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端午詩歌

端午詩歌

發布時間: 2020-12-29 22:07:40

① 關於端午節的詩歌

1、《已酉端午》元代:抄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2、《端午日》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3、《端午》唐代: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4、《端午即事》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5、《和端午》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6、《端午》唐代: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浣溪沙·端午》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8、《端午日賜衣》唐代: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② 端午節的詩歌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賞析:端午節為農歷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晝越來越長,所以說「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時當端午,用鹽佐食梅子,飲酒歡樂,木槿茂盛,蘆葦發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願天下安康長壽,以顯示皇恩浩盪。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風化可還淳。
賞析:唐代人將五色絲線編織成帶,佩在身上,稱為「長命縷」或者「續命縷」,所以說「長絲續命人」。而「九子粽」源於九子蒲(一種蒲草),「粽子」又與「種子」諧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葉包裹粽子,表達多子多孫的美好祝願。「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說的是唐代皇帝會在端午節召請群臣宴飲。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賞析:「競渡」就是現在賽龍舟活動的前身。為了衡量競渡的勝負,唐人創造了「錦標」的比賽制度,指在龍舟劃到終點的時候,以搶奪浮標來判斷勝負,搶得頭標的人就是比賽的冠軍,鼓聲擂動,船隻齊發,爭先恐後,驚嚇得水鳥亂飛,只為奪得錦標。

競渡歌(節選)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
賞析:這首詩是寫「競渡」的名篇,把競渡活動寫得最為傳神,洋洋灑灑幾十字,把競渡的激烈場面、圍觀的喧囂氛圍描寫得淋漓盡致。

端午日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賞析:「艾符」指艾草和驅邪符,端午日掛在門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飲用以養生,古人有端午節飲菖蒲酒的習俗。少年逢節日自然歡愉,老了卻多感慨,不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閑聊天下太平。白發日漸增多,石榴花年年應節而開,紅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嘆千年之中,聖賢和蠢人同歸黃土,有多少人湮沒無聞,又有幾人能名垂青史?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賞析:端午節起源的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詩人感嘆屈原作為忠誠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端午日禮部宿齋
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唐·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
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賞析:唐人有端午節贈物的習俗,不僅在君臣之間,一般社會成員和家人之間也有。權德輿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過端午,家人就送來了衣服(輕裾)和彩結(彩縷)等節日禮物。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哀哉徇名士,沒命求所難。
賞析:「浴蘭」指古人端午節「浴蘭湯」的習俗,用草葯煎湯淋浴。因為粽子用絲線纏裹,所以說「彩縷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稱粽子為「角黍」。唐代開始用糯米代替黍米來製作粽子,色澤變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為「香粳白玉團」。

端午日伏蒙內侍賜晨服
唐·楊巨源
彩縷纖仍麗,凌風卷復開。
方應五日至,應自九天來。
在笥清光發,當軒暑氣回。
遙知及時節,刀尺火雲催。
賞析:唐代皇帝在端午日會賞賜大臣衣服、扇子和百索等禮物,官員也要向皇帝進奉禮物,也以衣服為最常見。

端午日恩賜百索
唐·竇叔向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龍見,恩深犬馬知。
餘生倘可續,終冀答明時。
賞析:「百索」又名五彩、長絲、長命縷,是用五色絲線編織而成,據說可以增壽續命。端午節系百索是古人驅邪避災的重要習俗。這首詩將皇宮比作「仙宮」,將自己比作「犬馬」,來表明自己在端午節被皇帝恩賜而感激的心情。

③ 關於端午節的詩歌

關於端午節的兒童詩歌
粽子香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端午花
端午花,紅又紅,
摘朵鮮花送金龍。
端陽,端陽,
粽子粽,
拿個粽子塞龍洞。
龍戴鮮花吃粽子,
吃飽粽子回龍洞,
請你不要傷害屈原公公。
(一)
五月五,過端午,
賽龍舟,敲鑼鼓,
端午習俗傳千古。
(二)
五月五,是端午,
背個竹簍入山谷;
溪邊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三)
雄黃酒,灑庭戶,
小孩頭上畫老虎。
一,二,三,四,五,
家家戶戶過端午。
(四)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
那兒端陽,
處處端陽處處祥
(五)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是端陽;
粽葉香,裹五糧;剝個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萬年長。
(六)
五月五,是端陽;龍船雙雙鬧長江;
兩邊坐著劃船手;中間坐著打鼓郎;
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
五月初五是端午,家家戶戶包粽子,門窗插起艾條草,胳膊繫上百鎖子。
五月端午吃軟米,飯香棗甜喜心中,辨好艾草掛門臉,過夏經秋熏蚊蠅。
五月端午端粽子,九月重陽重鏡子,五月編下艾腰子,九月用來熏蚊子。
金鎖子、銀鎖子,不如戴個百鎖子。
初一,不戴柳,死嘍變成大黃狗!
初二,不戴艾,死嘍變成老太太!
初三,不戴百鎖,死嘍變成黑騾!
打莖(粽)葉、筏莖(粽)的,單五(端午)清晨等不得!
墜荷包、穿火蒜,端著蒸米滿街轉!
點雄黃、喝黃酒,掂上敬(粽子)的到處走!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④ 端午詩詞

1、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____蘇軾《浣溪沙·端午》

2、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____蘇軾《浣溪沙·端午》

3、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____張耒《和端午》

4、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____邊貢《午日觀競渡》

5、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

6、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____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7、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____趙蕃《端午三首》

8、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____貝瓊《已酉端午》

9、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____殷堯藩《同州端午》

10、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____殷堯藩《端午日》

11、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____文天祥《端午即事》

12、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____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13、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____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14、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____蘇軾《浣溪沙·端午》

15、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____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16、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____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17、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____盧肇《競渡詩 /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18、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____劉克庄《賀新郎·端午》

19、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____杜甫《端午日賜衣》

20、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____陸游《乙卯重五詩》

21、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____盧肇《競渡詩 /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⑤ 關於端午節的詩歌

端午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⑥ 關於端午節的詩歌有哪些(4首)

七律·端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版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權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競渡歌
[唐]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⑦ 端午節詩歌

1、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回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答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2、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3、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4、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5、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6、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7、七律·端午(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⑧ 端午節詩歌

1、《乙卯重五詩》【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翻譯: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人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又忙著儲葯、配葯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2、《端午日賜衣》【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翻譯:端午佳節,皇上賜予名貴的宮衣,恩寵有加。香羅衣是細葛紡成,柔軟得風一吹就飄起,潔白的顏色宛如新雪。來自皇天,雨露滋潤,正當酷暑,穿上它清涼無比。宮衣的長短均合心意,終身一世承載皇上的盛情。

3、《賀新郎·端午》【宋】劉克庄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翻譯:庭院里石榴花開得正艷。彩繪的帷簾敝開,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搖絲絹小扇。中午的清風驅散暑氣,格外清亮。青年們紛紛炫耀自己的節日裝束。頭上插著釵頭彩符,身上佩著艾草紮成的老虎。我年紀大了,不願與人擁擠,只站在遠處觀看。年輕人搖旗擂鼓吶喊,江面上浪花翻卷飛舞。

⑨ 端午節的詩歌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節分端午為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