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古詩
① 古詩江南春原文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譯文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映襯紅花,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隨處可見迎風招展的酒旗。南朝修建了許許多多的廟宇,遺留到至今的有四百八十座寺廟,有多少亭台樓閣都滄桑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作品鑒賞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絕。「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隻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一些,似乎使人生觀了幾個景點,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台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盪了。「千里」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詩人在這里不說「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說「南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南朝統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據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顯然說少了。這里也體現出了當時修建寺廟是非常勞民傷財的事,聯繫到作者作此詩時處於晚唐時期,所以也不乏詩人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感。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景的組成部分了。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顯豐富。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一句一景,各具特色。這里有聲音有色彩,有空間上的拓展,有時間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一開頭,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搖盪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於這種繁麗,不同於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於一個角落,而是由於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於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於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後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這是因為千里范圍內,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徵。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築宏麗的佛寺非只一處,然後再接以「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厭惡。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台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爾浮起那麼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達了作者的情緒很中性,既無明顯的憎
,也無明顯的惡,僅僅是在單純地寫景、詠春。
② 江南春的詩句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回煙雨中。
-
③ 江南春的古詩詞
1)鳥鳴澗---(唐)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有「詩佛」之稱。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2)相思---(唐)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有「詩佛」之稱。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詠柳---(唐)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5)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元稹世稱元白。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6)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元稹世稱元白。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7)題都城南庄---(唐)崔護,字殷功。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8)江南春絕句---(唐)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9)春夜喜雨---(唐)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與李白合稱「李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10)游園不值---(宋)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11)春曉---(唐)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號孟山。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2)惠崇春江曉景---(北宋)蘇軾,字子瞻,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謚號「文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3)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世稱王文公。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4)春日---(宋)朱熹字元晦,號晦庵,晚稱晦翁,世稱朱文公。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5)村居---(清)高鼎,字象一,字拙吾。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④ 《江南春》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寇凖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譯文
碧波浩渺,垂柳依依,芳草邊綿的遠處斜橫著幾間茅屋,斜日余輝的映照中又飛舞著片片杏花。而天邊始終沒有出現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丈夫之歸舟。
賞析
南朝梁柳惲《江南曲》曰:「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寇萊公對此詩似乎特有所愛,在他的詩詞中一再化用其意。如所作《夜度娘》詩曰:「煙波渺渺一千里,白蘋香散東風起。日暮汀洲一望時,柔情不斷如春水。」題下自注雲:「追思柳惲汀洲之詠,尚有餘妍,因書一絕。」這首詞,也明顯地由柳惲汀洲詩化出,寫女子懷人之情。
此詞以清麗宛轉、柔美多情的筆觸,以景起,以情結,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寫了女子懷人傷春的情愫。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評此詞雲:「觀此語意,疑若優柔無斷者;至其端委廟堂,決澶淵之策,其氣銳然,奮仁者之勇,全與此詩意不相類。蓋人之難知也如此!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圖景:一泓春水,煙波渺渺,岸邊楊柳,柔條飄飄。那綿綿不盡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遙遠的天涯。夕陽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闃寂無人,只見紛紛凋謝的杏花飄飛滿地。以上四句含有豐富的意蘊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觸目傷懷,想起當年長亭惜別之時。「孤村」句說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陽」句則包含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凄涼和感傷。
結拍兩句承前面寫景的層層渲染鋪墊,直抒胸臆,情深意摯,將女主人公的離愁抒寫得淋漓盡致,使人感覺到她的青春年華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長等待中流逝。⑤ 江南春 古詩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注釋]
1. 啼:叫。
2. 山郭:靠山的城牆。
3. 酒旗:酒店門前高掛的布招牌。
4.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的總稱。當時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
[簡析]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於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一開始就展現了江南大自然風光。「千里」是對廣闊的江南的概括。這里到處是鶯啼,無邊的綠葉映襯著鮮艷的紅花。這種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風」寫了江南獨特的地形風貌,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風中,酒旗在輕輕地招展。這是多麼明麗的江南啊! 一二句寫的是晴景,三四句寫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則另有一番風光。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佛寺。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濛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虛數,不是實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濛的春景。色彩鮮明,情味雋永。一首七言絕句,能展現出這樣一幅廣闊的畫卷,真可謂「尺幅千里」了。⑥ 古詩 江南春的意思
《江南春》這首古詩的意思是:在江南這片千里大地上,黃鶯聲聲,綠草紅版花相互映襯,水權邊村莊與山城之外都有著酒家的旗子在隨風飄揚。這里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那四百八十座古寺,無數的亭台樓閣都被朦朧的風煙雲雨籠罩著。
全詩原文如下: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賞析:《江南春》這首詩既是一首寫景詩。在這首詩中,前兩句主要描繪的是鶯啼綠紅與酒旗招展的美麗景象,展露出來的畫面色彩艷麗且明朗,且層次豐富,給人以立體的感受。後兩句感慨詠嘆前朝遺留的古寺的同時,也為我們展現出江南煙雨朦朧的另一面,這也使得本詩所構造出來的畫面更加豐富多姿,且在歷史韻味的襯托之下,江南春景的美也就更上一個層次了。
在這首詩中,詩人寓情於景,通過對江南明媚春光於煙雨朦朧的兩種景象的描寫,表達出詩人對江南自然風景的喜愛之情,全詩構造出來的意境優美而典雅清麗,蘊含著詩人含蓄深蘊的情思。⑦ 江南春的古詩
江南春的古詩
作者:杜牧
時代:唐朝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⑧ 描寫江南春景色的古詩!
一、江南春
【作者】杜牧【朝代】唐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譯文
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台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二、憶江南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三、江南
【作者】漢樂府【朝代】漢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多麼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在蓮葉的東邊游戲,魚在蓮葉的西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南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北邊游戲。
四、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鍾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五、江南曲
【作者】柳惲【朝代】南北朝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華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
譯文
一位婦人在水中小洲上採摘白蘋,江南的日照暖暖的照在水邊。洞庭湖那邊有歸客回來,歸客曾在瀟湘之畔遇見故人。
故人為何至今還不返回?白蘋花已掉落,又一個春天將要過去。歸客不說故人結交新歡之事,只說路途太遙遠難以返回。
⑨ 江南春這首古詩的意思。
古詩《江南春》的意思: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專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屬留下的許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蒙蒙的煙雨之中。
【出處】《江南春》——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9)江南春古詩擴展閱讀
1、《江南春》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於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2、《江南春》鑒賞
詩一開頭,詩人放開視野,由眼前春景而想像到整個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寫作上,詩人首先運用了映襯的手法,把「紅花」與「綠葉」搭配,並用一個「映」字,從視角上突出了「江南春」萬紫千紅的景象。
同時,詩人也從聲音的角度,通過聽覺,表現出江南春天鶯歌燕舞的熱鬧場面。詩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間上擴大詩歌的審美境界,而且為後面的描寫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