的早期作品,更內斂沉寂,含蘊深遠,這已暗示一種精進的可能性;顧城的《墓床》則可看作他是水準最高的詩之一,與他前期作品有質的區別,這也代表了另一種開拓的可能性;楊煉去年在網上和詩友交流時,一再強調它的早期作品《諾日朗》並不成熟,不能代表他的水平,而他近些年的作品早已風貌大異,等等這些,都說明了89年後,口語詩人所歸類的傳統詩歌並沒有到無可完善、沒有轉機、缺少開拓空間的程度,即使面臨轉型,也不是必然地指向口語詩。口語詩更像一股分支。雖然在濃烈的浪漫主義抒情方面,後人確實很難再超越海子——這是事實,但這不能成為摒棄一切浪漫主義風格的理由。 從近二十年的創作整體來看,雖然以西川為代表的學院派和以韓東為代表的口語派因為爭論而出鏡率高,但繼承和延續傳統手法的「無名派」一直在默默堅持和努力,他們在吸收前人營養的基礎上,有了相當多的創新和進步,而且這部分人數量龐大,絕對占據著詩群的中堅隊伍,以楊鍵為代表的非流派詩人得到廣泛重視即是明證。如果反對者對這塊關注較少的話,我還可以給出很有說服力的民間文本作為支持。很多沉默地在為詩歌付出努力的人,他們的作品絕對會讓口語詩人大吃一驚,須知,探索求新的不只口語詩一家。 口語詩何以如此熱衷於為自己強加各種「使命感」?這與口語詩寫作主要依賴於策略性有內在聯系。從時間上來看,口語詩寫作與朦朧詩寫作有一段並行期,口語詩的諸種理論不像是預言或警示,雖然打著詩歌發展規律的招牌,其實更像一種事後炮製出來的「教旨」,首要是自圓其說,同時兼具打氣、造勢、封口之功效。只是,明明它還帶著一身匪氣,卻已迫不急待地製造出一種起義成功的假象,並宣告即刻到來的改朝換代,對於一直冷眼相待的廣大受眾則視若不存在,這真是很奇怪的事。 二、口語詩自認為劃時代的「口語入詩」,並不利於發揮漢語之美。 眾所周之,漢語最重要的特徵即是「並置」,在並置基礎上產生的靈活、多義、含蓄以及由此構成的獨具韻味的節奏感,都是漢語獨特的風景線。成語(四字短語)即是並置最典型的體現。幾千年來,漢語的這些特徵與華夏民族的思維方式、性格特點是相輔相成、同步成長的。在古詩詞中,並置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雖然今天的新詩與古漢語差異較大,但仍然可以把這一特徵有效利用起來,創造出真正的「漢詩」。如何將成語,將古老的賦比興靈活運用,賦予新的形式以達到美感和內涵兼備,仍有極大的探索空間。 口語詩所熱衷的「口語」,雖然具有天然質朴的親和力,去除了不必要的矯飾和遮蔽,但它是一種以交流日常信息為主的話語方式,是功能性的、平面化的。它的詞彙構成受制於生活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的表達方式因為是約定俗成的,所以從客觀角度去看,僵化程度比之傳統書面語更嚴重,它更模板化,只不過是我們習慣了的,所以不去察覺,當它以一種反常的方式分行入詩,反倒顯出一些新意,然而,當受眾看穿了它的本來面目,只會感嘆一聲:這么簡單的戲法,忽悠人嘛! 至於口語詩人刻意求新,宣稱當代新詩應該擺脫抒情言志的束縛,詩歌任何承擔,僅僅是「詩到語言為止」,這一理論是意識到口語詩歌在語言上的「揚短避長」,為了掩飾,所以倒果為因,它的邏輯本質是:我不擅長做的就是不需要做的!我樂於做的就是應該做到的!事實上,詩歌不只限於抒情言志,但不是排除抒情言志,抒情言志可以說始終都是主流,只不過有人居心叵測地把它狹隘化。在口語詩本身的創作實踐中,也自然而然地被它牽引著,大部分口語詩人不只是到語言為止,而且本能地向抒情言志投懷送抱。 三、拋棄意象和隱喻是拽著頭發離開地球 口語詩人對於朦朧詩所慣用(實際上也包括大部分現代詩)的隱喻象徵手法,特別是學院派繁復精密的意象技巧,顯然是煩不勝煩的。這點我很能理解,因為我自己也在保持警惕。傳統詩歌發展到八十年代末所出現的流弊是無需爭議的,但拋棄傳統詩歌,完全另起爐灶,卻也令人匪夷所思。 榮格在原型理論中使用過「原始意象」一詞,這個概念與我們現在談到的意象基本含義是相同的,不過榮格更強調原始意象的集體性質和久遠程度,它承載著遠古祖先的精神遺存。而現今使用的意象,它的龐雜、可包容的程度顯然無法概括,但我認為,必然有相當一大部分意象,如:陽光、月亮、河流、土地、糧食等,它一直處於穩固而中心的位置,即我所命名的「核心意象」,它們遵循關著有利於人類生存的原則,幾千年來都沒有變化,以後也不會被淘汰,它們就是原始意象,具有集體性質和久遠程度,我所總結的:意象庫就是人類的記憶庫、精神庫,即是這個道理。事實也是如此,歷史上的眾多優秀詩人都有自己獨具魅力的意象群,在這些意象里,恰恰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載體和存續點。流失了這些核心意象,人類就是一具軀殼,沒有任何精神內涵。 《木馬沉思錄》中,揭示了人天生的隱喻功能。比如,人在看一個蘋果時,經常會自然而然地同自身形象進行聯想——像一張臉,似乎還有鼻子眼睛;又比如人看見一條長條形棍子(木馬),會有騎上去的念頭;在世界上各族人的語言中,都有這樣的詞彙:山腳、山腰、屋頂、泉眼,可以說,隱喻思維是在人類原初就形成的,與生俱來,不是意識所能剋制的。 限於篇幅,以上兩節不展開論述。雖然詩歌中所使用的隱喻與上面的隱喻思維不能完全等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詩歌中的隱喻首先是基於並且來源於隱喻思維的,隱喻思維也會促使我們去領會並使用隱喻功能。新詩中對隱喻的運用,並不是某些人想當然,捏造出來的,只因為我們是人。所以,想完全拋棄意象和隱喻,無異於拽著頭發離開地球。 需要指出的是,使用意象詞彙和達到意象功能是兩碼事。比如口語詩人也使用陽光、土地、河流等詞彙,但他們的出發點完全不同——他們將這些詞輕化處理,去除其莊重性、嚴肅性、乃至其精神內核——即所謂的反崇高、反抒情,它們並不想發揮意象的造境功能,甚至是刻意抵制。當然,對於意象詞彙究竟有沒有達到意象功能,並不是說傳統新詩就一定做到了,口語詩就絕對沒有達到,需要視具體的詩歌文本來論。比如韓東的《你見過大海》,我認為它只解構了大海後面的價值觀,並不解構意象本身。或許,這可成為考量一首口語詩有沒有變成無意義的口水詩的突破口,但還需深入研究。 由於口語的交流性質,以簡明達意為主要目的,無論是單個句子,還是句子與句子的承接,都要遵循一些最淺層次的邏輯思路,因此具有明顯的單線條特徵,即使口語入詩後會有一些改變,但仍然保留它的基本面貌——否則不稱其為口語詩。不過,單個的

⑨ 朗誦唐詩對口語表達有幫助嗎要怎樣去朗誦唐詩

朗誦唐詩對口語表達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僅限於我們用普通話來朗誦。我們在朗誦唐詩的時候一定要通順清朗,而且咬字清晰、抑揚頓挫等等,用這些方法來朗讀才是最正確的方法。詩就是用來演的,都是有音樂和曲調的,它們都是有演的,一直都是有押韻的感覺,而且節奏感也是特別強大。留下來都是好的,在發音上也是非常有感覺的。古音和普通話是有區別的,像是留下來的是不符合現代的標准,在我們讀起來也是非常上口的,而且它的韻味也是非常充足的,每天讀詩歌背誦也是對口語表達是有幫助的,因為口語的提高,更需要的就是提高我們的膽量,練習咬字清晰,所以唐詩已經超過了我們現在的課文,也是非常有幫助學生們提高文化。

⑩ 竹里館這樣首古詩是什麼意思(用 口語回答)

獨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哼哼,在竹林里只有我一個人沒人知道,也只有明月來陪伴我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