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於丹詩詞講座

於丹詩詞講座

發布時間: 2020-12-28 22:00:40

『壹』 於丹是不是講古詩詞的好老師

於丹是不是講古詩詞的好老師——於丹屬於這個體系中的佼佼者,但是,這還是古人的心思嗎

「感動工程師」於丹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老愚

2006年,當於丹講《論語》走紅之際,我即封她為「文化奶媽」。奶媽者,顧名思義就是用自己的奶水哺乳嬰兒,這個稱呼對聽眾頗有一點不恭,但我又一時找不出更合適的詞彙來,幾年下來,於丹涉及的領域以360度展開,從孔子莊子道教崑曲一直感悟到生活,哺育出更多依賴其乳汁的「文化嬰兒」。

於丹在春節里講詩詞,自稱「選擇了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喚醒我們對於意象的記憶」。把詩詞歸為「意象」,聽起來很有感覺,可惜的是,她又一次露出知識貧乏的性格本色。已故古典文學學者顧隨,早就提出詩歌的「知、覺、情」三性,其高足葉嘉瑩特別強調「感發」的力量,當代詩人流沙河提出詩歌的「情、智、象」「三柱論」。殊途同歸,他們揭示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核心問題,優秀詩歌作品都是情感、想像力以及認知諸因素的合成品。故此,「意象」只是詩歌的一種構成元素,並不能用來指代整個詩歌。

煽情容易,如實表達自己的感覺難。如果沒有感覺,還要做出很有感覺的架勢,那就只能酸水直下三千尺了。於丹的講座還是「論語心得」那一路,慣於任性而為,將龐雜的心得流塞給痴迷的觀眾。有一節講「夕陽斜陽」,一個本可以勾起人們無窮遐想的主題,她卻徑直奔向「心靈雞湯」:「一天的日子也有它的邊界,走到夕陽西下的時候,是一天時光走到邊界之上,馬上要墜入茫茫黑夜,但是這一瞬間我們還抓得住。這一刻,人心百轉千回。其實,歸來是一種永恆的心願,我們一次一次地出發,就是為了一次一次地歸來。」突如其來的議論,讓人措手不及:這還是古人的心思嗎?

絮絮叨叨,頗似一個情竇初開的文青,急不可耐地要向人們展示自己的智慧濃度。如此一來,古人的好句子都被迫用來注釋這份最沒味道的解讀了。在停頓的地方,她滔滔不絕,有饒舌,還有故作深沉的感悟。

於丹式的感悟,可謂荒誕時代的完美結晶。跟央視每年一度的「感動中國」評選一樣,就要逼出你的眼淚來——那是漁民們急於要打撈的珍珠。於丹充當了這個需要感動時代的催淚觀音,一整套繁復誇張的宣化教育,為的是讓神情僵硬的中國人被「滾燙」的真情所觸動,淚腺綻開,當他們「自發地」灑下一掬半掬熱淚之後,便達成了「和諧」的目的。龐大的催情永動機,會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開始工作,揪出你我心頭的冷漠,讓大家成為一個能迅疾感知「感動」的人。《蝗蟲歌》里有這么一句:「設下這圈套,每天講中國多好,對著我**。」這或許是港人面對「感動工程」的真實反應。

感動,本為自發情感活動,屬於人類最珍貴的感情。自然而然流露的感情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商業化時代的弊端之一,就是偶像製造和感情偽造,濫情無處不在,誰能製造出具有摧毀力的感情炮彈,誰就能抓住粉絲的心,輕易地左右他們的呼吸和血液。以感恩崇拜立國的官方,一直投放巨大人力財力在感動工程的建設上,從《新聞聯播》里真假莫辨的好人好事、煽情的主旋律電影、先進事跡宣講團,到無處不在的提振精神的標語,人們置身於一個被感動的環境里,逼迫感官做出反應:你有義務配合發情。

「女王!」我險些說出這個贊美之詞。於丹屬於這個體系中的佼佼者,她有能力營造一個迷幻般的氣場,令聽眾走出固執的小我,融入特別易感的群體之中,從中體會集體的溫暖。所以,我理解好多人對她的熱愛,那是發自肺腑的感激和認同,因為她帶給他們夢幻般的時刻——可以忘卻自身和人間的苦難,沉醉於一種絮絮叨叨的話語所產生的催眠效果里。她當然可以為自己所具有的能量而自豪,揚名立萬,斂財逍遙。她內心相當平靜,如同心靈安頓好了的詩人看見夕陽。

我猜想,感動工程師資格的取得,並非像坊間傳聞的那樣神秘,在現有體制內,能上檯面的也就那麼一些人:政治正確或假裝正確,有點兒學識,有點兒口才,有點兒相貌。如果仔細端詳那些脫穎而出的能說會道者,我們就不得不承認,基於人脈關系的現存篩選機制,總能把那些他們需要的人從人海里拽出來。

當你沒有帶上一顆易於被感動的心,去與他們相逢,那就什麼也不會發生了。

否定一個眾人喜歡的偶像是要冒風險的,粉絲們取消關注之類的懲罰都還是次要的,挫折感來自於,你即使能激起一絲漣漪,但終歸無損於別人的光輝。他們具有非同尋常的免疫力,而且會把批評看作出於嫉妒的攻擊。批評已經不會讓偶像們害怕,他們是這個時代保護的寵物,他們也深知這一點。

幾乎無人懷疑,唐詩和宋詞是鑲在中華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先人精神與情感的結晶,二者連用所構成的片語,成為我們所仰慕的中華文明的完美指代。可以說,每個人的血管里都流淌著它的血液,那些美妙的漢字所開拓出的人生心境匯聚一起,澆灌代代中國人的心田。這種生生不息的文化和情感基因,使我們彼此相認,相容,相愛。

吟誦唐詩宋詞,就是沐浴綿遠文化之河,無形中完成中國化的過程。領略古人的感情、感覺和思緒,那些美妙的意象在我們心裡營造出一個澄澈明媚的世界,正是這個文字世界維系著中華共同體的情感認同。享受如此好的人文景緻,於字里行間品味古人的心緒,豈非一種至上的快樂?讀詩詞是一個心動的過程,需要凝神靜思,於吟誦玩味中感知真義。慢下來,再慢一點,放鬆心情,讓珠玉般的漢字躍入你的心靈。

「體會得深,而且說得出來。」學者張中行極為欣賞顧隨的古典詩詞講解,但他對泛濫的「解析」之類做法持懷疑態度,「話不少,都是在浮面上滑來滑去。」他認為欣賞「主要靠自己的眼力深入體會」。不知從何時起,也許就是從貴州人民出版社那套《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開始,出版者一味遷就閱讀者,花樣翻新地製作了一茬茬喂養式古典文學讀物,對古詩文一一翻譯、釋義,把需要付出努力的文學欣賞與理解活動,降格為直截了當地針管注射,古文里微妙的意味和趣味一律簡化為意義。與此同時,萌動著一股個性詩意解讀暗潮,幾位流行作家,從詩經唐詩宋詞到納蘭性德、倉央嘉措,一一殷勤把玩,分泌出契合時尚需要的情調,這些矯情做作的小資趣味,用別人的字句澆心中塊壘,肆意發揮,罔顧文本本義,任其模糊變質。

若要真正了解古典詩詞,選對老師非常重要,好在我們從來不缺好老師。在顧隨、葉嘉瑩、周振甫之外,還可以讀讀揚之水的《詩經別裁》,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的唐詩研究系列。新近出版的《流沙河詩話》可謂別開生面,作者嘗試揭示中國古典詩歌的內在秘密,提出了一系列頗值回味的觀點。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詩詞品賞者,很多時候懷著這樣羞澀的心情,步入幽微美妙的意境,那些經由咀嚼而生出意思來的句子,好似一個個熟悉的鄉人一股腦兒涌現出來,等待我們去辨認,此時,你得小心,恭敬,期盼,而不是咧開嘴肆無忌憚地喧鬧。

「昨夜我看見新的月亮,/一手抱住了老的月亮,/我怕,我怕,好船長,/我們會碰上災殃。」——這首蘇格蘭民謠(王佐良譯)彷彿在告誡我們,後人對詩歌的解釋,一旦逾越界限,失去分寸,就會孕育難堪的後果。

『貳』 於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其中20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錢塘湖春行 清明(杜牧) 賦得古原草送別 天涯回(李商隱) 李商隱的兩首離亭答賦得折楊柳 代悲白頭翁 江城子(秦觀) 春望 江南逢李龜年 雨霖鈴(柳永) 八聲甘州(柳永) 望月懷遠 月下獨酌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代贈(李商隱) 聲聲慢(李清照)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歲暮歸南山

『叄』 於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其中有哪20首詩

第一卷 春風飛揚

1.一剪梅 舟過吳江(宋·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回舟搖,樓上簾招。秋娘答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2.臨安春雨初霽(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3.灞陵行送別(唐·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岐,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黃鸝(一作驪歌)愁絕不忍聽。

『肆』 於丹:重溫最美古詩詞的內容簡介

和於丹一起,重溫最美古詩詞,回歸自在大人生。從解讀儒家經典《專論語》到賞析中屬國傳統文化最源遠流長、普及率最高的古詩詞,於丹回歸古典文學專業,17年大學授課精髓,厚積薄發,讓傳統文化的精髓進一步走近大眾、走近當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詩歌蘊藏著人類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於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詩詞為線索,結合當代中國人生存現狀及精神世界,以其獨特的人文風格對中國古詩詞意象、風骨、內涵、感悟進行鑒賞解讀。以「明月」、「清風」等古詩詞常見意象為線索,導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與情懷。《於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延續於丹的獨特風格,通俗、易懂、妙語連珠且能激起讀者共鳴。讓讀者重溫中國傳統文學和古典哲學的精髓所在,找回心靈深處的寧靜之美。


『伍』 重溫最美古詩詞於丹好詞

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生命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也許認得年歲越長回越需要這樣一種溫暖,需要我答們生命年華中的浪漫,讓我們從現實的糾葛中擁有一種掙脫地心引力的力量。
很多人會疑惑時光走到了今天,詩對我們究竟是一種必需品還是一種奢侈品?可能相比於現在的諸多壓力,詩歌變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們真的願意相信詩意是中國人生命中的必需品,我們也許真的就可以過得詩意盎然。
田園不是一個地方,田園是一種狀態。田園不獨屬於陶淵明,也同樣屬於李白、杜甫、辛棄疾。每個人生命裡面都有那樣一段惶急心情需要託付,託付個土地田園的時候,我們才會露出一種會心的微笑。不管多麼匆忙,不管如何胸懷壯志,不失去田園,我們才可能充電。有歸屬的人才有可能走的更遠。
夕陽不僅會勾起我們那些未解得惆悵,夕陽有時候也有一種門掩黃昏,漁樵晚歸的靜謐和溫馨。
而如果說斜陽照亮的只是一己憂傷,那它不會留下古今這么多的吟唱,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是因為斜陽照徹古今,見證江山更迭。比個人心事更開闊的是黃昏的那份庄嚴,是斜照里的興衰。

『陸』 模仿於丹賞析古詩詞

可以買本書看看。
《於丹:重溫最美古詩詞》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 2012年05月
圖書目錄
序言

喚醒心中的詩意(1)

喚醒心中的詩意(2)

喚醒心中的詩意(3)

第一部分 春風飛揚

第一節 引子:一年之計在於春
第二節 歲月在春光中蘇醒

第三節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

第三節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2)

第四節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1)

第四節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2)

第五節 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1)

第五節 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2)

第六節 春啼嚦嚦:只道不如歸去(1)

第六節 春啼嚦嚦:只道不如歸去(2)

第七節 春柳依依:挽一段流光贈別離(1)

第七節 春柳依依:挽一段流光贈別離(2)

第八節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1)

第八節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2)

第九節 一個人走過的春天 (1)

第九節 一個人走過的春天 (2)

第二部分 秋思浩盪

第一節 引子:悵望千秋一灑淚

第二節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1)

第二節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2)

第三節 多情哪堪清秋節 (1)

第三節 多情哪堪清秋節 (2)

第四節 綠荷凝恨背西風(1)

第四節 綠荷凝恨背西風(2)

第五節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1)

第五節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2)

第六節 秋色天涯:寂寂江山搖落處 (1)

第六節 秋色天涯:寂寂江山搖落處 (2)

第七節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

第七節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

第八節 秋風之約:便引詩情到碧霄 (1)

第八節 秋風之約:便引詩情到碧霄 (2)

第九節 天涼好個秋 (1)

第九節 天涼好個秋 (2)

第三部分 明月千古

第一節 引子:江月何年初照人
第二節 向明月學一顆平常心 (1)

第二節 向明月學一顆平常心 (2)

第三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1)

第三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2)

第四節 生生之證:秦時明月漢時關 (1)

第四節 生生之證:秦時明月漢時關 (2)

第五節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1)

第五節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2)

第六節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1)

第六節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2)

第七節 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輪明月 (1)

第七節 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輪明月 (2)

第四部分 斜陽晚鍾

第一節 引子:吟到夕陽山外山

第二節: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柒』 康震、王立群、於丹、蒙曼,誰的傳統文化根底深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人應該都認識康震,王立群,蒙曼,於丹這幾位老師,他們也在百家講壇上有錄制過節目,可以說他們是現在古代文學,研究中大師級別的人物,他們有很豐富的文化底蘊,很深厚的文化積累。其中我覺得康震老師的文化根底是最深厚的,他的書法繪畫每樣都很擅長,每次點評的時候都展現了自己的文化底蘊。

其實這幾位都是很優秀的老師,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在文學壇上有很高的修養,所以也沒有說誰的文化根底更深這,他們都是我們值得去學習的人。作為一個青年人,我們也要學習自己國家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捌』 和於丹齊名的研究古詩詞的女學者是誰

葉嘉瑩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7月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版所所長,博權士生導師,加拿大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曾任台灣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並受聘於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2012年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葉嘉瑩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站在通往詩詞王國的道路上,誨人不倦度人無數。詩詞給葉嘉瑩力量,作為一個承習「舊道德,新知識」家教的女子,葉嘉瑩借它度過憂患,獲得療愈。

在詩詞這樣一種古老而含蓄的文學形式中,葉嘉瑩有所躲藏又有所釋放,在一種看似虛幻的寄情中,葉嘉瑩展開了自己多難、真實而審美的一生。

代表作:
《迦陵論詞叢稿》,《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迦陵論詩叢稿》

主要成就:
中國古典詩詞創作、教學、研究

『玖』 於丹:我是如何讓女兒愛上詩詞的

於丹對女兒說:你會背杜牧的《清明》嗎?她特別不屑地說,我小時候(兩歲時專)就會背了。我屬說,媽媽給你重新讀一遍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她說:『哇!這個好好聽哦,長長短短的。』我就告訴她,詞就叫長短句。」 女兒愛背詩,媽媽差點「丟盔棄甲」 於丹的女兒今年7歲,也是個古詩迷,母女倆一起玩的時候,總是讓媽媽教她背詩,甚至逼到於丹「丟盔棄甲」。 女兒喜歡背長詩,《春江花月夜》三歲就能背,背誦長詩讓她覺得很有挑戰味。「她一天到晚地追著要背詩,我都說我沒得可教你了,我哪那麼多長詩啊!而且她就喜歡背李白的長詩。你得順口背,坐在那兒跟她那麼背是很枯燥的,我倆都是在玩中背詩,她經常本能地說『媽媽教我一首長詩』。

『拾』 於丹 重溫最美古詩詞怎麼樣

我們這七十年代的人,如果不是家中有較好的讀書環境,那麼基本上是缺少中國古文化滋養的一代,那時的書中,只有英雄主義,只有刻板教育,整天做的就是分析中心思想,好好的一個故事,非要整出點兒意義來,饒是愛語言的孩子,也是對語文課敬而遠之,對於中國古文化的啟蒙,我是直到初中才稍稍有所接觸,這還得益於一位非常好的語文老師,她對舊課本的厭惡與我們孩子是一樣的,所以她找一切時間教我們背古詩歌,雖然學習的時間很少,只有每次早自習,但是影響卻是深遠的,我是直到那時才知道,原來語文可以學得這么美。但學到的畢竟太少了,所以我現在寫文章時常常深恨自己年少時學到的背會的太少,以至於從來沒有出口成誦的時刻,自己文化底蘊的缺失,讓我深知一個人如果喜愛文學,年少時哪怕只是囫圇吞棗地背誦,對一生都是極有好處的。到了上班再戀愛結婚後,再喜歡的東西,也沒有多少精力去學習與彌補了,常常是去書店買了回來,很認真地挑了一個時間捧著書,卻沒有百分百的心思認真去品味,這真是人生之最大的遺憾。如今已經過了靠死記硬背獲取知識的年齡,只有一些閑散而親和的文字或還能引起些共鳴。 於丹老師之名氣,帶來的評價我想會是兩種,有的人全心全意地喜歡這個飽讀詩書的女子,有的人卻是嫌她硬氣有餘,而溫柔氣過少,但無論哪種印象,都不能不讓我們對她的博愛有絲毫質疑,若放在古代,這個女子也定是個相當了得的角色,當然放在現代,她的脫穎而出也絕非毫無道理,一個女人,能夠於芸芸眾生間綻露自己的特色,定是有著別人沒有的奇特地方。從前在電視中看到的於丹,我總是嫌她霸氣有餘,但是這本新書《重溫最美古詩詞》卻讓我對她的印象有所改觀,縱然是再硬線條的女子,骨子裡也有著她天性中的柔韌與溫情。能夠通讀古典詩詞的女子,無論如何,也能於那春花秋月里覓得一絲靜謐與安穩,只不過有些女子會以別的姿態掩蓋或者掩飾掉了。 懷著虔誠的心讀這本書,這樣的書,不能一下子關鍵吞掉,若是如八戒吃人參果一樣,囫圇吞下,那麼便什麼滋味也品嘗不到,它需要你一點點慢慢地,假以時日地去品味,而你捧卷的時刻,一定要靜,或者尋個午後,或者尋個角落,在於丹老師的引領下,與春秋重新際會、與斜陽明月相邀、與田園登臨把酒,那些我們早已尋不見的美景良辰,那些我們被現代生活埋葬掉的自然風光,那些我們沒有時間安靜下來傾聽的惆悵情懷,那些我們內心一直都在,卻再也尋不見的詩意,只有尋一個安靜的時光,只為你自己的心而閱讀,你才能體會到此書的妙此書的清靜此書關於千年來源遠流長的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重溫最美古詩詞》不是傳統的詩書集,上半部分是詩詞,下半部分是一個又一個冰冷的注釋,如若想吸收,就沒日沒夜地去背吧,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以春、秋、斜陽、明月、田園、登臨分類,以於丹老師自己對於詩詞的感悟來講解,於潛移默化中讓我們欣賞到一首又一首的佳句名篇,結合現代人的思索,更會讓人對於古詩所創造的美產生一種思慕之情,讀這樣的書,如品一盅下午茶,悠悠的,半日時光便溜走了,怡情怡心,恰正似詩雲「偷得浮生半日閑」般心中竊喜。 人至中年,少了些獲取佔有之心,只有些與彼相遇便是最好之意,所以那些最美的古詩詞,年少時來不及背誦,甚至都未曾接觸,但是現在卻終於相遇相識了,而人生也有了自己的況味,再讀這樣的文章,便是千般滋味在心頭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