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歌感發

詩歌感發

發布時間: 2020-12-31 02:38:31

Ⅰ 一時有感而發.......請問這算詩歌嗎詩歌有嚴格的定義嗎

詩歌出自《詩經》,後演化為《楚辭》,魏晉南北朝發展,唐朝到達頂峰,後宋元明清版都有許多好詩歌。權這些為古詩,特別唐代以後對仗要求嚴謹,合轍押韻求意境……五四運動前後,白話詩歌、現代詩歌登場,主要抒發所聞所見所思所感,不拘一格,各種題材皆可……也不太追求是否押韻合拍……總之,詩是自由國度的象徵,切不必計較是否符合所謂的規定而害了抒發感情、描寫議論的自由抒發之情!

Ⅱ 孔子如何闡述詩歌的社會功用

孔子闡述詩歌的社會功用如下:

1、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

譯文:以詩歌來感發意志,促使個體向善求仁的自覺,以禮實現人的自立,最後在音樂的教育熏陶下實現最高人格的養成。

2、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

譯文: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不學禮,在社會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3、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

譯文:把《詩經》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當外交使節,不能獨立地辦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麼用呢?

4、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論語陽貨》

譯文:學《詩》可以激發志氣,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及人間的盛衰與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樣去諷諫上級。近可以用來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主。

(2)詩歌感發擴展閱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

Ⅲ 感發落的註解白居易的詩

感發落的內容:

昔日愁頭白,誰知未白衰。
眼看應落盡,無可變成絲。
感發落的專出處:

全唐詩屬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

Ⅳ 詩歌的平仄規律

作為近體格律詩產生的時代的唐詩,格式上承六朝宮體詩,四聲標注詩詞格律,官方定韻後,提出簡化四聲的平仄概念,宮體詩人依據平仄創造了近體格律詩的概念,成為科考項目和高層文人創作主流。

同時,非格律的古體詩依舊大行其道。古體詩不遵守平仄基本格式,歌行體依舊按照樂府舊調,隨著舊樂府音樂散佚,歌行體也逐漸以四聲韻為基礎開始創作,但是相對於平仄格式來說,要自由得多。

唐朝實際上是古體詩(古風)和近體詩(格律詩)齊頭並進,各領風騷的大時代。

同時,在格律詩規則的制定和規范的過程中,也有大量詩人的創作不一定遵守格律體,但是都在向平仄格式靠攏。有些詩句子可能是律句,但是整體出律;有些整體合平仄,但是首句和尾句押鄰韻,而且《唐韻》分韻較細,有些詩的韻腳可能在當時不是一個韻部,到了宋末的《平水韻》大合並,有可能反而合韻了。

我們要清楚,所謂合韻合律,只是後人按自定標准進行的劃分工作,其實與唐朝創作者關系不大。到了格律體完全成熟之後,才會出現按照平仄格律亦步亦趨的寫詩方法。

這其中按照今天的標准,也還有大批的「半律體」的唐詩存在。

那麼,唐詩中的平仄有什麼規律?

我們知道平仄是近體格律詩才需要使用到的音調劃分規則。所以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把古體詩排除在外了。也就是說,我們只是在討論近體格律詩的規則。

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排律。三者體裁大小有不同,但是平仄規律是一樣的。

第一,平仄兩兩交替。

平仄知識我們這里不詳解了,大家大概知道漢字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即可。唐詩肯定是以當時的古韻為主,四聲中「平」為平,「上去入」為仄,我們可以根據南宋末的平水韻大致分析。具體的知識和原因另外有文章細說,這里就不展開了。

這個我們用俗話「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來更容易解釋。格律詩平仄關系正格中的「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必須是相反的。格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起句,我們排列出來,大家就可以看清楚:

仄(仄)平(平)仄。 仄、平

平(平)仄(仄)平。 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

七言的平仄基本格式的關鍵位置也是一樣: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

我們可以任意找一些近體格律詩的句子來看,百分之九九都是這種結構。隨便舉例:

白日依山盡, 仄、平

黃河入海流。 平、仄

欲窮千里目, 平、仄

更上一層樓。 仄、平

如果關鍵位置的平仄出現問題,比如五言「平、平」,七言「平、平、仄」之類的,統稱為「失替」。

另外百分之一的特殊情況就是變格和拗救,那是規律之外的事情,這里就不討論。

這是單個律句的用字規則。

第二,出對句平仄相對。

這個規則適用於絕句的上下句,律詩和排律中一聯中的上下句。還是看剛才的例子:

白日依山盡, 仄、平

黃河入海流。 平、仄

欲窮千里目, 平、仄

更上一層樓。 仄、平

我們會發現,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平仄規律。第一句是「仄、平」,則第二句為「平、仄」,第三句為「平、仄」,則第四句為「仄、平」,相互之間是平仄對應的。

我們稱這為格律詩的平仄「相對」的規則,有了這個規則,我們在創作近體格律詩的時候寫了第一句,自然就知道第二句要如何用相對應的平仄的字詞來寫了。

如果出現平仄不相對的情況,稱之為「失對」。

大家可以自行尋找絕句或者律詩來印證。

第三,後聯出句與前聯對句平仄要相粘。

這個也簡單,其實就是為了保證音調的承續性,如「黃河入海流」為「仄、平」,那麼「欲窮千里目」的關鍵位置平仄要完全相同,所以也是「平、仄」。如果出現平仄不同,我們稱之為「失粘」。

「失替」、「失對」、「失粘」就是近體格律詩平仄的三大錯誤,出現了這三種情況,一般就會把詩作劃入古風范疇。但是「半律體」中,失粘是允許存在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平、仄、平

客舍青青柳色新。 仄、平、仄

勸君更盡一杯酒, 平、仄、平

西出陽關無故人。 仄、平、仄

這就是典型的失黏但不失替又不失對,這種情況稱之為「折腰體」。

肯定有朋友會說,這是因為王維是名人,所以區別對待。

其實並非如此,這只是我們對他們詩作的一種歸類而已,你硬要說這是出律,是古風,也沒有問題。這種「半律體」在唐詩中的存在,其實是從古體詩向格律詩平仄上的進步,只是不符合近體格律詩的一個規則而已。

而「折腰體」在音律上也確實不如「相粘」的格律詩,所以在格律成熟之後,這些「半律體」就逐漸消失了。除非是有人喜歡劍走偏鋒,去故意創作拗律體,如黃庭堅。

這也是沒有問題的。

​寫詩本來就是為了抒情言志,規則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表達內容。

Ⅳ 詩歌抒發感情有哪些

古詩常用一些表現手法和修辭方法來表達情感、體現思想,如寓情於景、寓理於景、借景抒回情等表現手法,及比答喻、誇張、擬人、對偶、借代、襯托、反襯等修辭方法,因此鑒賞古詩要從分析詩中所用的表現手法及其作用著手.
古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
古詩詞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等等.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Ⅵ 詩歌是一種強烈感情的自發流動嗎

有時,但結果的詩歌,如果不採用技巧,將是糟糕的詩歌。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曾經說過的:「所有糟糕的詩歌都是真誠的。」當我想起我在高中時,在對某個啦啦隊長無可救葯的迷戀的影響下,潦草寫下的一些現在已經感謝失去了的詩句時,我畏縮了。我畏縮是因為我見識過真正的詩歌是什麼以及它的作用。

她的歌聲超越了大海的天才。我們現在在一首詩里。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我們現在在一首詩里。因為我將來到那神聖的房間,/在那裡,與你永遠的聖賢合唱,/我將成為你的音樂……我們在一首詩里。

如果你想罷工心臟或大腦有直接的感覺,你仍然需要想辦法說你需要說的方式讓我感覺和你在一起,不只是知道它是什麼你都感覺在一些愚蠢的和動物的方式。例如,如果你想表達悲傷,你需要讓你感受到的悲傷成為別人也能找到的悲傷。

Ⅶ 對詩歌的感受

對詩歌的感受<參考>(一定要採納我的哦):
一首好詩總要有所突破,有所發現,有所獨創,給人以新意,給人以啟迪,給人以向上的精神,讓讀者享受到一種新鮮的、獨特的美感。而一首詩的成功與失敗則有其諸多的因素,如詩的創作者是否有生活基礎,是否捕捉到美的形象,是否讓思想展開翅膀,是否有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等等,但是,愚認為,詩的創作者是否能從生活中獲得獨特的藝術感受,這是一首詩是否獨具特色的一個重要條件。

正因為藝術感受是詩歌創作的一種本領,那麼,真正的詩歌創作者總是很善於掌握這把金鑰匙去開啟謬斯的大門。著名文藝理論家盧那察爾斯基贊揚海涅,說他具備任何藝術家所有的三個基本特徵,而第一個特徵就是「對於周圍環境的特殊敏感,特殊強烈的感受性。」華茲華斯也強調「凡有價值的詩,不論題材如何不同,都是由於作者具有非常的感受性。而且又深思了很久。」既然藝術感受是詩歌作者必備的一種本領,是一首詩成與敗的關鍵,那麼,弄清藝術感受的定義及其性質便是很重要的問題了。

不可否認,詩,來源於生活,然而,又高於生活。可是。並不一定他了生活,就一定能夠寫出詩來。詩並不是現實生活照相式的復製品。它是現實生活在詩歌創作者心中所激起的情感的浪花,它需要創作者在生活與藝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才能通向彼岸——詩的國土。而藝術感受便是這座橋梁。詩人能以詩的方式接受現實印象,並且能藉助幻想活動,在詩的形象中把那印象又復印出來。高明的詩歌創作者總是善於通過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去攝取生活中那些詩的元素,並調動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對那些元素進行發酵,進行化學處理,進而釀造出詩來。

從詩歌創作者本身的角度來看,藝術感受是詩歌創作中頭腦應該具備的一種功能,從創作過程來看,藝術感受是作者對生活進行藝術認識、藝術體驗、藝術發現的構思過程。這樣,愚認為,藝術感受的定義應該是:作者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生活,從而能獨自發現形象化的飽含感情的思想的構思過程。把這個定義伸展開來,便是藝術感受的性質。

Ⅷ 詩歌朗誦領獎的感想發言稿作文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回作為普通話朗誦獲獎者在這答里發言。首先,要感謝學校舉辦的這次比賽,為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還要感謝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信任,讓我有機會來參加這次朗誦比賽。
通過這次比賽,讓我鍛煉了自己的膽識,增長了自己的見識。
世上沒有難不倒的事,只有通過努力的嘗試,定能實現的。換個角度來說,我們在學習方面同樣也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端正學習態度,克服學習上的各種的困難。我想再大的難題也會解決的。由次我想到了一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只有學會實踐,我們才會成為新世紀最亮麗的風景線。

Ⅸ 得了詩歌比賽冠軍感想發言稿

今天,站在這個頒獎台上,手裡捧著「全社區圍棋冠軍」獎狀,是因為我得了版社區圍棋冠權軍。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老師,是他讓我爭取了這次機會,如果沒有他,我也不會參加、不會的冠軍的;其次,我要感謝我的圍棋老師,是他叫我圍棋,由圍棋叫我遇事要冷靜,要動腦思考躲避過去;還有,我要謝謝爸爸媽媽,是他們讓我接觸圍棋、學習圍棋。
這一時刻,我在頒獎台上站著,面對台下的群中,我非常緊張。在這之前,當我聽到「張峰源同學獲得社區圍棋冠軍……」我簡直不敢想像,等到我第二次聽到這話時,我才確定我得了冠軍。站在頒獎台上,從台下看台上,是如此得小,而站在台上,視野猛然開闊起來,即使後面站個我這么高的小孩,被大人擋住,我也能一目瞭然!
在比賽之前,我們圍棋班曾比賽過三次,我最好的成績是全圍棋班第一名。我有認真學習,上圍棋課認真聽講,回家沒事兒就照著書練習起來。經過一段刻苦努力下,我學會了怎樣「占空」最大,「吃子」最多。而且,我每次上課時都會帶一個輕便的小筆記本,再帶一支筆,把老師說的話主要意思記下來,把黑板上寫的、畫的抄下來,回家慢慢地思考,進一步地學習。
今天我的了社區圍棋冠軍,雖然有些出乎意料,但是證明了努力沒有白費!

Ⅹ 你能用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感受嗎 寫詩歌。

寫得太多了,三四百了,你要哪種的?現代抒情?
念安、
潮水褪了色、內心情調容了零、
雨水淋濕了臉頰、
沉默的人兒、
何時才會回頭看我一眼?
夜、沉溺著訴說那段可歌可泣的宿命、
可是有誰?還能記起那段情緣?
蕭瑟的風吹著消瘦的人、
寂寞的心等待著解鎖的人、
遠遠的看去、那段緣、仍然沒有散、
只是曲子有些太悲傷些、
撫琴對月、己已醉、
緣來緣去、情已盡、
我的世界只有你才了解、
不需要任何的情調、
淡笑著看著灰暗的天空、
緣已盡、何須強求?
既然如此。就讓一切了解吧?
很想知道難道這就是不可違抗的宿命?
答案何人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