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逍遙游詩歌

逍遙游詩歌

發布時間: 2020-12-30 02:48:45

Ⅰ 李白的詩 逍遙游

李白應該沒寫過這首復詩,莊子有《逍遙制游》一文,.而 李白的《大鵬賦》與之相關。

大鵬的形象,在莊子文中誕生,在李白賦中完成。從此,大鵬作為一個壯志凌雲,博擊萬里的巨大形象,彪炳於文學史冊。李白賦中的大鵬出於莊子寓言,但他們寫此形象的目的以及形象的內容卻有許多差別。莊子寫大鵬的目的,是說其與小小的斥鷃本元高下之分,莊子也未以大鵬自喻,李白則不然,他是以大鵬自比,寄託自己的遠大志向。此賦繼承了庄、屈浪漫主義手法及楊、馬、班、張排比鋪陳的文風,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Ⅱ 周夢蝶詩歌《逍遙游》

http://www..com/?tn=&cl=3&word=%E5%D0%D2%A3%D3%CE+%C0%CA%CB%D0+mp3&fr=mp30000
網上有許多,你可以找一個回聽聽呀答

Ⅲ 讀李白詩歌與莊子美學的讀書筆記

莊子把"道"作為人存在於自然的最高形式並加以推崇,他認為對於"道"的觀照,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田子方》中以孔子和老子對話的形式,闡明了這個道理,提出只要能夠實現對"道"的觀照,就能達到一種"至美至樂"的境界.而這種境界只有那些拋棄了生死、功名、得失、貧富、毀譽的"至人"、"神人"、"聖人"才能體會,因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己、無功、無名這三個層次的精神狀態,是達到"至樂至美"的先決條件,然後才是"隳肢體、黜聰明"的狀態.從對物質世界的排除到對思想意識的排除與否定,莊子把這種最高層次稱為"心齋",又稱為"坐忘".
在《逍遙游》中,從鯤鵬到燕雀,從大德至小德,都是"有所待".也就是說主體無法取消對客觀事物的依賴性,也就無法進入絕對自由的"逍遙游"的精神境界.只有那些能夠從內心深處徹底排除利害觀念,從人的各種是非得失的計較和思慮中解脫出來,進入"三無"精神層面的"至人"、"神人"、"聖人"才能進入"逍遙游"的境界.《逍遙游》中的"聖人"許由,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以及《達生》篇中的"至人",《田子方》篇中的"真人",都是"無所待"的人物.他們為了達到"無所待",就必然先要進入"三無"的境界,或如《大宗師》篇所說的"外天下"、"外物"、"外生",亦即將個人的寵辱得失、世事人情以至生死都排除於心,創造出一種空虛的心境,只有這種空虛的心境,才能實現對"道"的觀照.當然,僅僅排除人與物質世界的聯系以至人的生死都是不徹底的,莊子 還排除否定了人的思想意識,即"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正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這就是《人間世》篇所稱的"虛而待物"的"心齋"和《大宗師》篇所稱的"坐忘".人們要從各種生理和心理的慾望中解脫出來,從對利害和功名的憂慮中超脫出來,從對死和生的迷惘中擺脫出來.當莊子把對死生的認識從人本體移到超越個體之上的另外一個更高的、更普遍的存在時,死生的界限就消失了;當莊子把人的精神世界都否定之時,"心如死灰"的"虛"的狀態也就達到了.虛而待物,所謂"待物",實為"不待",這種精神境界便更加接近"道"的境界.莊子通過《逍遙游》,對這種人生態度做出了深刻的闡釋.

Ⅳ 簡述莊子《逍遙游》的精神境界

《莊子》在中國文學中非常有名。特別是《內篇》的第一篇《逍遙游》。

《逍遙游》全篇的內涵都指導著 我們的方向。第一個主題,就是人生要「具見」,見 地具備,就是普通講的見解,再普通一點講,就是 眼光、思想。一個沒有遠見的人,見解都不行,要 想成功一個事業,或是完善一個人生,是不可能的。 所以莊子提出來「具見」,具備見地,才能夠腳踏實 地,從基本做起。因此後來的禪宗,首先講;個人 一定要「具見」,具備高遠的見地,見到道才能夠修 道,不能見道還修個什幺道。假如說我們見到了眼 前有一塊黃金,然後想辦法把它拿起來,你沒有看 到黃金,在那裡瞎想有什麼用?所以莊子第一個提 出,真正的要見道才能修道。換句話說,人修道也 好,作人也好,要真正地了解了人生,才能夠懂得 人生。那麼具個什麼見呢?《逍遙游》就告訴我們: 解脫的見。人生不要被物質的世界,不要被現實的 環境所困擾。假如是被物質世界、現實環境所困擾 了,那麼人生的見解已經不夠了。所以能夠具備了 高遠的見解以後,那就不會被物質的世界所困擾, 不會被人生痛苦的環境困惑了,自然會超越,會升 華。這一篇《逍遙游》,它的內涵就是如此。

《莊子》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文化很深遠,小 而言之,人們取名字都用它。如岳飛的字叫「鵬 舉」,就是引用大鵬鳥來的;宋朝的神仙陳搏,為什 么叫搏呢?取「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之意,陳搏 的號叫「圖南」,也是從《莊子》里來的。古往今來 叫圖南的,叫飛的,叫鵬的,不曉得有多少。人家 有出門讀書的,我們送給他「鵬程萬里」四個字。 《莊子》影響之大,這里我們舉一個例子,南唐時代 有一位文學家叫高越,在他沒有得志的時候,文學 境界很好。南唐在中國歷史上是五代時期,天下很 亂,軍閥各霸一方,這個稱王,那個稱帝。高越當 時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稱王,看到高越很有 學問,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兒嫁給他。如果是普通 的青年還真是求之不得,一個小國王把公主嫁給自 己,那鵬程萬里,前途無量啦。可是高越不幹,他 看出姓李的有這個意思,就套用《莊子》里的典故 寫了一首詩:「雪爪星眸鳳鳥歸,」他形容像鷹、大 鵬鳥一樣,爪是白的,一個任何的生物,壽命活得 很長,變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 不得了。「摩天搏帶錦毛衣,」就是莊子所講的:「搏 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這樣的 飛,文學上叫做「摩天而飛」,跟青天相摩擦。「虞 人不漫張羅網,」你不要想布好網,把我這個大鵬鳥 抓住。「虞人」是中國古代管山林,管動物的官職, 相當於農林局局長兼野生動物園園長。「未肯平原遷 草飛。」老實告訴你,你這個地方太小,還不夠我翅 膀一展開,我不想在這里飛。換一句話:你不要找 我做女婿,我也不會干。這一首詩表達了高越非凡 的志氣。一個青年人都應該有這樣的志氣,所以倒 霉一點沒有關系,將來反正「絕雲氣,負青冥。」

中國文化很多都同《莊子》有點關系。有古人 畫了一幅畫,畫上是一隻鳥站在一根樹枝上面,嘴 巴閉著不動。講到中國畫,畫的境界一定要配上文 學,自己會題詩,會寫字,這畫就夠得上文人畫了。 這么一幅畫,題一首詩,怎麼題法?這就是難題了。 有人拿起筆來一題,把這幅畫題絕了:「世味嘗來渾 是蠟,莫教開口向人提。」人世間的經驗多了,實在 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人生的味道像吃白蠟一樣。人 的一切艱難困苦,不要向朋友訴說,也不必向別人 埋怨,像這個鳥站在這里閉著嘴巴一樣,連屁都不 放,最高明了。「世味嘗來渾是蠟,莫教開口向人 提。」這是真的。你說你肚子餓了三天,沒有飯吃, 你給人家講,人家不一定同情你,或許還會笑你。 你只有自己想辦法去找麵包吃就是了,沒有麵包找 渣子吃。像這一類的文學境界的故事,從《莊子》 里頭鑽出來的很多,如果你讀書多了,看中國文化, 很多地方同莊子的《逍遙游》都有密切的關連,尤 其是關於大鵬鳥。

《逍遙游》現在由「物化」,物的變化,講到了 「人化」,人的變化。換句話說,上面提到物理世界 萬物自己的變化,下面提到人精神世界心的變化。

Ⅳ 高考60分古詩情景默寫題

新課標卷高考古詩文背誦64篇篇目情景式默寫匯編
高中部分
(一)《勸學》
1.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的學不可以已 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
2.韓愈《師說》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觀點相同。
3.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 《勸學》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 學不可以已 」。在後面又闡明了學習要持之以恆的句子是: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5.強調君子並非有何差異,只是善於藉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6.強調空想不如學習的一句: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7. 在文中強調學習應當用心專一,並且從正面設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樣弱小,如果用心專一也會有所成的句子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二)《逍遙游》
1.在《逍遙游》中描繪大鵬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莊子·逍遙游》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借的句子是: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通過舟的浮動對水的依賴性,從而得出結論來說明大鵬鳥的飛翔對風的依賴性的句子是: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5.莊子從奇妙莫測的描寫後接著以現實社會的四種人的具體描述,文中描寫四種人的句子分別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無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遙的並列句了三類人的句子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7.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並發出了疑問的兩句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8.文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9.當看到大鵬經過一系列的准備才能「圖南」之後,蜩與學鳩通過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飛行和休息的樣子來嘲笑大鵬鳥的句子是: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三)《師說》
1.韓愈所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明確自己所說的老師不是指啟蒙教師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從多個方面進行對比,抨擊「恥學於師」的人,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果,並用一個反問句推斷聖人更聖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語句是: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3.本文以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度,認為這樣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4.韓愈認為老師的職能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擇師的標準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5.韓愈眼中的師生關系是怎樣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6.《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的原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四)《阿房宮賦》
1.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杜牧《阿房宮賦》:「嗚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滅亡的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
2.通過阿房宮的興毀提示秦王歷史教訓,文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3.不吸取經驗教訓讓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說:「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4.《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佔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5.《阿房宮賦》中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的句子是: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使讀者印象更為強烈得語句是: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7.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從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說明人心沒有區別,都追求幸福快樂、都掛念家小,對秦統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的語句是: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9.總括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之上的,並且還揮霍無度的語句是: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後總結,六國和秦國的滅亡都是由於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的語句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赤壁賦》
1.寫江上水汽彌漫,江水無邊無際和遠方天際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軍隊在攻破荊州順流而下的軍容盛狀的句子是: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3.敘寫江水流逝卻始終長流不息,月亮盈虧卻無所增減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寫動人的音樂: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5.蘇軾在《赤壁賦》中慨嘆「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6.寫清風明月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7.寫清風與明月可盡情享用,無人禁止,無窮無盡的句子: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9.寫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10.寫月亮升起後,對遊人依依眷戀,脈脈含情,實則是遊人對明月的喜愛的句子: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11.寫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飄盪,似乎是在浩盪的宇宙間乘風飛行,飄飄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12.寫作者引吭高歌,吟誦古代詠月的詩歌,召喚月亮飛行的句子: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13.描繪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體現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14.寫客人簫聲之悲傷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15.用蛟龍嫠婦聽簫聲的感受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16.以月亮作比,描寫世間萬物變化的規律的句子是: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17.從不變的角度,描述人與萬物的關系: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18.文中告訴我們別人的東西雖小也不能佔有: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19.寫作者盪漾江中,與麋鹿為伴的句子是: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20.寫作者與友人於扁舟舉杯共飲的句子是: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21.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句子: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22.描寫詩人行舟的感覺,像身上長上了翅膀: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3.詩人在飲酒後,唱出對遠在天邊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六)《詩經·衛風·氓》
1.寫女子在無奈下與男子約定婚期的句子是: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2.用動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愛情的句子是:於嗟鳩兮,無食桑葚。
3.寫女子家人對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與「青梅竹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5.寫女子不願同氓終老的句子是: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6.通過寫桑葉凋落喻指女子年華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7.寫女子在斷牆上眺望心上人,見到心上人後前後行為差異的句子是: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8.寫女子回憶小時候與氓嬉戲玩耍的快樂場景的是: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9.寫女子為人婦後早晚辛苦勞動的句子是: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寫男子變化無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10.女子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的句子:「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決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熱情、溫柔的句子: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七)《離騷》
1.《離騷》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懷,對廣大勞動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語句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離騷》中寫自己雖崇尚美德約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貶黜的兩句: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離騷》中用香草做比喻說明自己遭貶黜是因為德行高尚的兩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5.詩人怨恨楚懷王昏聵糊塗,輕信謠言的語句是: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
6.《離騷》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對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兩句: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7.《離騷》中表明自己因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誹謗的兩句: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8.《離騷》中表明自己所處的社會本來就是善於投機取巧,違背規矩的現狀的兩句: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9.《離騷》中表明當時社會中的人們違背准則,把苟合取悅別人奉為信條的兩句: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10.《離騷》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亂社會中煩悶失意,走投無路的兩句:
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11.《離騷》中表明作者寧可死去,也不會和世俗小人一樣媚俗取巧的兩句: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12.《離騷》中用大鳥和小鳥不合群來比喻說明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兩句: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3.《離騷》中用方圓不相合說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兩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14.《離騷》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賢為榜樣的兩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聖賢,寧死不失正義):「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15.《離騷》中屈原委婉表達自己後悔選擇做官,想要歸隱的兩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16.《離騷》中屈原表達趁著迷途未遠,趕緊回到正路的兩句: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17.《離騷》中屈原通過自己退隱後騎馬到達長滿蘭草的水邊和長滿椒樹的山崗表明自己從朝廷隱退為了修養自己的兩句: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18.《離騷》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責,不如隱退的兩句: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19.《離騷》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養自己的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20.《離騷》中屈原表明即使沒有人了解自己也無所謂,只要自己內心買好就可以的兩句話: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1.《離騷》中屈原通過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帶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潔的兩句: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22.《離騷》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樂趣,而他窮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兩句: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23.《離騷》中用反問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會改變自己志向的兩句: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24.《離騷》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帶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純潔的品質沒有虧損的兩句: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25.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詩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6.表現詩人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詩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27.表現詩人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詩句: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28.表現詩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的詩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29.表現詩人潔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詩句: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八)《蜀道難》
1.《蜀道難》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蜀道難》中運用誇張修辭方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疊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3.《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4.運用誇張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5.虛寫映襯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歷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開篇以蜀地方言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下雄渾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進一步表明秦、蜀之間為高山峻嶺所阻擋。
9.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引用神話傳說為其增添了浪漫氣息,如引用「五丁開山」一神話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1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神話、誇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摹寫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12.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為我們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
13.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光。詩人先用「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後由靜而動,「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寫出水石激盪、山谷空鳴的場景。
14.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寫出了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的句子是「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15.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的句子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
16.從李白《蜀道難》一詩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的長嘆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功業難成的一聲嘆息。
(九)《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獨之境,《登高》一詩對此都有直接描述,這些句子是: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發出:「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的感慨,抒發了漂泊異鄉.年老體衰的惆悵之情,也蘊含著與生命的衰弱頑強抗爭的精神。
3.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4.寫遠望所見,用傳神之筆描寫凄冷江色和長江氣勢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5.用落葉和江水抒發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6.情景交融.意境曠達,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7.道出郁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8.本詩的主旨句(表現詩人憂國傷時)的句子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9.杜甫《登高》中為我們營造了一幅氣勢磅礴的長江秋日圖的句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的句子是: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前人也曾把這兩句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十)《琵琶行》
1.「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由琴聲想到珠玉聲,是聲音的類比聯想。
2.描寫琵琶女猶豫不決而出場的詩句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全詩的主旨,更是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
4.描寫琵琶聲的句子:「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蘊含離別之意的句子是: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十一)《錦瑟》
1.《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引起對華年往事的追憶的句子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2.《錦瑟》一詩的頸聯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它表現的這種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詩人全部的情感。
3.《錦瑟》用典的四句詩: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4.《錦瑟》一詩中回環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4.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50)《己亥雜詩》(龔自珍)
1.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形象地表達了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且代落花立意,傾吐心曲,表現崇高的獻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寫詩人辭官之後的離愁別緒的詩句是: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Ⅵ 莊子的《逍遙游》體現了哪些詩性特徵

《逍遙游》復結構形式亦制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所表達內容具有神妙莫測的詩性特徵,所以其文章結構也基本採用類似詩歌的方法,通過各種意象的累積來營造一種不同於現實的藝術氣氛,來渲染、象徵某種超越的境界。《逍遙游》前半部分,莊子用鯤鵬變化、蜩與學鳩、湯之問棘、宋榮子定乎內外之分、列子御風而行等寓言和形象,連環相綴,最終得出「至人無己,聖人無功,神人無名」的無所待的逍遙境界。整個文章初看起來漫無線索,段落之間的聯系也若有似無,但若能突破我們平常對待說理散文的思維方法,領略每一段的意境,則文章的結構又清晰瞭然。顯然,這是一種藝術思維的方法,這使得莊子散文如詩一般優美、飄逸,表現在結構上則如行雲流水、遍地生花。
《逍遙游》的語言具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如《逍遙游》末段說:「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這一段語言優美流暢,非常貼切地表達了那種逍遙自在的心境。

Ⅶ 【簡答題】嵇康詩歌的特點。

嵇康的詩歌創作,據戴明揚《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嵇康現存詩歌五十餘首。形式有四言、五言、六言、雜言等等。詩體多樣,取材廣泛。其中以四言詩成就最高。嵇康的四言詩現存《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1〕、《四言詩》十一首、《代秋胡歌詩》七首、《幽憤詩》一首、《詩》一首。何焯《文選評》曰:「四言不為《風》、《雅》所羈,直寫胸中語,此叔夜高於潘、陸也。」「叔夜送人從軍軍詩至十八首,以開晉、宋四言之門戶。然雄辭彩語,錯互其間,未令人厭。」〔2〕超塵脫俗,沖懷曠遠;其五言詩,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有好的作品。「時代所限,不能為漢音之古樸,而復少魏響之群妍,所緣漸淪而下也。」〔3〕多寫其鄙棄世俗、回歸自然、高蹈隱逸之志。
中國詩歌主要有四言、五言、七言三種形式,自漢魏以來五言和七言興盛,然四言則主要以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為代表。四言詩歌並沒有得到長期延續性發展,到正始時期,五言詩進一步發展。「魏晉時期,五言詩佔有優勢。除曹操、曹植、嵇康、陶淵明等數人以外,擅長四言詩的使人極少。嵇康與曹操並駕齊驅,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四言詩人。」〔4〕在此種時代潮流之下,嵇康為何秉承《詩經》傳統偏愛四言,他不是反對司馬氏集團的傳統名教,越禮而行的人嗎?何以如此呢?《文心雕龍》評價嵇康詩歌:「嵇志清峻」,「清峻」二字正好說明嵇康的整體詩歌特點和藝術風格,嵇康性直剛烈,而又尚奇好俠。故詩歌必然峻切。這樣的藝術風格似乎更能直切的表達嵇的思想感情,更加直露的反映其對政治的態度。「簡約嚴明,文約易廣」的四言詩歌特點正好與這種「清峻」的藝術風格相吻合。嵇康四言詩歌秉承《詩經》的寫作傳統和寫作手法並予以創新,他的作品一方面具有傳統藝術形式的特點,如措辭、章法、比興等都有明顯學習《詩經》
的跡象,另一方面又有創新,他的四言運筆疏朗,色彩鮮明,圓通自如,狀物敘事,呈現出新的面貌。在嵇康的《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中有這樣兩首:
鴛鴦於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游容與。(《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之一)
鴛鴦於飛。嘯侶命儔。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頸振翼。容與清流。咀嚼蘭蕙。俛仰優游。(《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之二)
用簡明暢快的四言勾勒出生動鮮明的畫面。在《詩經》中的作品多用比興,然而比興只是手段,是為了引起主題,詩旨才是關鍵。然而,嵇康的上述兩篇創作,通篇皆是描寫之辭,刻畫禽鳥優游俯仰之狀,彷彿正在展開的畫卷,卻無一語涉及詩人的本意。這在傳統的四言詩歌中式很少見的。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論四言之風格雲:「四眼正體,則雅潤為本」,「平子得其雅,叔夜得其潤」。〔5〕正如所說,嵇康的四言注重「音律和諧」,「和諧」則顯「圓潤」。不刻意的去描繪「典雅」,卻在其描寫「圓潤」「和諧」的措辭用字上,表現出「雅」的一面。典雅的環境,令我們直接想到的就是和諧的音律。而和諧的音律,所表現出來的必然已經有典雅的意境在裡面。這種語言風格特點確有嵇康「清峻」之特色。
嵇康的詩,「頗似魏文。過為峻切,訐直露才,傷淵雅之致。然托諭清遠,良有鑒裁,亦未失高流矣。」〔6〕關於嵇康的詩,後人大都以一個「峻」字來評價。著名的南朝文學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的《明詩》篇中說道:「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7〕劉勰認為嵇康的作品風格是「清峻」,在《體性》篇中劉勰道:「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清人劉熙載在《藝概》卷二《詩概》中說:「叔夜之詩峻烈,嗣宗之詩曠逸。」〔8〕「清峻」與「峻切」、「峻烈」都是一個意思,「峻」原意是高峭,與其它詞連用,或用其原意,或引申為嚴刻。「清者,清遠;峻者,峻潔、崇高」〔9〕其詩歌抒情方式亦是如此婞直,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評價說:「叔夜婞直,所觸既形,集中諸篇,多抒感憤,招禍之故,乃亦緣茲。夫盡言刺譏,一覽易識,在平時尤不可,況猜忌如仲達父子者哉!」〔10〕 嵇康詩歌筆試飛動、蘊藉流轉、飛動自如、文法高妙、氣勢昂揚、清麗深刻。我們看《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八首》的其中兩首詩:
良馬既閉,麗服有暉。左攬繁弱,右接忘歸。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盼生姿。(《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之九)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之十四)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八首》是嵇康在送哥哥嵇喜從軍之時所寫,詩表面上是在描寫想像中的哥哥的軍旅生活,戎馬騎射、游獵彈琴、神情悠然的高超境界,實際上寫的則是自己的生活情趣。「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盼生姿。」氣勢昂揚,清麗深刻。「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語言自然天成,形象而又傳神。灑脫自然、從容不迫的氣度,這正是嵇康理想人格的寫照,也向來是人們所稱道的妙句。
在嵇康的詩歌中「游」字的出現頻率是最高的。以《代秋胡歌詩七首》、《 幽憤詩》、《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首》、《 四言詩十一首》、《 五言贈秀才詩》、《 答二郭詩三首》、《 酒會詩》、《 與阮德如詩》、《 述志詩二首 》、《五言詩三首》來統計,「游」字共出現28次,為何嵇康情有獨鍾於「游」字?我們知道,《莊子》中有「逍遙游」,嵇康的「游」是否與莊子的「逍遙游」的「游」相同呢?這個字的屢屢出現又代表了什麼含義呢?
我們知道,嵇康對老莊思想是有繼承的。《莊子》中的「逍遙游」是莊子的核心境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11〕《逍遙游》是《莊子》中的代表作品,列於《內篇》之首。逍遙游的意思,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嵇康繼承了《莊子》的這種境界,「游」是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是對「自由」無所限制、無所拘束的追求。嵇康繼承老、庄之學之外,他的個性和人生經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我們知道嵇康少孤,母親和兄長把它撫養長大,自然缺少了父親的嚴厲管教和束縛,形成了一種率性自然、天縱曠放的個性。他的這種個性與老莊思想不謀而合。他「長而好老莊之業,恬靜無欲,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葯。善屬文論,彈琴詠詩,自足與懷抱之中」。〔12〕長大之後好老莊之學,曠達任放,反對名教禮法,在《與山巨源絕交書》言「老子莊子,吾之師也。」又雲:「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功其過。又讀《庄》、《老》,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之情轉篤。」〔13〕向秀稱「嵇志遠而疏」〔14〕 也正是這種遠離世俗、翛然物外的玄遠之心的要求,使嵇康以庄學為階梯,來表達自己得人生理想和目標。
嵇康思想的源頭是老莊的人生哲學。老莊哲學所倡導的是絕聖棄智、適情任性、與束縛個人思想的傳統禮教相抗衡。追求脫離現實,但又離不開現實。人生活在現實世界中,有理想,然而理想的基礎確是現實生活。老莊的人生哲學是矛盾的。老莊哲學解決這對矛盾的方法是:避世遁世、歸隱山林。這只是一種痛苦的逃避。莊子在《逍遙游》中所闡釋的自己所追求的個體自由「逍遙游」是一個虛幻的精神世界,是通過「心齋」
「坐忘」來實現的,在現實世界中個體是獨立的。而嵇康的「游」是與現實生活有所關聯的,他抨擊社會黑暗、禮教的虛偽,追求的是個體的「自由」而不是「獨立」。莊子逍遙游是指無所依從、絕對自由地似鯤鵬般展翅翱翔在永恆的精神世界。莊子一方面認為「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認為,「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沉濁。在這種矛盾心理下,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嵇康的「游」繼承了莊子的「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一點。在他的詩歌中所出現的也正是這種逍遙游之「游」。所不同的是莊子是無法施展抱負,而嵇康是不屑於去做。在這點上阮籍與莊子有所相同,都是壯志難酬。但是嵇康是「眾人皆醉我獨醒」般的「逍遙」的對待人生。
嵇康的逍遙游之「游」是在繼承莊子的前提下,進一步的發揮。使它成為自己所追求的的人生境界,嵇康去實踐這種人生境界,在作品中表現這種境界。而莊子只是在他的思想有了這種境界,並沒有去實踐。莊子更多的是繼承老子的「無為」思想,認為無為而無所不為。嵇康繼承莊子,更多的表現是嵇康以莊子的「逍遙游」這一境界為階梯,使之更進一步。嵇康的「游」是實實在在的不受約束、任情而馳、優容游與的精神追求,是淡薄自然的生活的生命慾望,是竭力追求一種超凡脫俗、如詩如畫般的寧靜人生。嵇康的遊仙詩之「游」是嵇康苦索「游」之境界的必然產物。嵇康「求仙問道」「服食葯石」以求成仙得道,「仙」具體化是神仙,但卻代表著「游」的境界。「遊仙」的最終目標卻是「游萬物而任自然」的人生理想目標。這是他對生命的終極目標的考證。

Ⅷ 《莊子》逍遙游第一段改編詩歌,求回復

逍遙游
文:波波
不需要刻意的打扮 只要輕松的一個電話
今天的我依然不變
想去內聽聽同學容的嘮叨 聊天卻是漫無邊際
夢想不是在這里去實現
陰雨連綿不能阻隔 面對著細雨說聲你好
也許只有這樣的天 也許只有這樣的場面
我們都不緊張 也都很期盼
見面時的一個擁抱
放飛了思緒 放飛了感知
大膽地說出你內心的感受 聆聽對方的心聲
這里只有我們的情誼長存
讓逍遙的世界因我們的存在而湛藍
讓彼此的笑臉永存 用笑完成彼此的逍遙游
今天,和很久未曾謀面的朋友小聚,突然談到波波人生活得很逍遙,其實大概是心態使然!一場聚會也好,同學K歌也罷,大概就是一種心態!以平常之心去面對,縱然窮困潦倒,也是了無牽掛的一生!莊子的逍遙游是一種意境,一種嚮往,我們也應該將自己的思想追求提升到無窮,由自由而游的魚、海,到鯤的天地,進而達到展翅高飛的大鵬和大鵬的廣闊天地,而遠眺遙遠的天池南冥。
寫於2010年8月24日1:29

Ⅸ 鄉愁的詩句全文

鄉愁

——餘光中

小時候 ,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

母親在那頭 。

長大後 ,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

我在這頭 ,

新娘在那頭 。

後來啊 ,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

我在外頭 ,

母親啊在里頭 。

而現在 ,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

我在這頭 ,

大陸在那頭。

作者簡介:

餘光中(1928—2017),福建永春人,中國台灣當代著名詩人。出生在中國傳統的重陽節,父親是一名國民黨政府官員。抗戰期間,舉家搬到重慶。1947年詩人同時考取北京大學和金陵大學,由於不想離開母親,詩人選擇了後者。1949年轉入廈門大學,1950年隨全家前往台灣。1951年,詩人得到梁實秋的指點。1952年詩人從台大畢業,出版其第一部詩集《舟子的悲歌》,反響不大。次年,進部隊擔任編譯官。1956年,詩人退役,開始在一些學校教書,同時主編《藍星》等文學雜志;同年9月詩人與表妹范我存結婚。1958年、1966年,詩人兩次前往美國。1974年,詩人前往香港教書,1981年和黃葯眠、辛笛等詩人會晤,相互間作了親切的交流。1992年,他終於盼到了他日思夜想的一天,他與妻子一道,回到家鄉故土。詩人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有《藍色的羽毛》、《白玉苦瓜》、《隔水觀音》及散文集《逍遙游》等。

2017年12月14日,餘光中教授於台灣逝世,享年89歲。

《鄉愁》賞析:

《鄉愁》是詩人餘光中漂泊異鄉,游弋於海外回歸中國後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舍的一份情懷。

《鄉愁》有令人矚目的形式美。一是結構上寓變化於統一,節與節,句與句,均衡對稱。但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與短句相互變化錯落,體現了自由詩的特點。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在音樂上造成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給全詩營造了一種低回悵惘的氛圍。

主題思想:

這首詩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具體的實物,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了,變成具體可感的東西,表達作者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